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冬至》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冬至》观后感10篇

2022-05-25 02:07: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冬至》观后感10篇

  《冬至》是一部由管虎执导,陈道明 / 陈瑾 / 丁勇岱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冬至》观后感(一):手谈冬至

  太久没写东西开始炒冷饭。。。

  号称《黑洞》的姊妹篇,实际上《冬至》跟《黑洞》根本八竿子打不着,顶多有个时间的延续性。早先《黑洞》曾创下不俗的收视率,更有着重播N次的纪录,此次虽是原班人马,不过能否超越前作,还是未知之数,我也不妄作定论,片子看到现在,我只有三个字:我喜欢。

  一个臭拽的导演

  其实我并不喜欢管虎,一看就知道他是那种孤芳自赏、看谁都不顺眼的人,就凭他曾说过“电影是艺术,电视剧只是快餐,垃圾食品”,我就有权利这么说。电影导演看不上电视剧也是常事,既然如此你就别拍电视剧啊,像这样一边拍着电视剧,一边骂电视剧没品位的人,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是什么?

  当然,我不喜欢管虎不单单因为他的脾气性格,更重要的是他对片子的控制能力并不像他自己认为得那么好,从当初《黑洞》结局的仓促,便可见一斑。如今的《冬至》就更加明显了,管虎犯了一个和刘伟强一样的错误,他想讲很多事,但他没有能力把它们讲好。也许管虎想给观众一种像剥洋葱一样的层层剖开的视觉享受,但结果证明,观众剥开的不是洋葱,而是一头蒜,还好没有完全散架,那银行里的拆迁款将故事中的人物松散的联系在了一起,但与导演自己的想象却相去甚远。另外,40集的长度,管虎也没能把握妥当,明显给人前紧中间松的感觉,只有结尾那10集做得比较出彩,有那种该有的紧张感,而不是前几集的慌乱感。

  再有,管虎喜欢营造一种故弄玄虚的氛围,当初的《黑洞》已初露端倪,如今的《冬至》既然打的就是悬疑剧的牌,自然就更加明目张胆了。殊不知,让人有故弄玄虚之感是悬疑剧的大忌,有的时候过分强调感觉会使片子显得很做作的。

  不过,话分两头,毕竟他为我们带来了两部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且他在演员选择上还是比较成功的,总体来说功大于过,还是应该给他一个公正的正面评价的。

  两个绝顶的演员

  再刁钻的观众恐怕也不会对陈道明的演技质疑,这个已经习惯地被冠以演技派明星头衔的男人在《冬至》中的表现仍然让我吃惊。如果你看过《黑洞》看过《康熙》,恐怕你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阴险如聂明宇、霸气如康熙帝怎么能变成如斯懦弱平庸,活脱一个又慫又软的小市民。外八字、驼背、终日带那一条长及膝盖的大围脖……满脸写着老实人、与人无害的字样,这一切的细节还有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乃至语言微笑都恰到好处,让人又气又怜。但,当他第二次进入微机室转帐时,陡然间,仿佛有一个身影从他身体内闪出,聂明宇那张阴笑的脸时隐时现,这个平庸小民背后的决绝与恶念一点一点从幕后走向台前。可以说《冬至》所讲述的正是主人公陈一平如何走上从方鸿渐到聂明宇的无间道,而陈道明的成功也正在于他将这种转变表现的丝丝入扣,顺理成章,既不觉得突然,却也明显可见。

