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云南映象》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云南映象》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8-05 02:4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云南映象》观后感精选10篇

  《云南映象》是一部由尹蓉执导,杨丽萍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歌舞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云南映象》观后感(一):以民族艺术名义自信

  第一次看《云南映像》的时候大概是四年前,看到一阵阵的鸡皮疙瘩,那也是我第一次认认真真的接触到大型剧。演员们大都来自云南的大山深处的村落里的男女,民族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加上杨丽萍老师丰韵的艺术功底原生态的民族民俗的东西还原色。在我心中,《云南映像》是非常有艺术高度的商演,是一部很出色艺术品,将云南26个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地域性的民族精髓浓缩精炼。我念书的时候方向主要是民族及产品研究方面,所以在欣赏《云南映像》的时候在民族民俗风情产生共鸣,且感触颇深,民族是有个性的,有信仰的,这正是他们纯粹高贵一面。第二次看《云南映像》是云南演绎平台自营项目的惠民演出义无反顾的去了。好的作品是,禁得起时代考验,禁得起一遍一遍观看,反复琢磨和推敲。

  《云南映象》观后感(二):剧情概要

  一部原生态民族歌舞集,总长差不多两个小时服装尽显云南民族特色,涵盖云南多个民族的特色舞蹈舞者舞得柔软而兼具力量精品

  1)序 混沌初开

  2)第一场 太阳——太阳鼓(西双版纳州基诺族)、芒鼓(建水县哈尼族)、铜芒(沧源歌唱佤族)、 象脚鼓(德宏州景颇族)、神鼓(绿春县牛孔乡彝族)、铜镲舞。

  3)第二场 土地——月光独舞表演:杨丽萍)、花腰歌舞(石屏县花腰彝)、伞舞(黑彝)、烟盒舞、女儿国(新平县花腰傣)、打歌。

  4)第三场 家园

  5)第四场 火祭——葫芦笙舞、甩发舞、纹身面具舞蹈、东巴舞(丽江县纳西族)、牛头舞、涅磐。

  6)第五场 朝圣——藏族舞、转经筒、玛尼石

  7)尾声 雀之灵

  看着舞者们动用全身尽情舞之蹈之的时候,深深自省,除了当自身身体部分发生疼痛时会去感知自身外,平时对身体的使用太少了,善待自己的身体,得让它多动动了。

  《云南映象》观后感(三):天生舞者

  舞,不是为了炫耀曼妙身段,也不是为了显示柔软的动作。在一群纯洁善良淳朴的人眼里,舞,便是生活!为祭祀而跳舞,为收割而打鼓,为施爱而打歌…. 在这原始不加修饰脚步声,鼓声和歌声中,糅合人们敬畏心情,与神的沟通,便一一展开。

  “舞神”本着对舞的热爱走访云南每一个几乎被人们遗忘角落感动于面临消失的一个个舞步,一套套鼓法,一种种唱腔。——要保护它们,并不能把它们封闭起来,而是要用一个舞台把它们表现记载下来——这是杨丽萍的想法。于是,在三年多的采风,筹划和排练后,便有了《云南映象》,一套大型的原生态歌舞集!

  在舞台上,70%的舞者是云南的少数民族,他们穿着自己缝制的衣服,跳着自己的舞蹈,唱着自己的语言,用与生俱来方式不需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份从心底表现出来的热情和信仰,任谁也冒充不了。

  混沌初开:

  “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西边亮了”——绿春县牛孔乡彝族“神鼓”歌谣

  太阳

  随着基诺族太阳鼓一下一下缓慢而宏亮的声音响起,哈尼族的釯鼓,景颇族的象脚鼓,佤族的铜釯,爱尼人的镲以及彝族的神鼓交替上场,族人们呐喊,用他们独特方法演奏,或站,或躺,或跃起,并狂热地舞蹈着。声音一层层加重,节奏一下下加强,有力的鼓声把整个空间包围起来,似乎是真的要透过剧场的天花,穿过云层,到达神的耳中。此时的震撼,使人只能屏住呼吸,俯身向前,接受无与伦比冲击。鼓声直达心房,仿与心跳共鸣,把灵魂带出,领向上天的身边。

