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 德川三代》观后感10篇
《葵 德川三代》是一部由重光亨彦 / 尾崎充信执导,津川雅彦 / 西田敏行 / 岩下志麻主演的一部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葵 德川三代》观后感(一):不算影评算小结吧
剧荒期在老宋指点下看完的49集大河剧,Youtube上能看也是业界良心,一开始半推半就,觉得历史不好又对日本历史知之甚少的我看着一定很枯燥,结果一口气停不下来,还剩10集的时候只好每天省省看2集。
每集片头水户黄门给出严肃又搞笑的考据介绍,前20集主线围绕关原之战腹黑老乌龟打算盘和石田三成筹备西军,期间穿插家康公待机时间特长生育能力特棒户外活动丰富完爆妻管严秀忠(但是这对其实还是很有爱的,阿江她们浅井三姐妹也是太能干),30集后老乌龟西去当了东照大权现,将军2.0一集比一集有谋略,最后10集是对女性好感度极低的将军3.0德川家光,一开始觉得他体弱多病玩心又重,后来总算懂事点学习起治世之道。家光乳母春日局那边又能导一出大奥这样的后宫大戏(里面的美少女们可不少,温柔可人又讲理)。每一集都详细但不碎烦,老牌儿演员演技飙特高,人物故事可能不完全真实但是真的刻画的特别好。外加老宋讲解(不厌其烦地,因为日本人名我记不太住),大概我对江户时代的了解可以+1。附加值是时不时脑子里蹦出几个日语词汇。另外如果我这里有讲错的快指正我。
《葵 德川三代》观后感(二):《葵 德川三代》第一话关原合战观后
日本之战国时代,群雄并立,战乱纷繁。至于末期,经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而至1600年,虽以丰臣家为正主,但其控制力在丰臣秀吉死后已经相当虚弱。德川家康在隐忍多年以后终于得以利用朝中闺阀斗争为自己谋取权位。大河剧《葵 德川三代》(台译《新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德川三代将军的命运悲喜。
作为一部需要在电视台播放的常规电视剧,《葵 德川三代》(下称《葵》剧)在结构上有些令人意外。把剧集前半部的高潮部分单独抽出作为第一话,虽是吸引观众之举,却也为整部剧集定下了基调,使整部剧集的叙事更显史诗性。谈到史诗性,《葵》剧对于历史的忠实还原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抛却具体历史人物的台词和演员的个人演绎,剧集第一话关原之战对历史细节的处理都几近于史实记载(此话中最为戏说的部分应该算是战役中龙套出场的日本剑圣宫本武藏了)。此等历史剧集,较之天朝所谓历史剧,非但观赏性丝毫不逊,其对于历史事件的具体认识也大有裨益。
历史虽较之文学更为严谨,讲求考证,却也并不全是掉书袋的学问。好的历史剧对史实的理解应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葵》剧对历史一板一眼的还原虽遭人诟病,认为整个故事的张力不足,但对于看厌了狗血剧情的我们,原汁原味的历史自有它摄人心魄的魅力。或者说,《葵》剧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更为感性的历史,承载着英雄们荡气回肠的不朽往事。
关原合战是日本战国末期的一场大规模战役(采用通行说法,以江户幕府建立为战国终)。作战双方领袖德川家康与石田三成都是日本历史上的传奇性人物。第一话关原合战用三分之二的篇幅来描绘战国末期的日本战场,以全剧的相对严谨而论,其对战争过程和场面的再现还是具有相当的可信性。
一、家纹
《葵》剧第一话中不断出现各个家族的家纹,也称家徽,是日本所特有的家族文化。日本的家纹很类似于西欧的盾徽,不过用途要广一些。我国虽也有各式各样的徽章,但大都年代较晚,而且没有大量的保存下来。我国古代的徽章,大多是作为贵族表彰以及社交礼仪的一种形式,而并没有强烈的表示身份以及族属的含义。
二、火器
16世纪中期火枪传入日本,战国各大名的军队或多或少皆装备有早期的管制火枪。据《葵》剧,关原合战中就有松平忠吉部、宇喜多秀家部、福岛正则部、石田三成部在对阵之中使用了火枪,石田三成以及德川家康本部皆拥有火炮。另对垒将领中岛左近为火枪射杀,松平忠吉为火枪所中,身负重伤。
