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异国》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在异国》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6-10 20: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异国》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在异国》是一部由洪尚秀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 / 刘俊相 / 郑有美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在异国》影评(一):命运交叉的城堡

  1.对于中国影迷来说,对这部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应该会感到亲切。比如,韩国人对于于佩尔饰演的法国女人谄媚劲儿,那种搜肠刮肚翻找英语词汇努力与之沟通尴尬状态拘谨动作和讨好的姿势弱势文化强势文化面前下意识中的卑微显露无疑。那如此真实幽默辛酸之中甚至渗透出一丝残忍

  2.电影有着看似极其简单,甚至有些敷衍的解构。但三个故事却互为镜像地自动生发出更加复杂可能性。你可以把这几个人在每个故事中的状态理解不同命运的可能性、也可以理解为前世与来生,或者可以把一个故事看做是另一个故事中主人公梦境幻想

  3.于佩尔演绎了女人的三种感情模式,游离于爱情、陷入爱情和被爱情抛弃。三种状态分别应对独立聪慧的女导演、陷入与韩国男导演热恋的女人以及离婚而独自来度假的女人。

  4.女人有时彷徨有时游移,但在三个故事中如定海神针般存在,她形象的构建基本是正面的。相比之下男人心思行为猥琐了很多。这符合洪尚秀在电影中对男女角色一贯的设定。三个故事中的男主角都是导演,那种正开始刚刚被人认识自己感觉良好表面装作谦虚但被影迷认出时内心顿时沸腾的那一种。他们对于女性有着单向度的索取态度完全一副占小便宜心态。两个故事中,男主角的妻子被设定为怀孕,且一直寸步不离跟在身旁的形象,这个具有母性道德性的细节反衬着男人动物性的饥渴的一面

  5.救生员在三个故事中永远大海中游泳,然后上岸,撞见女主角。游泳时,那一幕荒诞而独孤,苍白的天和苍白的水,海滩根本没有人,作为救生员,却只能独自游泳。这像个笑话又像个寓言。他一直对女主角说“我可以保护你。”这是救生员对自己的工作任务描述,也是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朴实表白。那三个故事里的男主角都赞美法国女人的漂亮,说着“我爱你”,或者更加神秘的“我给你看特别东西”,这一切无非是一种知识分子式的对于肉欲的遮掩,但劳动阶层的救生员更为直接地说“我可以保护你。”,这对比充满意味。在他的梦中,他得到了这个女人,这是最接近肉身真实欲望的反射,比其他几个虚伪知识分子可爱一点点。

  6.于佩尔扮演的法国女人象征着与现实庸常的对抗精神、后现代都市文明中的某种感情代价和对于“出走”这一经典主题实践,那么其他几个韩国女人则有着相反的取向。那个怀孕的妻子透露着注定被厌弃的俗常、市侩气息;那个陪游的大学教授具备老处女的一切特征;只有那个民宿的服务生小姑娘清爽而伶俐,但总让人感到假以时日,她也注定会成为前两位女人的样貌。这或许渗透着洪尚秀自己对于命运的观点

  7.这部电影中在女孩写作现场和作品营造的虚构现场之间来回穿插,故事中有梦境和现实的互相侵犯互为因果甚至模糊边界。这一点和《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基本类似,只是后者走得更远。

  8.故事接近末尾,法国女人在岸边喝完一瓶烧酒,把酒瓶扔到了沙滩上。这是个极其随意的细节,但是却勾连着影片开头,第一个故事中几个人在沙滩上踩到一个破碎的烧酒瓶子。这个细节让三个时而平行时而交织的故事再次变换结构,成为了一个封闭的循环。洪尚秀的小心思,确实很有意思

  9.影片中充满象征和隐喻的细节,地上的交通指示箭头代表人生和命运方向选择、一直出现雨伞隐喻着某种对于安全感需要、寻找灯塔意味着对于希望、光芒或者某种神秘前景追寻。当然,最终谁也没能找到灯塔。