  朝圣

  藏传佛教的信徒有着坚定的信仰,用身体丈量神圣道路。摇着转经筒,走过雪山,穿过湖泊,任凭风吹雨打,只为心中的一方圣土。舞台上藏袍飞舞,雪花飘扬。转经筒默默转动,经幡微微扬起,在藏民身后支撑着他们疲倦脚步。 “群峰之中有一座金色的山,金色的山里有一个金色的湖,金色的湖里有一颗金色的树,金色的树上有一只金色的鸟,金色的鸟唱着一首吉祥的歌。”有着纯净脸孔小孩站在众人之间,唱着简单的藏族童谣。是金色的歌声。没有特别训练,没有隆重的伴乐,就是脆脆的放开喉咙的歌唱。神圣,就只有这份清新干净能彻底地表达。

  雀之灵

  这是孔雀公主杨丽萍的代表作。在月夜下,翩翩的白衣孔雀显得特别美丽。当初年幼的我就是在电视机前被那美妙肢体语言深深地吸引住,我一直相信杨丽萍的双手是有自己的灵魂的。手指快速的张合,手臂不可思议角度速度扭动,静静地再看下去,它的生命就出来了。可以感觉到孔雀在点头,在转身,在起舞。无限的想像和向往,就尽在那舒臂绕指间。“每当我在心里的场地里伸开双臂起舞时,我感觉肩膀无限延伸,延伸,我能感觉到我的灵魂从我的身体里飘荡出来。”这是杨丽萍所描述的跳舞的感觉,也是我们观看的感觉。可以肯定地讲,她成功地把自己内心感受带给了所有的观众,这就是传神!最好的交流莫过于心的交流,她做到了……

  附序 混沌初开

  第一场太阳

  太阳鼓(西双版纳州基诺族)

  芒鼓(建水县哈尼族)

  铜芒(沧源县佤族)

  铜镲舞

  象脚鼓(德宏州景颇族)

  神鼓(绿春县牛孔乡彝族)

  第二场土地

  月光 (独舞表演杨丽萍)

  花腰歌舞(石屏县花腰彝)

  彝人伞(黑彝)

  烟盒舞(彝族尼苏支系)

  女儿国 (新平县花腰傣)

  打歌(南涧彝族)

  第三场家园

  家园

  林(傣族)

  树精

  小卜少(傣族少女

  生灵

  将逝去的家园

  祥和

  第四场祭火

  葫芦笙舞

  甩发舞(佤族)

  面具舞(纳西族)

  东巴舞(丽江县纳西族)

  牛头舞 (佤族)

  涅磐

  第五场朝圣

  雪山

  法号

  缅茨姆

  转经

  经幡

  红袖

  天国

  尾声 雀之灵

  《云南映象》观后感(四):专注的力量

  昨晚在国家剧院看的,领舞不是杨丽萍。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做杨舞的姑娘,腰肢纤细,美的动人。海菜腔听的我好感动,表演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想,应该用那些关键词去描述这样一场表演,我第一个想到的词是“专注”。同行的小伙伴在表演结束眼睛通红地给我讲述她对杨丽萍的“崇拜”,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看她的专访,对于她近乎疯狂的自持,当时还不甚理解。昨晚在看表演时,在看到《雀之灵》中杨舞姑娘舒展舞姿时...我只能说,感谢杨丽萍的执着无可挑剔审美,感谢三宝音乐,庆幸一张260的票能让我有这样一次体验...这是一个多好的时代!

  《云南映象》观后感(五):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赛,赛,咦赛赛,赛赛赛赛,咦赛赛……

  ……

  ……

  ……

  这就是看完《云南映象》后在我脑中环绕不绝的节奏。你们看着办吧!

  还有,杨丽萍的云南方言录音:

  太阳歇歇么 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 歇得呢

  女人歇歇么 歇不得

  女人歇下来么 火塘会熄掉呢

  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 女人拿脊背门缝上抵着

  刺柯戳着娃娃的脚么 女人拿心肝山路上垫着

  有个女人在着么 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

  有个女人在着么 山倒下来 男人就扛起了

  苦荞不苦么 吃得呢

  槟榔不苦么 嚼得呢

  女人不苦么 咋个得嘛

  女人不去吃苦么 日子过不甜呢

  天上不有个女人在着么 天就不会亮了

  地上不有个女人在着么 地就不长草了

  男人不有个女人陪着么 男人就要生病了

  天底下不有个女人在着么 天底下就不会有人了

  注:这首《高原女人》是云南民歌词作家蒋明初创作的一首民族歌谣。歌词仅仅只是几句简单的云南方言,却精辟的描述了一个女人艰辛崇高。很多人将之看作一首对母亲赞歌。舞蹈家杨丽萍在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中特意将这首词用作伴舞并亲自说唱。