  按照电视剧中的话,陈谨所饰演的是一个具有很多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品格的江南小镇女人,只不过太过典型,反倒适得其反罢了。个人一直对陈谨的演技评价颇高,原因不在她那大辫子老师的知性女子形象,也不在法官检察官这类威严理性的角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花非花》,虽然收视平平,个人认为却不失为一部好剧,陈谨在其中演绎了那样一个角色,神经质、敏感脆弱,我就是被她那连眼神里都透着的神经质所打动的,那是一种让人心疼到想要保护的感觉,就这个人物而言,陈瑾的演绎是很成功的。如今《冬至》中这个戴嘉再一次证明了我对她演技评价的正确性。戴嘉是主人公陈一平的妻子,典型的小镇市井女子,小气而敏感,胆小却贪婪,这个促使陈一平走上犯罪道路的催化剂,你又能说她有什么错误呢?她只是出于本能地保护着这个家庭、尽着做妻子的义务、盼着自己的丈夫能有所作为,虽然这种本能带来的是家破人亡的命运。可以说陈谨让这个人物立在那里,观众说不清楚到底应该很她还是爱她,骂她还是安慰她,只能感叹小人物的命运就是如此,永远也别想摆脱宿命的轨迹啊!

  一个比导演还臭拽的警察

  不知道是我自己的问题,还是大陆电视剧就这样,我总觉得大陆刑侦剧中的警察不招人待见。走了一个凭经验办事的老头子(请允许我这样形容刘振汉),却换来一个欺骗感情,卖弄学识,自以为是,外带神经兮兮的哲学家(请再次原谅我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蒋寒),我只能说这个警察比导演还臭拽,比刘振汉还不着我待见。整部片子都在他的自说自话下沿着本来的轨道运行着,这个省城来的干部总试图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地道的心理分析家,总想在别的人的心上陶个洞钻进去,总自以为是的认为只有自己了解主人公陈一平,只有自己能拿捏得准身边这些形形色色各路人等,总而言之,在我看来,他不是个自恋狂,就是个神经病,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纯属个人观点。至于他欺骗女人感情之事,涉及生活作风问题,或许本身就是一种侦破手段,我暂时不予置评。

  终于,在压抑和郁闷中,《冬至》落下了帷幕,那种严寒与燥热并存的感觉久久无法退去。虽然它有些繁冗,甚至可以砍掉10集,虽然它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成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剧。

  无法与剧中那个可怜的人围炉对弈,只得和这部剧本身手谈一番,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过程,那种享受心灵契合的过程!

  《冬至》观后感(二):今天,是我的冬至。

  2017.1.5《冬至》,管虎、陈道明

  与《黑洞》中的“天都”一样,“齐州”作为电视剧中虚构的城市,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只有现实主义才能影射的荒诞和无奈。

  看似平静祥和的南方小镇,雾气氤氲之下自有一番引人探究的魔力,仿佛一口没盖严的沸锅。小地方逃不开邻里之间,人情世故,当关系网渐渐铺陈开来,整个事件看起来顺水推舟,实则其中的每个人,都难辞其咎。

  陈一平,一个勉强可以维持体面的中年男人,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间,利用着银行的一个小缺口,释放着自己十几年以来的压抑。如果说行长等人的罪是金钱使然,陈一平的罪绝不仅仅是这么简单,所有人,包括他的妻子,乃至整个小镇,都在将他推向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陈一平不是坏人,坏人不会在做了坏事以后,不安到无法继续完整听他最爱的莫扎特,但他却有罪。他的妻子说,挪动的脏钱,都会算在行长的头上,关他们夫妻什么事。陈一平未尝不明白这是一种开脱,他的罪,乃是在环境的压抑中,无法被善所平衡的恶。

  然而我又能理解,很奇怪。在导演前十集的铺垫中,我看到了一个家庭最真实的状态。包括善良带来的负担,被刻意抑制的物欲,以及金钱所赋予的,那一丝丝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骄傲。

  有钱真好啊。我相信监控之下,极力在黑布后面遮掩身形的陈一平也是这么想的。这个爱下围棋、爱听莫扎特的《魔笛》、会为女儿洗脚的男人,最终为了钱,整个人格倒塌,已然崩溃。然而我相信,他又不止是为了钱。从疯狂压抑到主动释放,就像乐章由急变缓,对,是的,平静到这种事情是理所当然,如一日三餐,米面俱尽。

  管虎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导演,在这部剧里,诡异的配乐和长镜头随处可见。略显刻意的人物设定,让整部剧有着启示录般的意义。每一个人都可以是陈一平,而每个女人,都有可能变成戴嘉。没有任何选择,你会去做吗?

