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6-06 21:2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是一部由弗朗西斯·劳伦斯执导,詹妮弗·劳伦斯 / 乔什·哈切森 / 利亚姆·海姆斯沃斯主演的一部动作 / 科幻 / 冒险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一):饥饿不可游戏【转自】曾念群(北京 影评人)

  一面试图给它的臣民画饼充饥,一面又穷极所能地营建它的集权机制,苏珊·柯林斯的虚拟王国施惠国就是如此。

  如你以为凯特尼斯和皮塔衣锦还乡后可以安度余生,那就大错特错了,别忘了操盘手们可以随意更改游戏规则。凯特尼斯上部最后关头迫使游戏规则大变之后,已被施惠国百姓视作反抗城邦的象征,反抗的情绪空前集结。“饥饿游戏”本就是统治者用以杀鸡骇猴的,当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遂利用所谓25年一届的“大旬祭”的借口,将第12区唯一的女冠军凯特尼斯再度推上死亡竞技场,与她陪葬的还有其他23位往届冠军。绝望是最好的火种,困囿困兽的游戏穹顶终于在愤怒坍塌

  《饥饿游戏2》剧情比第一部紧凑了些许,“饥饿游戏”部分紧张程度有所升级,但由毒雾、血雨、狒狒群等构成的死亡关卡依旧没有摆脱通关游戏俗套,稍有精进的反倒是死亡游戏之外的部分。比如二位在赛前的巡回秀,影片不惜篇幅将连爱情和讲稿都被严格设计的冠军人表现细致入微。然而这也正是集权土崩的一个信号。试想,连说句话都要被控制社会,连表达不满情绪都要被枪毙的社会,它还能给它的臣民什么希望?而二位楷模到底还是脱稿了,一两句真心话,火速回归人民的战壕,同时统治者心生杀念。受牵连的还有往届的冠军们,于是又一场以屠杀为目的的死亡游戏被推到了我们面前。

  《饥饿游戏》的创意本身并不算太新鲜,无非是在古罗马竞技场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意识,并用虚拟时空构架出科幻的假象。苏珊·柯林斯坦言受希腊神话忒修斯与牛头怪故事影响,并用统治阶级压迫还拟代牛头怪,让忒修斯化身凯特尼斯,但《饥饿游戏》显然更多的是斯巴达克斯的翻版。

  至于片中电视真人秀的刻意而花哨设置,相比同档《地心引力》的写真直给简直弱爆了。真人秀节目在电影中的运用,法国人和我们昔日兄弟南斯拉夫人早在1983年的《冒险的代价》中就有过尝试,施瓦辛格在1987年的《过关斩将》也玩过一把,算不上新鲜玩意。再说这种《杀人好青年》的节目模式,还悖拗地迫使片中的看客们为之疯狂很难说智慧还是脑残。当然,《饥饿游戏》本就是烂片模式下的功利产物,不必对它的艺术价值寄以期许

  不论是在施惠国,还是在古罗马的竞技场,不论在任何时代,或是任何国家,我都得清醒认识,饥饿都不可游戏。哪里有压迫,哪里有消费人生政治游戏,那里的子民势必将为公民身份奋斗不止,战斗不息。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二):语录

  我们一周六天都在煤矿里,这些笨鸟就把自己当成了这片森林主人

  你的演技实在不错,一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小女生模样,像真的一样

  几个浆果就能击垮?这个政府也太脆弱了吧?

  我做不到在镜头亲密无间,之后又形同陌路

  12区的人民在挨饿,这里竟然靠呕吐腾出肚子

  我是首席游戏设计师,玩是我的职责

  只要他们还有希望,恐惧感就不会有效

  安全什么?安全地挨饿?安全地做奴隶?送孩子参加收割日?