火器虽作为武器在战场上得到使用,但日本战国时期的作战仍旧是以冷兵器为主。火枪使用多是在远程情况下攻击对手,但由于弹药有限且装添麻烦,一般只做两次射击,便步骑兵出动,做近身厮杀。
三、铠甲
观看《葵》剧,比较大的乐趣就是欣赏古代日本的武将铠甲。艺术气息十足的铠甲是日本武士道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武士铠甲的造型各异,极富创造性,与其他多数国家武将装束的整齐划一迥然有别。
四、武士道
本剧第一话对日本武士道有较为深刻的表现。东西两军的将领虽立场不同,但武士的执信却是相通的。受盟友攻击遭败切腹的大谷吉继,虽身陷重围却也绝不不战而逃的岛津义弘,城寨陷落慨然赴死的三成之妻,都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作了很好的阐释。战后面对被捕的石田三成,黑田长政为其披上自己的黑衫,更表现了武士道精神人情的一面。可以说,整部剧集充满了对失败者深深的同情,极尽渲染战败者志未筹的悲情色彩。
五、日本之美
剧集中不断出现的大阪天守阁,可以说是日本建筑文化的一个典型。而石田三成的和诗也适当地点起这场决定天下之战的悲凉感。最后以石田三成的辞世词作结,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很多日本的影视作品都有着这样感伤的基调,或许这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哀戚的日本之美。
以上为观《葵 德川三代》第一话关原合战有感,因本人对日本历史理解甚浅,行文多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最后,以石田三成辞世词作结,以为呼应:
吾身就如筑摩江芦间点点灯火,随之消逝而去。
《葵 德川三代》观后感(三):不新的德川家康
因为看书的原因,把大河剧《德川家康》重新拿出来放。庞大的49集也未能如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般洋洋洒洒道尽老乌龟的一生,剧中主要是写了秀吉逝世到三代将军家光孩子出生这段时间的事情。
对于秀吉死後,家康一步步夺取丰臣家天下的事一直如鱼刺在喉。简而言之,作为秀吉家臣的家康在秀吉死后,因为自己的实力已无人可对抗,最终对丰臣家取而代之成为江户幕府的事件,以世人的眼光来看实在是大奸大恶之人,应该遭人唾弃。然而现状并非如此,喜欢秀吉的人有之,喜欢家康的人亦有之,随之也有大量的文化作品来表达这些情感观点。这样就不能仅仅以成王败寇,正义总是站在胜利者一方的说法来解释了。
对于家康取得天下的事件,我一开始的就如普通观点一样。后来倘若转换角色试着以家康的角度思考的话,事情变得可以理解。家康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德川家康的名字总是和忍耐、韬光养晦之类的词联系在一起。从小为人质到三河崛起,再到依附于织田信长慢慢壮大,本能寺事件之时他已有实力争夺天下无奈秀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组织力量夺取天下,之后迫于形式只能向秀吉称臣。他一直有夺取天下的野心,秀吉死后一个巨大的机会摆在面前,蛰伏多年的老乌龟怎么会有不抓住的道理?自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之后,政治就与伦理分离。在评论这个政治问题时,你可以指责老乌龟道德的沦丧,但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政权交替。以道德的眼光来看待政治事件那只能是道德理想主义者的一厢情愿或者是幼稚者站着说话不腰疼。新约《马太福音》里耶稣对彼得说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人性不过如此。