  《云南映象》观后感(六):远古与现代时空跳跃

  美丽的彩云之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有着多彩的民族文化,26个世居民团结和睦生生不息形成了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的独特文化类型,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杨丽萍的这部《云南映象》向全世界展现了云南的独特风采。 《云南映象》将彝、藏、佤、哈尼等10多个民族原始、粗犷、充满绚丽色彩的生活生动展示在舞台上。奔放的肢体动作、抽象画面构成、空灵悦耳的音乐、清亮具有穿透力的山歌,将人类对于心灵回归、生命激情、灵魂升腾的情感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无愧于“原生态”之称。 这部剧的大部分演员都来自自己的生活地方,立足民族文化最纯粹最真实模样,灌注对于世界的热情与深爱,将那一份最真挚的对于大自然虔诚用最真诚的方式搬上舞台,记录云南这座文艺富矿中的一些点滴片段,《云南映象》共同这块宝石上的灰尘轻柔地拂去,让世人看见它的光彩。 让人印象深刻的日出,一轮红日缓缓升起,健壮男子在太阳的照耀开始了“仪式”。之后明月缓缓升起,一位苗条美丽的女子在月下翩翩起舞。更是那一段《雀之灵》令人赏心悦目,人与自然还可以如此的相惺相惜,这是云南映象带给我们的精彩与感动。更令我们反思的是,这些美丽而真挚的民族虔诚,如今我们还剩多少? 《云南映象》演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张力,源于彩云之南的这片红土地,是对于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表现和深情礼赞,并有着新世纪的时代特征。这也正是《云南映象》火爆国内演出市场并具有强烈持久力的深层原因

  《云南映象》观后感(七):原生态云南土特产

  11年前在昆明第一次看的《云南映象》,深深被原生态的民族歌舞所震撼。今晚坐在保利剧院再观《云南映象》,感受自不尽相同

  不同于杨丽萍的另一部概念完整的作品《十面埋伏》,《云南映象》更像是一盘云南土特产拼盘,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歌舞给人新奇的体验,但完了之后却好像没什么值得回味的……

  十多年前印象深刻的是浓重雄性荷尔蒙气息的太阳鼓舞嘹亮“海菜唱腔”的花腰歌舞、男女大胆求爱的烟盒舞……十多年后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些。杨舞领舞的雀之灵是很多在场观众的最爱,但我个人还是喜欢更为原始风格的。

  如果说和十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的话,最令人叹息的就是一众少数民族舞者已经由帅小伙变成了熟男,腰上的赘肉、往后的发际线提醒着每个人时间是把杀猪刀一视同仁

  变得更美好的是舞美和灯光设计,尤其是最后雀之灵那段的,着实让观众wow了一下。但这段舞美设计让我有点出戏,不禁想起太阳马戏的舞美……

  没有想贬低《云南映象》的意图,毕竟这还是一部赏心悦目的作品,只是个人感叹逝水如斯夫。

  《云南映象》观后感(八):以舞蹈为生存方式

  其实我们坐在这里就是一种舞蹈,去拿东西也是一种舞蹈。只不过大家把舞蹈的范围划定了而已。舞蹈无处不在

  杨丽萍

  一

  她看上去就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人。从八十年代《雀之灵》开始,杨丽萍的每次出场都那么勾魂夺魄,奇丽异常。这个来自云南农村的白族女子,如今已经年届四十,可是不论怎么看她,仍然清丽异常,朴素大方,仿佛从不曾被时光和世俗沾染过。

  也许这是上天对她的眷顾。她现在每天仍然排练八个小时的舞蹈,整个人因为舞蹈而活,因为舞蹈这种方式而存在。

  前一阵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杨丽萍的消息,就是在讲她如何组织云南当地的少数民族共同排演一个大型的歌舞,排练过程极为艰辛,有一两回就完全面临绝境,连行李都被扔到大街上。为了让整个剧组坚持下去,杨丽萍变卖了自己在大理的家产,还破戒拍了商业广告。好不容易2003年3月终于要上演了,上演的前一天,由于非典,从那时开始北京市几乎所有的公开文化活动都被取消。直到非典结束,这个剧组才又慢慢复苏过来。片子里的杨丽萍目光沉静,声音和缓,讲述这一切的时候毫不动容,平淡得就好像在说别人家的事情。