  记了多年日记的陈一平,在第一次挪用两万元公款后,呆坐在桌前,他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在等着他,也不知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魔笛》的乐声只是缓缓从耳机里流出,他什么都没有听进去。

  “今天,将是我的冬至。”

  这真的是这个冬天,最让我绝望的句子。

  《冬至》观后感(三):陈道明演技的巅峰之作!

  一直都比较推崇陈道明的演技,无论是《康熙大帝》中的康熙,还是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个市井小人物,他都可以刻画的入木三分。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这部电视剧我没有看全,因为去年要参加考试,只能从晚上11多开始看,最终还是放弃了。但是值得赞许的是,陈道明把一个普通小人物内心的正义、动摇、贪婪、逃避.....都刻画的很深刻,尤其是招牌的走路姿势和手里拎着的一个黑色皮包,仿佛像长在了他的身上。很想有机会看看科班的教授是怎么评价他的演技,应该是堪称经典了吧。

  另外,不能不提的是这部电视剧中集合了多位实力派的演员,精彩的程度一点都不输于陈道明,如他的妻子陈瑾、他的朋友李成儒、警察、银行行长、他的小舅子和孔林,都演的非常好!

  我会买一套盘将这部电视剧做收藏的,希望大家都喜欢。

  《冬至》观后感(四):白璧微瑕论冬至

  quot;冬至"这个剧,当年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管虎导演,有陈道明、陈瑾、"元芳",整体透露出阴森可怖的气息,将"平庸的生活里,肉体和精神至少有一个要死亡"的道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绝对的稀世之作,胜"蜗居""人民的名义"千百倍,剧情与《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相比亦不遑多让。 如果说还有什么瑕疵的话,第一狙击步枪的持枪姿势不对。第二,谭局长等不少配角不够入戏,台词有点书面化,如"此人"以"这人"为宜。不得不说这些细节缺憾反倒成了硬伤,拉低了整体的质量。

  《冬至》观后感(五):可惜小女孩不是天使

  看了10集看不下去了,或许是那个年代流行这种?

  主题倒是简单,直指人性,但拍得拖沓、受不了,多线剧情下应该更精简和紧凑就算作为电视剧篇幅也够了。当然了这也算是配合旁白慢慢的走入一个人的内心,一个生活窘迫的小地方的小老百姓的压抑了二十多年的心里。里面会有什么?所以旁白是以开着京城牌照汽车公安部下放到省厅挂职锻炼的蒋寒的视角来说的。这就是戏剧冲突,但是旁白显得太故弄玄虚。前面说到窘迫,讲来讲去还是钱,二十多年的银行小职员、贪财的老婆、欠债的亲戚、还有车祸挪用公款、窘迫的生活、读书的孩子以及清高的内心,照成了剧情的展开,大俗即雅?好吧,再网上看了后面的剧情,庆幸没继续看下去。这不电视剧最大的失败就是旁边没有和剧情紧密联系,所以显得旁白在故弄玄虚的装逼。

  再从蒋寒说说人物,蒋寒这人物演员没问题,但是人设真心欠,只看了10集有一半是因为蒋寒,这样能算着角色编得好吗?齐州的定位应该是江南地区一个三四线的小城市,从主旨上的设定也定下了整部剧作的色调,灰暗的、压抑的、冬天河边老房都显示出一切都是老旧潮湿发霉的,只是被光鲜的外衣裹着,或者导演是想这样表达。但整部剧所有人都有点故作神秘,再加上也差不多15年前的戏了,又是小城市的定位,让一切看起来都这么怪诞,不着调别扭生硬,尤其以蒋寒这些个主要配角尤其让人看着难受出戏,一句话不说我喜欢的格调。但是陈道明的演技还是能见微知著的,把这么一个内心纠葛的小人物演得就像一个小人物的一样,演技很赞。