  每25年将举行一次世纪极限赛。

  你100辈子也配不上他。

  “好心肠的人成不了获胜者。”

  “从来没有人能在游戏中获胜,有的只是幸存者。”

  任何系统都是有缺陷的。

  你俩让饥饿游戏变成了家庭聚会

  假如我死在了竞技场,我最后想的将是你的嘴唇

  她为我牺牲了,我却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他们拿我没办法我的亲人都死了。

  “没人需要我。”

  “我需要你。”

  一次闪电一般有50亿焦耳的能量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三):想想还是写点东西吧,这个时间,像不像是在国内看完首映回来马上写的观感哈哈

  中午看完,现在终于有时间写写东西了。算算时间,国内的首映也刚好结束了吧。

  为了看这部片,前段时间重看了第一部,又把小说给刷了。从一开始的不太喜欢,觉得无聊,到现在真的完完全全迷上了...好幸运在哈利波特过后能有这么一本小说让我那么喜欢。

  浏览了一些给一星的短评,说什么谈情说爱太多了啊,什么跟大逃杀比是屎啊,还有人不用看就给了一星...真的想说...你看过小说么...你想看大逃杀去看大逃杀啊靠,没人说这部电影是大逃杀,你在这凑什么热闹。是啊,我们不仅有第二部,还有4部呢,用不用每一部出来都有个傻逼在那说,这部片不是大逃杀啊...本来就不是嘛有什么好比的。

  因为在丹麦看的,只有丹麦语字幕,哪怕刚看完小说,在看电影时也还是有不少地方没听懂,有点影响吧。

  平心而论呢,前面的铺垫还是太长了...不过小说里也是这样嘛。总该吧要交代的交代完吧,要不那些给一星的又得说,这情节怎么莫名其妙地啊。

  一开始看这部片,确实是给游戏本身吸引的,再加上詹妮弗劳伦斯...所以在第一次看完第一部过后,也觉得有点无聊,但詹妮弗劳伦斯还是让我撑到了最后...后面再看,又看了小说,才慢慢喜欢上。

  书里面好多心理描写,觉得那些才是精髓,这种没办法用镜头表现的东西...能拍成这样不错了。

  喜欢Peeta为Katniss不顾一切付出,喜欢Haymitch跟Katniss的那种不用言语默契。(当然电影里面把那些心理活动直接变成了Haymitch给她的降落伞里的纸条了...)

  也喜欢整天一边教育他们要讲礼貌一边也帮他们做了很多的,打扮得奇奇怪怪,说出那句“We are a team”的Effie,喜欢那三个虽然是来自Capitol但是傻得可爱,因为Katniss要重返赛场泣不成声的化妆师。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Cinna。没有他,就不会有那个“the girl on fire”, 如果一开始喜欢他,是因为他对Katniss的支持关爱,在看第二本的时候,看到他在明知道后果情况下还不顾一切把她的婚纱改成mockingjay的时候,真的是感动咯。印象特别深刻,在Katniss转着圈,全身燃起来变成一只Mockingjay的时候,影院里有人鼓起了掌,去电影院也不少了,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在看小说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是忍不住叫了出来...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在看哈利波特看到贝拉特里克斯死的时候,也没有这么激动

  再说游戏本身...第一部的时候,只是一些烧伤,还有那个杂种狗...第二部就全面升级了额...当然啦,总统希望她在里面挂掉嘛。也是电影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才进入游戏,时间不多,但有些地方还是给吓了一跳,哪怕看过书,知道接下来的危险会是什么...

  喜欢的还有好多...就不说了吧。如果你喜欢小说,一定要去看。如果你喜欢第一部,一定要去看。如果你喜欢詹妮弗劳伦斯,一定要去看。如果你想看游戏,想看大逃杀,呵呵。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四):《饥饿游戏2》随侃若干

  1.凯尼丝MM的举止固然极富个性正义感潸然泪下的宣讲(或称表演)固然折射着同情心感染力脱颖而出的那一届比赛也确有个74年不遇的特殊结局,但这种种叠加到一起,为什么能成为反抗精神的象征,为什么能为那个特定社会局面下的民众播撒希望的种子,以至于统治阶层处心积虑要利用或除掉他,反抗军煞费苦心保护他,却偏偏语焉不详,说道不清。《饥饿游戏》这套影片,是面向青少年爆米花娱乐,别的地方怎么敷衍都不打紧,惟独这个最关键的地方却不能不交代清楚。救世女神养成无法有使人充分信服的理由,影片的情感基石就摇摇欲碎,就只能当一场场普通生死游戏看了,何况这游戏玩的远不如同类精彩

