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赤壁(下)》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赤壁(下)》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7-14 02:36: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赤壁(下)》观后感精选10篇

  《赤壁(下)》是一部由吴宇森执导,梁朝伟 / 金城武 / 张丰毅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赤壁(下)》观后感(一):鸟鸟赤壁

  这部片是看过的人必鸟的,不鸟不正常,我为了表示自己正常,也只好鸟鸟了。

  正史《三国志》中记载赤壁之战只有寥寥数行,“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真实的赤壁之战的细节无人知晓,甚至陈寿上面几行字也不可靠史书,本来就是虚实参半的,就像你的日记经过主观记录,恐怕里面也不会句句属实。所以面对无数的狂骂,吴宇森和编剧陈汗给出的解释时他们是忠于历史的,也就是三国志。他们不知道,我们进电影院也没打算看一部三国记录片,我们不介意杜撰,问题是他们的杜撰太蹩脚,成了扯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三国,但在民间影响力更大的毫无疑问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志》。像我们这些从小看三国连环画长大的,三国里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在脑海有每个人物的细节,我们清楚张飞的蛇茅到底有几个弯,赵云的头盔的帽缨是红的还是白的。吴宇森说他有一个三国梦,我也有一个三国梦,可惜的是,他和我们做的不是同一个梦。就像吴宇森和我都喜欢鸽子,不过他喜欢的是飞的,我喜欢的是红烧的。《赤壁》从开始已经注定是失败的,一个电影的三个重要部分骨架剧本灵魂导演血肉演员,《赤壁》只有演员是勉强合格的,但合格有屁用,演员不过是皮毛。剧本、导演把握好了,《赤壁》完全可以不用明星出演。既无骨架又无灵魂的赤壁就是一pie烂泥。先看剧本,吴宇森找了好几个编剧写了几个版本,最后用了香港陈汉的版本,原来芦苇霸王别姬、活着编剧)也写过一个,但没用上,芦苇的版本我没看过,但他是按正剧写的,肯定比现在这个好,至少对白不会写得这么弱智。赤壁的故事情节罗贯中本来已经编得很好了,只需要按电影语言诠释就OK了,真不明白香港人在搞什么飞机。再看导演,吴宇森没有能力古装大片,他拿手的是飞车、枪战、爆炸,另外还对乳鸽情有独钟。对冷兵器的战争,他的表现能力低下,只能在下集硬搞点古代手雷来表现他拿手的爆炸场面。本来老吴在好莱坞开始走下坡路,应该有时间多看看别人的作品的,功夫片鬼佬不行,但表现冷兵器战争的质感气氛的,香港人不行,好莱坞倒有不少好手。《天国王朝》开头的丛林之战,飘雪、奔马、流矢,画面张力十足,不过区区数十人作战,却是真正的大场面。此外再看看奥利华斯通的《亚历山大大帝》,战争场面表现也很好。宇森同学中国观众的情操想得过于卑下了,以为人多就是大片,胸大就是美女,他不知道盗版碟现在便宜,中国观众的素质提高了很多的。

  我是一个豪华版三国迷,看过《三国演义》原著,看过全套连环画,还玩过光荣出的《三国志》游戏的几乎所有版本。我觉得拍出观众认可的三国,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键是找到对的导演。能拍出《三国演义》味道的电影人,中国有,国外也有,李安就是好的人选,既熟悉中西方文化也熟悉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化运作。三国必然是大制作,目前的赤壁号称投6亿,实际大部分是吹出来的,据说只投了2个亿不到。赤壁的场面明显小气,不少场景反复使用特别是下集,战争场面还不如集结号。好导演加充足投资,一部好三国不难拍出来。既然我们可以为一个奥运开幕式投几个亿美金,为什么不能为全国过亿的三国迷再投几个亿呢?金融风暴,让大家多看电影,多做做电影梦,也是有助社会和谐的。

  《赤壁(下)》观后感(二):中国真的开始走向世界

  昨天下午《赤壁》下终于上映了,当然不会急着去赶首映日的场,所以今天约了个朋友去看。

  说实话,看了《赤壁》上之后我并没有对这部戏有太多的感觉,虽然当时看完了上集还写了篇影评小夸了下。不过当时更多的是为了支持国产电影,也是为了反对那些大喷这部电影的无良网友,毕竟个人觉得这片子虽然有点奇怪,但也没有墨守成规作为一种突破还是有必要的,虽然感觉不是那么舒服自然,但是也算是可以了。所以也正是基于以上这点,这次也没报多大的希望去看。