  最近又在央视看到关于杨丽萍和《云南映象》的介绍,已经是它即将保利剧院上演的消息了。从掠过的花絮看,那是一场非常艳丽非常壮观的民族舞蹈。

  杨丽萍这十年的经历值得回头一看。

  记得是1995年,她来N大举办的大学生电影节,参加根据她自身经历改编的电影《太阳鸟》的见面会。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杨丽萍本人,她很年轻,头发乌黑,眼睛明亮,衣着朴素,声音低沉。当时非常惊诧于她的瘦。在云南,“巫”生下来就是为了在天和地之间用歌舞的形式来传递消息的。《太阳鸟》讲述的就是她从一个少女到“辟嫫”——“巫”的过程。影片中运用了大量舞蹈语言,似乎有很多难以言传的东西。那部影片制作前后花了三年时间,耗资七百万人民币。当时获第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艺术创新特别奖,后来还曾获得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太阳鸟》是王学圻担任导演的电影处女作,但是,在影片获奖之后,王学圻并没有执导第二部作品。

  接下来就是2001年,杨丽萍在《射雕英雄传》里扮演梅超风,开始并不被媒体看好,后来则被说成是《射雕》的最大亮点之一。

  然后就是2003年到现在的《云南映象》了。这部歌舞集的投资大概也是七百万,但它的后果和《太阳鸟》截然不同。从去年8月首演以来,《云南映象》已经演出一百三十多场。在昆明,《云南映像》的票房收入超过千万;在浙江,九场演出场场爆满;在上海,获得了中国舞蹈最高奖项;杨丽萍还打算在昆明盖大剧场, 让人们一去昆明就可以看到它,她要把《云南映象》 做成中国的《猫》,还打算进行世界巡演。

  乍看之下,现在的杨丽萍野心勃勃,再细想想,这十年的经历可能正是她不断寻觅与证实自我的过程。

  当年拍电影《太阳鸟》,一方面是用电子技术记录舞蹈的一种尝试,另一方面,更深层的含义,可能也是她对自我存在的一种解释和证明。影片中,族里的巫师打开她的身体,让她洞悉自己的使命,实在是一种神秘主义的暗示。冥冥之中有某种真理,她觉悟到了。在云南,她被尊为舞神。她是相信命运的,但她是个拙于言辞的女人,只会用舞蹈说话。我不知道她从何时开始,自觉地把舞蹈当成自己的命运,只知道她是勇敢地承受了这种命运。另外,这次尝试显然让她和导演都陷入财务困境,很久之后他们才缓过来。

  演梅超风只是不得已,她一直担心这个女魔头的形象会败坏自己在观众心目中孔雀公主的形象,但她也达到了自己的一贯标准,这个梅超风是我见过的所有梅超风里头最美的;她很诚实,连被逼接受这个角色的过程都在云南卫视上说了,可能还是有点后悔吧,她又说以后要退出舞台,以后到河边跳舞,只跳给自己。

  筹划这部大型歌舞集大概是她真心要做的事,原先她有很多原则,不接拍商业性质的广告,极度爱惜自己的名誉,但是为了这部歌舞集,她放弃了很多东西。先是房产,她把自己在大理的房子卖掉了。然后与自己原先的歌舞团闹翻,自己组团。然后接拍广告,让这部歌舞集的演员们活下去。她成长了很多。所有的困难被她一个一个排除掉,她自己的底线也一步一步更清楚,这个女人因舞而生,因舞而活,她找到了最值得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事情,于是贡献了一切,像一种神圣的牺牲。她意识到自己的使命:舞蹈不单是跳给自己的,自己也不单是用舞蹈说话,而且还要跳给所有的人看,说给所有的人听。要获得说话的权利就要牺牲很多东西,她终于抹去了所有的浮滓,看清了自己的使命和可能性。她不仅要代表自己说话,还要代表她的民族说话;如果可能,她还要让云南许许多多的民族说话。这可能是“巫”的真正含义。

  看看她,和别的艺人是不一样的,她始终有种奇异的光辉,是商业社会的化妆品和镭光灯都遮掩不住的,她的本质和别人不同,这一点她自己认识得很清楚:将来,我走下舞台可以回家种田。我父亲现在也是农民。我喜欢田园生活。

