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车》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夜车》是一部由耶日·卡瓦莱罗维奇执导,卢茜娜·温尼斯卡 / 里昂·尼梅兹科 / Teresa Szmigielówna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它是这样一部电影,弥漫着悬疑气氛,却点到为止,浪漫的几乎让人窒息,却又不得善终。
现在让我们在一团迷雾之中梳理一下影片的线索,男主角和女主角在火车上偶然邂逅,顿时有淡淡的情愫在此弥漫。但,仿佛有一条细线横跨在彼此之间,男主角看似有着不可告人,且难以启齿的过去,女主角呢,这列火车上正有着一个疯狂的男孩在追求她,很显然,她们之间发生了一些“故事”,男孩自认为已经让他的个人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女人则觉得那些“故事”。还不足以让她以身相许。但有关影片的感情元素显然还不止于此。火车上另有一位风姿绰约的女性(其实是一个有夫之妇,嫁给了一个事业上极其成功,却几乎毫无生活情趣的古板律师)看上了我们的男主角。
作为观众的我就迷醉在这一片由导演Jerzy Kawalerowicz精心构筑起来的极其复杂的三角关系之中。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对一个“杀妻嫌犯”的追捕行动多少破坏了之前浓郁之极的浪漫气氛,很显然,导演想让所有影片中的出场人物的暧昧感情得到一次肆意的释放。(当然,也包括作为观众的我)
但释放归释放,最终一切还是归于平静。
《夜车》观后感(二):梦见了你
刚才,我梦见你,你同我并排坐在马路沿,一旁是阿姨。眼前浮现出个爵迹般扮相的古装少年,号呼着为什么我就不能做皇帝! 底下滚动条报道说,这是海选出的XXX王朝的XX三太子,正在拍摄,即日播出。我懒洋洋的说,个傻逼样子……没想到你也这么说了一句,咱俩完全对上了口型。我大乐,转头又要逗你,你嫌弃的说,又怎么了? 我只好斜向一边去跟阿姨说,看,她还能思考的!
这一幕其实来自晚归前在影院看的《银翼杀手2049》,我在瞌睡边沿挣扎了好几回,但是虚拟居然可以那么介入现实,却印象很深。So she can think and speak, in this way she will go on,以至入梦。
但首先召唤她这个人入梦的,还是这部《夜车》。当女孩也奔走到群众纷纷追逐,最终围住一拥而上、打昏抑或压昏凌晨跳车而逃的杀妻犯的现场,她脸庞遮隐,或是撑持在那铁路线外无名的松林墓地的十字架上,两眼噙泪。
她的泪珠过于真实,而背景又过于昏昧,使我不由得想多了,我开始猜想杀妻犯就是扰动她心弦的那个有妇之夫,她要断然离开,而此间同她相识的男青年不舍,也跳上车继续追她,把过往的两周叫做真爱。她转身离开。
因为她的上铺票是临时从别人那买来,又进包厢后强跟也是临时赶上车、补了票进入那包厢的人,换成了下铺,因此凌晨警察受命紧急拦车盘查乘客在发车已经传扬开的,车窗下买的报上刚登的杀妻犯,她同车厢那位,从上铺上带走那位,就成了嫌犯。因为他临时上车,又一脸凝重,又自称出来太急没带身份证。
当她意识到其实那个铺位本属于自己,进而,本属于转卖给自己票的那人,也就是说,那个铺位本来有人,却蹊跷的转卖给她,比这个嫌疑更大时,她勇敢的悄悄去寻那人,转回头报给警察,而那人其实也瞥见了她,马上奔逃,直到列车最尽头,拉紧急阀,砸窗,跳车。