  唯一遗憾的一点是作为纯洁的、美好事物的化身的小女孩并没有成为全片的一个小亮点,仅仅作为一个推动剧情需要的工具并没能展现孩子在那个年龄阶段所有的还没受到污染的人性里的真善美的一面,没能把小孩和所以人物、整个齐州整个剧割裂开来然后达到一种隐隐的对比和讽刺甚至是引导。在一部有关人性题材的剧作中有这种遗憾只能说管虎在那个阶段对于人性的理解和探索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冬至》观后感(六):重溫《冬至》

  重溫《冬至》

  戲劇之美,在此部電視劇中盡情地舒展著腰肢。作爲一部電視劇,這儼然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層次了,但諷刺的是,正因爲此,最終既沒叫好也沒叫座。人們喜歡快節奏的簡單粗暴,對氛圍和戲劇張力不感興趣。

  戲劇張力所帶來的快感,遠比那些懸疑片的解謎時刻、玄之又玄的對白、花裏胡哨的剪輯叙事來得實在、來得更加韵味悠長。像那些《盜夢筆記》之類的好萊塢大片、《EVA》之類的所謂“神作”,在這種被稱作“老爹電視劇”的不短的40集作品面前,顯得幼稚而膚淺。極端的《狗鎮》更是排除了人物以及必要場景以外的一切東西,只有劇作的魅力獨挑大樑。

  兩年前的盛夏,感冒剛好,體力尚沒恢復的下午值得打開電視消磨,忽然在某個電視臺看見陳道明,于是就看了起來,這是我第一次看這部電視劇,後來才知道那是正在重播的《冬至》。

  那時,我記得是從前幾集開始看的,一兩集過後便被深深地吸引了,陳瑾、陳道明的搭檔,就算只看演技也是一種享受。很久沒有每天守著某個鐘點只爲等待某場電視節目了,而《冬至》讓我回味了這種懷舊的小情緒。

  通篇基調頗爲壓抑,劇中的生活就像我們的日常一樣,平淡而煩亂,而這才是功夫,故事在生活中展開,從一個人平凡的人開始,家庭與社會、善與惡,緩慢而鎮靜地鋪展開來,就像這個電視劇的視角一樣——以一個故事的親歷者的身份在若干年後將它娓娓道來。

  全劇人物相當豐滿,演員們非常出色地將故事中的人物鮮活地站在我們面前,却也毫不過火,只是一個南方小城裏應有的百姓而已;最值得一書的是鬱青青,那種鬼魅而陰鬱的感覺被演員精准地演繹出來,令人叫絕。每個人在劇中的命運都令人信服而且意味悠長,因爲它太真實了、太現實了。雖然有些地方不是很嚴謹,但完全不影響故事,因爲這畢竟不是“硬科幻”,沒必要追究那些不疼不癢的旁枝末節。

  旁白爲這部電視劇所做的貢獻可謂功過兩半,除了透徹的感悟與深入地解析故事外,它時刻提醒著我們:這是一個從前的故事;而另一方面,把蔣寒這個人弄得越發令人生厭。

  在旁白偶爾富有哲理的話語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回憶式的感覺,陳一平永遠停留在過去的某個時候。《大明宮詞》也用了類似的模式,但沒有《冬至》給人的感覺這麽真切,卻《冬至》也有些過了頭,不免裝屄起來。據說,這些旁白均是導演管虎所寫,也難怪導演本人的面相也是那麼自命不凡。

  第十三集,陳一平在走向不歸路的那個冬至夜,他坐在計算機前,面對著那個“是”與“否”的對話框,掙扎了許久。整整一分鐘,這一段戲完全沒有任何的內心獨白式的閃回,只有陳道明那張痛苦的臉,完全平鋪直叙、樸實無華的叙事正是高明之處,它將你置身于那一刻的陳一平,人的大腦在那一分鐘內所能想到的事情遠遠超出電視銀幕一分鐘所能表達的事情。