  就抱着这样的态度开始了看起了这场戏。刚开场的上集提要剪辑不错,看着比原片有感觉多了。影片一开始孙尚香就感觉很突兀地潜入了曹军大营当起了内奸,算是对上集溜走的一个交代,然后她在蹴鞠场边认识了佟大为饰演的“孙淑权”(此人应该是捏造的)。佟大为终于在这部戏里发挥作用了,虽然一直傻乎乎的被孙尚香半利用,但是好歹这个角色没有算是累赘,不过综观全片,觉得有点像是鸡肋,品起来不是那么有滋味

  反倒是林志玲饰演的小乔在下集里面表现出彩,吴宇森把原著中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改成了小乔色诱曹操的美人计,也算是没白费小乔这个人物的设定,也再次表现了导演不屑原著,力求创新的风格。林志玲的表演也还算中规中矩,没有变成之前想象花瓶,也算是老吴指导有方啊。

  重点还是来谈一谈这部戏的场面,这部戏场面最大的要数草船借箭和最后总攻击的那一段。先说草船借箭,影片的对白和甩包袱时机拿捏的不错,不过并无什么创新,差强人意吧。场面拍得不错,不过曹营放箭时的箭阵跟张艺谋的《英雄》里的箭阵比起来也差不多。但是个人觉得这段老吴也没有太多创新的余地,毕竟这段可供个人发挥的空间比较少,各个影视作品里这样的场面算是很多的了,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到达极致了,也没有太多的苛求。草船借箭这一段最抓人眼球的还是在诸葛亮观天象时候技术制作,那段蛇状的云彩实在是我看到的国产大片中最有技术含量的后期制作。登时就给人一种气势展现

  最给人震撼的还是赤壁之战的正面交锋,场面的构架我已经不能用大气来形容了,只能用霸气描述这样的画面。尤其是火攻的时候,不愧是特地从南高丽国请来的放火专家(就是烧死一个特技演员有点可惜)。战争场面还是典型的吴宇森式的暴力美学,不过这次老吴手上的钱多了,把这个手段运用到古战争场面中更是将战争的残酷发挥的淋漓尽致,从来没有看过这样国产的战争片能够演绎出这样的视听效果,放在好莱坞讲也没有多少片子能和其并驾齐驱更何况这次的场面不是像好莱坞一样用的是电脑制作,士兵还是以真人基础,从感觉上来说更加的富有血肉感,视觉上的刺激更加强烈。老美做电影虽然技术先进,但是碰到这种扎人堆的场面还是有点头疼,哪比的上中国的群众演员?!再加上这次中影肯斥巨资,又碰上老吴这种最会烧钱的中国导演,美国人也得认栽啊。看来老吴在好莱坞没有白混,就声势上来讲,觉得《赤壁》已经超越了《珍珠港》中的战争场面。武打场面虽然没有什么动作巨星台面,但是功夫场景对中国电影向来不是什么难事,也算是不错了。

  再从剧情上讲一讲,如果说我对上集那些台词的褒奖算是一种对自家电影的维护,那么我觉得下集的台词和剧情是完全值得大家认可并且赞赏了。下集的剧情除了修改了小乔的美人计,还简略了诸葛亮的借东风。更是删减了曹操关羽的华容道。我无法说这样的修改就是不好,毕竟所做的修改都很符合导演对这部戏的设定。吴宇森从一开始就是要带给我们一部不一样的赤壁。影片中曹操拿到蔡瑁张允的那封“诈降书”的那句台词就非常有意思,他说:“笔记完全一模一样,还别字连篇,完全就是蔡瑁的风格。”说完所有的观众都笑了。台词就是刻意这样写的,也是应了前面蒋干读这封信时候的一个包袱,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进步。

