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养子十五岁》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养子十五岁》影评10篇

2018-07-16 02: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养子十五岁》影评10篇

  《养子十五岁》是一部由埃拉·列姆哈根执导,古斯塔·斯卡斯加德 / 托克尔·彼特森 / 托马斯·柳恩格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同性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养子十五岁》影评(一):All we need is love

  事实上,我很少看电视剧以及电影。在刚开始我不知道所有出现的人里面谁是主角,谁是好人,谁是坏蛋结局是不是我不能忍受的bad ending...包括这个养子十八岁开始让我也困惑很久。

  不过最终证明坚持就是胜利,否则会错过如此温馨有爱的瑞典片。想写一笔的是,瑞典语,真的是一种很奇怪语言特别是开头部分Goran和Sven 与邻居们的交流让我很...

  现在来说说这部片子,这是08年的老片,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上榜?也许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同性恋所承受的来自社会歧视巨大压力...他们也是需要关怀,需要被理解的。在影片中,整个故事就像写文章常用起承转合。开始Goran和Sven被邻居和同事们歧视,孩子们嘲笑他们是玻璃,邻居派对不给他们邀请,同事不同他们说话,作为医生的Goran被拒绝病人检查身体叛逆的Patrik与他们处处不合...意见上的不一致乐趣品位的不同让Goran和Sven这对艰难的夫妻最终在争吵中爆发,Sven离开了...而生活就是这么让人惊喜又意外,渐渐的,Sven的前妻女儿开始接受Patrik,Goran和Patrik开始像朋友一样相处,邻居们开始找Goran聊天,并雇佣Patrik做花匠,Goran冷冰冰的女同事开始与他交谈。争吵以及冷战最终敌不过思念,Sven回来了...

  不论它多么沉重,多么艰辛,all we need is love.多一点爱,给自己,给对方,给一切需要爱的人,there will be a blue sky.

  《养子十五岁》影评(二):俗到可怕的大团圆

  慕名而来,只能给三星

  一开始比较压抑传统互相歧视环境(gay vs 问题少年邻里刻意忽视,职场压力,后面的gay就是恋童癖的观点)还是挺有代入感的,还有couple二人的对比(自律、斯文渴望家庭完美普通gay男主,和他有过婚史、难以安定、有酗酒问题的暴脾气后天先生)也很能说明典型同性伴侣之间的矛盾冲突。加上后面压力爆发导致的分手,都制造一种“请大家要有变成中年老gay孤独终老的心理准备”的气氛

  要是Goran就这样默默送走Patrick迎接新生活还是蛮有意思的,我个人不能接受的点在于他和Sven的死灰复燃可能我本人比较悲观缘故完全没法接受这种东西吃回头草吧……问题还是有的,只是埋藏在情感下面了(你想想啊随便出轨同事,分手后做了在一起时不肯给的运动和戒酒,最最要紧的 要孩子这种事感觉只有G一头热)。我不可能给出这种程度原谅,我也比较不这么容易原谅自己

  atrick比较优秀地方在于他本人很优秀,所以能很快融入新环境,也能给予适当的情感回应,换句话说,他也期待能做出积极改变,渴望得到关注,也不惧回应善意。Goran最后选择原谅Sven,不知道什么时候gay圈也开始流行容忍是美德了,女权圈踩脚下的东西gay圈请不要披挂起来谢谢,这简直跟gay追求婚姻制度”这种虚名一样十足倒退。什么时候同性恋群体才能明白,婚姻不适合我们,平等的、法律承认的同居关系认可才是需要争取的权利呀?

  《养子十五岁》影评(三):家庭和家人

  小受是个好温柔好温柔的人,不崇尚暴力,即使气急了拔了花踢了垃圾桶,转瞬也会默默地收拾好。而小攻就很暴躁,在异性婚姻中特别风流不安分,前妻表示没想到你还会选择家庭生活。潜台词是你娃就是个夜店王子,哪里适合家长里短的日常。所以当领养孩子的事靠近时,他焦虑了。抽烟喝酒,半夜不睡觉嚼口香糖。在小受身上,我看到真的有男性完全是出于“母爱”在渴望孩子,就是照顾他抚养他教育他陪他成长那种,而不是为了传宗接代完成任务,或者是避孕失败产物

  乱糟糟的小男孩,和小攻简直是针尖对麦芒,互看不顺眼。这个小孩有很长时间都没有被善待过了吧,所以一点点的好意都会软化他。所以他和小受相处的很好,因为小受没有半分轻贱他的意思,而且即使他一开始对着小攻大吼我才不要和同性恋住在一起,他也没有因为小受是同性恋就贬低他。

  时日长了,自然就处出感情了。小受舍不得小男孩,小男孩也适应了这个家庭。因此当他含蓄地说出“我还是想要只狗”,当小攻笑着接到“我们正准备养只狗”,这个家庭在彼此地成全中,圆满了。

  每个人都需要家庭,完整的家庭关系带来完整的人格,才能处事周全和美的家庭生活是一个人快乐源泉滋养着人的精气神。希望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好运气

  《养子十五岁》影评(四):一位让人欣喜娴静男人.