  2.凯尼丝结尾处的感情爆发,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从情理上,可以理解为出于皮塔的感情,无法接受同伴被遗弃的事实。但从观众的角度,这套片里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男主角,皮塔生存经验少,战斗力弱,在感情方面也相当被动,甚至还不如凯尼丝长得高,更别提为了他间接牺牲了老奶奶。除非你独好那个长相帅哥,实在无法倾注太多感觉。为了这么个男人大呼小叫,质疑大局,给人反感

  3.这小妮子还不长心眼,游戏过程里,明知总统全程监视,还不断流露真情。正是做一场好戏的时候呀!生死搏杀的关头顾不上也就罢了,沙滩倾谈时哄哄老大哥还不容易监狱电影里有个用滥了的俗套,主角被捕后,知道反派在偷听,故意和狱友谈些假情报混淆视听,就这么老套的伎俩,都不懂得用,单纯过头。结尾卧底告知凯MM,不告诉她计划为了怕穿帮,这分明是对詹妮弗•劳伦斯的不信任:虽然你得过奥斯卡,但你的演技我们还是信不过。

  4.配角还是跟上一集一样死得飞快。故事部分张力来自选手介绍分析这个有何绝招,那个如何狠毒,是叙里事片原始但很管用技巧小时候看《七龙珠》和《灌篮高手》,最叫人兴奋的就是新出来了高手,履历十分传奇,且看主角怎么应对。而本片那群高手中的高手,最高明的却是比谁死的更快更容易。有几个尚能出上几招,大部分是脸都没露,就位列仙班了。上一集这么演也就罢了,这回来的都是往届冠军,还是不堪一击的居多,未免说不过去

  5.换了导演,动作调度依旧老一套。晃动的镜头下,几人过家家似的挥着兵器砍杀。这帮青春偶像科技怪咖和老头老太,调教身手实在难上加难题材所限,既不能吊着钢丝飞腾,又不能使用《飓风营救2》那样特写和快速剪辑,导演索性扬长避短,冷兵器格斗全都一闪而过,让天灾大唱反角,洪水猛兽闪电爆炸毒雾一通放,倒不枉制作费上涨。

  6.第一集上映时,许多影迷拿《过关斩将》,《大逃杀》作比照,续集里天灾的刺激性全面压过人祸,化作大半部绝境逃生片,人杀人都是小意思了,正适合跟《地心引力》同档期竞争。那科技含量甚高的穹顶,比同名美剧里的更具威能,它制造何种灾难,放出何种神兽,都并不脱大众对科幻片的认知,唯有毒雾疗伤一段,漫身毒泡水里一洗,顿时恢复雪白肌肤,不结痂不留疤,毛孔都不粗大,可叫人跌碎眼镜了。这是什么牛掰的洗面奶、沐浴露,比信春哥还神奇

  7.我又一次没看原著就看了电影,和书迷谈起来被鄙视了好几次。好莱坞近年来越来越剧本荒,向小说借题材是个长远趋势。倒有好处,督促大家多看书。最不济闲时读些畅销小说,下回看改编电影时,能多点谈资和底气。(文/方聿南)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五):无关饥饿,只关希望

  1剧情:最后剧情的转机超出我的预计(像勇敢的心一样的悲壮结局或像剧中暗示的总统早死或是其他外部力量的暴动变动导致饥饿游戏中断)。但是剧最后的暗示帝国的结束饥饿游戏场地穹顶崩塌和13区的崛起革命的开始的结局,很赞,也很吸引人思考

  2.游戏规则和主题不错,对于其他的设定,我只能说真考验想象力。极权统治可以,12分区可以,但是行政中除了镇压部队,没有什么其他官员幕僚,只有一个GameMaker也略闲蛋疼吧。

  3.Heymatch和那个做作的女后勤,然后人虚伪,但都是不错的人,

  4.看完饥饿游戏2以后去补习了1,只能说1,2除了剧情相连,就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剧情设定级别和演技水平的电影。