  电影就是电影,它不是对历史的绝对复制,我们对很多历史剧作品的评价总是要看看它是否与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有出入,稍有变动就定性为篡改历史,这完全是类似文革中定“右派”的霸道做法,电影是一种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导演就必然要对剧情做出一些有利于表达自己语汇的修改,综观好莱坞的史诗巨作莫不如是。一旦台词不如自己的预期就要说成是雷人,我很鄙视这样的人。中国的台词需要创新,这是公认的,但是如何创新那是一种摸索。我一直觉得《赤壁》的台词就是一种大胆尝试,很像《大话西游》在九十年代中期做出的那种突破。上集中被人说耻笑的那些个台词我还是觉得并无不妥之处。谁说历史剧台词就一定要正儿八经严肃严肃再严肃?!有些喜欢喷的人就是喜欢干这样的事情,剧情太严肃了吧要说看了让人想睡觉,做出了修改就要改骂“雷人”。殊不知看得多部好莱坞电影的台词多是可以雷一雷他的,也没看到他在看这些片子的时候就被雷给劈死。。。

  不说了,这部片子大家还是一定要看一看的,非常强烈推荐大家去电影院看完。还是那句话:只有影院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对于那些个用笔记本1.4寸左右的屏幕看,尤其还是看枪版还要再那狂喷不已的人,我都懒得搭理他~

  《赤壁(下)》观后感(三):最完美的脚注

  我是等从EMULE上把原声碟down下来后才写的以下这些文字

  这样一个全中国男女老幼耳熟能详故事能拍成如此

  非常感谢全部为这部电影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的人们

  片尾字幕打出“in memory of 芦燕青”的时候结合主题曲很催泪

  大多数的人总是不等字幕走完就离场的

  于是大多数的电影院总是不等字幕走完就结束

  字幕出来的时候,我怔怔地站了很久很久

  战争片我看得很少,我是个害怕血腥场面的胆小鬼

  即使知道那些只是戏,只是特效,只是场面活

  还是会觉得心很疼很疼。。。

  于是这样一部战争片不费吹灰之力地打动了我

  眼泪眼眶中溢了出来

  走出正大的时候寒风吹得两道泪痕生疼生疼的

  战争最最残酷的部分在于

  战争里根本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撕碎在风里的家书,只身冲向对手的无我

  即使知道“我要带着你们活着回去”不过是句屁话

  可也要为了减免赋税拿命去博的无言

  即使知道“打胜归来吃一顿真正的团圆饭”不过是句屁话

  可也要把最后一顿汤圆吃完的决绝

  有点有面,细节清楚

  叙事紧凑情节合理

  场面宏大,特技逼真

  镜头调度自如,原声配乐气势恢弘

  台词亦庄亦谐,人物刻画可圈可点

  如果我一定要给这部影片打五分的话

  请问这些满分评语够么

  如果不够的话,那么我再加上一句吧

  他触动了我心底的某根弦

  因为在我们生活此时此刻

  这个地球上的某个地方正在经历这样的真实场面

  而我们可以仅仅通过战地记者的文字图片

  就能看到此起彼伏的爆炸,令人肝肠寸断的哭喊

  每个场面都凄惨过那场让我们流干眼泪的大地

  不同的是,那是自然摧残人类力量

  而人类自身的力量的更为强大,更为残忍

  彼时,看《卢旺达饭店》也很难受

  都是一个嘴巴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两只耳朵究竟为何而战??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所有的和平都是战争换来的,我很清楚

  为何我这么这么地讨厌战争这么这么地讨厌。。。

  ------------------------------------------------------

  回归电影,仅就电影刻画而言

  我爱孔明的淡然自若

  我爱公瑾的英姿勃发

  我爱孟德的唯我独尊

  我爱小乔的温婉端庄

  我爱尚香的巾帼须眉

  而我更爱

  孙叔材的傻头傻脑

  鲁子敬的独门幽默

  很遗憾

  你们的台词成了很多装*的同志们的靶子

  你们的形象被扣了严重偏离史实的大帽子

  我只很想请这些同志们不要再以纪录片眼光看待它

  如果同志们的参照只是本身就是演义历史的三国

  我更爱你

  是因为你们在一直提醒

  这只是一部导演于他的角度拍给我们的一部喜闻乐见的贺岁商业

  感谢你们给了这部商业片最完美的脚注

  《赤壁(下)》观后感(四):赤壁归来

  对于赤壁(下),也许很多人是冲着“雷”去的,金融危机嘛,大家都想找找乐子,又或者是冲着那几秒的穿帮镜头去的,好奇心嘛,大家都是有的……

  不管怎么样,当你走进电影院,当初的这些理由,都会被遗忘。开始理解制片方的宣传方式,对各种各样期待怀疑的,争论的,甚至是讽刺的都不置与否,只要观众能走进影院就好,影片会揭晓一切……