  起先会看这部影片是因为,介绍里面的"同志情侣"这些字眼吸引了我,而随着剧情慢慢的推进时,Goran的微笑使我欣喜,那么的娴静,或许用这个词形容一个男人是不正确的,但是,我觉得跟Goran是这么的般配.

  Goran拥有一颗柔软细腻的心,他对孩子和邻居的嘲讽和歧视是那么的宽容,同时他也是强大的,当邻居以不尊重话语攻击他和Patrik时,一个帅气的过肩摔,让人忍不住为之叫好,而他对爱情的宽容和挽回,使他重新拥有了爱情和完整的亲情.

  atrik回来的那最后一幕让我回味了好久,也让我为他们保持微笑了好久.还有,每当Goran很娴静的微笑时,总让我有他是谢耳朵错觉.:-D

  同性的爱总是小众的,但是谁可以说它不长久和不完整呢?加油!

  《养子十五岁》影评(五):不一樣的家庭,一樣的愛

  當初2010這部片上映時,就相當的想去看,然而台灣只有在特定戲院才看的到,而當時卻無法跑到台北等地去看。想說等這部片下映的時候再去租DVD,結果一直都找不到QAQ 前陣子在豆瓣小組上看到有豆友看了這部片,當下一整個激動啊!!再加上考完指考(台灣的高考),就下定決心搜這部片來看。唉,一來二往的拖了近三年……..也許,是我對這部片的執念吧(笑)

  因為預告片的關係,以為是一部喜劇(預告片真的很好笑啊XD),沒想到卻是帶著一些沉重的片。「一對相愛的男同志在新居落成時,決定領養個小孩讓家庭更完整。誰料工作人員一個筆誤將他們要求的1.5歲寫成了15歲!當他們滿心期待可愛寶寶的到來,送上門的卻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叛逆少年。幻滅之餘,他們被迫展開了一段『非一般』的家庭生活。」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包容」吧! 當Sven和Goran搬到新社區時,鄰居對他們關係的驚訝,以及隨後而來的尊重或厭惡。一開始他們曾被孩子惡作劇「玻璃、玻璃、玻璃」,那一聲聲,想必是打在他們得心上吧!還有Goran是醫生,一群孩子去打預防針時,有個家長衝去把孩子帶走,並且憤怒地警告Goran:不准對我的孩子出手! 一直以來認為北歐是對同志最和善的地區了,沒想到,歧視,無處不在。 

  但這部片讓人看到人心的溫暖。我想,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Sven的前妻一樣,對著使她離婚的Goran那麼和善;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Goran不斷嘗試包容無法改變的事。

  很喜歡導演處理每個角色的感覺!那些特寫鏡頭,彷彿帶我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Sven的焦慮、Goran的堅強、Patrik的偽裝、Isabell的敏感………..

  不一樣的家庭,但卻有著同樣的愛!我相信,Patrik的未來會很幸福

  《养子十五岁》影评(六):一部让我向往的电影

  忘了最初是在哪里看到别人推荐这部电影的,当时在百度上搜到了它的豆瓣影评。看了影评之后,发现很多人都非常喜爱这部电影,而当我自己看时,真的是慢慢的感动与向往。小镇宁静和谐一家人之间由最初的争执,矛盾到最后的团圆,让我抑制不住的为之感动。于是一看完之后,我便向好友力荐了这部电影,开始我怕她会不喜欢,因为她不喜欢看同志电影,没想到她看完之后表示非常的感动。后来毕业时我们聊到以后的人生,我说我很希望自己可以生活在影片中那样的小镇上,每个人都很友好,小镇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哪怕是同性恋又怎样,只要有最亲爱的人陪在身边,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这部电影让我开始格外的向往那种生活。

