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跳支华尔兹》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跳支华尔兹》经典影评集

2018-06-28 03: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跳支华尔兹》经典影评集

  《跳支华尔兹》是一部由萨拉·波莉执导,米歇尔·威廉姆斯 / 塞斯·罗根 / 卢克·科比 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跳支华尔兹》影评(一):New things are shining, new things get old

  好文艺片子镜头色调都很小清新,但故事却非常写实。导演采用片状结构讲述这样一个死循环——“婚后倦怠-看似追求真爱其实只是寻觅激情的出轨-时间久了又开始倦怠”。在这些片状的场景中,有很多迷人对白,和充满深刻意象的镜头。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如下几组:

  1.夫妻的两次隔窗戏码

  第一次女主在窗内随音乐用嘴型“唱歌”,男主在窗外跟着节奏晃动肩膀,接着有窗上的指头互动,最后男主走进屋内。这场戏我的理解男女主角纵然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协调,但其实内心仍然愿意靠近彼此。男主甚至能看着女主的口型就知道是哪首歌是什么节奏,而且主动走进屋内拥抱女主。

  第二次是男女主角摊开一切说清楚后,女主坐在窗内望着男主哭,男主却让她勇敢离开

  这两组戏导演用“窗户”这一媒介目的简单——两个人中间一直有着隔阂。只是第一组戏时男主愿意主动去跨越,第二组戏时两个人都放弃了主动去跨越隔阂的意愿,于是只能分开。

  2.泳池的隐喻。

  女主和男二的暧昧是真的拍得很唯美含蓄。在女主没跟丈夫坦白前,他们只有酒吧调情,和这段泳池的突破。这位女导演倒是很懂得什么叫做“欲言又止”:两人看似不断擦身而过的近距离纠缠,就像他们俩的关系一样努力克制却仍不断想靠近。最后男二在水中捉住女主的脚腕,那一层未明说的暧昧被捅破,女主生气离开。

  就这么一段戏,把女主内心的纠结和两人欲说还休的犹豫拍得一目了然

  3.游乐场的两段戏。

  第一组是女主和男二去玩类似咖啡杯的scrambles cart,两人随着旋转和音乐慢慢靠近,表情氛围终于从紧绷状态松懈下来。但就在观众看得正要进入戏中人情绪时,音乐停了,游乐场亮灯了。这段可以解读成女主的自欺欺人心态终究要清醒,正如scrambles cart再好玩,时间到了还是要停下来。

  第二组则是全片最后,女主一个人去玩scrambles cart。她的陶醉表情倒不是为了重温第一组游乐场戏份时跟男二的感觉,我觉得她只是在生活再次陷入僵持无趣后怀念那种激情。

  游乐场的戏份配的都是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后面会再谈到这场戏的意思

  4.女主跟男二生活在一起后的旋转长镜头。

  个人觉得这一“片”剧情拍得很有心思也很聪明。前面几圈,女主和男二慢慢靠近相拥亲吻,指向他们两个人慢慢被彼此吸引的过程;在镜头移动出遮挡物后,两个人进入sex关系,并从这个旋转开始,每次移出遮挡物都展示出两人关系和状态的变化-一开始是两个人的sex,接着变成两女一男,然后是两男一女,而整组旋转长镜头的最后是两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就像任何一对老夫老妻一样。这段戏倒不意在说明两个人的特殊性爱好,而是揭示了他们的关系进入常态后也会倦怠,需要寻找新刺激去激活。而换完各种能用的新鲜后,不可避免的,两个人也进入了女主曾经深陷其中的婚后倦态状态。

  这段旋转长镜头配的是一首名为#Take This Waltz#的老歌,而旋转镜头的手法也非常有跳华尔兹的现场即视感。说这组旋转长镜头有心思,正是因为它用镜头和音乐点出了这部电影的主题——“New things are shining, new things get old”。(这句台词出自中段的澡堂戏,一群已婚妇女抱怨生活的死沉。其他人都很清楚婚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有女主抱有幻想转而另觅激情,最后弟媳质问女主自私,正是从澡堂戏的铺垫而来,这里不再明说,看的时候应该能感觉到。)

  女主和男主的夫妻关系是不是真的到了无可救药?我看不出来。

  男主有主动调情,主动做些维持两人感情的小浪漫(在女主每次洗澡的时候泼她冷水,并打算60岁再告诉她好让她捧腹大笑,这种心思轻松感动到了荧幕外的我)。应该说两人关系的破裂,更多还是因为女主的不满足:她认为在自己主动要求时男主就必须满足她,她觉得两个人的结婚五周年纪念日应该要有很多话题否则外出就餐根本意义,无论如何她认为这样的婚姻生活很无聊。所以她离开了丈夫,选择了男二。到了最后,她跟男二同样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平淡无趣的死循环。她又开始不满足了,所以电影最后她一个人去玩游乐场的scrambles cart,一脸沉溺其中的表情。

