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宫管家》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白宫管家》经典影评10篇

2018-07-14 02: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宫管家》经典影评10篇

  《白宫管家》是一部由李·丹尼尔斯执导,福里斯特·惠特克 / 奥普拉·温弗瑞 / 大卫·奥伊罗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白宫管家》影评(一):你会不会有一天豁然领悟,去选择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对于前面流水账式的经历我就不多说了,其实做的比较好的还是《阿甘正传》吧,把美国的一些大事串了了起来。

  这部虽然总统多了,但是还是围绕着美国黑人运动主题,其实看起来,各国都有波澜壮阔的被压迫人民反抗的运动,其实美国黑人受压迫的历史,比起片子里面的南非黑人,或者比起华人来说,也不算什么。

  不过我觉得这个片子里面对人生的感悟倒是让人觉得有些感慨

  Eugene Allen目睹自己父亲被枪杀,母亲被强奸,在他离家的路上看到了黑人被吊死。我想他那时候主要的目的就是逃离这种危险生活,成家以后,就是希望让家里人远离这样的生活,这种信念支持了他一生

  正如教导他的老黑人说的,为了谋生,我们必须用两副面孔去生活。

  生存最好的办法,就是闷头老老实做事,不要去管别的。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这条道路,去挣一个平稳人生

  “也许有不公平,也许有压迫,可是这已经很好了吧”

  这也是导致他不能原谅儿子去搞什么运动的原因。几十年他都把儿子赶出家门,不认这个儿子。

  可是当他以“客人”的身份,终于带着老婆走进白宫的时候,我想那时候,他是体会到了,站着和坐着,不同的位置,能够感受到不同的人生。

  而那个时候,他领悟了儿子的选择,离开了白宫,恳求自己儿子的原谅

  我在想,当我们如同Eugene Allen那样,勤恳地工作了大半辈子,会不会有一天会想,如果我们选择另一条路,那么人生,是不是会少一些遗憾呢?

  我又想起了《海上钢琴师》,星期五不愿意踏出的那一步...

  《白宫管家》影评(二):毫无质感婊子和拿去交换的自己

  先不讨论它是否是超长奥巴马竞选宣传片嵌着无关痛痒嘲讽并对美国人追求自由合理公正所付心血表示一贯的骄傲——因为它肯定是的——我只是对白宫管家塞西尔的儿子罗伊斯的女盆友卡萝尔念念不忘,真是个迷人姑娘;塞西尔的妻子塞西尔太太称呼她为“毫无质感/品质低劣的婊子”。噢买糕的,相信我,看到那里你会认为这个形容词用得太贴切,贴切得让你心疼

  罗伊斯与卡萝尔分别是黑人男青年和黑人女青年,他们青春正盛适逢美国黑人不堪辱没争取民权的热切年代。罗伊斯和卡萝尔是黑人中处境不错的那一摊,父辈人在白人世界小心求生,为他们赎来了也可在白人世界小心求生的机会:上大学。也就是被美允许接近现代文明进而成长为面黑心很白的美国公民。在黑白区隔的界门处,罗伊斯和卡萝尔已经无限接近美国文明温情一面几何图形却告诉我们“无限接近”的曲线呈现出的是压迫感、绝望感,以致让人恨不得拿手戳它一下让它和坐标轴黏起来。罗伊斯和卡萝尔等黑青年必须要做点与“戳”相似事情可能和谐的办法是把五十年后的电影放给那些不肯跟他们同桌吃饭的浅颜色兄弟,好让他们速度放下执见。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罗伊斯们和卡萝尔们加入了各种争取黑人人权民权的组织,从甘地式非暴力组织到极端左翼黑豹党。

  罗伊斯与卡萝尔初在大学校园相遇的时候,卡萝尔正与闺蜜漫步青草畔谈论找对象的事。她一身学生装束,扑闪闪大眼珠子坚定灵动,服帖的头发,看起来智商很高的一边撇式的微笑,很好看。六年之后,无数惊吓、侮辱、不服、委屈牢狱之灾、抱负心态让这对革命伉俪换了副样子。罗伊斯带着卡萝尔回家看望父母,不是看望的看望,是从高处俯看般的视察。罗伊斯的父亲塞西尔在白宫中做侍应生,而罗伊斯、卡萝尔表示,你们这些在白人体制里取得不错发展的黑人都是懦夫,你们越是生活地不错,越是可耻。卡萝尔已经不是学生装束、服帖的刘海、眼神闪烁、嘴角弯弯了。现在的卡萝尔真是屌爆了,一个顶三个大的爆炸头,极省面料的黑吊带;她压根不屑于给塞西尔夫妇一个正眼,旁若无人地脱衣、吃喝、打嗝。罗伊斯的脸上则泛着一股奇异兴奋神采,就是那种自己将要被卷入大历史迎接胜利光辉牺牲殊荣的那种兴奋,他们要暴力推翻所谓的白人统治,他们不承认白人体制下生存的黑人。这顿晚宴结局是塞西尔夫妇连打带骂地把罗伊斯、卡萝尔赶出了家门,卡萝尔不慌不忙离开的时候,不忘用眼睫毛再把塞西尔夫妇鄙视一番。