  《养子十五岁》影评(七):人妻受的温柔攻势

  本来想说作为腐女一只这种基友片也要给出五星高分啊,可是看完之后才觉得抛开这一点这部电影也完完全全值得五分的高分。

  非要挑出什么不满意的话那就是最后的收尾太干净利索了,感觉就很突兀。渣攻至此,为什么还要请求他回来呢?不过还好渣攻没有愧对我们人妻受的一番柔情和完美的性格,最后的结局也是皆大欢喜。这是我喜欢风格

  说实话吧,我就是懒,一点儿也不喜欢看动脑筋的电影。所有的故事都像这部电影一样温情多好。其实呢,说是一部温情的电影,可是整个篇幅里对同性恋的歧视无处不在。就算Goran推着婴儿车,修理漂亮花园,和善的和每个人打招呼,大家笑容的背后都是不解的目光。看着蛮让人心疼的。明明那么努力的去和所有人和睦相处了。

  让我注意到的细节是我们的人妻受在觉得委屈之后也会发脾气,破坏花草,踢翻垃圾桶。可是短暂的发泄之后又会压抑自身,默默地把破坏的东西回归原位。其实谁不愿意任性的活着呢,肆意发泄自己的感情,还被所有人原谅着。对于普通人,这可能是一件很正常事情。可是对于Goran,他必须要压抑自己。而原因大概只有希望别人不要讨厌他。这样的细节就可以看出同性恋这个群体在社会里到底遭遇到多少不公平待遇

  很喜欢Goran的笑容,对身边亲人宠溺的笑,被伤害之后无奈的笑,被误解时宽容的笑。一样的温和,可是又有不同的情绪

  atrick在故事里的转变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演员把握感情其实很到位。可是故事本身对角色的定位就是以Patrick作为契机反应人们对同性恋人群看法呐,所以角色本身的情节设定并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不过让我感动的是在看到那些所谓的旧资料,Patrick眼中盈盈的泪。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转变的吧,开始觉得这个世界上其实满满都是爱。

  故事里满篇都是爱的力量,像Goran这种人本身就是会让人感到温暖的,所以即使他是同性恋,最终也会以温情感化身边的人。比如Patrick愿意留在他身边,比如渣攻回到他身边还接受了Patrick,再比如愿意和他分吃蛋糕的小护士

  只有付出爱和宽容了。才可以收到爱和宽容。写到这里,我大概明白为什么Goran会接受渣攻,也明白渣攻为什么会回到他身边并为其作出改变。不过,套用渣攻前妻的那句话“你值得更好的,我也是。”

  我会告诉你,最后一句话仅仅是为了表达我恨嫁的心情么?

  《养子十五岁》影评(八):只因为那么一点点的温柔

  之前看《断背山》初次见识到了同性恋这一名词。起初,对于这个词和大家一般都是唯恐避之不及,但后来,世界变了,他们的存在不在是少数的异类了。我也曾接触过这样的人群,其实一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是我们习惯性的难以接受超乎我正常思维的事,但是,有时候,我们可以不接受,但我们必须理解。就像是这个世界,我们不能接受的现实太多了,也无法去改变什么,但我们必须去理解这些东西的存在。否则,一切对我们来说将会是如此的糟糕

  《养子15岁》确实是一部很温馨的电影,虽然表面讲述的是领养这件小事,但实际笔者认为导演所要阐述的是更深一层次的东西:理解、尊重、包容。

  唯有理解了才懂得尊重,也只有懂得尊重才能学会包容。

  片头,北欧的社区景致实在是很多人心中向往的居所蓝天白云山坡木屋小花园无不让人心醉。还有开场中邻里间的Party,在这场party中主人公Gan率先登场,他是如此清秀、干净的一个男人,他的内敛,温和也让邻居们包括我在内感到一种久违的亲近感,但当他坦然说出他的另一半,他的丈夫Sven时,邻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无所适从,欲言又止的表情与他们之前的坦然格格不入尴尬随之而来,虽然他们以勉强的笑脸勉强的化解了,但在各自心中,却依旧有着那么一点的偏见

  随后的生活中,Gan和Sven和睦的相处,看似幸福,但他们内心不约而同的有着那么一点点困恼,不是因为小孩子公然的戏谑的喊他们玻璃,更不是因为社区人们伪善背后的歧视,而是不解为何人们心中总会那么难以释怀但他们也是知道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一切Gan总会以温柔一笑回应,这一笑那人看着心碎。