  导演的心思正如片中重要的两首插曲:scrambles cart很刺激,音乐#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节奏强烈很火热,但转得再快音乐再激情,终究要亮灯要停下;#Take This Waltz#和华尔兹舞很美好悠闲,也许平淡才是生活的真实

  或者导演还想说,不仅仅是婚姻,一切事情皆是如此。

  女导演对于角色细微情绪变化控制得很好,三个人两段关系和酗酒弟媳的线都在感性的镜头后拍出一种另类残忍。内景的色彩布置视觉冲击,而少有的几处外景又拍得清新柔美缺点是片状的叙事方式还是太散了,缺少一种凝聚力,导致整体沉闷偏长。但这个缺点放在文艺片里头看,还不算太过分。

  #Take This Waltz#和#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这两首曲子非常非常非常好听,冲着这些优点我本来打算给四星。

  但塞胖顶着男主的头衔戏份却比男二还少,扣1星!

  哼!!!

  《跳支华尔兹》影评(二):生活本就无趣

  是社会进步了?人们敢于追求自己的生活忠于本身的欲望?还是道德的退步?人们沦为欲望的奴隶

  这类婚外情的电影现在比比皆是,就如同大家的生活一样。其实不过就是欲望的满足与克制。在我看来生活的平淡才是永恒的,激情不过是其中的一些小小插曲。感情开始之初激情热烈,5年的生活磨灭的那份感动,一切归于平静,当女主觉得寂寞的快要窒息的时候,丹利尔的出现就如一缕阳光一样瞬间照亮的女主的整个生活,女主挣扎过却最终屈从与欲望。这不过是人性的使然,任谁都有欲望都想生活中处处充满激情,但那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很多人说这电影的结局凄楚的,我并不这样觉得,静心想想现在的丹利尔带给女主的不就如5年前的罗一样吗?或许5年10年之后还会有另一个丹利尔出现。

  这让我想起另一部由矢崎仁司导演的电影《甜蜜谎言》,那部电影给我的冲击更胜,片里的罗生活中就不会如《甜蜜小谎言》中一样也遇见自己的丹利尔吗?会的,绝对会的。生活本就无趣,寂寞无处不在,5年前一个罗,今天遇见了丹利尔,5年后呢?难道又是一个大卫?10年后会不会又一个杰克?《甜蜜小谎言》的处理比本片更令人震撼短暂的激情之后,还处在出轨的激情之中夫妻突然180度的大转双双选择归于平静。那才是理智的选择,因为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丹利尔也会像5年前的罗,不再给自己带来激情,只是时间或长或短罢了。

  《跳支华尔兹》影评(三):新人终变旧人

  电影拍得很美,多伦多色彩热烈的街区,光线满溢的房子,Nova Scotia海边纯白的Louisbourg灯塔

  电影从Margot早晨烘烤蛋糕开始,金色晨光从窗口照入,勾勒出她侧脸轮廓手臂的绒毛。但她机械般的动作、无表情的面容写满了空虚。然后出现一个男人背影,看不见面孔,但很自然猜测是她的丈夫Lou。

  其实,Margot和Lou的婚姻生活并不乏甜蜜的把戏。早晨在床上仍旧睡眼惺忪的时候,他们会相拥纠缠,用孩子腔调开彼此玩笑。偶尔的争吵过后,他们分开坐在窗边,她在屋内,他在屋外,隔着玻璃窗,他们五指相碰,然后亲吻。她淋浴时蓬头总会突然喷出一撮凉水,给她一个冷颤;她叫她男人去修,却总未见行动。后来她才知道是他男人在门外浇的水,他说“到我们80岁的时候,我可以告诉你,这是我给你开的最长久的玩笑。”真相大白的时候,Margot哭了,那一刻我以为Margot会明白并留住婚姻。只可惜泪中还有笑,很苦、很冷的笑,她已经不能忍受这些无意义的故作姿态的小把戏。

  结婚五周年,他们在高级餐厅晚饭却相对无言。她打破沉默问:“你今天过得好吗?”他嘲笑她做作,没什么汇报的。她质问:“如果没有话说,那我们为什么要到餐厅吃饭?”“因为这里有美食,仅此而已”

  他们的感情,仿佛影片中在床边摇曳夏日电扇,咯哒咯哒,单调催人入眠。

  所以她还是离开了他。

  艺术家人力车夫Daniel自然是平乏生活中的激情。Margot和Daniel去游乐场坐回旋机动车。四周一片黑暗,只有电光闪烁。机动车圈圈旋转,她左右摇摆,一次次碰到他的肩膀,她抓着车前安全栏笑魇如花。突然,音乐孑然而止,白炽灯亮起。他们尴尬的下车。

  如同感情,总是从夏花绚烂开始,终结于坦白的日光之下。新人终变旧人。

  电影的最后,Margot早晨烘烤蛋糕的一幕重现,这一次看清了男人的脸,不是她的丈夫,而是Daniel。Margot那时已经和Lou离婚,搬进了Daniel的房子。时间无情,一度新鲜的关系还是逃不出那条陨落的轨迹