所以其实是我看岔了:假如他就是她爱上的那个有妇之夫,哪怕同上一列车,彼此不知情,至少她从他手上买了票啊!但是为什么我会错会得这般巧? 1.女孩容男孩同她打得火热,始终不能忘情于有妇之夫,因此终于断然离开;2.男孩相信真爱,不死心,追上来;3.有妇之夫终于杀妻,却非常蹊跷的,没有“要么自杀,要么自首”,也是忽然相信爱情了,也上火车离开那城市,去寻她;4.并不知情的女孩报了警,男人跳车,众人围追到无名墓地,绝望的男人操起坟头上一支十字架歇斯底里的挥舞,众人却步,这时男孩勇敢的跃出,抱住,众人团团扑上把他压昏;5.女孩也赶来看了,却看到已然苏醒,为警察扣上手铐的一脸憔悴的罪犯,正是她心中放不下又断舍离的那个男人,然而都完了,他何必杀妻,又偏被抓住呢?6.男孩出现在她窗外,一脸释然,她仍不为所动,男孩这次接受,离开;7.天明以后,列车抵达海边,她独坐包厢,因为目的地已然失去了意义:这时热心的列车员却来提醒她,她就说刚一直在找手镯,拎起皮箱下车了,列车员热心的祝她度假愉快,她头也没回。
为什么我会这么错会呢?因为那个男人,实在是一个沉默的男人。他不像是险恶的谋杀犯,更像是在长久绝望的忍耐中,以为就将如此忍耐下去,为一个先前并不觉得会那么大的触动之下,激情杀人。然而此后对逃生的渴望战胜了本来可能有的自杀或是自首的,一了百了的剧烈初衷,因为逃生里有爱情:然而他还是失败了。当众人异常兴奋的跳下车去追他时,其实是同构的逃离,都是逃离那其实难以忍耐的生活。
社会主义生活。
当众人一拥而上又退散开,看到他已一动不动时,有人紧张的哭出了声,众人木然。直到一个医生上前摸了脉搏,说,他只是昏过去了。然而众人仍旧木然,至少没有再度兴奋。
沉闷中彼此陌路的人群相逢狭路,为一桩霹雳般打破沉闷的事件聚拢到一起,然而事件就那么结束了,仿佛是吃了一记闷棍,什么也没有打破,一切复归沉闷。唯有那姑娘的爱情纠葛,和绝不妥协,成了唯一的一抹亮色。然而纵使超离如她,其实也是不定和未知的,虽然她是依旧坦荡无畏的下了车去。
梦里的前传,就是我和这个姑娘去看望这个被关起来的罪犯。别人都在讪笑,她不为所动,直接跨进囚室:她为此又爱上了他,要给他最后一个吻。我没有跟她最后进去,我守在门外,心里也充满了爱。
《夜车》观后感(三):追寻的爱
爱是种是个奇怪的东西,人们为此烦恼不已,却又苦苦追寻;爱是种奇怪的东西,人们总想抓住他,享受她的美好,可却怎么也抓不住;爱是种奇怪的东西,人们总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可却事与愿违。女主人为痴情的帅哥儿烦恼不已,她希望得到的稳定而不那么偏激的爱,可帅哥的爱是那么的疯狂,这让她无法接受,而稳重的儒雅的医生正是她需要的爱,可惜人家早已人有所属,不过最后她释然了;光芒四射的律师老婆,看到神经质的律师就倒胃口,最后发脾气的连鞋子都扔掉,总想得到其他帅哥的爱,特别是医生的爱,可惜医生对她一点兴趣也没有;海军小帅哥不停的勾引着旁边的小美女,想各种办法吸引小美女的注意,小美女却是含羞的很,下火车后,才拼命的追着火车跑,她才发现她自己已经喜欢上小海军帅哥了,估计以后每每回想起这段火车旅行,她都会开心并叹息不已;杀人犯杀人也是为情所困,爱的困惑,才至杀人的地步;而医生追求的是救人的普世之爱,一天当中,没有挽救三条生命,这让医生苦恼不已,上火车就希望独处,也是因为上火车前就为没挽救生命而苦恼。爱就这么存在于普通的生活中......