  5.吐槽完毕。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六):星火燎原:女权主义的凯歌

  2012年,在《饥饿游戏》系列第一部上映之前,我的传播教授邀请到了电影的制片人Nina Jacobson来到课上为我们讲述女性电影工作者在好莱坞的境况。教授对Nina Jacobson敬仰至极,并大力赞扬这部女性原作、女性制片、女性担任一号主角的冒险电影为好莱坞女权运动的一次胜利作为一个传播专业学生,我的大学生涯几乎大半都在学着、写着媒体中的性别是如何被表现的,学习所得出的结论总是令人沮丧:美国看似性别平等的电影、电视、音乐录影带中绝大多数本质上仍然在传递男女性别分工保守观念,打着女权和性解放名号将女性色情化,而我们的英雄救世主总还是男性。而《饥饿游戏》无疑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它实在和大行其道的英雄片太不同了,Jennifer Lawrence饰演的Katniss作为女主角,大多时间妆容极其朴素身材结实衣着保守,并不如Jennifer Lawrence本人生活中光彩动人。如果让她这个扮相去饰演传统的女性英雄角色比如猫女和霹雳娇娃,恐怕大家都只会想说一声别闹了,简直就像陈妍希演小龙女一般突兀。可是Katniss在收割仪式和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善良使得她的魅力完全超脱了这个角色的外表,冲破了主流英雄电影对女性形象的束缚,从而才折服了全球无数男女粉丝。除此之外,这个角色的性格存在的缺陷是真实并引人共鸣的,尽管她痛恨这个世界的统治者和残忍的游戏规则,但她仍然为了保全大多数人的生命,选择不去抗拒制度,甚至一直和Peta撒谎配合着维护着这个制度也伤害着Peeta的心。这样的缺陷或者会让有些人嗤之以鼻,但是Katniss的懦弱主要是出于对家人的爱和更多生命牺牲的恐惧,情感上也是大多数人可以理解和共鸣的。

  怀着对第一部的美好印象,我一直期待着《星火燎原》的上映。今天只是美国正式上映第二天,可身边若干同学都已经看过,并且都给予了特别好评。这样一来,可以说我是抱着特别高的期待去看的这部电影,可是它仍然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看过之后仍然心情激动不已!

  在第一部中,Katniss的心理挣扎主要集中于她感情的纠结。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表演出与Peeta热恋的样子,可是她知道Peta是真的喜欢她,而她喜欢的只有Gale。我身边不喜欢第一部的朋友主要都是因为对这个略狗血的爱情戏有些无力。但是在这一部中,虽然Katniss仍然在和Peeta还有Gale三角恋着,但她心理挣扎的重心已转向了她是否应该向制度反抗。自由,抑或是苟且偷生,这也是美国英雄电影中永恒的主题,可是,我实在不记得,过去有哪些成功主流商业电影里,做出选择并掀起革命浪潮的是一个这样年轻的女性。当她对着穹顶射出雷霆万丈的一箭,电影院里所有的观众都为她欢呼,因为她对暴政的勇敢反抗和自我牺牲精神体现的是超越性别、种族、文化的普世价值。她是光芒万丈的英雄,不需要完美无缺的外表和性格,依然能够打动人心,让人热爱、崇拜。

  除了对女主角的成功塑造,《饥饿游戏》系列另一个传达女权精神的特点是它所设置的女性角色远远多于主流英雄电影,并且这些角色对剧情的推进作用大于男性角色。在第一部中,是Katniss妹妹Prim被选中为祭品使得Katniss为了保护妹妹挺身而出主动参加游戏,是11区的祭品可爱的黑人小妹妹Rue的死让Katniss真正意识到这个制度的残忍和可怕并且让学舌鸟(Mockingjay)成为革命的象征。在第二部中,Rue死亡的影响仍然持续,也深刻影响着Katniss关于是否应该反抗和鼓励革命的思考。游戏中,是4区病弱体衰却无比勇敢善良的老奶奶Mag自我牺牲为主角们逃离毒雾争取了时间,是神神叨叨着“Tik Tok”被人当做疯子的Wiress提示了游戏场景设置是一个时钟,是行为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Johanna数次拯救了Katniss并拿走了Katniss的跟踪器才使得Katniss能够逃脱Snow总统的追踪。相比之下,虽然Peeta和Gale是电影的二号和三号主角,他们却不是使Katniss决定与这个制度宣战的决定性力量。当片尾学舌鸟的徽章亮起宣誓着星火已然遍野,变革的序幕就要拉开的时候,我们想起的是Katniss的划破天空的一箭还有Rue和那些在不惧强权举起三根手指的充满希望的人们。