  还是帅气暧昧的亮和瑜(嘻嘻……),霸气的曹操(OS:色老头一个),英武的子龙,憨厚的刘备,飒爽的尚香,美丽的小乔,这次又加上傻气可爱的叔财(饭桶,真希望你能跟尚香一起回家),故事也发展到了高潮……

  虽然时而有早已“曝光”的雷人台词,但影院里也只是干笑几声,大有故意的味道,大家还是想找乐子的嘛,当草船借箭、蒋干盗书、火烧赤壁、三分天下,三国里的经典一幕幕接踵而来的时候,导演好像连大呼过瘾的间隙也没有留给我们,一切都被情节、画面主宰着,“有云如蛇”“丑时风起”的天象、“草船借箭”时随着阵阵战鼓穿梭云雾的羽箭、“火烧战船”的动若雷霆、轰轰烈烈、曹营决战时漫天的硝烟、血腥的战场,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仅是令人再次惊叹的电脑特效,不仅仅是耗资巨大的制作班底,这些画面让我真实触碰到了三国这个时代,一直都是那么生冷的历史描述,模糊的战争局势,还有对英雄情义的崇拜情结,现在却是那么贴近自己,脑海里对那段时空的记录鲜活了起来……

  这次很喜欢吴宇森的拍摄手法,特别是双方在同一时间的对比切换,当曹操高声吟诵“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时候,镜头切换到吴营正在为曹军送来的“鬼兵”举行火葬,升起一盏盏“祈福”的孔明灯,无疑是对曹贼狼子野心的讽刺;从孔明鲁肃草船之中的小酌切换到蔡瑁张允的“乱箭退兵”,从吴营将士严阵以待东风切换到曹操为茶贻误战机,导演用这种手法诠释着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王道,影片的反战主旨在切换对比中被完美的诠释……

  火烧赤壁、决战曹营的几场战争戏无疑是最出彩的,吴宇森不遗余力的拍出了大场面,爆炸的冲击、凶猛的火势、厮杀的惨烈、战场的血腥都让人震撼,但再次出现的盾阵有点重复,好在没有作为这次战争中的重头戏。当然,导演并没有放过任何机会展现他的浪漫情怀,当周瑜救下小乔的那一瞬间,谁不会发出“英雄美人”的赞叹呢?

  对于人物,很喜欢曹操在感染风寒士兵帐篷里的那场戏,通过一种看似慈爱的独到方式把一代枭雄的霸气、野心刻画出来,没有那么锋芒毕露但却入木三分(“曹操”无疑会成为张丰毅的又一标签,赞啊赞)。尚香与叔财的“胖猪与饭桶”也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叔财也许是最不懂战争的人,却是否定战争的最好理由。还有谢谢志玲的配音,真是让小乔变得近于完美。另外喜欢尚香的小蛮腰,吼吼……

  不过,还是有些感到遗憾的地方,对于反战的主旨,导演虽然煞费苦心的安排了很多,镜头切换的两军对比,小乔怀“平安”到敌营拖延曹操,尚香跟叔财那宛若清风的暧昧以及后来战场上的相见却变成绝别,周瑜放掉曹操时的那句“我们都输了”,两军士兵伤亡场面的特写,还有台词中不时流露出的信息,但这一切好像被震撼的电脑特效、宏大的场面渲染喧宾夺主了,因为看电影时有些观众对导演的苦心表示了不耐烦或者不理解,当然我是很佩服导演的安排了(应该是喜欢死了……),但作为处女座的完美主义者,还是对某些观众表示遗憾(譬如说坐在自己旁边的一哥们,真想一一解释给他听)。其实大特效、大场面是把双刃剑,可以喧宾夺主成为硬伤,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卖点,好的导演寻找的是一个平衡,这次吴宇森做得不错……