  从戏院出来的这两天,我脑海中忘不掉那些画面,和年轻女导演兼编剧Sarah Polley想要探索的话题。

  “Life has a gap in it. It just does. Don’t go crazy trying to fill it.”(生活是有空洞的。它一直都有。别失去理智尝试去填补它)

  日复一日,任何婚姻总会趋于平淡,失去刺激,然后人就变得蠢蠢欲动,希望有新鲜的人和感情来填补空洞。

  但人终究抵不过时间。“We may just age, time may just pass, new things get old, we may need to live with emptiness.” (我们会变老,时间会过去,新的会变成旧的,我们只能接受这种空洞– Sarah Polley)

  我只是觉得难过,这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如同人终将要死亡一样令人悲观

  不可避免的要成为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跳支华尔兹》影评(四):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

  第一次选择那个人的时候,心里或许想着,他大概是我能遇到的最好的人了。

  当两年后出现新人的时候,蓦然发觉,这个人的出现,让生活的一切有了新的定义

  人能有多少次重新开始生活的机会

  想要抓住这难得机会,于是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原先的人。

  心里或许并不是完全不爱那个人生中第一次选择了的人,不是没有不舍,甚至心中也充满了质疑。难道他不是我选择的人吗?我可能犯了弥天大错。

  然而生活无常,做出的选择有很大的几率失败,但如果不失败,就是夺取成功地唯一机会。

  可惜的是,几年后新人变旧人,厌倦谈不上,但那份激情又不在了。

  要是肤浅的去想,没准能想出那句老话:人不如旧。

  但毕竟不是如此。

  新人没什么不好,旧人也不差,只不过他们都变得一样。

  没这么选择又如何呢?生活一成不变,又或许更加幸福?谁能知道。

  选择的这个人,或许不会比一生中能认识的任何一个人更好。而被丢弃的那个人,也或许不会比人生中任何一个人更坏。

  就是这么不好不坏的,才知道,原来选择这事,也分不出谁对谁错。

  活该如此。

  《跳支华尔兹》影评(五):It's yours now. It's all that there is

  知道这个片子,是刚好在电影院看了到它的预告片,所有的镜头还有Michelle Williams独具个人特色表演都让我想到了她的另一部片子《蓝色情人节》(blue valentine),那个片子实在是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Michelle Williams和Ryan Gosling火花四射,可最后竟是以令人唏嘘的一个转头结束。看过预告片,我觉得Michelle在这两个电影里的角色应该蛮类似的,都是女性在进入婚姻后的种种状况。在《蓝色情人节》里,Michelle的角色在恋爱和婚姻中有很大的反差,恋爱里是甜蜜的,两个人可以在马路上唱着唱着就跳起舞来,可以在公车上从起点坐到终点,可当她成为了他的妻子和她的妈妈的时候,她是紧张的,烦躁的,不知所措的。《蓝色情人节》里Michelle和Ryan的出色的对手戏完美地刻画出了这种变化,人物性格发展是极具张力的。据说导演为了让他们看起来像是真的couple,就租了一个apartment, 然后在开机之前让Michelle和Ryan住进去,就像真的couple一样,连家务事都要两个人一起来完成。整部电影充满了各种恋爱和婚姻的小细节,很连贯,正是因为两个人是因为那么多的爱走到了一起,最后的离开才更让人唏嘘。

  再回到《Take This Waltz》,正因为有了这种铺垫,让我看电影的时候满怀期待,期待这又是一部很丰富的作品。但很遗憾,在影片的最后半个小时里,我走神了,看起了手表(这是我判断一个电影是否抓人的一个重要指标)。Michelle的表演其实无可挑剔,她还是那么自然,仿佛她就是在演她自己的生活。整个影片中,虽然依然充满了各种温馨的小细节(shower,还有make chicken dishes), 但我还是很难进入这个故事,或者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故事。Michelle饰演的这个文艺少妇始终是不太快乐的,她在飞机上和陌生小帅哥说"i'm afraid of being afraid" "i'm afraid of connections" 她在大叔丈夫面前,就像个任性的小孩子,丈夫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煮鸡(这个真的蛮搞笑,因为他的职业是专门写关于鸡的食谱,后来在妻子离开他后,竟然出了一本教人怎么烹调鸡的书。Michelle从书店的橱窗路过,表情有点尴尬。)他们对着对方做鬼脸,然后大叔丈夫把她搂在胸前。这一切看起来不错,可为什么Michelle还是偷偷对在路上偶遇,然后发现居然是她邻居的文艺男动了心呢?丈夫大叔真的很爱她,那个冲凉的小动作是多么充满爱呀,在他们结婚纪念日的dinner上,Michelle问他怎么不和她说点什么,大叔丈夫说,没有啥好说的啊,我们天天生活在一起,我们的一起彼此都知道啊,还有什么说的呢?文艺少妇有点难过,很难面对一个在这么浪漫的场合却只是不停在吃东西的男人。