  这不是什么“政见”分歧,不是激进保守、革命与改良、左派与右派、少壮与老辈什么的矛盾,只是……修养问题,是年轻人在革命中负面化了自己和父母不忍于心之间的事情。让塞西尔夫妇难以接受的不是儿子的激进,而是儿子的修养尽失。卡萝尔更是没有起码的对人的尊重、对自我的关照。罗伊斯和卡萝尔在与历史洪流的推与被推之间,顾不上收拾好自己,在低微尘埃里,他们的心只有硬起来冷下去,被宏伟重大感人至深理想卷进为了抗争而抗争的狂潮,中断自我的提升与审视,拿更好的自己去交换某些越来越说不清东西

  罗伊斯的弟弟查理对他说,你穿的这么奇形怪状还闪闪发光的,我不想让你出现在我的葬礼上,你会抢了我的风头。罗伊斯被逗笑了,听弟弟这么一说,他短暂地从自身角色里抽离出来,也跟弟弟站在一起看着现在的自己:一个放弃学业和自我修养的男子穿着网状T恤,皮质贝雷帽,满脸的轻狂,满心的不在乎,满腔的冷血。罗伊斯摇摇头笑了,这个人好笑啊。

  由于罗伊斯开始审问自己,所以当他再回到黑豹党时就有点不一样了。领袖说我们要以暴制暴,卡萝尔带着满足不屑凶狠神情鼓掌。罗伊斯却离开了,回学校继续学业,读法律硕士毕业后参选议员,四处举牌抗议,递交请愿书。塞西尔在示威的队伍里看见儿子,两个人拥抱,一起示威,一起被捕进监狱,相视而笑。

  罗伊斯因从左翼转化到温和妥协派、符合美国政府策略而值得原谅?卡萝尔也应该从恐怖组织中脱身回到与社会牵手节奏上来?这都无所谓,只是不要中断自我成长,无论是在革命洪流还是生命旦夕间,不要停下来。卡萝尔不是个没有质感的婊子,她只是太热烈,太投入,忘记并丧失了优雅合理的自己。(这似乎是个悖论,你说,这电影不就这么个美国意思么,美国作为一个国,就是希望大家都跟塞西尔似的,克己而温和,期望程度可以强烈,但是期望的期限要以个人修养为名,来个优雅的放缓。那么遭遇不公的人,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不公,在存有不公因子子宫安之若素,真tm憋屈。那真要这么想真是有骨气,但又能怎样呢?他们有现代文明,而我们又想要。)

  任何时候不要放弃提升自己,这又很容易让人想到上山下乡的那代青年,那种情形下,很容易以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未来也是这个样子的,我还需做什么呢,但那种情形下还是不缺愣头青,不管这个世界怎么了,不肯停止自我丰富脚步。唯有此事没有反复,不需商量。话说回来,其实在苦痛中,人更习惯思索生命,免于弃己于不顾;反而是在你以为你正受某个华丽梦想、宏伟使命指引的时候,更容易把自己这个离群索居的“人”给落下了,忘记了自己,搭上自己。无论他们设计的梦多么值得让你的大脑心肠报废,无论短暂的虚名实利看起来多么爽而稳,都不应该拿更好的自己去交换。卡萝尔中断了自我成长,她的理想也表示遗憾。

  (还是罗伊斯比较爽,话说英雄不都是这样的么,在他的生命中一定要先左,再右一下:话说他爸那种一直右的,应当被质疑诚心与资品,脸上没疤的能当扛把子吗;话说一直左的呢,应当是英勇炮灰,脸上全是疤的肯定心眼不够没少为身后大哥挨刀;话说先右再左的不是装x就是刺激神经病。说着玩的。)