  我希望人们能在这部电影的欣赏中关注到女权主义的表达,尤其是中国的观众。每次上着女权相关主题的课、写着女性在媒体中如何被塑造的论文的时候,我都会为中国女权教育的缺失感到难过,当我们谈论文艺的时候,我们鲜少谈到性别的刻画和对消费者的影响。还有互联网上随处可见的对女权主义的冷嘲热讽的评论们,它们不止发自于受教育有限的男性,甚至许多公共知识分子(此处不含任何讽刺意义)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认为女权主义是物质主义、自私自利的女性对自己行为的矫饰,是他们观念里对性过于开放、不懂自尊的女性行为的理论支持,是行为怪诞、缺乏性吸引力的女性为自己的劣势维护的道德标杆。但是,女权主义是大于此的,我们声张女权主义,是为了全体女性的利益,是为了在这个女性仍然在政治和经济上影响力远远低于男性的男权社会里,能让女性有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并减少传统道德对于女性的束缚。《饥饿游戏》告诉我们,女性作家写冒险小说可以成功,女性制片好莱坞A级制作可以成功,女性演员可以诠释追求自由的伟大英雄,女性角色可以是一场政治革命风暴的发起者和执行者。也许你心中本就有这些信念,觉得这部商业电影远没有这么重大的意义。但是,信念也是需要实例来巩固和传递的,举例而言,Obama当选美国总统,一定让更多黑人儿童和青年相信,他们是有可能成为总统的,这一定会让黑人的政治参与度增加。相似的,《饥饿游戏》鼓励了女性,向整个社会宣告着女性的力量。

  在看完电影的激动之中,我一时想不出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地方。稍稍平静下来,想起电影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可说完美,但是在这磅礴大气的故事里,似乎并无一个亚裔、拉丁裔和其他少数族裔角色。尽管影片中黑人角色都可歌可泣,但是在今天种族多元化的美国社会,连《雷神》里都有亚裔北欧神了,它对黑人外少数族裔的忽视让人无法理解。除此之外,所有存活着在抗争的主要角色都是白人,不得不让人感叹少数族裔在好莱坞的存在感还是寥寥,寻求更多权益还任重道远。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七):讲的就是你所没有的自由,以及你所定量配给的希望

  讲的就是你所没有的自由,以及你所定量配给的希望。

  首先,我没有看过原著也并不认为电影就要忠于或者违背原著,它应该是对故事的再创造。再者,我对于电影和读书的口味并不是完全一致而这类书不在我平时翻阅的范围内。所以,我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完全基于看这部电影的一些杂想。

  老实说,我是抱着要被丑恶的人性再次深深震撼的目的去的电影院。在看上一部的时候,看完整个人都觉得不好,觉得这部电影也太真实太血淋淋地展现了人类社会了,如我这般保守内心脆弱的骚年实在是没办法一下子走出来,而且这样低潮的情绪持续了一个礼拜,在那一个礼拜里我充满了对人性的失望和对社会的恐惧。这次是一个人去的电影院,在十一月末四点就开始天黑的布里斯托。为了保证观影质量特意没有买爆米花和汽水,坐在第一排,一心一意地从广告片开始就在培养自己的情绪,准备接受震撼。途中后排的一群小青年打打闹闹让我数次幻想手中有枪有刀就可以把他们挨个干掉的情节。这是题外话。