  她一次又一次克制了自己,但还是一次又一次走向了那个文艺男。他们每次的邂逅和那种欲言又止的感觉拍得还是蛮到位的。Luke Kirby好像不怎么出名,可他的眼神真的是很勾人啊(很难想象他已经34岁了,而饰演大叔丈夫的Seth Rogen才30岁而已)导演居然真的让他们最后在一起了,住在一个很大很大的studio里面,最后尺度很大的那几个镜头让我想到了一句歌词: “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 但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镜头,Michelle坐在马桶上小便,文艺男站在旁边刷着牙,和她之前的婚姻没有什么两样。最后Michelle去看大叔丈夫时,她含着泪,好似不舍又无奈。所以我最后的感觉是很困惑的,我不知道女主人公是要追寻什么,改变什么,也不知道她在这两段感情中到底有什么变化。影片是以她烤饼干开始,同样的镜头,她靠着烤箱而结束。也许这便是导演想探讨的一种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点题曲是leonard cohen的take this waltz, 他的嗓音配上当时的各种摇曳,真是美极了。

  整首歌的最后一句是“It's yours now. It's all that there is”

  Take This Waltz

  (originally released as part of his 1988 studio album I'm Your Man.)

  ow in Vienna there's ten pretty women

  There's a shoulder where Death comes to cry

  There's a lobby with nine hundred windows

  There's a tree where the doves go to die

  There's a piece that was torn from the morning

  And it hangs in the Gallery of Frost

  Ay, Ay, Ay, Ay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with the clamp on it's jaws

  Oh I want you, I want you, I want you

  On a chair with a dead magazine

  In the cave at the tip of the lily

  In some hallways where love's never been

  On a bed where the moon has been sweating

  In a cry filled with footsteps and sand

  Ay, Ay, Ay, Ay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Take it's broken waist in your hand

  This waltz, this waltz, this waltz, this waltz

  With it's very own breath of brandy and Death

  Dragging it's tail in the sea

  There's a concert hall in Vienna

  Where your mouth had a thousand reviews

  There's a bar where the boys have stopped talking

  They've been sentenced to death by the blues

  Ah, but who is it climbs to your picture

  With a garland of freshly cut tears?

  Ay, Ay, Ay, Ay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it's been dying for years

  There's an attic where children are playing

  Where I've got to lie down with you soon

  In a dream of Hungarian lanterns

  In the mist of some sweet afternoon

  And I'll see what you've chained to your sorrow

  All your sheep and your lilies of snow

  Ay, Ay, Ay, Ay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With it's "I'll never forget you, you know!"

  This waltz, this waltz, this waltz, this waltz ...

  And I'll dance with you in Vienna

  I'll be wearing a river's disguise

  The hyacinth wild on my shoulder,

  My mouth on the dew of your thighs

  And I'll bury my soul in a scrapbook,

  With the photographs there, and the moss

  And I'll yield to the flood of your beauty

  My cheap violin and my cross

  And you'll carry me down on your dancing

  To the pools that you lift on your wrist

  Oh my love, Oh my love

  Take this waltz, take this waltz

  It's yours now. It's all that there is

  《跳支华尔兹》影评(六):Oct 16, 2012 New things get old. Old things....

  加拿大有很多才女,并不光彩夺目如美国英国的明星歌手,不会大红大紫挣很多钱,但却真的有才,低调,远离Spotlights,一心一意投入到音乐和电影中去。她们让人感觉更安静和温暖,没有美国人的响亮霸气和英国人的响亮再加冷漠。

  多伦多才女Sarah Polley去年TIFF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的Take This Wazltz,等了足足超过一年,8月份才在英国上演。没有去电影院捧Sarah Polley的场,不是为了省钱,只为在在公众场合,见到熟悉的多伦多,听到熟悉的音乐时要压抑着不能尽情尖叫。

  Take This Waltz并不算是个很成功的独立电影,不少(多半是男观众)并不欣赏,这是我的意料之中,完全可以理解。加拿大电影从来不像Hollywood的商业电影,叫好叫座,如果我不是在多伦多生活了这许多年,说不定我也会说这是部拍的挺美的烂片。

  电影里的三个主角,没有一个有份正式体面的工作,老公写煮鸡的烹饪书,老婆是个自由作家(没有正职),第三者的专业更不消提了,是个人力车夫(也是个业余艺术家),主要在Downtown拉游客。这便是加拿大人的Lifestyle了,长大之后找份工作(好的或不好的),搬出家,有钱的话住的好些,穷的住地下室,总之要有自己的地方,买辆车,当然也是有钱买好车,穷人买破车,工作不顺心便辞职再找,住得不开心下个月又搬走,婚结得不愉快,照样离开。一句话,就是要过得开心,无拘无束没有什么束缚。

  电影里看到熟悉的多伦多,Pearson机场,Montreal Trudeau机场,Queen Street, 安大略湖(水原来是这么多干净,看过多瑙河之后),家里的木地板,那个很响的破风扇,门前的花园,Community Centre里的游泳池,当地人老土但很实用的打扮,TTC Street Car,铁轨,还有人物对话经常听到的外面Street Car(很有可能是504)走过的隆隆声,Queen & Dufferin,再下去两条街便是我那条街了。Slightly不满的是电影的女主角不是加拿大人(就她没有加拿大口音),其他两个男主角均是加拿大人,Luke Kirby还是我们安省的。

  ew things get old,对欧洲的新鲜感早已变旧,而在多伦多的旧事,成了遗憾。想起刚到多伦多市住在Downtown,楼下水果店每天早上送货的帅小伙子Jason。