  《白宫管家》影评(三):The Butler

  很同意一些人说的,这是部美国主旋律电影,而且很多大牌也都在里面打个酱油。跟奥巴马夫妇私交很好的奥普拉也在剧中挑起其中一根大梁,饰演Cecil的老婆,可见有一定的政治性,但我一般不讨论政治性的一面,所以,看完后发现奥普拉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该风骚地方风骚,刚柔情的时候柔情,印象深刻场景就是其饰演的Gloria初次进白宫和她去世的那一段吧,感觉刻画的还是到位的。其次最喜欢的就是Cecil的小儿子,在他去接出狱的”哥哥“时,他说“you fight ur country,i fight for my country!",记忆比较深刻。另外重头戏Cecil的饰演者Forest Whitaker演的真的很棒,把一切的感情诠释的很好。最后,退休后找到许久未联系大儿子,儿子说”u will lose ur job."他说“i will lose u”,瞬戳泪点。还是值得一看的!

  《白宫管家》影评(四):有这样一种人

  看了很多关于这个片子的评论总体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这本来是一部拍给美国人看的电影,却被一帮中国loser给喷出了高潮补充一点,这些loser看言论就知道是一帮有着“美国梦”的中国公民。

  整个电影看下来给我的感觉还是蛮好的,开始我还以为这个电影即使出现敏感话题也不会点的那么深,结果当我看到国宴那段的时候我就彻底不这么认为了,导演编剧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但他们也知道通过一个电影无法让自己扬名立万,于是他们就只做了一件事:给我们讲了一个黑人管家一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看点实在是太多了,或者换句话说可以八卦的地方也实在太多了,但所有观众都被故事吸引着忍不住去八卦的时候,导演就像跟白宫签了保密协议一样居然什么都没有告诉大家, 就算导演费尽心思拍了一些你根本就不会看到的画面,但他拍的也就是你想象中的那些画面啊!于是在我心中真人传记片的扣分点就来了:你明明知道事情不是这样的却非要拍成这样,那你在片头就不要腆着个脸告诉大家“本片由真实事件改编”。哦!不对!他至少告诉了我们杰奎琳·肯尼迪到底有多少双鞋子

  即使如此,这个电影还是有不少看点的,全明星阵容你就不容错过,当一张张熟悉却老去的面庞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也许就有一张能勾起你曾经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这个电影作为一个标准家庭温情片的表现力也很强,片中两代人的感情纠葛其实就是近代美国新旧思想的矛盾体现,整个过程正好经历了美国最风云变幻的几十年,这前后总总正是一个“美国梦”在一个普通美国家庭中的完美体现,这种“根正苗红”左派旋律电影,难怪在最近的各大颁奖礼中,都有所斩获。

  至于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天朝loser们,他们为什么讨厌这个电影的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是因为他们有着比片中黑奴们更低的身份,第二是因为美国至今还存在严重种族歧视,第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根本就没有希望!(不想在天朝做奴隶,可出了国连奴隶都没得做)

  《白宫管家》影评(五):说两句白宫管家

  首先啥也不说了,为弗里斯特的演技鼓掌。

  典型的美国奔奥电影,中规中矩,和李丹尼尔斯之前的几部电影风格相差较大,这哥们儿终于不再卯足了心眼子玩叙事镜头剪辑方式了。

  情感丰富点的很多被催泪了,我们这种整天不是拍片就是审片的老疖子⋯⋯好吧,很多场景确实有潸然的冲动

  从电影艺术本身来说,就不用拿这片子当学习对象了。只能说美国的历史有多伟大,这片子就沾了多少光。

  给4星吧,值得看看看。

  下面说说我觉得好笑的点:

  1,玛利亚凯莉:在全片中的亮点+唯一的台词就是她在小黑屋再一次向世人展示她横跨5个八度的音域-----一声尖叫,没了,然后就疯了。

  2,欧普拉,摸着心口问问自己:演和敞着嘴巴说确实是两回事,对吧。

  3,詹姆斯麦斯登演的肯尼迪怎么看都是一副和媳妇儿吃饱喝足就行的脸,跟历史上那个风流的JFK好像确实不搭嘎。

  4,剑齿虎演的约翰逊总统太像了,以致边看边笑。

  5,艾森豪威尔!!怎么可以是罗宾威廉姆斯啊!