  而在之後的某一集(具體哪一集俺忘了),陳一平在家一家三口準備吃晚飯,已經踏上不歸路的他面對著孩子,轉過臉去苦澀地哭泣著,那一刻,你確信他只是個普通人。

  鬱青青在最後嚎啕大哭,戴嘉享受了一生中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榮華富貴,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不禁瞠目結舌。而孩子的笑容,是這壓抑的40集唯一的寬慰,絕望中的一縷陽光,仿佛歡樂頌的旋律在第四樂章開始吟唱出來。一切都將重新開始,生活依然等待著我們繼續奔波。

  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第二樂章一直出現在片尾,而最後一集出現了舒伯特的《降E大調第二三重奏》第二樂章的片段。

  莫扎特的《魔笛》依然在深夜中咏嘆著……

  2012-10-27

  《冬至》观后感(七):管虎,我衷心祝福你上厕所忘带一辈子手纸

  看了一部惊世骇俗的电视连续剧《冬至》,它的导演是伟大的管虎先生。在此,衷心的祝福你上厕所忘带一辈子手纸。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整整四十集的连续剧《冬至》看完了,不,是快看完了。从前几集开始,我就立刻进入崩溃状态。我是个较真的人,是的,我是个非常较真的人。我到底要看看这片子到底是怎么拍下来的。现在终于要看完了,还有几集了,妈的,我纠结了,忍不住了,我要抽人,我要发泄,却找不到肉靶子。感谢互联网发明人,让我有个地方能随心所欲的大喊一句:“管虎,我X你全家祖宗十八代。”

  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部一个半小时就能解决的电影(两个小时都用不着),足足拍了40集,40集啊,牛X,40集,你们拍戏的时候还真***有耐心。除了看陈道明和陈瑾之外,其他人的演技都让人叫绝,一帮傻X警察 + 一帮傻X龙套 + 一个傻X娘们(刚查了一下,刘敏涛饰演)。演技就不说了,能力有限我们要给他们机会成长,但是你们也不能蹬鼻子上脸,在里面耍酷装大头娃吧。

  重点还是剧情,估计此导演是火星人,刚刚到地球来生活,不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生活规则。整个故事剧情通篇就是个大笑话,一个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完全不通的狗血结构。里面掺杂无数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完全不通的狗血剧情。每集都是,每段都是,每个角色都是。一笔破拆迁款,到了齐州商业银行后引发的诸多案件,看似悬念迭起,其实都是狗屁。我刚才删去若干字,本来是要把能马上想的起来的不合逻辑的例子写一写,但突然发现如果这样的话,等于我自己又重新写了一遍剧本,因为我要挑毛病的话必须从第一集开始一直挑到最后一集。我会疯掉。那个弱智导演和那帮无脑演员不会疯,我会。。。不通,怎么都不通,就像一个被污物堵住的马桶,恶心人的不光是那点污物,更恶心的是被堵住流不下去的那马桶里的粪便,请允许我用如此恶心的言语来形容,没办法,我现在的感觉就像是去公共厕所看到了上面描述的一座光鲜夺目的马桶。

  现在《冬至》还在我旁边慢慢,慢慢,,,慢慢,,,的播着。。。

  我擦,我怎么这么想一拳把电脑杂碎,或者让谁扁我一顿吧。。。

  我不写了,下不下去了。我要继续把它看完,好好看完。。。

  《冬至》观后感(八):《冬至说“冬至”》

  《冬至说“冬至”》

  正在看 本剧。似乎隔了12年了! 十二年,是个周期啊!