  And I'll think of you when I awake/You keep my secrets locked away/Green Mountain State--From Green Mountain State by Corinna Rose & The Rusty Horse Band

  《跳支华尔兹》影评(七):女版《劈腿情缘》

  YSS NOT RECOMMEND

  这是个色彩明亮的女子版Two Lovers,或许因为是女导演的原因,节奏更加缓慢,对话更加冗长,细节更加破碎。拍出来的感觉腔调都十分文艺小清新,只是这个故事真的并不新鲜。面对这个自由表达和选择的时代吧,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结婚的还是恋爱的,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只要缘分到了,都可以转眼从卿卿我我的最佳伴侣变成背叛的逃兵。Margot离开烹鸡的专家,因为她吃够了美味而单调的鸡肉──他们失去了心灵的对话,剩下的只是在床上的喃喃呓语。会拉人力车和画插画的 Daniel并不比她老公更爱她,但是这并不重要,当他们快要无言相对的时候,他大方地和别的男人或女人一起在床上分享她。毕竟Margot真正害怕的,不是她自己所言的孤独,而是平淡无奇的生活。当她坐在游乐场的飞车上,天旋地转,灯光迷离,她甩动着头发沉醉在迷幻震耳的音乐里,好像吃了致幻蘑菇或者嗑了大麻,这就是她天天想要的感觉──然后等游戏结束,音乐嘎然而止,刺眼的大灯照亮苍白的全场,一切显得那么尴尬和不堪,就和现实一样。

  当我们还年轻,尽可以任着性子跳完小步舞曲再来一段华尔兹,只是等繁华落尽,还是像澡堂子的老奶奶们对Margot一众姑娘说的那样:新的终归会变成旧的。

  《跳支华尔兹》影评(八):又是有眼淚的一齣,很喜歡的一齣

  Thursday, April 05, 2012

  Take This Waltz 三人華爾茲

  一向有捧加拿大演員Sarah Polley的場,如(Don't Come Knocking, The Claim, Exotica, My Life Without Me, Mr. Nobody, The Sweet Hereafter),這回或許是第一次看她的作品。都是因為她和Michelle Williams令我決定進場看的。

  imdb的一句簡介概括了故事:A happily married woman falls for the artist who lives across the street.

  要維繫一段婚姻從來不是易事,尤其結婚才五年又未有共識生孩子與否的年輕夫婦,突如其來的誘惑更難抵擋。

  Margot(Michelle Williams)和Lou(Seth Rogen ("50/50"))就是這樣的一對夫妻。明明天天都像糖黐豆,然後一個失驚無神第三者出現便天旋地轉。

  其實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這次看來只是看似一點冷水,仍未有冰封出現。

  導演Sarah Polley把兩夫妻朝夕相對調情開玩笑然後偶然相對無言描繪得很好,片段其實不少,但就是剛剛好,沒多沒少。

  很喜歡游泳池那幾幕。

  飾演Daniel的Luke Kirby蠻帥啊,又真的有點難以抵擋﹗:)

  電影處理三人感情瓜葛很認真,但又不失幽默元素。尤其專鑽研chicken cookbook的Lou。

  其實我沒想到最後Margot真的會離開Lou的,那段和Daniel的新開始還以為是她的想像。然後最後一幕首尾呼應,Margot在焗曲奇,原來正是第一幕那個焗爐那堆曲奇。原來那已經不是和Lou一起生活的家了。因為一個人而離開一段關係,或一段婚姻,當熱情漸退後,會否又有新的引誘﹖

  Daniel和Margot在燈塔前走在一起,Daniel說:幸而我們沒有等數十年(那張留給Margot的Nova Scotia postcard又真的太浪漫了﹗),真的嗎﹖

  忠心其實不是一件易事。

  OST很不錯,找到的話我應該會買的。

  又是有眼淚的一齣,很喜歡的一齣。

  《跳支华尔兹》影评(九):毁三观的主题,求最佳解

  真心被这主题搞confuse了 CAUTION:之前对婚姻信仰和对快乐的崇拜被彻底颠覆,严重毁三观!

  到底什么最重要?如果margot不选择新欢就会活在郁郁寡欢的对另一个男人深深的思念中。选择了新欢最后又非常绝望的不可避免的回到开始。好比一个死循环一样,两头都是死路一条。永远解不开,更没有一个最佳解。或许这部电影想要反映的思想就是不婚主义者最好的argument。没有了long time commitment的限制,就可以随时随地以快乐至上了吧,但是还有一个叫责任的东西...除非是一个completely selfish asshole,不然还是很难不顾一切追求自己的快乐的。

  或许在这种情况下,the least damaging way就是把一开始的fling扼杀在摇篮里,不给自己一丝丝fling的机会,估计那样生活也会无比乏味...说来说去还是没有找到最佳解。

  求解求指导!