  好了,最后奥巴马由真人archive入镜。

  最后说一句,上个月去剧院看"From Here To Eternity",结束后给老兵捐了5磅⋯⋯惭愧的很啊,至今没想过给曾经在横店战场浴血过的老兵捐过,只能说美国人干这事儿太熟了,我们也愿意被宰。

  《白宫管家》影评(六):《白宫管家》The Butler: 美国式《民权大业

  个人评分:78(B-)

  集聚数不尽的龙套明星脸和主旋律编年纪题材这两大特征,《白宫管家》既满足了国内观众对美国人究竟能把《某某大业》拍成什么样的奇特好奇心,也弥补了美国观众们未能观看到的遗憾。当然,最重要地,这部美国式的《民权大业》给《某某大业》第三部回归提供了具有很强建设性与前瞻性的范本。

  不同于《建国/党大业》简单粗暴的预告片式剪辑和单一并且唯一的时间线索,《管家》在编导上确实体现了电影大国的高水准,和本土特色——以小人物视角透射大时代变革的典型手法,人物和情感发展作为主时间为辅的组合线索,提高电影整体性的同时,也给了观众更深切的代入感。影片结束,观众自发地鼓掌,且不提其他方面,单单在爱国教育和情感煽动层面,便完胜了国内的两部。

  当然,与《大业》系列相似地,这种拍摄史诗题材巨大野心所易于带来的副作用就是面面聚到,却没有重点。其实这个故事本身,通过父子两代人在民权问题上的对比和相互影响,反射出民权运动的背景,能够构建出一个非常好的角度,甚至能拍出比肩于《阿甘正传》的美国现代民权史诗。但是导演却 主角的个人情感漩涡与历史发展洪流之间迷失了方向,对妻子线的过多渲染仿佛是在突出主角在工作与家庭间的平衡问题,这样两个儿子的故事线又似乎增添了不少家庭矛盾的色彩,于是整个电影成为个人传记和历史史诗的拼接,到最后导演自己都没了主心和方向。

  表演方面,前面说到了,龙套明星过多的弊端就是每个人物出来都要花几秒钟去认脸,但是这些小金人得主和提名者都很专业地明白自己角色的位置,众星捧月般地突出了几位主角的表演。作为电影的最中心人物,Forest Whitaker跨越五十年的演绎无异是最突出的,尤其是中年时期的家庭矛盾和老年时期的政治态度转变,把这个朴实安稳的管家沧桑一生一步步升华。相比之下,Oprah Winfrey的戏总是显得让人不明就里。就像前面所有,个人对这条线的强调就持有保留意见,故事线本身也被民权背景打得不够连贯完整。而表演上,就算是各种莫名其妙(或者专门为了冲奖)加入的特写镜头,也并没有觉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属于角色的defining moment,个人觉得还比不过Octavia Spencer在《水果谷》中心碎母亲的表演。但却很奇怪地,Oprah只要出现在镜头中总是有超强的存在感,当然,说得不好听就是抢戏。

  当然,奥斯卡本身不仅仅是表演的角逐,而今年的美国电影界这无疑是非裔年。从反抗奴隶制的《黑奴十二年》,到现代民权运动的《管家》,再到当代种族问题的《水果谷车站》,连成了一气。所以如果之后没有更强势的女配出现,Oprah如此野心勃勃的表演凭借天时地利人和拿奖,虽然总觉得不够值得,但也是能够理解的。

  《白宫管家》影评(七):《白宫管家》:被镀了金的黑奴血泪史

  不得不说,美式主旋律被拍成这样,着实令人汗颜。整部电影差不多从第一幕的白人随便强奸个女黑奴开始,逃出来的黑人小伙随着自身成长,历经各种不公对待。凭借优异的服务准则,竟然还入主白宫,成为高级服务员。但身价的提升并未妨碍不幸的降临,孩子平白无故被白人抓进监狱,站在总统身旁聆听对黑人的不公政策,儿子死在越南战场,还与政见不同的儿子闹矛盾,历经8位总统执政,大小事件耳闻目睹无数,在这所有20多年间的一切,直到影片结束,都是在不停的讲述着黑人在白人统治世界中的各种不公道和悲惨情怀。