  关于铺垫

  无论对电影还是小说,铺垫都是重要甚至是最主要的一环,大量的镜头和笔墨都是为了最后画龙点睛的一笔,就像是你活了几十年完全是为了等到那个让你魂魄出窍的四目相对。在电影的开头,把很多上一部没有讲清楚的因果和细节都作了比较好的交代,让无论是Katniss还是Peeta的形象都更加饱满,各个区的情况还有整个游戏的背景都作了补充,大概是上一部得到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缺失的反馈。对于故事本身,我觉得是好的,因为更完整更引人。但是作为电影的安排,考虑到电影总时长的控制,私以为可以再压缩一些留出空白的部分给后面的丛林游戏。现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半一半,一半背景一半游戏,而背景作为铺垫占了一半难免会给人拖沓和节奏不对的感觉,曾有一度我都以为这个75届的游戏不会就压根没举办吧。

  电影的节奏很重要,比在小说里要重要。小说你可能会分几次看完,甚至隔了好几天好几个礼拜,中间你会自我调整节奏和想像力。可是电影就明明白白地摆在大荧幕上,你就静静地坐着跟着走,一旦给观众叹气或者不耐烦的感觉就比较影响质量。还有,第一部之所以能够让我整个人都不好,很大程度是因为里面的人互相残杀的镜头太过直接和残暴血腥,让我有足够深刻的印象去回想这个故事背后的寓意,让我注意到一些电影画面以外的主旨。

  这就是电影的力量,它穿过你的眼,直到心间。它靠画面的残忍来直指背后真相的残忍,而不能像小说那样给你交代一堆一堆的东西,然后等待文字滲入你的脑子,再成了想像力。有的人说第一部残杀太幼稚,我不是很同意,其实我是一个不喜欢看血腥镜头的观众,但我觉得这部里面刻画游戏的残忍度欠缺,会连累到故事主题的表达。

  当然被补充交代的还有Gale,上一部简直就是一个帅哥的女友被一小矮人给抢了的交代,实在太草率。这一次加入了Gale因为反抗而被鞭打的戏份,还有他和Katniss的几场微妙的感情戏,觉得这个角色终于多了一点除了帅之外的存在。我才不会告诉你我是Gale的支持者,而且没错,他是很帅所以很加分。为什么我觉得女主和Gale更合适一些?首先当然是性格上更匹配,像Peeta这样溺爱的好性格还是比较适合居家旅行,但绝对不是Katniss这种矛盾而尖锐的野生女子,还有就是爱不到的,就是比送上门的更魂牵梦绕,这点得必须同意吧。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之一就是Katniss和Gale坐在山野上离别前的一吻,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可得的东西啊,爱不到的人,算是最为惋惜和悲壮的之一了吧。可是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里除了感动之外,还想到这么一件事:当你连活下去与爱人厮守的自由都没有时,吻上了谁的嘴唇又有什么重要。

  关于希望

  希望是可怕而美好的东西,你害怕拥有它,害怕它将你的体力和热情掏空耗尽,但同时你想把你仅有的那点能力使出来又不得不依赖于它。当然,有的时候你还会害怕别人拥有它。有人说这部生怕观众看不懂还点了好几次,我觉得还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英文太烂,总觉得由Snow说出来他害怕Katniss是因为她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这样比较顺畅和自然。这点希望,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他开始担心自己控制不住所配给的希望,那本应是仅够百姓生存便足够的东西。对吗?有的时候,你对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环境失望,甚至绝望,其实不是你失望,是有人故意不给你那么多的希望,就想你老老实实本份地活着。

  至于什么要学习团结互助这等大爱,我心里真的是打一个大大的问号。首先,自由和平等本身就是对立矛盾的,凭什么你可以来设计游戏而我就要被选中参加,然而追求控制的权利这是你的也是我的自由。在生存者尚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结盟,因为暂时我们还有一些可以共同争取的利益。就好比为什么一个国家是一个国家,面对世界而言就要争取国家的利益,而对内,州与州之间,省与省之间要划清界限,再细分,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立场,说到底就是利益关系。你永远支持对自己有力的一方,当没有人和你一样有利的时候,就是你孤军奋战的时候。而Katniss之所以特别,就是因为每次面对这些大爱问题的时候,她会犹豫,因为她习惯了一个人维护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当她看见妹妹变得懂事能干,听到妹妹对她说:“You don't have to protect us, we are with you.”,会那么感动,这是一个她能够信任的利益圈子。当我说利益的时候,没有褒贬的意思,指的是包括财产、情感、健康等众多人类赖以生存的元素。但其实你看,无论他们怎么结盟怎么团结,争夺的不过还是那一点别人配给的利益罢了。真的以为赢了游戏,就可以赢得生活么。

