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八兄弟》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八兄弟》经典观后感集

2018-07-25 03: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八兄弟》经典观后感集

  《八兄弟》是一部由杨亚洲执导,倪大红 / 周小斌 / 朱媛媛主演的一部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八兄弟》观后感(一):哪人啊?东北地

  杨亚洲就是一个哲学家,尽管他可能在极力地掩饰这一点,他想让生活真实点,因为哲学外衣时候就像皇帝新衣,别人看的很清楚自己糊涂了。可是,《八兄弟》就像《百年孤独一样,在一段充满了不可能的历史中,让所有的真实爆发出来。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生活撕碎了给人看”,八兄弟的故事不够美好,所以也不显得那么悲剧,有哭有笑,才是人生,在哭哭笑笑的故事里,人生的所有体味沉杂其中,不能自拔

  太喜欢八兄弟了,舞台化的夸张表演,电影胶片似的画面川流不息的北京马路,土的掉渣的东北大楂子话,那种亲情直直地扑来时却充满了浓浓地味道,没错,这就是东北人,不会说规矩公正普通话,不会喝没有味的低度白酒,不会讲字正腔圆大道理,喜欢扯蛋,喜欢白话,喜欢在喝酒之前整两句,举的例子都是“这男人就是白菜女人就是装白菜的缸……”。谁能让亲情这些酣畅淋漓表达?东北人!

  我要再看一遍八兄弟,我要学三虎唱的“一不让你愁来,二不让你忧……”

  别跟我说东北人的缺点,我不听,不服啊?出去单挑,谁怕谁啊!

  《八兄弟》观后感(二):我反对那些说台词粗糙

  台本是花了大心思吧,字眼人物性格相符。即便是即兴各自增加的那部分也是很有味道。

  除了黑色幽默、俚语或者段子,还有诗意寓言巧妙结构

  不仅不粗糙而且很精致

  虽然出身相同,八个人却非常旗帜鲜明的有八种语言体系老大是最有智慧和隐忍的,少言但精准有力感情也是最细腻老二看似圆滑其实实用主义,有大量的小品式台词。老三文艺工作背景安排在老戏台借宿,也为他抒情和诗意(很黑土味的抒情)准备环境。老四儍憨但目标明确,利益站队的时候语言就有明显的跟风。老五心粗手细,老六耿直刚毅,所以语言是简短叛逆。老七娇惯,所以偏软弱主见。老八虽然是唯一的读书人,也有最新潮的思想

  《八兄弟》观后感(三):《八兄弟》——现实的超现实

  第一遍《八兄弟》是在北京台看的,是在6月份焦躁的环境下,如果在电视上能无意间看到一部电视剧的第一集,而且还能够连续的坚持看完,也算这部剧与自己有缘。记得当时看到第一集的开头:几个东北半大爷们在火车车厢中间的连接处猛抽烟,把烟灰掸到骨灰盒里冒充他们丢失的亲爹的骨灰。黑色幽默式的戏剧创意,外带原音吉他音乐搅和着兄弟几个的吵闹声,让剧集的一开场就透着一股含蓄的现实悲凉

  超“宽广”的关键词

  如果罗列一部电视剧的关键词或说能提取、概况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关键词的话,《八兄弟》能提取出来的词语就可以组成一组组现实感极强的舞台话剧的故事梗概,东北、农村、进城、农民工、北京、亲兄弟、媳妇儿女、家庭、金钱欲望婚姻、亲情、爱情……

  以上这些词语,每一个单独列举出来都可以成为一部剧集的核心主题,并可充分发挥——独立延展成戏。而编剧能把这些元素充分的发挥、揉捏融合到一起,使人不感扭曲、复杂、脱离现实,可见编剧对全剧剧情设置不同人物、事件穿插的超强的把控功力

  超宽广的戏剧元素,合理的转折承接,特有文化元素的使用,给剧集的艺术台阶拔高到一个“可望但又可及”的高度

  细节带动观众心理走向

  《八兄弟》中每一个场景定位选择镜头语言、色调确定都是精心过滤的;每一句、每一组台词看似“平淡”、“生活”,但都是在塑造人物、体现内心独白和有意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掩饰与含蓄的揭露;每一个主要人物都设置了大段的人物内心独白,每一个(八个兄弟的)女人都有与自己男人独特存在方式;每一组人物的出场、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戏剧化爆发和收场都让编剧、导演演员处理恰到好处