  关于剧本与演员,其实若冲着 编剧构思及表演能力,那或许更应该欣赏舞台剧吧。

  陈道明先生,毋庸我笨嘴置评,演技如斯,恰如衣服(本剧和《围城》中,都有买衣服一幕,而衣服,在二部剧中,都似乎成为 “脱胎”之意,当然“换骨”就还得 等一下。)

  另,有个自我发现,不知道是否正确。

  本剧中,有一些场景的背景音乐是个女生独音,此为 《天道》中那时时响起的 《天国的女儿》,这首歌的演唱者,就是爱尔兰歌手Sinead O'Connor(辛尼德·奥康纳)。

  可惜我耳朵不行,听错可能高达99%

  电视剧选取“冬至”作为片名别有意味,暗示时光已经到了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也正是在这一天,主人公陈一平越过了最后的心理防线,深夜潜入银行,通过网络盗取了银行35万元存款,迈出了犯罪的第一步,一个人的一生从此改变。一个文质彬彬循规蹈矩人人称赞的好人变成了监守自盗的罪犯,表明这个社会的溃败已经到了极致,也从而揭开了行长、主任会计、主任出纳更严重犯罪的内幕。

  死了七八人,疯了三四五。

  一部电视剧,忙坏公检法。

  钱钱钱,要命事。

  一代新人换旧人,偷鸡摸狗永不绝!

  人啊!

  《冬至》观后感(九):说说《冬至》

  《冬至》是管虎在2003年拍摄的作品,印象中,这部戏当年收视率还不错,但我那时在读大学,正处在装逼的高潮,对各类连续剧一概嗤之以鼻,并没有看。如今我已经工作多年,人日渐平庸,面对这样一部极尽揭露人心欲望的片子,才深深体味到其中的绝望。陈道明饰演男主角陈一平,陈瑾饰演其妻子戴嘉,这部片子的戏码主要就围绕他们夫妇展开。毫无疑问,这二位的演技是没的说的,那么,这部片子除了演员的演技,究竟是什么令我这么喜欢呢?

  最主要的理由,是片子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两个普通的小市民,一步步释放自己的压力,释放内心的欲望,直到疯狂作案,直到自己无法承受自己的作案,最终人格轰然倒塌,人性彻底崩溃的过程。这部片子貌似深刻,其实并不深刻,甚至恰恰相反,《冬至》十分浅白、甚至迫不及待的通过另一个男主角警察蒋寒的旁白,直接向观众进行道德和人性的说教。更不必说,从“冬至”这个片名,到陈一平常常去的废墟,到“史努比”等等这些过于直白的隐喻。因此,《冬至》的魅力在于陈一平夫妇一步步滑向死亡和疯癫的过程,这是一种艺术的、美学的、诗学的魅力,而非哲学的、史学的、理论的告白。

  因此,几乎每一位观众都对这两个小市民的行为印象深刻。陈一平看似憨厚老实,他写日记,听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在单位被人欺侮而处之淡然,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但他其实是在主动的压抑自己,他只是没有机会和足够的胆量反戈一击或行凶作恶;戴嘉则贪恋蝇头小利,毫无远见,在庸常小事上貌似精明强干,却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和大局观,具有城市小市民的典型的愚蠢。陈道明和陈瑾把这两个角色确实演活了,作为观众,我其实并不在意情节,我只关注这两位的行为,就像我在偷窥身边的某个同事、领导、同学、朋友,直至在某个时刻突然反躬自省,扪心自问,这种震撼可不是那种满足于讲故事的影片所能给予的。

  我非常喜爱拉威尔的音乐作品《波莱罗舞曲》,这个曲子只有一个主要的旋律主题和答句,起初,这段旋律只由小提琴和大提琴以极低的音高演奏,逐渐的,更多的乐器加入进来,音乐强度越来越大,音色越来越丰富,到了后半段,那个旋律已经演变成恢弘的管弦乐。《冬至》的叙事与此十分相似,陈一平夫妇对银行款的盗取就是主要动机,钱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复杂,直到两口子走向末路。但是,其他的角色也没有置身事外,无论是柯振华、郁青青这对自作聪明的罪案分子,还是刘家善等自作聪明的银行职员,还是陈一平整日偷窥和打骚扰电话的邻居,甚至蒋寒、谢嘉华等警察,他们同样逐渐走向了癫狂,加入到在这个小镇寒冷冬季里的大合唱。到了片子的最后几集,观众不知不觉也加入了进来。等你看完全剧,关上电脑,回想起《冬至》的最初几集,你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荒诞,觉得这个片子是不是逻辑有问题,是不是充满了不可能的巧合。你开始觉得这个片子漏洞百出,根本不是一部合格的罪案和推理剧。