  这就是希望,如果能将这样的利益范围扩大到与统治者抗衡的程度,自然就是燎原的威胁。当然这点电影已经明喻暗喻了好多次,不多说。提一点我最喜欢的情节,Snow的孙女对他说,“I wish I could love someone that much one day.”哎,童言无忌啊。

  所有带来情绪的都是希望,对Katniss而言,Gale的存在,家人的存在,Peeta的存在,以及游戏胜出就可以不死的规则;对Peeta而言,他的希望要少得多,或者说被控制得刚好,他说没有人需要他,其实心里还是挺心疼的,不过想到他没有Gale帅我就放下了忧桑,他最难以控制的希望,在于Katniss对他似有若无忽近忽远的爱,而这个恰恰又是别人很难控制的东西。

  这次看完电影,自己一个人走在冷冷的街上。比起看Philomena的心情应该更好些了吧,我也明白,正是那些在心里面偶尔燃烧起来的希望,好像可以燎原的希望,最让人难以驾驭。这次的电影没有让我整个人都不好,也没有让我落泪。但也算是一个满意的晚上吧。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八):我爱善良的人——记《饥饿游戏》人物皮塔(中)

  盖尔(Gale),凯特尼斯的“男朋友”在电影里被放大了,甚至让部分观众无法识别到底男一是皮塔还是盖尔。某些第三方观众甚至颜控来定喜好,固然本末倒置,倒是现实。毕竟,善良对于某些人来说是愚蠢的。

  十一岁的凯特尼斯在绝望的时候,遇到了皮塔。十二岁,做生意明争暗斗时,遇到了盖尔,他们是猎人、朋友。他与皮塔截然相反,在他身上充满了戾气和不安定,为了生存,他和凯特尼斯“志同道合”的相互依存。在逃跑的问题上,盖尔与凯特尼斯产生分歧,他不想带着那些跟他不相关的人:黑密斯还有皮塔一家。而皮塔不但答应与凯特尼斯等人一起逃跑,在盖尔遭难时,他又毫不迟疑的帮助他们,反抗凯匹特、反抗斯诺。同样是反抗,皮塔和盖尔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反对人与人之间的杀戮,寻求和平;而后者充满了愤怒和仇恨的火焰。盖尔认为凯特尼斯最终会选那个没有“他”就无法生存的人,凯特尼斯虽然内心厌恶这样的想法,但最终她确实选择了给予她希望的皮塔——他是春天里的蒲公英,那鲜艳的黄色意味着重生而不是毁灭,无论我们失去了多少宝贵的东西,它确保生活能够继续下去,并告诉我们生活会好起来的(摘自原著尾段)。

  第二次饥饿游戏选贡品时,皮塔求黑密斯让他入选,在黑密斯被抽中那一刹那,皮塔就自愿替代成为贡品了。他用嘲笑鸟为装饰的圆盘项链小盒里,是凯特尼斯母亲妹妹以及盖尔的照片,他不断提醒她的生命是充满了意义,甚至把手放在她的腹部,提醒她将来会跟盖尔孕育孩子。皮特的爱,不强迫、不索求,只是陪伴、安慰,以及奉献和牺牲。他能读懂和明白凯特尼斯的心思,依旧爱得义无反顾。因此当斯诺“劫持”皮塔,他变成了“变种人”。被“劫持”的皮塔陈述了一个事实,他残酷的揭破了凯特尼斯的另一面,包括她和他、盖尔的吻(爱情)。