  至于“雷”嘛,其实没几颗,挺经典的那句“别闹”还是张丰毅老师自己放上去的,关羽的“你过时了”其实挺符合潮流的,不过最后的“萌萌”还是让我抖了一下……

  至此,赤壁的神秘面纱已经完全揭开,无论是开创“雷片”潮流也好,还是全新“演绎”三国赤壁也好,大家都会有自己的一份感受。说起电影里的“雷”,也许就是在不适当的情节出现不适宜的台词或者表现手法,但这可以理解为是导演想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讲述这段历史,只不过导演骨子里是港片的底蕴,拿手的是现代的英雄情义,而讲述的这段历史却偏偏太经典太厚重,所以当这段历史遇到“吴氏”演绎时,除了有全新的视角,还产生了所谓的“雷”,站在历史的角度,这确实是一种失败,还是一种笑料,但我们不是历史家,从电影的画面、主旨、情节,我们可以看出吴宇森是以一种对历史负责的姿态在拍摄,没有歪曲、没有造次,更多的是尊重。不错,这部《赤壁》是现代了一点,白话了一点,但谁能否认这样一个娱乐的年代,这种方式是我们更能接受的呢?不管怎么样,鲜活的影像,让我更爱那段历史,还有那些英雄……

  推荐观影指数:五星+五朵小红花

  大家记得去看哦……

  《赤壁(下)》观后感(五):当时明月

  看完了《赤壁》。

  喜欢的人是金城武演的诸葛亮,虽有少许故弄玄虚,不食人间烟火,但比起三国演义的干脆神乎其神,还是好太多,他仍是我喜欢的那种淡定沉着举重若轻的男人。

  长风之下仰望天空的一瞬,简直是惊鸿一瞥——撒花,还是俺家金城武帅~~

  梁朝伟我不喜欢,阴郁精瘦的男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一直无法理解那么多人狂迷他,赞叹他一双电眼的说法……呃……不就是眯起那双小眼睛吗?

  ―――――――――――

  忆起了三国。

  喜欢的人是周瑜。

  风流倜傥,才识渊博,胸藏百万兵,更兼帅哥一个。周郎,周郎,“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抚弦”,这是怎样一种倾城的明朗。

  一直不喜欢诸葛亮。

  从“三顾茅庐”开始,明明想名利想得不得了,却屡次推三阻四,还装睡,考验别人的耐心。若是我在当场,我的反应估计就是莽张飞:“K!什么鸟人?砍他娘的!”

  接下来是设计夺益州,欺负孤儿寡母,算不得什么光彩的勾当;到了白帝托孤那一场,疑心病半死刘备VS多疑症吓得半死诸葛亮,真是让人拍桌子大笑: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假人自有假人磨;到了《出师表》,千古来多的是人被感动得涕泪横飞,但只把我弄得鼻涕冷汗齐飞——怎一个“假”字了得?情深则深矣,但琼瑶阿姨的勾当,相信难不倒一介丞相。

  虽然这次金城武扮演的诸葛亮很帅,虽然这次梁朝伟扮演的周瑜很多人说很帅……但,各位,有人觉得他们跟周瑜和诸葛亮其实有啥关系吗?

  ―――――――――――

  但我看到那漏壶、战舰、滚石、攻城拔寨的场景时,我依然震撼了。

  其实我看到了人,那些过去的很多战争中的人。

  不再是匪兵乙,模糊地出来露个脸就被人用剑指一下就死了一片;

  不再是大侠手一挥,就莫明其妙地倒下了;

  他们不再是草根,宛如不是爹妈生的一样,面目模糊地一大片出现,一大片死去,为的是衬托伟人们貌似毫不费力的功业。

  我看到了饭桶,会傻乎乎笑,完全没有心机,一心念着出来当兵,家里可以少交赋税,可以吃饱;我看到了饭桶手下的士兵,在踢球半路上,突然发现有人欺负他们的头,于是一哄而上打群架,他们正年轻气盛,他们很讲义气;我看到了东吴的士兵,还没来得及翻过盾牌来就被射死,千分之一秒的时差,小小的阵就溃散不成军;我看到一个在砍工事的士兵,砍了几刀后,中了一箭,停一下,又继续砍,最后终于被射成刺猬。

  我想说,导演他眼里不仅只容纳了英雄们气吞万里的功业;蝼蚁般士兵的喜怒哀乐与战时的悲伤苦难,他也感怀于心;这些生如草芥死如浮尘的人,几千年以来,就这样一批批地被残酷夷灭,又一批批地顽强生长,一代代酷似他们的祖先,虽然总是被后来的胜利者冠上“义师”“逆师”等种种头衔,但终于有人记起,他们心心念念的,其实只是打了胜仗后回家,为着长官一句可以免田赋的承诺,然后如所有的老农一般老死在炕上,死的那天小米粥在咕嘟咕嘟地冒泡,孙儿在门外的灰尘里看蚂蚁搬家,这是他们最美好的心愿。