  《在异国》影评(二):在异国

  1.对于中国影迷来说,对这部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应该会感到亲切。比如,韩国人对于于佩尔饰演的法国女人的谄媚劲儿,那种搜肠刮肚翻找英语词汇努力与之沟通的尴尬状态,拘谨的动作和讨好的姿势。弱势文化在强势文化面前下意识中的卑微显露无疑。那如此真实,幽默和辛酸之中甚至渗透出一丝残忍。 2.电影有着看似极其简单,甚至有些敷衍的解构。但三个故事却互为镜像地自动生发出更加复杂的可能性。你可以把这几个人在每个故事中的状态理解为不同命运的可能性、也可以理解为前世与来生,或者可以把一个故事看做是另一个故事中主人公的梦境或幻想。 3.于佩尔演绎了女人的三种感情模式,游离于爱情、陷入爱情和被爱情抛弃。三种状态分别应对着独立聪慧的女导演、陷入与韩国男导演热恋的女人以及离婚而独自来度假的女人。 4.女人有时彷徨有时游移,但在三个故事中如定海神针般存在,她形象的构建基本是正面的。相比之下,男人的心思和行为就猥琐了很多。这符合洪尚秀在电影中对男女角色一贯的设定。三个故事中的男主角都是导演,那种正开始刚刚被人认识,自己感觉良好,表面装作谦虚但被影迷认出时内心顿时沸腾的那一种。他们对于女性有着单向度的索取态度,完全一副占小便宜的心态。两个故事中,男主角的妻子被设定为怀孕,且一直寸步不离跟在身旁的形象,这个具有母性和道德性的细节反衬着男人动物性的饥渴的一面。 5.救生员在三个故事中永远在大海中游泳,然后上岸,撞见女主角。游泳时,那一幕荒诞而独孤,苍白的天和苍白的水,海滩上根本没有人,作为救生员,却只能独自游泳。这像个笑话又像个寓言。他一直对女主角说“我可以保护你。”这是救生员对自己的工作任务描述,也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最朴实的表白。那三个故事里的男主角都赞美法国女人的漂亮,说着“我爱你”,或者更加神秘的“我给你看特别的东西”,这一切无非是一种知识分子式的对于肉欲的遮掩,但劳动阶层的救生员更为直接地说“我可以保护你。”,这对比充满意味。在他的梦中,他得到了这个女人,这是最接近肉身真实欲望的反射,比其他几个虚伪的知识分子可爱一点点。 6.于佩尔扮演的法国女人象征着与现实庸常的对抗精神、后现代都市文明中的某种感情代价和对于“出走”这一经典主题的实践,那么其他几个韩国女人则有着相反的取向。那个怀孕的妻子透露着注定被厌弃的俗常、市侩气息;那个陪游的大学教授具备老处女的一切特征;只有那个民宿的服务生小姑娘清爽而伶俐,但总让人感到假以时日,她也注定会成为前两位女人的样貌。这或许渗透着洪尚秀自己对于命运的观点。 7.这部电影中在女孩的写作现场和作品营造的虚构现场之间来回穿插,故事中有梦境和现实的互相侵犯互为因果甚至模糊了边界。这一点和《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基本类似,只是后者走得更远。 8.故事接近末尾,法国女人在岸边喝完一瓶烧酒,把酒瓶扔到了沙滩上。这是个极其随意的细节,但是却勾连着影片开头,第一个故事中几个人在沙滩上踩到一个破碎的烧酒瓶子。这个细节让三个时而平行时而交织的故事再次变换了结构,成为了一个封闭的循环。洪尚秀的小心思,确实很有意思。 9.影片中充满象征和隐喻的细节,地上的交通指示箭头代表着人生和命运方向的选择、一直出现的雨伞隐喻着某种对于安全感的需要、寻找灯塔意味着对于希望、光芒或者某种神秘前景的追寻。当然,最终谁也没能找到灯塔。

  《在异国》影评(三):这是哪个小谁丢了酒瓶

  也能够把伞藏起来然后自己再次发现它,或者再也找不到。

  灯塔仿佛是伍尔夫。寻找、等同于再也无法寻找到。

  第一个故事里的女人选择向右,她然后朝左边的路走,灯塔很小,白的可爱,漂亮,漂亮,它真的漂亮。被突然出现的韩国男人吓到,于是抄起凉鞋和包就跑。

  帅吗?这个法国女导演。好帅啊,也好漂亮。妻子与丈夫就这个问题于是开始争吵。

  那是一个吻吧,我们还是朋友,嗯还是朋友。Ann,谢谢你。嗯we're OK.

