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亲爱的》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亲爱的》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8-02 03:01: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亲爱的》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亲爱的》是一部由顾亚平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的》影评(一):魏晓波评《亲爱的》

  《亲爱的》是一部以女性视角表现现代都市性生活纪录片。我们或许看过很多表现农村女性生活影片,这些影片的视角大都是以城里人乡下人根本可能达到一种平视。顾亚平的《亲爱的》把镜头对准了与她自己差不多的女性,成功的表现出了三个女人藏在小布尔乔亚情调下的理想忙碌焦虑

  影片中的文子开着一个画廊,她非常忙碌,具备了商人的一切特征。像她选择的是与艺术有关生意,把艺术品商品本来就是有些荒谬的。这似乎也注定了她的思想会有些分裂。例如她会站在艺术的立场上夸凯妃的画,也会站在商人的立场上在背后说凯妃的坏话。凯妃是一个深居简出画家导演没有过多的让她出现在镜头中,而是通过她与别人的交往来说这个人物。她的不知所措,她的不善言辞似乎能凸显出商业社会少有平静,但是她也要开画展卖画。还有一个叫扬帆的女人,她过着所谓的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多少事业,却能清醒认识自己和开到别人,她与文子在影片中的那一大段对话我认为是本片中最精彩的。

  可能因为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走的太近,也可能被拍摄者太谨慎,看得出影片中的人都具有很强的反纪录能力,在镜头前有些矫揉造作,装给顾亚平看。当然,这并不是说《亲爱的》是一部虚伪的纪录片,因为片中人物的虚伪本身也是一种真实

  《亲爱的》影评(二):你是谁的亲爱的?

  又是一次在“大象”的观影,此次是女性主题的第一期。

  文子是一位想“成功”的女性,并且具备“成功”的许多要素,用杨帆的话说是“黑白道”都能混,但是又不满足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因为她想成为一名“学者”,但是为什么又要做商人,文子没有给出具体回答,或许是因为前夫“穷酸小文人”的揶揄使她想做在商业上成功又与文人相关的一类人,或许具体原因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文子式的人物在艺术圈实际上是很需要的,艺术家很难融入常人的生活,更难融入商业圈,需要有人在商业价值上帮助艺术家,虽然艺术家及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并不会因为商业而改变,我想这也是经纪人职业出现的一部分原因,其实很希望文子式的人物能够“成功”,并且在“成功”后能帮到更多无法处理商业以及不愿直接接触商业的艺术者,毕竟生存真的是一些艺术工作者需要克服的一个难题

  凯菲是片中真正努力尝试艺术的人,有点不想混入商业的感觉,最后小时在影片中,导演试图尝试再次联系起来时给导演的回答是:闭关画画,但愿凯菲与外界隔断联系后可以在绘画艺术上有更高的造诣作为一个始终不肯贱卖自己作品的女性艺术者,凯菲相对比纯粹,当问及为什么画画时,凯菲的回答是:选择画画是小时候父母给选择的,但是后来发现自己能把思想通过绘画表达出来,所以就是单纯的想画,也所以没有因为感到作品不好就丢弃,而且之前并不将作品公布于世完全是一个很个人的行为,就像其他人记日记一样,当画展办完以后不知道凯菲有没有一种隐私被人窥探的感觉,希望未来的凯菲找到真正欣赏她作品的人。

  杨帆可能是片中离艺术最远的人,小人物,小工作,却在与友人文子的那段精彩对白流露出大智慧,看问题想问题很豁达,很有一种精神上出世的感觉。

  亲爱的,一句口头禅而已,影片中缺少的男性角色似乎是在提醒观众这是一部关于女性的电影,或者说是女性视角的电影,而事实上这三种不同的人,三种不同的处事,三种对理想不同的坚持方式以及人生不同的看法在男性中也同样存在

  亲爱的,这实在不能算是影评。

  《亲爱的》影评(三):上行社会

  同济的夜,很少有大银幕经验;第一次见到导演,问了两句,记得一些对白以及相应的画面

  以下

  其实我想做学者?

  那为什么做商人。

  我是谁呀? 我是文子。

  你就是聪明过头了,傻点好。

  亲爱的 宝贝

  我身边一直就有很多男人,虽然没有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我是贤妻良母,有人认为...... 有人认为...... 也可以说这些目光滋养了我,很享受这些多样的人生。

  要是哪天没有了这些目光呢?

  一直都有。

  他就是成功者嘴脸嘲笑失败的人;看不起文人,觉得文人迂腐,又没什么作用

  一句话就把她撂那了。

  其实没什么时尚,今天所有的东西以前都存在过,只是对于过去一种拙劣模仿;不在乎也就没什么。

  我拒绝这样的道歉。脾气不好只是借口,是个伪命题。因为你很清楚对什么样的人可以发脾气,只有对于那些最不尊重人才会发脾气。

  不受这种就是那种的罪。

  现在不会出现那种眼神像孩童成年人,这种体制下不会出现,都是那种呆滞忧郁眼神

  也许以后会是吴冠中呢?人总要有些理想。

  想想这十年都为生存忙碌了。现在画的顺手些。

  他说他不愿写评论

  拍自己的电影,生活没问题,给电视台打工

  《亲爱的》影评(四):“亲爱的”,是一件虚假外套

  中国女性的东方主义姣容始终被笼罩于“含蓄”的面纱下,造就了一种“温婉内敛”的别致意象。在“含蓄”的成功修辞下,作为主体的女性遭受了男性主体的刻意忽视,她们的情感诉求也被压抑成了单一被动的客体对象。所有关乎中国女性的传统论断,都在这个原点上伸出了它们的枝蔓。“含蓄”,成为了一般观念世界对中国女人看法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成为了女性主义先锋们要颠覆的头号“偏见”。而作为“含蓄”的反义词出现的“直白”、“裸露”和“大胆”,则成为了当代女性反抗男性霸权的有力武器,女人们企图以此来找寻到丢失的自我主体性。