  生活总是和电影一样充满戏剧性,电影中生活也不例外。只因为一个小数点的疏忽,福利机构阴错阳差地将一位1.5的岁小婴儿变成了15岁的叛逆青少年——Patrik。他的出现使得这对同性恋夫妻内部出现了矛盾,同时也折射出了社会对于问题青年的看法,当他们得知这位问题青年前科累累,无恶不作时他们也不由自主的带起了社会所特有的那副有色眼镜,同时生性温和的Gan和自由不羁的Sven也在这位问题少年的催化下将平日隐隐之中的矛盾变得那么显而易见,一直默默忍受的Gan终于在sven多次的酗酒中温柔的爆发了,sven离开了。

  此后,在共同生活中,在Gan的感化下,Patrik逐步的抛开此前唯恐避之不及的玻璃的想法,他开始慢慢的走入Gan的世界,开始慢慢理解的那个曾经未曾触及的未知世界,同时他也开始逐渐的脱下十几年来一直背负着的那副重重的盔甲,在看到曾经不屑的称为婊子的母亲的照片是流露了内心最真实的一幕,那眼泪就是见证。那一刻在我们眼里他已是一名赤裸裸的孩子,身上没有任何的标签。他也在Gan这个家中脱下了盔甲,在花卉和滑板中慢慢找到自己的价值,生活的意义。

  其实他已经依赖上了这一切,十几年来不曾有的一切,他的愿望其实也很简单,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得知自己将被社工送回Rohn时,他心中顿起了波浪,他不舍,却没有权利去拥有这一切,他辗转反侧,Gan看在眼里,什么也没说,只是在第二天默默去申请领养,心生母爱的想保护着这个脆弱的问题少年,那一幕过肩摔也证明这一切。

  当他们在办理程序之时,从社工那得知,有一个普通家庭愿意领养Patrik时。Gan和Patrik在公车上沉默不语,其实他和他心中充满着矛盾,一方是拥有普通家庭的愿望一方又充满着不舍,不舍或许才是他们内心充斥着的最大的情感。但此时,Gan或许已经做出了抉择,而Patrik仍在纠结直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sven,一向不跑步的他竟然跑步减肥了,几句寒暄后,两人仍没有结果的背道相驰。只有Patrik看在眼里,此时他也已经做出了决定,决定离开并帮助Gan勇敢的面对一切,促成他两的复合,其实,其中这一段无不演绎着生活中情侣夫妻间存在的普遍问题,Gan为sven准备了他喜欢而他曾经觉得没有情调的披萨,难听要死的乡村音乐还有威士忌。但Gan的改变似乎成了麦琪的礼物,sven戒酒了。一切的希望落在了如果你还喜欢披萨之中,令人欢喜的是,sven还是喜欢披萨的。Patrik离开了这个家,但殊不知他其实还需要一条狗,所以他还得回来,因为sven觉得他们刚好要买一条狗。一切在三人的相互理解包容改变中变得如此的温馨,最后三人的相视一笑,融化了所有人。

  只是因为那么一点点的温柔,曾经两个世界的人最终却在一个世界同时存在。其实世界本无隔阂,只因少了那么一点点理解,尊重,包容的温柔。

  《养子十五岁》影评(九):善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

  转载:

  《养子15岁》patrik,age1.5

  (转自百度、豆瓣)

  导演: 埃拉•列姆哈根

  编剧: Michael Druker / 埃拉•列姆哈根

  主演: 古斯塔•斯卡斯加德 / 托克尔•彼特森 / 托马斯•柳恩格曼 / 安妮卡•哈林 / Amanda Davin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剧情介绍及影评:

  身为同性爱人,格兰(古斯塔•斯卡斯加德 Gustaf Skarsgård 饰)和斯万(托克尔•彼特森 Torkel Petersson 饰)应该庆幸他们生在瑞典,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七个承认同性恋婚姻的国家( 丹麦、挪威、荷兰、瑞典、瑞士、芬兰、冰岛、比利时、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德国、法国、英国、 美国 加拿大、阿根廷、巴西 克罗地亚、捷克斯洛伐克)。随着感情的升温,他们觉得领养一个“爱情结晶”的时机到了,但他们被拒绝了,突然有一天禁令消除了,他们可以领养孩子了,有可能可以领养一个瑞典孤儿,他们挑中了1岁半大(1,5)的帕特里克。没想到最终来到他们家里的却是一个15岁大的帕特里克,这小子不但对同性恋极其反感,而且是个有犯罪历史的不良少年。之所以有这后果,原来是因为官方文件上的小数点点错位置了…… 就这样,格兰与斯万和他们的“孩子”帕特里克开始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他们发现帕特里克不仅仅在个性上桀骜不驯,对于同性恋的态度也反感到令人发指。会有怎样尴尬而又温暖的故事在这三个男人之间上演呢?  