  怎么,你现在需要年轻貌美的肉体了吗? 嗯,你不也是吗?好的,是我的错。

  Ann,我要弹一首歌给你。我的Ann。

  你有没有在这附近见过外国女子? 啊?没有。

  这真是一个棒极了的Tent。那么我可以把它送给你啊。什么,你送给我?但是我的东西应该由我自己来买啊。

  这个地方原来什么都没有,那么你要去救谁呢。

  思考爱人,顺便看一眼灯塔。

  我要拍一个电影,关于这里生活的人。咦?

  关于他们艰苦的生活,或者关于他们生活中的艰苦生活中的东西。

  嗯这个地方是什么都没有,但是还是有商店,有商店就好啊。我可以跟你一起走到商店,我也要买东西,那么顺便你可以告诉我哪里有风景

  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那么亲爱的能不能告诉我这附近哪里有好的风景。

  我以为她要自杀。

  但其实真实的事件应该不足以把她推到这件事的边缘

  从白白海里扬起前奏的救生员燃起了烧酒般的希望。

  第三个款式的包足以装得下商店里买的烧酒,也足以装不下别人送上的酒。

  给我喝吧,跟我走吧

  那么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你要我跟你去看什么?

  救生员看到三个人在沙滩上站着,黄色孕妇蓝色外国女人以及

  旁边的一个橄榄色,苦相的男人。

  下一秒即将对准脚边的空瓶子拳脚相向。

  而他自己则是赤果果橙色

  所以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如果他们也都不在海里,我要去救谁?

  《在异国》影评(四):“在国内”,一场单纯与媚俗的行为秀

  就在刚刚,看到这部电影的最后几分钟,突然被同住的室友叫住,告诉我篮球场有几个河南人在吵架,让我去听。当时的一瞬间感觉十分讽刺,这让我很窘迫。我不禁想起电影中关于地域性的探讨,或者说传统和非现实的穿插,虽然还是太浅显了,有些失望,但不得不说还是很真实。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人跟你探讨关于你故乡的理解,很多时候不愿意探讨,虽然并不是因为厌恶故乡,相反,我一直试图写一本关于那里的小说。只是觉得没有必要将之加在我身上,我更愿意作为单纯一个人活着,而不是某某地的人存于世。但事实是,别人不愿意这样认为,在强制性被划定的圈子里,独立性变成很可笑的一件事,所以从小细节上,安妮执意要付自己的话费会被一旁的韩国女人感觉没有人情味一样。一如她光明正大索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导致僧人不得不把情人给自己的钢笔给了她。以及第一段安妮的故事里,宗秀说到韩国男人面对外国女人就走不动路了,因为好奇。而在第三个安妮的故事里,宗秀就成为了那样一个男人。虽然三个故事看起来是不同的人物关系,但最后安妮却都与(至少每段故事都有戏份的几个人物)建立了一模一样的关系。烤肉摊和沙滩前英语不流畅的黄衣服救生员、觊觎安妮却有了一个怀孕妻子的宗秀、旅店热情的女服务生,甚至是一个在口中一个真正出现的僧人,以及出现在开头和后半段的陪伴女人。这容易让人想到一个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口中不断拒绝的往往就是那个不自觉去成为的。而安妮,一个放松随性却时而暧昧时而分明的迷糊法国女人就成为了连接这一切可能性的关键人物。她其实只是一根柱子,插在这些人面前,而矛盾便随之展现,细节的棱角直白地折射出了它的光芒。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第二个安妮的故事。洪尚秀的这个套子还是很美好精致的,由一个女作家在哆哆嗦嗦的生活里变换了属于逃债女人的故事,从而写下的三个安妮的故事,每一个都有灯塔,每一个都有一起去商店的路,每一个都有差不多的人物,而且性格一板一眼。女导演安妮、等待情人的安妮、失意的安妮。或者片子里最单纯的角色除了女主角就是救生员了,操着不熟练的英语试图去打开安妮那个陌生世界,虽然不喜欢镜头推进的做法,但是帐篷歌声的确是片子里最有味道的一幕。纪录片感觉的拍摄手法总会产生现实即使如此的错觉——虽然其实何尝不是呢。