  《跳支华尔兹》影评(十):在“关系”中出轨,是一种诽谤还是一种赞赏?

  如果在当下找不到自由,

  希冀未来则更不会找到

  “没有人会比时间更早的看到结局。

  何况时间从不会衰老,才能逼死了青春。

  恋人还来不及知觉,就拉着手堕落成疲倦的伴侣。

  各自在深夜的电视机前睡去,不再有人在另一个人熟睡后关掉床头的灯。就好像飞机上的陌生人,

  步调并排,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用同一间厕所,醒来各自扭头,

  连晚安和早安都不用说,更不用接吻,急着刷牙。”

  Y:迩多《余兴派对》

  疲于周转在工作的琐事以及处理短时间脱序的生活当中,从家回到上海以来都一直如此。

  临出行之前,家中人就告诫我,去了之后迅速从悲伤中恢复过来,因为生者的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爷爷生命的终结不能够了结什么,只能说明一种生命必将结束的现实。我似乎才明白,只有“时间”才掌握着这个世界完完全全的主动权,他看穿一切,然后判定一切,结束一切。

  近期以来我对人对事都开始演变出一种刻薄和绝情。我想也是因为时间,人从有趣和充满神秘,都开始变得庸常。

  有些人就是注定用来相遇然后用来分离的。也不知道曾经有谁跟我说过类似这样的话,看起坦然淡漠,其实都是因为人来人往造成的内心的疲倦在语言上累积出层层叠叠的老态。

  谁又能够完全做到对聚合离散泰然处之呢?都无非是自欺罢了。

  跟D之间的约会从一个月前就开始不断的DELAY,从相识他到现在也有数年了,但是一共聚合的次数连一只手都能够数的过来。

  新认识一个朋友,我总是习惯性的观察他很多的细枝末节,然后将其与自己进行比较。而D跟我有很多的相似处,一样的星座,一样的行业,一样的轻微强迫症,一样的喜欢将食物中的辣椒拣出来放在盘子的一旁,说不吃辣味,其实是不能缺失辣味的;一样的喜欢把衬衫夹在牛仔裤中,然后卷起裤脚衬短靴。

  因为双方都比较忙碌,所以一向很难聚齐,也就偶尔社交媒体上互相点赞和留个言,所谓的号称点赞之交。

  但是每一顿饭,都感觉是在跟另一个自己进行深度剖析式的交谈,你从一个与你性格极其类似的人身上,总是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会对D说很多话,滔滔不绝。

  而日常生活中的沉默,却总是让我思维与表达逻辑没什么漏洞,这是一种很好的伪装。但是在朋友面前,很多的心里话就像是排队被一句句的牵引出来。幸好他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倾听者。

  倾听,是需要有自己的定义的。

  在听取诱人故事的时候,需要将自己的位置放在跟倾诉者相等的高度,从而达到对谈。而绝不是只听不说,需要踩着对方表达的缝隙找到自己的立足,然后延续和扩散更多的话题。

  但是我会觉得自己因为长时间的阴郁积压,我的表达变得有点神经质,我向D倾倒了许多关于爷爷的死,关于某些朋友的断裂,关于他者从我生命中开始消失后造成的我的矛盾感。D就像是在扮演着BLUE JASMINE飞机上坐在CATE BLANCHETT旁边的老人。

  明明才刚刚聚会数次,就开始习惯性的将生活的纠葛和无所适从揭开让别人看。这是我在生活中往往没有意识到的一点,从某个我无法遏制的维度,我变成了一个到处炫耀伤疤的人。

  但是这不是说是否是一种巨大的错误或者说耻辱,而是我在承认我对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无所适从,而跟我如此类似的D的倾听就像是被我抓住的救命稻草。

  “带我出去。去酒吧,去过夜生活,去各种各样的艺术展。就是不要让我一个人待着,或者是某一场陌生人的聚餐,某些人的酒桌上放肆的聊,就是不要让我一个人待着。”

  我跟D说。

  这样的内心状态,让我和D彼此双方都陷入了一种藩篱,我强加在他身上的他没办法拒绝,也不怎么好意思拒绝。

  “真的很难再孤注一掷了。”我喝了一口威士忌,酒烈的我皱了皱眉。然后点了一支烟:“对任何事我都孤注一掷不了。 你总是在强调30岁的门槛,我想我的30岁已经提前来了。”

  “我以前曾想过,我的生活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活该如死,要么就孤注一掷。但是却越来越中庸,这种活法叫赖活着。”

  ······

  我也忘记了我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了。

  我甚至开始远离那些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泡吧,按时上下班生活规规矩矩没有波澜的人。