  但是,如果真的这样想,那就错了。

  与管虎多数作品一样,《冬至》也是那种披着现实主义外衣的艺术片。因此,用过多的逻辑推理来衡量本片,可能是走错了路。《冬至》揭示的是那种普通人——有欲望也有压抑欲望的理性,有作恶的动机也有行善的本能——在日渐压抑的社会中的处境。陈一平不是坏人,所谓的“坏人”,可以定义为做了坏事但良心上很坦然的人。陈一平是普通人,所以他在作恶之后才会良心上充满煎熬与痛苦,一件“坏事”足以让他从此再也无法安静的下一盘棋、听一次《魔笛》,最终走向疯癫。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是普通人。陈一平走向疯癫的原因,是压抑的社会突然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一个小小的,可以盗窃银行存款的口子,就足以让兢兢业业工作二十年的陈一平沦陷,反衬的是什么呢?难道是陈一平的脆弱?难道是编剧的夸大其词?当然不是,这反衬的恰恰是整个社会对普通人的压抑:金钱、情感、社会关系、家庭生活等各种方面的压抑。陈一平缺钱,被妻子的“淫威”束缚(他与杨婉妤的关系本质上是婚外恋),无力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在单位升职失败,生活在邻居的偷窥中等等,诸种厄运虽然集中在陈一平身上,实则是社会上林林总总的个人烦恼的总和。就我个人的观察,自从工作之后,我身边所有的人总会有一两种陈一平的烦恼。而这些,就是我们这些被抛入社会的普通人的真实处境。

  因此,考量《冬至》在罪案方面的逻辑自洽与否,意义并不大。作为银行从业者,可以说《冬至》对银行这一行业的演绎充满着谬误,但这与那类穿越、瞎编乱造等完全不同。因为这压根就是一部艺术片。管虎的很多作品都是如此,就拿他最负盛名的连续剧《民工》来对比,《民工》和《冬至》都频繁出现“工地”这个场景,这一十分“写实”的影像符号,恰恰透露出两部戏的“浪漫气息”。因为“工地”是一个变迁中的城市的绝佳象征,在压抑的城市中,工地充满着动荡不安,充满着不安全感,因此成为压抑的城市里的野性之地。

  《冬至》的艺术细腻,还体现在许多镜头的考究上,例如第二集戴嘉听说丈夫的银行遭劫了,她从办公室跑出来,一路小跑,跑到大门,蹬自行车,第一次没蹬上,第二次蹬上了,自行车歪歪斜斜的骑出了巷子。这一系列动作是一个长跟镜头完成的,陈瑾也是一次性表演的,虽然这个镜头并不多难,但的确是很具冲击力的镜头。而片中此类长镜头,或用景深同时进行多个叙事等比比皆是,体现出导演的能力和用心。

  《冬至》把小市民刻画的太妙,也正因此,把几个警察刻画的太简陋。蒋寒反复说,自己和陈一平如何如何相似,但全剧并没有表现出他与陈一平的相似处。他还是太伟光正、太高大上了。作为陈一平的同类反面,蒋寒可以做到用自己的理性、德行或知识来控制欲望,但在戏中,这些并没有被表现出来,蒋寒只是简单的出于本能——或者更直白的说出于编剧的设定——战胜了自己小市民的一面。因此,蒋寒的确是《冬至》的薄弱处,以至于会让我这个银行从业者抱屈:论起行业的监督管理和从业者的素质,中国的银行业可比公安系统要清白、自律、坦然的多。