  即便有些古、今、中、外各式的舞台剧的夸张效果,但结合人物和剧情的前后发展,使得观众对一些过于舞台化的表演和设置已经忽略的一干二净,剩下的唯独是跟随剧情的发展变化所带动的高低起伏的观剧心情

  有句话叫“赵宝刚把普通人拍成明星,杨亚洲把明星拍成普通人”。普通人的剧集,导演杨亚洲能得到观众津津有味的褒贬和点评,就说明成功了。而杏儿在夜色阑珊的北京繁华天台所唱的“小妹妹送情郎,送到了大门东……”,七个老虎在夜晚剧场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和心理沟通,八虎和艾琳的街头白衣雕塑乞讨,七虎被张欣席卷一空,六虎和于姐街头拉板车,五虎装瞎子混进桑拿中心找玉玲,四虎挨媳妇的胖揍、与民警闹心别扭,以及三虎在白塔寺门口找媳妇、三虎和杏儿的二人转“北京、北京”,二虎受伤后装瘸,大虎受伤准备换五虎的肾等等,短时间内的各种事件压缩、处理,令观众的内心牢牢的被各种场景和人物的命运占领。

  老、小“戏骨”丰满全剧

  二虎是《炊事班的故事》中的“大周”周小斌,在八兄弟中终于成功塑造了一回与人物年龄、性格、感觉相当的冷二虎;曾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饰演蒋太医,《乔家大院》中饰演孙茂才的倪大宏,这一次成为在兄弟中任劳任怨的“老母鸡”冷大虎。大虎在结局的意外死亡给全剧划上了“完美”而又深刻的省略号;三虎是经常出演影视剧配角的电影学院表演系主任王劲松,二人转和酒的结合传神、传意;四虎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郝戎,“我听我家春喜儿的”成了他的标志;五虎是著名小品演员句号,他的床上拉帘让他的真男人形象更为生动;在《可可西里》里扮演令人震撼的巡山队员“刘栋”的演员齐道,在剧中饰演六虎;七虎是演啥像啥的人艺话剧演员班赞,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与青春有关日子》里的谁都记得起来的吴胖子、话剧《大将军寇刘兰》里的朝廷大臣;八虎是杨亚洲的23岁儿子杨博,新西兰导演专业学习七年,归国后第一次出演影视作品,除了在与亲兄弟的交流中夹带流利标准的英语发音与东北农村孩子身份有些差异之外,八虎把所有内心的与表面的感觉拿捏的准确至极。老、小戏骨张力十足的精彩发挥给导演、演员自己和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幽默、伤感、真性情的准确效果。

  兄弟媳妇

  八个兄弟与他们相关的十个女人更是剧中的传意人物,除了老大和老三、老八的媳妇戏份较少之外,其他的几个女性的塑造具有十足的现实代表性

  方芳明事理和对爱情信念坚定,美凤传统、顾家、爱夫的铁石心,操持一切的农村女强人春喜,喜欢八虎和一大家子的艾琳。至于只出场片段不多的大媳妇、三媳妇、六虎情人、七虎女友、八虎媳妇,则为八兄弟这棵粗壮大树镀上了一层与现实生活接轨的艺术金边。

  亲爹留下宣德炉

  《八兄弟》通俗的讲是“扎根北京”的亲情剧、励志剧,兄弟之间的矛盾和感情始终主线,但宣德炉却是全剧第一集到最后一集的第一主角物件,从“真”到“假”的全过程,把每一个“虎”的真实性情都显露无疑,让大虎标杆式的人品升级,让二虎对兄弟的情谊显现、度过难关、看懂大虎,让全家人读懂大虎和二虎。拿锡封住的“宣德炉”是一直没有出场的死去的爹的代言,是全剧的灵魂,是每一个人物性情的试金石,最后也成为八兄弟真切情感的熔炉。

  演员的人数设置和形式套路上讲,《八兄弟》有男版《家有九凤》的味道,并且大多主角也都与杨亚洲合作过。在剧组访谈的时候,几位主创也都谈到了导演杨亚洲在拍戏过程中,特别放纵每一个演员在现场的自由发挥。从台词的自由发挥,到场景和动作的“直抒胸臆”,导演的“放纵”成就了每一个人物的“丰满”、成就了类似剧集不同的人物“个”性。

  《八兄弟》在剧的命名上也许与其他电视剧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整体内容、细节和背后意义却与以往的电视剧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也是促使我第一次写一篇电视剧观后感的动力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