  用短短的描述就概括出别人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我能大概理解她的生活。

  二

  《云南映象》被定名为“原生态”歌舞集,说它原生态,因为它取自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族舞蹈元素,服饰道具取自各民族生活的原型,是最自然、最接近人性的一种表现形态。农民们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和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惟一方式。这也是这部歌舞集中百分之七十的演员都是农民的原因。

  “原生态”这个词令人耳目一新,“保护民族文化”更是时代潮流。大部分介绍这部歌舞集的新闻到这里就嘎然而止,这部歌舞集好,好就好在原生态,好就好在保护民族文化。但是其实有个问题,原生态可以还原到什么程度,保护民族文化可以保护多久。这是个老问题,但是仍然值得一说。

  杨丽萍很明白那些农民参加这部歌舞集的原因:很多人来这里就是想改变命运。一位布朗族小姑娘,是为了挣四百块钱买一头牛。而另一个团员,因为世博园多出了一百块钱就被挖走。他们的舞蹈这很难说成是出于舞蹈的本意。但也可能歪打正着,只有真正体会过生活艰辛的人才能表现出真正的生活。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必然是对于生活的提炼,但是杨丽萍的某些见地,也许能帮助我们明白这种“原生态”的限度和真正内涵。

  “我觉得这些东西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原来你跳跃是为了追逐猎物,但现代人不需要追猎物了,这种跳跃也肯定没有了。舞蹈是要跟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的。好的东西要保持,但是禁变就会产生停滞。比如说花腰彝,四大腔五大腔,旋律也很美,脚上的动作很多。但是一直是一个圈,这样就会很单调。包括在舞台上都会很单调。我就跟他讲,手上的动作可以变化比如和别人拍,或是拍地,或是加快。这样会更好看,但一点也没改变它。”

  如果生活永远都在变,那么我们复原的到底是什么呢?

  聚集他们是如此艰难,四散开去却是如此容易。关于他们的将来,杨丽萍知道,这些田间地头的农民当然会回家去。但她希望他们今后不跳了,回到村子里,会教给村子里的人,这种传统艺术可能就更漂亮了更好了。而且,有了这个剧目,那些传统还能有用,就会有人学。

  但是,她也承认:“我们只想到我们该做什么,但是管不了以后。就好比恐龙是一定要灭绝的,熊猫是一定会消失的。我们只能减缓,但无法阻止。”

  这是真话。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现在。保护是保护不了的,只是苟延残喘罢了。重新阐释也不是为了证明祖先们有多么伟大,为了现在的自己罢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真正价值所在,就是让我们忘记时间与烦忧,在当下的时刻里,享受感官的欢娱。

  写于2004年8月

  《云南映象》观后感(九):混沌初开

  一部大型原声态歌舞表演,通过美妙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反映了云南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它的主要内容有太阳、土地、家园、祭火、朝圣五个篇章。讲述了云南人民对太阳的崇拜,对土地的向往和酷爱,对家园的眷恋,以及对火神的敬仰,朝圣虔诚的心理。自力更生舞蹈语汇音乐、语言表现了云南人民的美好心情。全剧结构严谨,一个篇章接着一个篇章,尾声《雀之灵》把观众带进了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意境。 节目在淡淡的音乐中拉开序目,天地一片混沌,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传说中的盘古出现在眼前,充满了激情,顿时开天辟地,崭新的世界映入眼帘,升起了红日,人们欢歌载舞,一副热闹的景象,令人心潮澎湃,配上混厚的话外音,东边亮了,西边亮了,彝族人民敲起澎湃的锣鼓,唱起幸福的歌谣,非常雄伟、壮观。 接着的一个篇章是土地,人们用歌舞,反映了人民热爱土地的心情,最有特色的是《月光》,各族少女穿上不同的服装载歌载舞,轻舞霓裳,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表现人们对土地的眷恋。那种源自内心的喜悦随着音乐在升腾,穿透肢体,身体在舞动,灵魂也随之摇摆,欢悦。姑娘们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自由灵动的光芒,那笑意如此自然,让所有的观者都为之动容。 在“朝圣”这一个场景中,虔诚的人们满怀着自己坚定的信仰,不畏艰难险阻,不怕高山激流,只为了心中的信仰,最艰苦的过程便有了意义,一切的努力都有了目标。那么单纯的信仰,那种单纯的执著,令人感动。最后,经历了千辛万苦,只为了把洁白的哈达献给最崇敬的信仰。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最有特色的节目就是尾声《雀之灵》,悠扬动听的音乐,衣袂翩翩的孔雀舞,舞蹈家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情感、表情、全情的投入演出,展示了最美好的画面。宛若一只美丽的孔雀,在大自然中,时而抬头,时而嬉戏,时而欢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观众的心也不由自主的进入那空灵的世界,一起翩翩起舞,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傣族人民把象征爱情的孔雀的太阳鸟,以此表达人民对火神的崇拜。