  《冬至》观后感(十):认真看完的吐槽

  这部电视剧我是完整认真,没有快进看完的。02,03的电视剧吧。我是13年看的。刚开始看的时候想给他起码4星,后来是3星,2星,直到最后看完称为1星电视剧。看完最后一集,我的感想是,终于看完了。

  演员:假模假式,矫情

  电视剧里面只能看三个演员的演技,陈道明,他老婆,还有银行胖行长。我是不善于记演员名字的。但是很多都是熟面口。陈道明就不用说了,他把这个人物刻画的很到位,从八字脚弓背走路,到老好人的说话,装傻的学问都挺到位的。虽然有人一直说陈道明演电视剧太假,总是那一个表情。但个人觉得还好。

  陈一平的老婆,是个很熟悉面孔的演员。看过她演的大法官。印象挺深。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细眉细眼有中国女人的古典美。在这里把这个中国妇女的所有都表现到了。护着丈夫,孩子,有小人物的自私贪婪,泼辣,上一阵的泼妇,冲动。我觉得她的表演超过了陈道明。

  第三个就是胖行长,对这个演员留下印象是从黑洞的张峰开始。胖子太适合演这种角色,官话套话圆滑就像是他自己本人如此一样。

  除了以上三个人。剩下的都是让我呕吐的演技。

  蒋寒。这演员演过不少角色,警察尤其多。但永远给我留下这一种印象。假模假式。

  剩下的警察我都觉得是些个弱智。那个女刑警。是脑残吧。哪有一点刑警的样子,蹦蹦跳跳一把年纪,把得瑟当青春,好恶心。死掉的警察,演员哭的稀里哗啦,我都快笑喷了。一点头脑都没有。他哪里牺牲了?他做出什么贡献了?根本就是无脑白送死,没制服罪犯,也没找到人质。刑警队长,这演员总演坏人,这里面和脑残女刑警时不时凑戏搞些让人恶寒的暧昧暗示。OMG~局领导,一天到晚指示,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中国警匪片经典一贯的桥段发挥极致。

  因为看的太晚。所以发现里面很多现在我们都熟悉的演员。《雪豹》里的陈怡。《家产》里的陈爱萍,我记住了他的名字,柴鸥。哈哈,深得我心的一女演员。

  剧情:故弄玄虚。

  很多狗血不make sense的地方。举几个例子。

  刚开始于青青让老叶给陈一平偷偷放了几千块钱。陈一平最后拿了。请问这段寓意是什么?后来也没有再提。按理说于青青是应该有深意的。但没有,因为后来于青青威胁陈一平那是因为通过戴薇知道了陈一平知道密码。所以这段设计的莫名其妙。

  陈一平的邻居,姓马的剃头匠死了,最后警察也没有查出来是顺子干的。就不管了。。。。。。

  陈一平的邻居炸臭豆腐的两口子,打电话屡次威胁陈一平,也不知道是干嘛的。开始以为是勒索,后来也不是,就是一次次的骚扰。晕死了。

  陈一平找富婆捐肾设计转账到国外。这个太牵强了。一个人再聪明,就凭一个小广告,不做任何调查就可以那么相信对方吗,认为一切都会按照自己设计的来吗?血型不相符呢?女的不爱上他呢?总之太狗血。

  导演:

  每集开头都反复用小镇拍的风景。开始几集觉得很美很有意境。后来就觉得一直多余。都腻歪了。尤其是最后还是风景。烦不烦~

  音乐:

  是这部电视剧比较好的。除了魔笛,几个背景音乐都很不错。

  最后,对我来说的重大发现。太震惊了。一直很讨厌戴微,不是他和他姐姐,陈一平不会落到那个下场。再加上他和那个一直烂眼哭瞎永远苦大仇深的女人磨磨唧唧的恋爱(为什么她老演这种角色呢?黑洞里也是),让人烦透了。但是啊但是,看到最最后,我猛然发觉,戴微,这。。。。。。他不就是狄仁杰里我们一天到晚提到的元芳嘛嘛嘛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冬至》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