  我开始觉得喝咖啡加奶加糖是一种有阶级烙印的行为,

  也或者是将邀请他喝酒抽烟视为一种腐化的行为的人,我也尽量避而远之。

  D不是这类人,因为我知道,他在某些层面有着类似的黑暗面,一个人生活的有模有样,而内里涌动着不安和焦虑。

  我最近的一次朋友聚会,是与很久以前同事们。

  几个比较NICE的好人,姑且用“好人”这个词去代表一个社会角色稳定,并且享受优渥和安逸的人群是比较合适的。

  他们乐于助人,一份工作可以做五到十年。

  我一方面是对这种可以忍耐漫长的能力抱有很崇高的敬意,而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开始鄙夷。

  人总是在抱怨自己不能够主宰生命,而同时不愿意做任何可以改变的努力,对于发生着的一切都尽管说“是”。

  这也是一种病态。

  我在这个年纪依然想要创建属于自己的规则,如果我对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重复的说NO,做好承受最坏结果的准备,那么如果遇到稍微好点的状况,便是一种幸运。

  青年导演SARAH POLLEY跟MICHELLE WILLIAMS推出的《TAKE THIS WALTZ》是我近几年来不断重复观看的一则故事。

  重复做一件事是我性格深处的一根刺,一部喜欢的电影我可以看十几遍,一本喜欢的书我无论搬家多少次也绝对不会丢弃,抑或一个杯子,一件衣服。这是我一贯的恋旧情怀。

  但是在某个角度来说,我甚至对这一切的束缚都很反感,以至于会突然陷入比较深的忧愁而走不出来。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已婚的女人在婚后五年中遭到了生活的危机,激情消散,夫妻双方开始变得沉默,互相取悦对方都需要鼓足勇气。

  在一次出行中她遇到了一眼望去就灵动非常的男人,似乎因为“缘分注定”,她迷恋上了这个跟她坐同一架飞机,同一辆出租车,甚至住在同一个小区的男人。

  后来她做出了自己的决定,跟很多浪漫的爱情故事一样,她和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人走到了一起之后,似乎像是义无反顾投入到了爱情当中,但是激情不久,却又像是进入了生命的圆环,回归到了平庸和无聊。

  正如电影里MICHELLE的好朋友在得知她婚内危机以及出轨之后所训诫她的:

  “LIFE HAS A GAP IN IT, AND WE JUST US.YOU DON'T GO CRAZY TO FILL IT LIKE SOME LUNATIC. ”

  故事很简单,电影很轻。就像是会在你身边,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故事。

  可是我已经过了相信浪漫的年纪,电影开始,MICHELLE提着一个包在一场旅行访问,我就在想,这是我在大学迎新以及高中毕业典礼上许下的愿望呢,“背着包四处旅行,然后靠写稿子为生。”

  从这个开端,MICHELLE 就似乎充满了生活的焦虑,像是被什么东西掌控住,而努力的想要往外挣脱。

  在景点偶遇 LUKE KIRBY扮演的男主角,在飞机上再次相遇,而两个人互相交流的眼神仿佛能够在彼此身上找到存在的意义。

  爱情因为生活的荒芜而比较容易产生,因为双方都处在一种需求的状态。MICHELLE用对于飞行的某种恐惧来试图掩饰掉生活的空虚:

  M: I‘M AFRAID OF CONNECTIONS...IN AIRPORTS. GETTING FROM ONE PLANE TO ANOTHER, RUNNING AND RUSHING AND NOT KNOWING...TRYING TO FIGURE IT OUT.

  WONDERING IF I'M GONNA MAKE IT...

  L: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IF YOU DON'T MAKE IT ?

  M: I THINK I MAY GET LOST THAT I MAY ROT AND DIE IN SOME FORGETTEN EMPTY TERMINAL...EVEN NOBODY KNOWS EXISTS.

  L: AND YOU MISS YOUR PLANE.

  M: NO...THAT'T NOT REALLY THE FEAR...

  L: SO, WHAT ARE YOU AFRAID OF?

  M: I'M AFRAID OF WONDERING IF I'LL MISS IT...I DON'T LIKE BEING BETWEEN THINGS...I'M AFRAID OF BEING AFRAID.

  L: SOUNDS LIKE THE MOST DANGEROUS THING IN THE WORLD.

  这种恐惧是对于变化不定的恐惧,同时也是对于固定不变的恐惧。

  在这些恒定不变的生命困境中,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如此微不足道,就像是天空中的两颗尘埃。

  因为一场错过而恐惧,因为时间的漫长而变的焦虑不安,因为欲望的种子开始萌芽而觉得道德受到背叛······

  我也经常困于这样的矛盾当中,就像是心里面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我在互相拉扯。我需要处理好两个甚至更多的感觉之间的平衡,从而让他们和谐共处,只有做到这样,我才不会变得暴躁或者失序。

  所以对人的态度也随着这样的纠葛和延诞变得如此。

  我不常在社交角色中占主动性,但是也绝不会让自己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也正因为这样,我接触过很多人,也不断的让自己的生活在发生故事。

  有些时候我在想,这些所有的人际交往,其实一直在做的就是一件事——玩。

  玩什么呢?