  而每一个安妮和救生员却都要就灯塔是什么展开甚至有些无聊和苍白的对话。包括僧人和安妮之间的交谈,这些刻意的苍白或许可以看出洪尚秀试图去展示的地域性之间的疏离和沟通,虽然最初半个钟头里我感受到的媚俗文化居多,周围人那种对于安妮的好感,包括对于安妮的看不惯,其实多半也是因为她的肤色,她半老徐娘,她开放豁达,她忧伤得很得体。而整个亚洲多年来对于欧美人长期的刻意讨好(或者这也是不自觉的集体行为秀)甚至是不自信展露无疑。安妮是游离于那个世界之外的,而那个世界也是我所看到的世界,现实里的世界,包括韩国孕妇看到丈夫和法国美人试图亲吻之后的吼叫,这一切都是传统以它犀利的一面揭开着那个或许更美好但很难搭建的桥梁的斑纹。浅薄地说,这如同那个很多人都听过的笑话——一个中国人在国外掉进了坑里,外国人在坑外大喊,How are you?结果中国人答,Fine,thank you,and you?而在片子的结尾,安妮也终于和救生员众望所归地做爱了,而最后救生员却最终如丢失一个梦境一样留下了惊愕而呆滞的目光。而安妮却最终留下了一个浑然不知的背影。一如长期以来东西方的关系,和侵略与反侵略的关系一样。

  所以说,得了吧,其实永远还是在国内而已。

  《在异国》影评(五):洪尚秀的生活大品

  不确定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洪尚秀就有了只用拍身边电影圈子里那些破事儿的特权,似乎在他身上按个监视器,一部部趣味横生的生活片就能掉出来。毕竟影迷们总对那个围绕着八卦光晕的娱乐圈以及装腔作势的艺术圈充满兴趣,置身其中的人只要有着忙碌又有趣的生活同时善于自嘲,那么跟着他的那个监视器,就会变成一条有着不同模具的自动化生产线,抖落出一个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有时的产品是电影节选片人,到充满艺术片全球各大影展去忽悠,然后在影院呼呼大睡,醒来后还鄙视隔壁同样睡着的观众(《电影节桃花劫》);有时的产品是电影学院青年教师,哭天喊地的扑向姑娘,天亮后明确“我们还是不适合在一起”(《北村方向》)。

  这一次的产品,则是一个在国外勘景并度假的导演。在国外的,不是洪尚秀自己,而是一个法国女导演安娜(伊莎贝拉.于佩尔饰),而且这个导演,还是由一个因与母亲到海边小镇躲债的电影学院女生为平复心绪而随便写出来的。不过,别因此以为这又是一部要往戏中戏复杂结构去堆积的艺术片,执笔的女生在开场不久就完成使命,退出电影故事时空,只是偶尔以提示式的画外音交待其创造的法国女导演行程。与大多追逐艺术片的学生一样,这个创造出来的剧本也是三段式的。第一个安娜是个当红导演,被一对当地导演夫妇带到海边小镇;第二个安娜则在这里约会老情人、一个谨慎的担心狗仔的韩国企业家;第三个安娜则因为丈夫被韩国女人抢走,而被民俗学家(尹汝贞饰)领来“事故”发生地看看。穿插其中的,除了由扮演电影学院学生的郑由美再次扮演的民俗主人女儿,还有一个妙趣横生的海滩救生员(柳俊相饰)。三段故事像是可以任意推拉的三重门,彼此叠加出一种神秘的节奏和气场,并且它注定是独一无二的洪尚秀式作品。

  千万别因此就去虔诚的挖掘什么关于灯塔的隐喻秘密,别去将这简单的结构打乱成充满哲学暗示的毛线团。这就是一出电影学院学生临时练笔写出的小品,即便乘以3,也就是一个中品或大品。但如若你坚持生活就是艺术,艺术来源质朴生活,那么一切洪尚秀的生活大品,也就是真正凝炼生活的艺术品。不熟悉其作品的观众离开影院后咒骂着:“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嘛,这也叫电影?于佩尔演的怎么如此做作?”熟悉的观众在影院没心没肺的笑着,极其认可这种故作肤浅故作眉飞色舞样的表演。

  毕竟,在再也来不及追赶艺术样式更新换代脚步的当代,任何反传统反电影反艺术的创作,都可以被视为珍品,因为当代性赋予人类短暂却充足的选择空间,让任何人都不用被牵着指导着,就能在艺术大超市上找到符合自己心境和趣味的货品——譬如洪尚秀的生活艺术品。