  然后我依然看到了人,那些英雄。

  虽然片子里竭力要表现他们的不平凡与英勇神武,但我仿佛仍然看见了当年那群年轻人。

  赤壁之战,诸葛亮28岁(181年),周瑜34岁(175年)、孙权27岁(182年),带着弱兵弱马几只船,面对着江对面的百万雄师,与老狐狸一般携天兵之气焰的曹丞相。

  我仿佛听见那一晚,月光在冰冷的船舷上结冰,号角悠远的呜咽刺入了内心,又从脑门上钻出来,变成冷汗;

  我仿佛听见决策者白天伪装平静一切尽在掌握,而半夜在帐里害怕和绝望得不敢哭出来的声音,一遍遍问自己,是这样对吗?我会输吗?我会死吗?我不能失去勇气,但我却越来越没有勇气;

  我仿佛看见出发那一晚,他们走上甲板远望,沉沉的水汽里黑压压的一片看不分明,敌人的庞大水上城堡就藏在这一片不分明里;长江上冬天的寒风愈发凛冽,彻骨冰凉,未来比这黑暗的一江水还要茫茫,唯一能握住的,是手心里的冷汗,而旁边的士兵不知是冷还是害怕,抖得厉害;

  今夜真的有东南风吗?要是晚了一点怎么办?要是算错了怎么办?要是细作已经探知了行动策略怎么办?老狐狸在做什么?我们的准备真的万无一失吗?但是一切不能回头了,只能把所有的一切都押在这个赌局上,然后,倾尽人事,但听天命。

  他赢了,名满江东,但他记住了那个27岁的心机深沉的男人。

  他也赢了,因为他这边的实力甚至弱得没有输的余地,而富庶的江东至少还能抵抗一时。他也记住了江东那个30岁出头的雄才大略的都督。

  胜时的明月依旧是败时的那轮明月,也依旧是今天窗外的那轮明月。

  但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已千百年。

  只听见曹丞相当时在铜雀台上的诗声朗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一场明月一场故事,几多辛苦几多血泪,只便宜了当时的英雄,也便宜了今日的一场电影。

  顺便说一句:有人看出来了,林志玲代表的某种反战思潮吗?那一段写给梁朝伟的独白,很反映了时下一些东西的说~莫非写这一段的编剧是台湾人?

  《赤壁(下)》观后感(六):炸飞机炸坦克,就算炸薯条也比这儿女情长的强……

  如果,小乔叫韩红来演,说不定看的人更多点,舆论影响力更大点,古代人,审美和现代不同嘛,再说了,韩红减个肥,还不错的。

  听说有给林志玲安排配音,但……我觉得,那段她和敌将对峙,那段啊啊啊,和喘气声绝对是她自己的!!建议男观众闭上眼睛看……

  本人素爱看动作片,极其享受火光连天,爆炸声震耳欲聋的场面,痴爱看爆破,所以看赤壁下,对我来说还是相当满足的,吴导,您还是安心拍爆破吧……还是有市场的,那什么小情小爱的您老就别掺和着拍了,什么战场上胖猪和饭桶的相见啦,饭桶都连中三箭了,胖猪一点么撒撒额,临死还不忘叽里呱啦说一堆的,武侠片的套路都搬出来了!什么曹操痴迷小乔的,我地妈妈类,还作人质类,你当还在拍你的黑帮世界啊,从楼上摔下来,我就知道肯定摔在周瑜身上,噢呦!!还珠格格!还平安类,平安个头!有你这种摔法还平安的么。那场曹操,曹将,周瑜三人三剑对戳的场面,大家看着觉得眼熟伐??无间道啊!!!最后那个披头散发的曹操像极了匈奴的形象(小声点说还有点象张纪中)还欲望使人年轻类,我看欲望使人神经还差不多!!!!那句“别闹”我彻底崩溃了!

  刘备么也没什么镜头的,就包汤圆有几个特写,那个孙含香也是奇人喔!!那个地图画的…她建筑系穿越过去的吧!那个诸葛亮和鲁肃喔!!绝对钢铁侠,而且练过那什么金刚不坏之身的!!最后众人包围曹操,那个刘备他们的站姿,站位,风采,我竟然想到F4了……

  不过我还是很满足的!!因为我看爆破看的很爽!!!!那几亿的箭林弹雨,那个个炸开的“火石”,那真拍加CG的完美战争场面,太爽了!!!!相当满足!!