漫如人生的长夜——矫揉造作版
人生如慢慢的长夜,我们孤独地旅行。没有谁能跳跃出镜头,去俯瞰人世的悲喜。那轻柔而又哀婉的曲调,在我们的路途中或隐或现,或许你什么也没听到,或许你在凝神伫立时抓住了那一丝的忧伤。不必嘲笑那匆匆的行人,你也必然是他们的一员。
狭窄的火车是我们的生活缩影,你以为你曾走向远方,但你没有走出人生的迷宫。生活始终是一团迷蒙的夜与雾,如梦如影。你以为你有什么秘密,是独一无二的?爱恋,生死,向往,孤独,这一切的一切早以有人品尝;青春的萌动,不顾一切的爱恋,生死卓绝的人生,终归是一缕淡淡的哀愁。
牵扯不断的欲望与诱惑,期待的邂逅与欢欣,总是渴望人生路上充满激情与意义,总是希望与他人的人生有所区别,可你的生命的意义本就在你的身上,不管你伸出多长的触角也是枉然。你总是获得你应得的,你总是失去你该失去的。然而,人生总是追求,在寻找,在探索……我很难说哪些是不该的,又有哪些是应该的。或许上帝期望的只是人能在得与失之后,露出淡然的微笑与哀愁。
死亡,血,庞大事物与刺入,才能惊醒更多的人。“真正严峻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可否自杀。”人生的意义,必然与死亡纠缠,只有从终点遥望,我们才能看清一切。死亡后面的阴影如此巨大,足以成为一个警示,象征或寓意,谁想死亡越多,谁就豁然越多。从罪犯的身上了然自己的罪过,从死亡去探求人生的意义,人必须在有限的时空思考,必须庄严。
人生终要散场,相逢必然离别,谁的目标依然,谁在此了断了情感,谁没有抓住那朦胧的期待,谁还在追着情欲,谁依然没有醒来……如过客,你在世上留下了一些凌乱的被褥、气息和温暖,但你的肉体和灵魂都已飘走,后来者仅仅抓住了些断片残章,他不会想些什么。一次离别,一次结束,就是一次短暂的死亡,就是一次短暂的醒悟的机会。有的人醒了,有的人依然睡着。
不过是人生——没扯到点版
开头的音乐很好,镜头的位置很好,人群走来走去,其实导演很明显在演绎人生和概括人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后来中间火车上让人感觉向感情片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时刻警惕,这不是什么情欲,谋杀,感情片。
火车就是人生的旅途,这再明显不过了。你的一生总要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女人,欲望,意外事件,追逐者,其实导演从火车上车就开始淡化通常的所谓主角色彩,这些人没有主角,只是导演选中了一个故事而已,别的包厢,别的人肯定也有不同的故事。基本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我们自己也在不同的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身份。
中间的剧情很拖拉,很平淡。导演靠狭小的空间和窗外景,还有牛逼的摄影来保持故事。但各色人物相继登场,并都有了短暂的说明,把所有的线都准备好,然后到关键时刻把线收起来。
故事我就不多啰嗦了,各种欲求不满,除了男主角之外,各人都有不同的疏离感和漂移感,他们都在探求新的位置,或者想获得新的东西。有想红杏出墙的,有想逃离追逐的,有穷追不舍的,大多数男人都意淫着女二号,两个售票员之间也暧昧,神父也是个有意思的安排。
看到一小时,说实话,这片根本没什么,摄影好,窗外的景色变幻,狭窄空间的运用,小范围的对话,摄影很不容易,在那个狭窄的过道上还搞的这么清,故事那么明晰。
追凶犯这段明显是高潮,来的猛烈,所有人物全出场,追逐。追逐到墓地也很明显,十字架林立。这高潮冲的偶心怦怦的。在扑到凶犯之后,其实很多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说实话,有时候就是我们的旅途到中途了,你实际参与到某些重大事件之后,醒悟是必然的。扑到凶犯的那个小伙子走时的背影是十字架,牧师插好十字架,这很明显都在暗示了,期间的感觉很多不好说出来。其实这也有前面琐碎的清晰的故事的铺垫的功劳。后面,牧师还拣到那只凉拖,这***挽救的意思太明显了,别的地方肯定还有许多小暗示,可惜偶难以一一想起来。
后面的其实就很给力了。各人在经历动荡之后,迅速选择了站队,改满足欲望的满足去了,该放弃的放弃了,该追逐的追逐了。火车到站,人生的戏已完,男主对女主说,我有妻子,真靠,唯一的完美没有了。导演要的就是伤感、哀婉,哀愁,人生就是这么着。所有的都是错过,相逢是感觉,是美好,但必然只有失去才能保有这种感觉。
剧终。靠,写的没想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