  这种“两个奶爸一个娃”的角色组合,在美国法国电影里都曾经多次呈现,大抵是千篇一律的爆笑喜剧,针对大男人当爸爸的突梯笨拙,以及两男被置换夫妻角色的荒谬逗趣来炮制笑料,直到拍到观众都笑不出来为止。《派翠克,一岁半》有个乍看很容易被导向此类陈腔滥调的起点,却很庆幸地峰回路转去了别的方向。片中当然也呈现部分人对于同志恐惧敌视的情结,但都只是点到为止,反而把更多焦点转向了这个另类小家庭内部3个成员间的纠葛与互动。

  我并没有去过瑞典,无法得知当地的同志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不过女导演艾拉雷姆哈根显然也并无意把《派翠克,一岁半》拍成一部灰暗写实的纪录片,从片头就让观众进入一个色彩缤纷且家家户户和乐安详的美丽社区,但也透过一个个花木扶疏的花园,来对照随后渐渐被戳破的完美表象,同志与异性恋家庭间的差异因此不攻自破,家家各有难念的经,这是不需靠著太多唇舌就可意在言外的高招。

  《派翠克,一岁半》的男主角古斯塔夫史卡斯嘉,他的父亲就是《妈妈咪呀!》中梅莉史翠普的其中一个前男友史戴伦卡斯嘉,演艺家族的扎实底子在他的演出中一览无遗,不靠夸张的扭捏作态,就可鲜活地演出一个让观众愿意认同且同情的男同志。饰演派翠克的托马斯梁格曼,则更难得地诠释出一个拥有复杂过去又得经历巨大且细腻转变的15岁少年。而饰演“老公”的托克彼德森,虽因角色转折较为突兀而相对未经编导太多细腻经营,却仍与古斯塔夫卡斯嘉共同组成了一对近年来银幕上最具说服力的同志伴侣。

  3个光靠眼神就可以道尽千言万语的演员,靠著他们为角色赋予的脆弱与坚强,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跟著每一段情节微笑或失落。同志情节既不被剥削也不被夸大,只是作为更加凸显角色内心转变的背景,既无高调论述,也不愤怒自怜,这都让《派翠克,一岁半》成为一部不论族群都可轻易接受的同志电影。观众甚至几乎可以带著微笑走出戏院,满心希望地相信“Love is all you need”。(文/张士达)

  《养子十五岁》影评(十):由于一个小数点他们相遇了

  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由于一个小数点他们相遇了

  atrik 一个失去双亲的孩子,看似拽到爆的一个小孩,但一开始的出场这个角色都充满了不安,在后面的剧情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渴望爱的人,看到别的孩子玩滑板他想接近他们,但却又不敢,也许是在ronb里面遭受了很多痛苦,我喜欢这个大男孩的角色,很真实。当他看到groan将讨厌的邻居摔倒在地,他那兴奋的表情,是多么的真实。那时的他不在伪装成为一个大人。“像patrik这样好的孩子,他们怎么会找不到一个家庭来收养他了”这句对白让我更爱上了这个大男孩。没错他真的是一个好孩子,从他对于使得groan与sven吵架而内疚的表情可以看出,从他认真的帮groan浇花可以看出。太多点可以看出他的好,可为什么没人愿意收养他了,当初连groan也是多么的不愿意收养他,我想也许就是因为他的犯罪前科吧。在与groan的相处中,他慢慢的感受到了这个同性大男人的痛苦。也开始的喜欢上了和groan的相处,也因为patrik的到来使得了之前荒芜的花园变得异常美丽,导演也许是想借此来渲染patrk的到来是上帝赐给groan的礼物,因为patrik的到来groan与邻居的交流更多了,也让他们开始了解这个同性男人内心的一面,有一个场景是groan与那个打预苗的小朋友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与之前groan与sven被小朋友嘲笑以及小朋友弄坏邮箱的那一段成了鲜明的对比。说到这里其实电影里面的另一个人物更让我惊讶,她就是sven的妻子,我很难想象一个女人在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同性恋之后还是如此的支持他,给他即将收养的孩子买洋娃娃。与那个抢走她丈夫的人谈笑风生。

  饶恕,宽容,善良,理解,不为世俗是这部电影教会我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