  皮塔的爱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九):这个系列的电影陷入了一个dilemma

  这个系列的电影陷入了一个dilemma,一方面是主题比较正的反乌托邦,一方面是吸金的竞技式的杀戮场面。

  如果只是表达反乌托邦的话,这部电影显得极为苍白。因为底层表现地太少,还记得12区的男女冠军们到各个区演讲的时候,下面只有多少人在场。哪怕是电脑合成也不能这么应付啊。关于那个社会机制以及形成的信息给的也太少,都是一点点透露出来的。同时,反乌托邦太正,吸金的效果不会有杀戮场面给的保证大。

  如果只是打打杀杀的竞技场面的话,会被大家指责为无脑片,没人会给好评。因此原本为中心的这个故事设定的背景成了主题。但如果少了《大逃杀》,《杀人锦标赛》类似的打斗场面的话,没有票房保证。

  导演给出了折衷的办法,就像最后的结局一样。把大家的注意力从最后只能剩一个的人的生存游戏中转移到对社会的反抗,革命中去了。大家原本期望的那种绝望无奈的杀人场面转变成了对反抗社会制度的热情了。这也为第三部的续派埋下伏笔。

  这也注定了这个系列的电影的不可观性。两个方面没有调和好,导致没有一个方面给了人完全的体验。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观后感(十):谁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这个游戏没有胜利者,只有幸存者”,这就是已经连续举行了74届的“饥饿游戏”,弗朗西斯·劳伦斯虚构国度里的盛事。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又怎么会有这样残酷的游戏呢?

  影片中呈现的是一个由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的底层人民与醉生梦死骄奢淫逸的统治者组成的等级森严的国度,这是一个完全靠暴力和恐怖来进行统治的国家,就连谎言都无法为维持统治贡献一丝一毫的力量。在这样一个独裁统治的国度里,绝对的权力所导致的不只是绝对的F·B,所夺取的也不只所有人的财富,还有所有人的生命、人格与人性。不受控制的权力犹如绝佳的毒品,在它的刺激之下,再纯洁的天使也会变成嗜血的魔鬼。只不过,靠血腥手段维持绝对权力、对绝对权力疯狂追逐的最后结果也必然是自身的灭亡。

  影片中所表现出的统治者就是如此一群人,他们已经感受不到什么快乐,感受不到什么满足,于是只好通过血腥的刺激、同类的残杀来满足自己变态的心理需要,换言之他们是一群茫然无措、生命和生存毫无意义的人。总统先生可以喝着鲜红如血一样的酒,可以站在高高的礼台上高谈阔论,可以悍然让军队杀死无数的民众,即使他掌控着先进的科技和武装力量,可在国家这个最大的游戏场上,那一句“政府很脆弱”坦白地道出了他的惶恐和不安。只因为他实际上已经预感到自己的结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他的种种疯狂的计划只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他所维系的统治已经如同一棵已经完全没有了根的大树,无论它现在叶子有多繁茂树枝有多粗壮,这都不能阻止它的最终结局。当他的女儿说“我也想有一个那样可以爱的人”时,总统“会有的,一定会有的”迟疑的回答,让我们听出了他的不自然和不自信。

  影片给人感觉似乎凯妮丝是反抗英雄,是领袖人物,而实际上不是,就连凯妮丝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是,也不愿意自己是。当她面临家人安全威胁的时候,她也想跟爱人一起逃走,虽然不知道哪儿安全,但总是想逃避,这才是真正的凯妮丝。她当初简单的求生举动在一个特殊社会的特殊时刻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她成为了一个“被英雄”。从这个意义上讲,凯妮丝是不是英雄和领袖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民众需要这样一个人,需要这样一个反抗的英雄和领袖。影片自然不会让总统杀死凯妮丝,可实际上一个凯妮丝即使死了又如何,后来的这样“反抗型凯妮丝”也必然会出现。当然按照剧情分析,凯妮丝肯定会成为领袖式的人物,只不过她也是被逼的。

  12区已经没了,影片最后凯妮丝眼中的仇恨让我不由得想起他们说起的那句“记住谁是我们真正的敌人”?这难道真是一个不需要回答不言而喻的问题吗?在我看来,总统、军队都不是,真正的敌人是不受控制的权力。为生存、为自由、为平等的战斗,将在下一刻全面打响。“星火”已经燃起,下一部更精彩的“燎原”就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