  《在异国》影评(六):一个解构文本

  很多桥段设计得相当巧妙,很有法兰西感觉,《夜与日》是洪尚秀理念在法兰西本土的尝试,《北村方向》则是将那种理念移植到韩国的尝试,刻意的痕迹还是蛮明显的。

  同一批演员在不同段落里的分立演出赋予角色主观能动性,其实罗伯特布列松的影像书写也是在做这样的努力,洪尚秀的这种方式算是投机取巧在我看来,当然这一枪打中了一大片法兰西同僚。去解释这种偏见才是有趣的,搭积木的游戏和其它更为复杂的游戏在本质上都是游戏,但为什么会有所谓的高下?孩童的涂鸦和天神报喜都唤来了上帝的荣光,但或许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更重视天神报喜吧?如果春天的夏日的绚烂繁华最终都会被秋天的冬日的荒凉萧瑟取代,那么是否可以作这样的发问,目力所及实则空无一物,伟大的存在不在那里彰显,我们所见到的风景中是否居住着伟大的存在?如果说虚无的“在”也体现了某种意义,就是唤来充盈,那么反命题是否成立呢?这最后一个问题是最重要的,因为世内存在者总是体现了一定的充盈,那种充盈的到场才有了风景,但那风景中要是空无一物的话就是说那个反命题是成立的,再者那个反命题不成立的话就是说风景中也是有某种充盈的,那么这后一个能被唤来的充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唤来再一种充盈吗,作如是观,人-此在的旅行就是无望的了,那不啻黑格尔坏的无限性,成立吗?

  扯得有点远,那些发问只为了洞清美的所谓高下的问题。无可否认那个大写的美是不能被冠以高下这样的定语的,但是作品所彰显的美却是可以作某种量化的。通过上面一段的啰嗦我只为了给出一个比喻,就是艺术作品的作为洞穴一般的呈现,音乐的、绘画的、电影的etc,再多的哀婉旋转、丰富多姿都退格了,作品成了一个洞穴,美的光芒穿过其中来到我们面前。光芒的到来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类似恐惧的眩晕,区别是恐惧伴随的认知序列的紊乱在潮水退去后会回归原来的状态,而美的光芒却会带来重构,那种重构就是逃逸路线的生成。

  在别处。这也是本片的命题给予人的悬置的感觉,这种悬置在最初是类似扬弃的,在中途意识到避无可避的惘然之后,我们开始从潜意识中直面原初的虚妄,扬弃到悬置的转换才告完成。悬置使命题呈现了凝固的状态,给予其势能,所以那些美丽东西来到我们心田之后,解除凝固状态之后,美如潮水涌来。

  吸烟-不吸烟。很多地方有阿伦雷乃的影子啊,哈哈。。。

  《在异国》影评(七):《在外国》大众影评网影评

  《在外国》是韩国导演洪尚秀第三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作品。作为韩国作家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八次带影片前来戛纳,其中《夏夏夏》在2010年捧走“一种关注”单元大奖。虽然在主竞赛单元尚无建树,但洪尚秀的电影向来有一班拥趸,对他独特的叙事风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浪漫情调情有独钟。

  《在外国》依然秉承了《夏夏夏》《北村方向》的风格,用“戏中戏”这种洪尚秀十分喜爱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和母亲逃债到海边渔村的电影系学生(郑由美饰)在无聊又不安的日子里开始写剧本。在她的笔下,三个同叫安娜的女人(伊莎贝尔·于佩尔饰),带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目的来到母港,在同样的地方邂逅同样的人,发生不同的故事。

  戏中戏的手法不能算新颖,尤其是设计成一个电影系学生写剧本,这样直截了当进入“戏中戏”是最省事没有动脑筋的办法。但在洪尚秀的镜头下,直白简化的过程反而使影片留出更多的空间用来发挥想象力。看完全片,会发现这个套入方式是对本片最有效最合适的,最符合洪尚秀向来不怎么在意主流叙事的实验风格。