  在跨过了沉重的千年之门后,这一代的中国女性似乎正在变得空前独立、自主、勇敢。尤其在知识文化圈,这个传统的男性话语霸权堡垒内,女性主义的嗓音空前嘹亮,她们集体向男性精英们发起了毫不示弱的示威和反抗。在女人的圈落内,男人们被肆无忌惮地忽视了,一切正如同当初他们对女人的忽视的翻版。一部纯粹女人的纪录片——《亲爱的》,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时代潮流鲜活印记

  在导演顾亚平的影像记录中,男性成为一些模糊不清的远景或侧影,他们微不足道形象甫一出场便迅速淹没在了女性的集体光韵中。女人,才是这部纪录片的唯一主角。若从一个女权主义的观点出发,我们似乎能看到许多振奋人心的东西:比如,女人不是作为男性的附庸或者玩物出现的,她们拥有绝对的话语主导权;又比如,在一位女性导演的镜头前,这些女人表现出某种在男性注视之外才有的自然和纯粹,她们在男权的游戏世界里泰然自若;再比如,她们以文化创造者身份出场,而不是以消费者面貌示人……所有这一切强烈暗示着——一切与“他”无关,女人自己当家作主了。

  甚至男女表示亲昵关系的惯用口头称呼“亲爱的”也已成为了女人之间招呼彼此的响亮暗号。片中的女强人文子便是以此为武器,俘获拉拢了身边的所有女人们。从头至尾,文子喋喋不休地向一切可能的女性对象发出“亲爱的”或者“宝贝儿”的亲密呼唤,仿佛家常便饭般自然。这是个令人啼笑皆非惊奇发现:当中国女人终于可以像西方女人那样大胆而随意地把“达令”、“亲爱的”、“宝贝儿”放在嘴边、发出直白而暧昧的呼唤时,那个被呼唤的对象却根本不是她的性欲望对象,而仅仅只是她的同性朋友而已;她们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发展直截了当地与“性”瓜葛地步

  这个发现一举戳穿了女性独立自主天真谎言。女人们并没有得到男权社会的真正承认,所谓的独立女性的形象脆弱而虚假。只是在一个刻意搭建起来的舞台背景中,“性”的成分遭到了无情的剔除以后,才浮现出女性掌握话语权的美丽幻花。

  在这部纪录片中,主要的三位女性人物(文子、凯菲、杨凯)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男性摒除在了自我觉醒、自我生长道路之外。她们小心翼翼地给身体套上一层光亮保护膜,高举“男人免进”的指示牌,驱逐了周边的雄性动物,慢慢地聚拢到一起,开始天经地义地以“亲爱的”为链接沟通彼此。然而事实上,她们的这种非“性”主义的反抗只不过是更轻柔抚慰彼此寂寞伤心灵的虚弱手段罢了。无所不在的男性话语阴影正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随时伏击着这些强作独立的女人们。

  按照某种精神分析理论,女人是注定受伤的存在,她们的身体因为先天缺失伤痕累累。她们被先天的性别差异阉割了身体,又被社会的规范习俗改造,只剩下了自我意识残缺不全的肉身躯壳——这是女性自幼被种下的成长恶果,也是女性主义反抗社会不公的逻辑起点。

  先天的残缺注定了女性在走向独立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性”,成为了左右她们的最大障碍。她们一方面在这个问题上备受伤害而避之不及,另一方面却又无力回应身体切实的内在情感需要。因此,“亲爱的”才成为最好的口头医疗仪,轻松无害地驱散了身体表面疼痛。但它却无法医治身体内部的伤。

  《亲爱的》影评(五):亲爱的,用心生活是正事

  亲爱的,你就如同孩子般专注于自我世界,寂寞而美好

  亲爱的,成功如何定义,你想要的是什么,迷茫好强

  亲爱的,即使读懂了全世界它仍不是你的,无力且知足

  ------三个亲爱的女人 三种亲爱的生活

  片子表达的还是那些矛盾复杂模棱两可的问题,自我肯定与他人认可沉默的与交流的;自娱的与表演的;纠结与释怀;to be or not to be ……导演最后并没有给出任何的答案,因为不可能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正解。

  先说文子,活在别人世界的人,想要的太多,努力的索取,却得不到满足,八面玲楼却失掉最爱的,将自己的商业理想的套到文化理想上面,其实是很痛苦的事,她自己很矛盾的原因,说白了在于,她想要的成功不过是别人口中的成功标准,并不是自己本来想要的,是倔强好强甚至委屈之类的催发出来的结果。或许,她想要的就是别人定的标准,也说不定……

  再说凯妃,沉浸于自我世界中的人,可以靠行画物质生存,也可以自我表达精神生存,很明确的说不喜欢主动找人给她写评论,很明确地说喜欢画画表达情绪,不善与沟通人际关系不知道怎样巧妙的推销自己,甚至不善于掩饰不和谐情绪,只有自己喜欢事情才能让她快乐,这样的人活得虽然畅快,却太自我了,人不可能独自存活,这是真理

  最后说?帆,冷眼与世界之外的人,似乎精神的富足才是致命关键,一切的是是非非皆能冷眼看穿,理性还是悲观?不屑还是无力?很多人欣赏她的理性智慧,但我却觉得她是三人中可怜的那个,她没有文子的勇气,也没有凯妃的热爱,即使聪明的看穿又能怎么样,不过是看穿了而已。

  片子最后的专注于画画小女孩,我猜想要表达的是热爱、专注、执着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