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生为奴》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一生为奴》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7-14 03:1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生为奴》经典观后感10篇

  《一生为奴》是一部由黄蜀芹执导,袁立 / 王艳 / 王刚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生为奴》观后感(一):清宫戏中的沧海遗珠

  早就听说过这部戏,却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在电视上看过,没有上卫视,也没有上央视,只好自己从网上下载看了。

  此剧长达42集,一口气看下来却不觉得拖沓,且不论片中的史实部分究竟占了多大比例精彩程度已然毋庸置疑剧本超级强大,没有罗里八所的垃圾情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人物个个活灵活现。除了恭亲王和慈禧这两个绝对主角,其余包括当时历史上的各色人物,咸丰,同治,肃顺,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荣禄,安德海,李莲英,倭仁,翁同龢……或奸或忠,或勇或懦,或幸或悲,实实在在的为观众展现了一幅气势恢宏,令人荡气回肠的晚清历史画卷。陈宝国的表演水准一如既往,而且比之他一贯善演的玩世不恭气场强大的人物而言,这次更增加了隐忍的成分,把恭亲王这个空负雄才大略,终生忍辱负重的人物诠释淋漓尽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袁立,这个慈禧可以说是她表演生涯中的一个高峰,以后再想超越已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了。

  除了精彩好看,最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就是此片对于中国人劣根性的表现,看完之后,也许会推翻我们从中学课本里学到的很多对于这段屈辱史的观点。中国为什么会被列强侵略?究竟是外因多还是内因更多呢?痛定思痛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强国之梦一直延续至今,那也是中华民族千古不灭的精神,但是,有谁想过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耗费在窝里斗时间精力金钱生命有多少?倘若人性永远不会为名利野心权力所控,我们人类文明是不是就会自然演进,而不需要依靠那么多流血牺牲了呢?

  一生为奴,绝不是仅仅在说恭亲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欲望奴隶

  《一生为奴》观后感(二):第一集就胡说八道

  1、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时,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抵抗。本剧却瞎编出一场陆海炮战。

  2、僧格林沁逮捕巴夏礼使团是在,清廷派载垣与英法联军在通州议和之后。通州议和本身就是咸丰皇帝的缓兵之计,载垣假意答应英法联军入城。但僧格林沁在八里桥部署重兵之后,立刻将进行前期准备的巴夏礼使团成员逮捕,并将其大部虐杀。在八里桥清军惨败之后,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清廷被迫释放使团成员。清廷的虐杀与反复无常愚蠢外交政策,直接导致了圆明园的毁灭。本剧对此一笔带过,毫无批判

  3、八里桥之战,清军投入3万骑兵损失1000,全军奔溃。英法联军8000人,战死5人。本剧改成了3000对700的平原对冲,清军远距离弓箭对英法联军似乎还颇有杀伤

  4、火烧圆明园的主要原因是清廷反复无常的外交政策,补给不足且无力在北京过冬的英法联军为逼迫清廷签约,以巴夏礼使团虐杀事件借口,将万园之园化为灰烬。殖民主义者强盗行为自应谴责,但清廷愚蠢的外交政策正导致了如此灾难结果。本剧对此依旧无所批判。

  历史剧对细节进行虚构无所厚非,但是对统治者的愚蠢行为无所批判,则是选择性的说谎,这正是本剧和《走向共和》的区别所在

  《一生为奴》观后感(三):改革不是请客吃饭

  一生为奴,真实写照,陈宝国演的入木三分。 恭亲王其人,可谓晚清最后的雄才,当得起政治家,外交家,当之无愧中国第一次改革开放设计师称号。个人无论才能品德,还是眼界格局在当时都是一时无两。曾左李等人,相比恭,都只能算是洋务运动干将,而恭确是帅才。在国际上,一个弱国总理也能勉力支撑,让人不敢小觑,实在难得。在满清这样封闭森严体制下的官僚阶级、既得利益者,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不足,致力于改革图强,在夹缝中办教育,办水师,兴工业,已经非常了不起。不过以我们后来者眼光看,可惜限于当时的环境,眼界格局不够,胆略也不够,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终究成不了大事。 1860到1894,这30多年时间,是大清最后的战略机遇期,西方对中国还有一点敬畏,日本明治维新刚刚拉开序幕,中国完全机会取代日本崛起。不说称雄,自保是完全可能的。历史给了满清机会,可惜,洋务派承担不起这个重任。 恭还是没有看透政治本质啊,甚至不如肃顺看的透。政治不是请客吃饭,来不得半点软弱,来不得半点温情脉脉。要改革,要图强,权力必须当仁不让,没有强有力的权力支撑,改革就是扯淡,只会搞成个烂尾工程,自己给自己挖坟墓。权力是公器,习大大说的好,要为人民掌好权。恭有多次机会登上权力顶峰,可惜为了所谓的名声,为了所谓相忍为国的天真理念,居然多次推荐政敌上台,多次甘居人下、任人揉捏,如此软弱,焉能不败?洋务运动的失败,在这点上,当为后来改革者诫。 不过洋务运动也是有成果的,至少打开了国门,引进了新思想储备了新人才,开启了救亡图存的序幕。后人踩着他们的尸体,继续前行。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中华民族什么时候都有图存图强的志气心力危难之时,总会一代代人杰为了这个信念前赴后继,有这股精气神,中国永远不会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