  为了摆脱在不同人之间周旋的夹缝中的恐惧,我们会去玩购物、吃饭、喝下午茶、打桌球。从而想要通过这些形式的聚会,想要发生点什么。

  但是接触的越久,就越不是那么回事。

  人与人的故事就像是在重复上演的话剧,不是吗。

  按照场次安排,一次次的轮回,故事、情节都一样,不一样的只是演员换了。

  我就像电影中的LUKE扮演的那个角色,能够看穿别人的孤独。

  在认识MICHELLE不久后,他为她作了一幅画,是在接触很久以后对于MICHELLE某种内在矛盾的体察,像是捕捉到了连MICHELLE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面,两个互相纠缠着的分身,一个在神游,一个在逃跑。

  而MICHELLE就像是被他抓住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生活隐私一般,开会有点惊慌失措,不知如何自处。

  然后她看着自己的真实状态被他捕捉到,面对面前的作品,说一句“OH, THAT'S PRETTY DISTURBING, ACTUALLY.”

  我尝试去揣测人心,就像我在发现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相同的病症——间歇性的忧郁发作。突然间的恍惚和忧愁,突然间的想要哭泣,或者说突然间的想要摆脱活着的孤独。

  正如MICHELLE对LUKE所说:

  “SOMETIMES I'M WAIKING ALONG THE STREET, AND A SHED OF SUNLIGHT FALLS IN A CERTAIN WAY ACROSS THE PAVEMENT, AND I JUST··· WANT TO CRY.”

  这种间歇性的忧愁被称为一种激进。

  精神开始主宰灵魂后,痛苦的感觉就开始变成了一种症候,会不间断出现于你的思想中。然后跑到所有思想和情感的最前面,占据这你的意识。

  MICHELLE为什么显出如此的阴郁和纠结?

  当然这跟演员本身带有的独一无二的气质有关。看过MY WEEK WITH MARILYN就知道隐藏在MICHELLE看起来单纯和洁净外表下的事一种与现实世界脱离而截然不同的介质。

  这种介质渗透在了她所有的表演机理当中。

  在感情生活的长期绑定中,你如果想要在这个相互侵入彼此完整性的过程保持一种独立的人格,那么你必须要装着沉睡,就像电影中出现的很多幕MICHELLE睡在丈夫的旁边,但是不断的产生异梦。

  而每一次睡眠都像是应付一场并不精彩的电影,等待日落,时间流逝,然后散场。在SETH日复一日准备鸡肉料理,而MICHELLE逐渐失去了对婚姻的激情之后,连取悦自己的丈夫都需要鼓足勇气。

  这种两人关系的构建就出现了裂缝,进而开始崩塌。

  我记得在餐馆里面有一场戏,他们在被LUKE 的人力车送至电影院进行结婚五周年纪念,在餐桌上开始用餐。带来的是不断陷入尴尬的聊天与沉默。

  “DON'T YOU THINK IT'S A BIT WEIRD THAT WE SIT HERE WITHOUT TALKING? ”

  语言在某些时候的确承载不了太多的意义,只需要开口打破僵局,从而赋予两个人沟通的但此刻某种意义。

  我想如果两个人坐在一桌吃饭,彼此之间都没有共同语言,真是说任何话题都开始南辕北辙,意见分歧很大,那么久可能是一种讯号,在预示着在婚姻的坟墓里,两个人彼此之间都活的苟延残喘。

  最终MICHELLE选择了LUKE。

  但是电影在这里并没有结束,它不是在倡导一种安娜·卡列妮娜式的自由观,而是简单的陈述一个生命的真实。

  他们搬了新地方,从一片简陋的旧屋开始慢慢添置家具,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亲吻,到开始两个人尝试各种体位与交合。

  对生活和激情的热爱你是假装不出来的,特别是在相爱的两个人刚开始忘乎所以的投入一段崭新生活。

  在这段戏中,经典的360度旋转镜头,配上TAKE THIS WALTZ的缓慢节奏,我们会感觉到一种爱情的WALTZ。

  心灵的欲望有没有可能是被满足后就开始结束繁殖?达到一种超级完美的幸福?

  这必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

  就算是在彼此欣赏与共的爱情生活中,那些怦然心动的东西也会慢慢随风而散,然后会在啊你的身体留下一个凹陷,好像是再怎么找新的方式,发展新的可能也无力挽回。

  MICHELLE和LUKE的新生活也逐渐开始陷入僵局,就像是一个刺激的轮回。

  我看着MICHELLE靠着烤箱,里面的光制造出一种温暖的美,但是她的眼睛里充实着的都是倦怠和脆弱。

  LUKE从光线中走过,她轻轻的回头看看他。

  这表面上和谐浪漫的爱情,也隐藏着暗潮的涌动。

  曾经不知道谁说,你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全部。这绝对是一个谎言。

  你不知道在得到你的今生挚爱后,会发生的逐渐消退、变白、褪色、毫无美感的平庸,得需要你像正视自己的命运一样,正视这种必然。

  原创内容,欢迎分享,留言。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联络邮箱:784121890@QQ.COM

  微信公众号:颓城

  微博:@小颓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