  如果只是一部单纯的黑人血泪史,也还算是足够感人发人深省。令人汗颜的是,在结尾不到5分钟的片段中,不顾前面的悲催铺垫和苦逼光辉,硬生生插入奥巴马对民主概念的高端演讲。一时间让入戏的观众们回味不过来是怎么个情况,难道黑人的遭遇都是源于“民主”?还是说,在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以后,美国才有了民主?开始了光辉的民主之路?难不成闹了半天,美国普世这么多年的价值观,都是瞎扯淡的?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或许只有编剧才明白真正的内里核心。不过,在Metacritic网站上,给本片只打60分的《纽约客》还是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一语中的评论道:“The Butler is a lightweight, didactic movie, a kind of well-produced high-school entertainment.”是的!这确实是轻量级,说教式,一场精心制作的娱乐片而已。想在其中看到真正的美式民权运动,正如打出40分的《卫报》说的那样,“...doesn't even come close.”根本没有接近。

  当然,真知灼见未必会成为主流声音,有时还有遭到打压的风险。以打出100分的《纽约时报》为首的鼓吹下,尽管综合分数在66分,算是勉强及格,但依然会让影片成为奥斯卡的热门片种。连《逃离德黑兰》那种瞎掰结尾都能夺得最佳影片,那根据真人真事的时间线修饰下来的本片,想打入最佳编剧简直是轻而易举。再不济,福里斯特•惠特克那跨越时空的演技,也可以与《菲利普斯船长》中的汤姆•汉克斯奋力一搏。无论如何,本片都会在奥斯卡中争得一席之地,因为,这是人家的主旋律。亦如《42号传奇》一般,明明是黑人的励志故事,往往最终会成为白人的歌颂赞。没办法,这就是现实的美国。

  《白宫管家》影评(八):很感人的流水账

  在pptv下载《白宫管家》前,看到有不少评论说电影平淡甚至沉闷,就是一出流水账。

  可看完我想说,这是我看过最好看、最感人的流水账!

  无关里面的影星(因为我不认识--),整部电影看下来,流水账的内容一点接着一点,给人一波接着一波的震撼。待到黑人运动终于日渐成熟,黑人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权利,老管家越来越老,电影结束。此时才恍惚:原来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

  看着黑人运动一路发展,真的真心感动。虽然结局颇有争议,确实在奥巴马当权时,以奥巴马当选总统作为结局颇有种谄媚的感觉。但是,纵观黑人历史,黑人当选总统确实是具有史诗意义的事件,以此为结局,也可以理解。

  《白宫管家》影评(九):拯救世界的,唯有爱与宽容

  1955年,美国南方。一帮黑人学生在抗议活动前接受领导人的brief。领导人中心思想只有一个: 不管白人怎么对你,不要反抗。“这个方法在印度就很奏效。”

  这批学生之后坐进了餐厅吧台,在白人和隔离区里的黑人的惊诧的目光中,平静的要求得到服务。之后白人的惊诧转为愤怒,黑人学生们从被推搡,发展到被殴打,最后被投进监狱。

  这就是电影《白宫管家》(The Butler)里管家的儿子Louis第一次参加民权抗议活动时的情景,反映的是五十年代初,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南方各州出现的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和平斗争。后来Louis所乘坐的巴士,遭到三K党拦截 和烧毁,在史上也确有其事。

  Lee Daniel导演,Forest Whitaker主演的《白宫管家》是一部颇具野心的电影。故事说的是一个黑人白宫管家的一生,却反映了自上世纪40年代到奥巴马时代六十多年里美国黑人境遇的变化。虽然不能说是一部史诗,但电影却折射着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史。

  电影能有这样宏观的视角,归功于两条情节线的安排。主线是管家在白宫里的大半生,历经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和里根,可谓“流水的总统,铁打的管家”;另一条线是他的儿子,政治意识强烈的Louis, 离开家就亲历各种黑人民权运动:反种族隔离、黑豹党、Malcom X、马丁路德金,一直到最后参政成为议员。电影导演也的确重视两条线的交叉平行,电影里就有数个桥段是白宫和示威活动两个场景间的交叉剪辑。 (当然这种手法有点用过了,剪的太碎。其实意思到就行了)

  熟悉美国历史的人会发现电影平实的情节里到处隐射和关联着历史性的时刻:孟菲斯的抗议和冲突,肯尼迪遇刺,Malcom X 遇刺,马丁路德金遇刺。是的,那个时代就是发生了那么多的刺杀,那么多的暴力。

  于是“以暴制暴”的黑豹党出现,就成了时代最自然的产物。就连信奉伊斯兰教的黑人运动领袖之一Malcom X也曾鼓吹过暴力。这也解释了在和平示威中走投无路的Louis, 后来也和女友穿上了黑皮夹克,成为黑豹党的一员。