  吴导啊,小戴还是这句,以后吧,拍戏也用不着啥演员的,片头上来,制片人导演的一播完,直接放爆炸,炸飞机炸火车炸坦克炸楼炸火鸡,经费不够了,中间插肯德基广告啊,就是炸薯条,也比这儿女情长的强……

  《赤壁(下)》观后感(七):那一场迟来太久的大火

  这是唯一一部看得很舒服的国产大戏 三十块钱和辛苦的末班车很值

  EQ IQ都不高 所以看不懂那些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叔嫂恋和疯赛车

  这部戏却淋漓尽致的看到最后

  拿捏最到位的是张丰毅版的曹操 他是一个斩钉截铁的将士 一个慈父 也是一个痴醉癫狂的王者 却又在一盏茶盅之间困惑了

  最出彩的人是竟然是志玲 显著地处在这风口浪尖 她勇于掌握自己的命 爱着深爱的男人 更重要的是她还有一颗广博善良的心

  一盏茶 一把剑 一段琴 小乔只身进曹营那一段尤其好

  我喜欢这些简单的人物 有理想有追求 不拘小节 又不失大浪漫

  不看好孙尚香和孙叔才 傻乎乎的谈不上爱 牵强而又不切实际

  吴导善于制造一些简单的人 然后让他们之间发生一些明了的事 这些在商业片里出现 显得难能可贵

  音效 视效都可圈可点 台词春雷涌动

  想抓住观众 又想打动观众走文艺卦 吴导又有点放不开手脚了

  这场大火酝酿的太久 不紧不慢地迟迟烧起来 吴导这次火玩儿大了

  http://wakaka1986.blogbus.com/logs/33816516.html

  《赤壁(下)》观后感(八):败笔在那?

  说实话我是抱着很大的憧憬看这部片子

  场面的气派和华丽不在话下

  就场面而言确实是部很好“看”的电影

  不管是草船借箭还是最后那场大火中的阵法

  真是“好看”..

  赵薇演的孙尚香不错,本人觉得这是赵薇除《画皮》外演的还不错的角色.

  林志玲就不多话了,演的实在是恶心,特别是上部中“加油,站起来”真是雷死人.

  金城武演的诸葛为什么会说“以我多年种田的经验.."我当时就纳闷诸葛种过田吗?

  恕我读的书少我实在是不知诸葛亮是否种过田,只是略知他隐居的时候貌似种过田吧..

  还有我想问问熟悉三国的豆友曹操真的是为了小乔才攻打赤壁的吗?

  总觉得结局的时候曹操有点搞笑?不是。有点不知所云?不是。有点..

  讲不出来..

  《赤壁(下)》观后感(九):09年开年爱情大戏

  吴导演在赤壁下集里终于成全了广大群众的新年愿望上演了一部华丽丽的爱情大戏.其中最经典感人的三段如下

  相互爱慕的诸葛亮周瑜,碍于世俗的眼光,只能痛苦的压抑自己,寻找一切的间隙,用那暧昧的眼光进行着交流缠绕.让彼此的眼神吞噬对方,多么可怜的一对.然而命运是如此无奈让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厮首到老,最后周瑜只能把萌萌这个爱情之马赠与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睹马思人 勿忘此情.            

  话说曹操为了小乔不惜百万雄师挥兵南下.试问天下间哪个女人不为之心动。于是,小乔,这个性情中的女子,离家出走,红杏出墙的夜会曹操.一圆曹操相思之苦.

  最最让人佩服的是孙权的妹妹,刘备未来的老婆,孙尚香.此女子绝对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为了抵制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义无返顾深入曹军足球队.结识了足球队队长孙叔财,于是展开了一段浪漫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

  因为此段感情的开始就是个错误,于是结局自然则是悲惨的.孙叔财被人误伤身亡.于是此情升华为人鬼情未了...

  更多精彩爱情内容,敬请观看赤壁2....

  喜爱爱情故事的朋友们切误错过这爱情大片!!!!