  这位在国际影坛上最知名的韩国导演十分善于探寻和表现人物内心微妙的情感,三段小故事欲说还休,说欲望、说禅宗、说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简单的碰撞,但都结束在剩下最后一层窗户纸的时刻。影片结构看似简单随意,却有一种巧妙的非逻辑美感。像一个灵气的画家随手的画作,简单有趣,充满才华。第二个故事里出现不加任何剪辑标识的片段重复,就像随手涂鸦,不满意了重画。没什么规矩限制,只有一种奇妙的艺术魅力。或许说洪尚秀的电影不够深刻,但是电影没必要都拍成大师级作品。导演喜欢拍小清新,拍得好看,有人爱看。就好。

  《在外国》另外让人关注的是因为法国女演员、两届戛纳影后伊莎贝尔·于佩尔的加盟。很多人都翘首企盼她能凭借此片梅开三度(于佩尔在另一部竞赛片法国电影《爱》中也有出演角色),但现在看来尽管他在片中扮演了三个性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女人,但不管是难度还是角色的个人魅力,都不具备最佳女主角的卖相。但不得不承认,于佩尔真是被时间遗忘的女人,在片中三个不同气质的美女,几乎都是素颜出镜,让三个男性角色神魂颠倒。谁能想到,这个法国人的宝贝实际上已经将近六十岁了!

  《在异国》影评(八):一部关于创作者的电影

  这个故事与洪尚秀之前的作品《北村方向》很像,《北村方向》中一个男人遭遇“同一张的”脸多个女人,每个女人性格迥异,结局却都大同小异,男人最后都是离开。

  而在本片中“同一张”脸的女人于佩尔被三次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只不过对每次出场的于贝尔的性格和故事做了调整。结局也只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于佩尔与救生员

  第一个故事:法国女导演爱上救生员,没有做爱,走前留下一封信。

  第二个故事:少女等待情人,无聊中幻想了一出情人因嫉妒救生员跟自己吵架的小故事。

  第三个故事:被抛弃的少妇,在苦闷中与邂逅的救生员做爱。

  三个故事中的于佩尔都存在性压抑。任何形式的表达透露的都是作者自身的潜意识。

  关于那个永远都找不到的灯塔

  每次告诉于佩尔这里有一个灯塔的都是少女房东,跟女编剧是同一个演员,而于佩尔每次的询问对象都是救生员。(这个结构设置实在是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即是作者想通过作品来寻找现实中的缺失是永远都不可能找到的。这三个小故事的作者就是片头那个女编剧,在那个无聊的下午渴望性爱而不可得最后通过写出三个关于性压抑的小故事缓解了欲望,但是却无法真正替代欲望。所以这是一部关于创作者的电影,从创作动机到编剧技巧,通通都被洪尚秀解构。

  “在异国”是一个比喻,它形容的是创作与现实的关系。

  《在异国》影评(九):《在异国》小梳

  1. Lifeguard、Umbrella、Lighthouse,对命的不安一再被强调。

  2.

  “这真漂亮”

  “你喜欢吗,送给你”

  “不必了,这我自己可以买啊”

  但是

  “我用这支笔写字、画画,生活真是离不开它”

  “送给我好吗”

  “你咋突然这样,很奇怪诶”

  “不知道,就是突然想要啊”

  3.

  “Why am I so afraid?”

  “Because you are afraid.”

  “But why?”

  “Because [ you are afraid ]."

  “What, what's the meaning?”

  “You want a meaning?Ok,I draw a circle on my hand, the meaning,here you are. Understand?”

  4. 洪导片里太想表达一些观念,导致看起来有些作有些傻;不能很好地消解太理性的部分,感受起来就很生硬了。(嘿,刘俊相这个救生员当得还真有情趣,真的不冷吗,这么近看见都在抖了真的不冷吗,还“I can protect you";全洲民族学女教授表示“这帮韩国男人怎么了”,看见 Huppert 就都生硬起来了?

  《在异国》影评(十):三段论

  三个剧本

  三个叫安娜的女人

  一个救生员

  一个电影导演和他怀孕的妻子

  灯塔

  雨伞

  烧酒瓶

  rotect

  我爱你

  你长得很美

  我能保护你

  来我给你看特别的东西

  语言障碍

  对白人美女的谄媚

  救生员看不懂的信

  救生员的梦

  妻子的监管

  出轨怕目击者

  吵架 耳光 才能感受到爱吗

  剪辑看得好乏

  和尚 祈祷 脑袋里千万神在吵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