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私人藏书:序言集》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私人藏书:序言集》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25 20: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私人藏书:序言集》经典读后感10篇

  《私人藏书:序言集》是一本由(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页数:17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私人藏书:序言集》读后感(一):长序,是一种罪过

  这本书的序言 简洁大方 最长的不超过5页 因为Borges知道"长序,是一种罪过"

  我想想国内的那些书前面的噩梦冗长的序 好像怕你看不懂书的正文 于是又给你一篇看不懂的序 好像怕你读了正文 误入歧途指导你 甚至仿佛是口头上客客气气 但那种想在作者作品之上 堆叠凌驾上自己意图 谁都看得出来

  这并不坏 我翻了翻他的其他序言集子 Borges也这么做

  但Borges的序言写的妙趣 写得犹如写作艺术箴言 至少这个集子是怎样的

  而国内的 不然 我也知道 这多么奇妙 可以在伟大的或不伟大的作品前面写上一通 可读者要花钱买书 (推荐序另说) 就我来说 我想把大部分钱花在正文本

  那么Borges在这个集子里写得序 或许是我在买书后 翻看时 梦寐以求看到的 看完后 我也认为 为这篇序花钱也值

  所以自我表达 寻求认同 多么美妙 也是人之常情 但简洁和句句见血的序很少

  《私人藏书:序言集》读后感(二):读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之《私人藏书 序言集》

  读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之《私人藏书 序言集》

  2016.12.28

  【体会中国人要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推介传播东方文化智慧,赢得西方的尊重理解,否则东西方文化很难导通交融。】

  阿根廷大作家博尔赫斯的《私人藏书 序言集》是偶2016年读的第48本书,薄薄的一本书,160页,仅5万字。

  很早就知道博尔赫斯,而了解博氏,是得益于木心《文学回忆录》。

  博尔赫斯很谦虚的,在序言中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作家,但相信自己是一个极好的读书者,而且是一个敏感而心怀感激的读者。

  如木心所言,做一个合格的读者不易。能够读后评得中肯,评得自成一家,评得眉飞色舞,这才是合格的读书者。

  当然博尔赫斯是一个好作家、大作家,也是一个好读者。本书介绍了博尔赫斯认为值得推介的、个人收藏的64位作家的作品。这64位作家中,东方作家仅仅2位,印度、日本各一位,我还不熟悉。其他的均为欧美各国的作家及作品。

  博氏也算得上世界级的大作家,而整个东方文学在他的心目中的分量居然如此之低,特别代表东方的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居然一本也没有出现在他的藏书中,甚至在本书中始终没有提及中国文化。由此可知,中国作家为什么始终与诺奖无缘了。若不是莫言尽写中国人龌龊满足外国人的窥阴癖,莫言是不可能获得诺奖的。西方根本不了解东方,更理解不了东方文化。

  前几天读了一本美国人写的《文学的故事》,介绍世界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的部分不到1页,日本部分1页多一点,印度2页,伊斯兰2页,而中国文学部分仅简单介绍了孔子与李白。作者也不无歉意的认为,他的书无视公正原则,因为对东方文化特别是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彻底无知,只能割爱。

  看来,在当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互相间仍然是两个独立系统。我们似乎是在主动了解西方,而西方并不感冒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

  博尔赫斯介绍的64位作家,我知道的有15位,如卡夫卡、易卜生、纪德、陀思妥耶夫斯基、梅尔维尔、王尔德、福楼拜、马可波罗、萧伯纳、吉卜林、笛福、斯蒂文森、斯威夫特、爱伦坡、伏尔泰;家有藏书的7位:伏尔泰、卡夫卡、陀氏、吉卜林、笛福、斯威夫特、爱伦坡;有幸读过的仅4位:笛福、斯威夫特、爱伦坡、伏尔泰。

  我觉得自己也算得上博览群书了,而对博氏推崇的64位作家,居然了了。

  东方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任重道远等待西方主动认识东方文化,似乎不太可能,一是西方近二百年来的上位意识很浓,话语权始终在西方,人家可能不屑于或者无必要了解东方,其二,即便西方真心实意地想了解东方文化的精华,也是困难重重。木心说得对,中国人要用西方的思维方式推介、传播东方特别是中国文化与智慧,以赢得西方的尊重及理解,否则东西方文化很难导通交融。

  最后介绍博尔赫斯推重或我也感兴趣的几个作家、作品:

  1、胡利奥.科塔萨尔,阿根廷作家,作品《故事集》,博氏评价说,谁都无法叙述他的小说情节,若想对其中的一篇做个简述,就会明白总有一些宝贵的东西被丢弃。

  2、《数学想象》,博氏说:想象与数字不对抗,而是像锁和钥匙那样互相依存。无论多么短的线,都由无数个点组成,无论多么窄的面都由无数条线组成,无论多么小的体积都由无数个面组成。