  《赤壁(下)》观后感(十):时时代代娱乐三国

  其实娱乐“三国”真的是没有什么不好,何况我们中国人早已习惯了拿历史——甚至是血泪史,当娱乐。我自己就一直期待有一个平台,能够让“三国”可以娱乐我,对于三国来说,在今天大家能公认的最早的娱乐平台是小说,而后有一轮轮的电视剧冲击波,现在终于轮到电影了,这对于我这样的电影爱好者当然是最好不过。只要咬到了“三国”这块“肥肉”,怎么娱乐都是不怕的,大不了就是在最后署上“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娱乐嘛,当然最好就是怎么刺激怎么来了,感官是最重要的。

  比如说,我就喜欢曹操对小乔说“别闹”,说的真是太温存了,真的不像是对一个不太熟的、上门找不痛快的别人的老婆,到像是对大老远跑来吃醋的、自己的、不知第几个小老婆,“别闹”之后最好就是挥着粉拳,一头滚到怀里哭闹去了。“别闹”实质上就是说“我就喜欢你闹”。如果曹与乔能成了一对儿,我觉得真是再好不过了,得承认这是我自己看多少遍《三国》都想不到的,不过我始终认为小乔姐妹那样的美女,真是不该配给一对儿短命鬼的,娱乐嘛!美女要配真英雄,才是让人看了心里痛快的。

  再比如说,让孔明和周瑜说些气死文艺言情片的台词,也是我想不到的好娱乐,如果再能来些流行的“断背”,那简直太好了,若或是再安排点两个男人在不经意之间又情不自禁的床戏,哇噢,让我们这些良家女子或者某些男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张着嘴,欣赏一下别人家的男人的胸肌、腹肌什么的,也算一件无伤大雅的娱乐,如果真那样的话,我觉得周瑜的演员太老了,而且我们大家在另一部片子里对他的裸体看的都要吐了,如果能换成那个谁谁谁就最好了。

  还比如说,多少人的梦中偶像,白马小将赵云,既然可以成了一员黑脸大将,那我们怎么还能容忍刘备三兄弟还是那个老样子呢,说书的是那么说的,电视剧里也是那个样子的,现在到了电影里怎么还是他们三个呢!太讨厌了,简直看也不要再看一眼了。而且孙尚香和刘皇叔的婚事,怎么能不发挥发挥呢?难道编导们不知道我们广大观众对老夫少妻这种事的小道消息有多关注吗?呀呀呀,说错了,是我们对那些能够冲破社会枷锁和舆论压力的爱情充满了善意的期待,怎么就不能让我们满足一下呢!

  特别还要比如说一下,萌萌的戏实在太少了,只在开头结尾露了那么两小下,而且开头还没化妆,我们广大观众怎么能满足呢!如今是一个多么热爱动物、崇尚自然的时代,萌萌那么一点戏份儿是远远不够的,布布的兔兔哪去了?婵婵有没有养宠物呢?香香那样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匹女”是不是应该有一条可爱的狗狗呢?总之编导太不替我们考虑了。

  话说回来,以上的一切,就算变本加厉的来我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当小说《三国演义》以其观点的不明事非,言辞的粗糙,意识的浅薄,战胜了简约精彩的《三国志》和风骨飘逸的《世说新语》,几乎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三国人物的“正史”时,小市民文化的庸俗浅薄就已经让人心都凉了。你自己去看看,大名鼎鼎的“舌战群儒”都包含了些什么,市井无赖骂人的揭短、尖刻、得理不饶人等等应有尽有,不能不说,这就是我们喜欢的娱乐——尖酸刻薄。我们中国人在很多年来,一直玩味着这种趣味不高的小狡智,久了已经见怪不怪了,娱乐嘛,趣味不高总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就算如此罢,我仍然容忍不了这一次的《赤壁》,它连那些小的狡智都没有,在这上下两集慢长的几个小时里,它玩味的只是杀戮,最大限度的,展现着在银幕上的自相残杀的可能性,直让人达到了反感的程度,如果说到斗智,赤壁之战,在开站前已经结束了,余下的,全篇大幅展现的,杀的过程,只是低极的感官刺激,在片子里可以说被做到了我能想象的极致,令人讨厌的极致。其实让两个男人互相开开枪,然后放放鸽子,也就罢了,何必花那么多钱,去追求这种无聊的极致,视人命如草芥的极致,是一种精神倒退的极致,我们可以娱乐一切,但我们不应该去娱乐杀戮的过程,别以为用一句“全输了”的屁话,就可以为你自己创造杀戮的快感找到一个平衡点,杀戮过程给观众带来的无形压力与生理恶感,是无法用这法用这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抚平的。

  视觉垃圾的结局就是转化成为精神垃圾。这一回的《赤壁》就是一堆垃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