  电影行进到这里出现了点睛的一场戏:黑豹党Louis和女友回家探望父母,一言不发的老管家终于与儿子反目,将他俩赶出家门。父子从此绝交。

  我相信电影所塑造的老管家,并不是一个岁月和巨变的旁观者而已。他代表着普通人的善良,人性中温暖平和和宽容的一面。他,以及人心中的善性,是不会接受暴力的,即使需要承担内心的苦痛。

  之后很多年过去了,很多事发生了。黑豹党并未成大气,反而是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牺牲的生命,真正唤起了人们的良知,美国黑人才真正开始获得平权。这时曾经嫉恨父亲伺候白人总统的Louis已届中年,而年老的父亲也终于原谅了儿子年少时说过的令他痛心的话。父子在街头紧紧拥抱,一切恩怨都被化解在爱之中。

  这时你会联想到电影中出现的黑人唱诗的场面。我清楚地记得,唱诗班头顶,用细小的灯泡打出这样一行字:JESUS IS LOVE.

  人类历史充满了权力的角逐、种族的对立、阶级的纷争,这一切均人性使然。以暴制暴往往成为唯一的出路。暴力虽然经常以革命之名挂上道德的标签,但仍不免侵蚀人的心灵。暴力即便成功,所建立的政权也难脱专制的基因。能够克制人性之恶的力量,唯有人性之善。

  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场景里,黑人运动领导所说的“在印度很奏效”的,正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部电影,也许是要向甘地的致敬。而阅尽沧桑的老管家或许会告诉我们:拯救世界的,唯有爱与宽容。

  .S.: 延伸观影推荐。今年大热的电影《为奴十二年》,讲述南北战争前黑人的悲残境遇;去年的《林肯》则刻画南北战争期间精力俱疲而意志不减的林肯总统。这两部电影可以看作是《白宫管家》的前传。Spike Lee则拍过一部Malcom X 的传记电影(Malcom X, 译名《黑潮》),非常出色,能了解一个花花公子怎样成长为伊斯兰派的黑人领袖。而讲述以爱与和平的力量争取自由的电影,还有《甘地传》和吕克贝松导演的昂-山-素-季传记电影《The Lady》,后者似乎连影片资料都在国内被禁。

  ============================

  欢迎关注我的自媒体公众号“李骥-Josh"

  努力隔三差五写一些影评、书评、商评、时评或者其他管他什么的心得。

  请在“订阅号”中搜索“李骥-Josh" 或微信号"joshli0805",

  《白宫管家》影评(十):只是一点感想罢了。。

  看完影片就来豆瓣看影评,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影片还是值得推荐的,但看完短评后很失望,没有一个五分的 甚至四分都很少。我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你给一分还是五分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我真心感觉可以给五分。

  或许是我看的电影太少,基本上都是动画或者悬疑类的,很少看政治权利什么的。所以这个最起码让我对歧视这个词有了重新的认识。这点,就值得我的五分。

  开头是1926年,当那个白人强奸了主角女人,又杀了他爸爸时,我震惊了。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事实?白人被赋予了这样的权利么?或许,这就是歧视吧。别人只有同情,那个年代,我,可以取你性命。

  前面奠定了基调,我觉得不会比这更残酷了。可是,1946年。当主角儿子为了黑人白人权利平等,去餐厅以静表达自己的权利,坐自由公交时,我真的被深深震撼了。白人的辱骂推搡,甚至口水番茄酱。还有火把炸火车。群情激愤,好像他们就是杀人的侩子手。

  可是我们都知道,他们只不过想要人人平等,而不是在白人主导下的平等。

  中间有一点,当黑人他们为自己的权利奔走了几十年仍然没什么改变的时候,他们变成了激进派。想要去枪杀学校学生。看到这里心情真的很复杂。

  是什么把一群善良的人逼上绝路?不公平,不公正却让更多的人流血。

  歧视,真是个可怕的名词。

  最后,借用恐怖宠物店里的经典语话,最能代表现在的心情

  这真是人类的坏习惯.马上以自己浅薄的知识来判断事物.只要稍稍

  超出知识范围,就绝对否认其存在.把超越自己能理解的事物,当成

  威胁自己立场的敌人来对待,非得排斥,驱除,抹杀不可.可是对同

  种族的生物,又以肤色,出身来分阶级贵贱,相互憎恨,互相残

  杀.狰狞,狡猾,冷酷又胆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