  3、《有闲阶级论》,毕加索的画之所以索价很高,不是因为他们贪婪,而是为了不使买者失望,买主是想表明他们买得起一幅带有大师签名的油画

  4、《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先生深知人的想象不见得不如所谓的现实真实,他的书充满奇事。既不隐身书后,也未展现自己的马可波罗因此书得以永生。

  5、爱伦坡。博氏高度评价爱伦坡,认为没有惠特曼和爱伦坡的当代文学是难以想象的。作者介绍的大部分作家的作品都明显受到这个人的影响。不过我不怎么喜欢这个人的书。

  《私人藏书:序言集》读后感(三):《序言集》读后感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博尔赫斯的书。在序言里他这样写道:

“让别人去夸耀写出的书好了,我则要为我读过的书而自诩。”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个好作家,但我相信我是一个极好的读者;不管怎么说,我是一个敏感而心怀感激的读者。

  在序言里作者怀着一颗感激的心,以谦卑和对自己藏书崇拜姿态出现,虽然很多作者和书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有博尔赫斯的虔诚,不免对每一本书产生一种亲切好感,从而给读者的初步印象是:这些私人藏书也一定值得我们一读,这些藏书的作者也值得我们去神交。

  博尔赫斯崇尚和实践简洁的写作方式。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是这样描述博尔赫斯练习简洁写作的。

为了写得短小,博尔赫斯发明了一项决定性的东西,就是“假装他想写的那本书已经写成了,由某个人写成了,这个人是一位被发明的无名作者,一位来自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化的作者;接着,他描述、概括或评论那本假想中的书”。

  而本书正是简洁写作的代表作之一。我们先从作家介绍说起。

弗兰茨·卡夫卡一八八三年诞生,一九二四年去世。梅特林克一八六七年生于根特,一九四九年在尼斯去世。一九一一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奥斯卡·王尔德一八五四年生于都柏林,一九零零年死于巴黎阿尔萨斯饭店。他的作品仍然年轻,就像写于今天上午。保罗·格鲁萨克一八四八年出生于图卢茨。他是批评家、历史学家,更是一位文体家 。伏尔泰是巴黎一个普通公证人的儿子,曾受耶稣会的监护,演过戏,博览群书,粗通法律,信奉自然神论,得到过许多女人爱情,写过危险的谤书,蹲过监狱,并被逐出法国,编过悲剧,不断得到并失去‘麦塞纳斯’们的庇护,不知疲倦地挥舞论证之剑,走过鸿运,取得过显赫名声,最后戴上荣耀光环

  这样的作家介绍几乎每篇都有,有时在文章开头,有时在文章结尾,也有几篇在文章中间。每当一篇读完,这些作家介绍的词语感觉与《史记》里的人物介绍有异曲同工之妙:简洁,立体的人物形象

  还有一种简洁,即他对每本书的评论。

《故事集》:这些小说的风格算不上精致,但每个词都经过挑选,谁都无法叙述卡塔萨尔哪篇故事的情节;每篇故事都由一定的词语、按一定的次序组成,若相对其中的哪一篇做个简述,那我们就会明白总有一些宝贵的东西被丢弃。 《群魔》:读《群魔》让我感到自己好像回到了祖国。书中描写草原就是对阿根廷大草原的礼赞。小说以欢快的笔调开头,叙述者好像不知道悲惨结局似的。 《一千零一夜》:此书由一连串精心幻想出的梦所组成。尽管故事的内容千变万化,整个作品并非杂乱无章;故事的对称使我联想到壁毯的对称花纹。故事中常见到“三”这个数字。

  虽然没有读过这些书,但经过博尔赫斯的寥寥数语,仿佛就如你自己在读这些书一样的美妙。

  在本书序言的末段,博尔赫斯写道:

一本书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物,是存在于这个与之毫不相干的世上的所有书籍中平平常常的一册,直至找到了它的读者,找到了那个能领悟象征意义的人。于是便产生了那种被称为美的奇特激情,这是心理学和修辞学都无法破译的那种美丽神秘

  但愿每个读者都能有幸找到一本能产生“美的奇特的激情”的书。

  《私人藏书:序言集》读后感(四):序言集比较

  虽是博尔赫斯的铁杆粉丝,我却不得不非常遗憾的宣称,《私人藏书·序言集》写得不怎么好。尽管博尔赫斯期望:但愿你就是本书期待的读者。我想,或许我不是他所期待的读者,尽管我一字不漏地读完了这本书。

  向别人推荐书是件危险的事,一方面让别人了解了你,一方面你越是推崇,别人可能越是带着批判眼光。博尔赫斯极想与人分享他的藏书,这种心情让我们激动,但这里的分享词却让我们怀疑,以至于本书最大的价值可能在于目录而不是美学。本书内容极其一致,介绍作者生卒年地和主要思想及作品,偶尔一两句警句,每个作者也就一两页内容。不知道为什么集子名为序言,这样作序的话,比我们常见的出版社随便写的序言还言不及义。本书并非散落的序言成集,而似为分享书而写,至早写于1950年之后,却不知道为何,完全没有后期的风格,甚至没有前期作品的力度

  写在博尔赫斯全集第一辑之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