  《云南映象》观后感(十):关于映象的印象

  2014新版云南映象全国巡演,跳过了南京,我选择了最近的常州大剧院10月16日。

  最具吸引力的有三:

  1. 花腰歌舞•海菜腔

  歌与舞完美的结合,如果说海菜腔因为如水藻起伏而得名,舞蹈动静之间放大了旋律的起伏,合唱与群舞更是让这种起伏如海浪一般,增强了力量与气势。据说三宝因为海菜腔而流泪,加入了云南映象,因为三宝,我这样不懂音乐的人也能体会海菜腔的美妙。有评论说《云南映象》超越《大河之舞》,如果要比较的话,云南映象中与之最具可比性的就是花腰舞,二者都是横贯舞台的壮观阵容,用声音凸显把舞蹈的节奏,踢踏舞以脚步取胜,花腰舞的击掌更富变化。只是我怀疑,如此壮观的横列,是花腰舞蹈原生的,还是借鉴了大河之舞?我倾向后者。在云南映象的海报中,花腰姑娘是主体,花腰歌舞在演出中的突出表现完全称得上海报中的位置。

  2. 充满想象力的烟盒舞

  入夜后,青年男女借烟盒舞的肢体的逐步接触,相互试探,情到浓处模仿各种动物交合?黑夜之中,给谁看呢,情到浓时,还有这兴致,我是不信。烟盒舞模仿动物和生活,技巧多样,充满想象力,不局限于爱情,竞技娱乐性很明显。

  我曾经看过电影《花腰新娘》,算是好电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舞龙和服装,短暂的烟盒舞没有深刻的印象,其中的歌更是不值一提,不能不说导演入宝山而收获有限。

  3. 变幻莫测的背景板

  最近十年舞台飞速发展,2008北京奥运的巨大LED舞台,2010上海世博主题秀《城市之窗》LED舞台不再是平面,而是会变形甚至翻转,给予舞台和背景的无限可能。云南映象的背景板,可以投射绚丽视频,可以翻转为舞台,当显示建筑时演员甚至可以打开门进出。在我看背景板比灯光更能代表其技术的先进性。

  关于“原生态”

  云南映象无疑来源于多彩的云南,但真的是“原生态”?看了花腰歌舞和烟盒舞,我有深深的疑问,但这些都是我不熟悉的,所以无法回答。看了朝圣中的我所熟悉的元素和场景,我更相信“将原生的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整合重构,展现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才是其实质,即使采用了大量的来自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员,我仍然猜测舞台之上和原生的歌舞有着巨大的差别。你会在旅途上时不时地看到朝圣者叩长头,那是线性的、零散的,在舞台上朝圣者汇聚成为S形的朝圣之路,人流汇聚的朝圣之路,仿佛黄河之水天上来,其感染力与真实的朝圣之路是迥异的,舞台之上是美,现实之中是风霜。另一个众人匍匐在舞台上,起伏叩拜的场景,我以为是表现达到圣城拉萨,大昭寺前的场景。只是不理解人群为何相对叩拜,朝着同一方向才合理。

  关于语言

  《女儿国》描述了大山中的苦难,女人让生活得以继续,给予生活的意义,女儿国的所有表达方式中,语言(云南话)是最有表现力的。云南话是西南官话,杨丽萍的云南话的韵味是否是源自某种民族语言,不得而知。每个事物都有其美的一面,每种语言都是可以雅化的,二十年前许波在《女人在家》中也曾把南京话说的很有韵味。

  关于名称

  《云南映象》所说的是题材,尤其原先的内容相对2014版复杂,以致有人讽刺其为”云南各族人民大联欢”;在国外使用名称《寻找香格里拉》,一方面满足了外国人对香格里拉的想象,另一方面是对主题的解释,至于是否是创作者的原意则另当别论了。雀之灵的表现符合期望,但是否能够描述朝圣的目标,或者香格里拉世界,有些牵强。我更喜欢《云南映象》的名字,世界和生活是如此复杂,西方人所创造出的那虚幻而没有内容的香格里拉无法概括。

  http://www.yangliping.com/yinxiang/article.php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