这次时隔许久後重新看《德川家康》,竟给我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段历史。我发现和老狐狸间并没有情感上的距离了。以前是从政治角度出发接受了他,但从自身喜好而言并不对他有多少好感。而现在有些敬佩了。因为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多年的战乱後所迫切的就是和平。无论是谁的天下,只要是统一没有战争就是伟大的功绩。秀吉做到了,但他没能将这种一统的局面稳定下来。他的集团内部太不安静了。尾张系的武将与近江系的文官之间已水火不容,还有其他大名在坐山观虎斗。秀吉死后,这一切都没有了制约的力量全部暴露了出来。可以先看看秀吉死后主要的势力吧。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俸禄256万石的德川家康,与他针锋相对的是奉行石田三成。三成是近江系的领军人物,被福岛正则这些尾张系的武将所痛恨。排名第二的大名毛利辉元才能已不如他祖先,只是个胆小坐享其成的家伙。第三的上杉景胜具有上杉家相传的军事才能。此外仙台还有个大阴谋家伊达政宗。至于其他的大名岛津家和长宗亲我部因为地域的原因不会参与到争夺天下的纷乱中。但这样已经使局势岌岌可危了。此时最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人物以铁腕之势迅速整顿混乱的局面,使社会进入正常的生产。这样一个重担,秀吉的继承者秀赖承担不了,他才6岁,还得依靠这些大名。他长大以后也承担不了,他的母亲不是孝庄,能给他深谋远虑的教导。他只不过是个在女人堆里长大的男孩而已。因此这个收拾残局的人物只能是德川家康。其他的大名要么没有能力,要么实力太平均。争斗下去只能是无休无止。事实上家看也是最好的人选,从他在三河的崛起证明他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个值得托付天下的人。其后他在取得丰臣家过程中的铁腕残忍手段都可视作是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
这一切说的都简单,随着成长才体会家康忍耐的不容易。谁能够不被胸中的情感冲昏头脑一次又一次的看清局势将自己的梦想压制下去埋藏在心里最深处直到58岁才开始发仞,谁又能够为了大局忍痛命令自己长子切腹?政治斗争中的心狠手辣自是不必提,光是以上两点就非平常人能够做到。做到的话失去也太多了。
《葵 德川三代》观后感(四):最喜欢的大河剧
HK大河剧这种剧种,其实很考校人的耐心,一年49集,稍微坚持不下去就弃了。这就要求编剧得把故事讲好,忠于历史但又不能拖沓,有高潮有起伏。而演员的演技更得好,特别是主要角色,不然一年下来观众看着你的脸就出戏,还怎么看得下去。
很遗憾的是,这些年能看得下去的大河剧越来越少了。总是一样的套路,总是高大全的角色,为了美化人物甚至扭曲历史,为了提高收视还时常请一些渣演技出演。这些大河剧的毛病更显得葵德川三代之难能可贵。
虽然葵三的演员年纪偏大,除了子役少有好看的人物,但并不妨碍欣赏。剧的节奏也好,有政治中的阳谋阴谋,有战争的残酷,也有家庭生活的展现,尤其是乱世里人们的不得已如秀忠夫妇嫁女,也有为了实现野心而重燃战火的家康及其追随者,还有后期的统治者秀忠与家光,都令人印象深刻。彰往考来,并不一味赞扬主角,是这部剧最值得赞赏的一点。
《葵 德川三代》观后感(五):葵 德川三代
在我看过的所有历史剧中,此剧应该算是最好的(不仅仅是大河剧),好不仅仅在于演技和内容,并且也算是最符合历史的,相对来说符合历史人物性格,实质上可以说主要人物没一个是“好”人。这点是难得的,其他的作品总不时有“高大全”的人物,实在令人难受。
看完德川幕府的建立,有时想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连老天爷都是这样安排的。战国三杰中织田信长早亡并且还是与继承者一起,这样织田天下瓦解,可是偏偏还有浅井三姐妹;丰臣秀吉活得足够长了,问题在于早年无子,要是一直没有靠养子也行,结果在晚年淀夫人又帮他生了秀赖,这成为丰臣家族灭亡的主要原因;而德川家康不仅活得长,并且有一个“好”儿子还娶了一个好媳妇。这个儿子表面上软弱无用,不仅一辈子听老爸的(没有争权夺利的行为,自古太子难当),并且还怕老婆(连***之子也要偷偷送人,从这点看阿江不是《公主们的战国》中的光辉形象),剧中两人打情骂俏的片断是我最欣赏的内容。而阿江也生了五女二男,使得德川家即有继承人,也能够通过女儿结成同盟(五女甚至成了皇后,外孙女成了女天皇)。而浅井三姐妹中的淀夫人葬送了丰臣家,二姐的夫家也在关原之战大力帮助了德川,德川家可真是天命所归。
作品第一集全景式逼真地显现了关原之战,然后以回忆的方式从丰臣死亡说起,德川家康一步步建立幕府(活得长非常关键),而二代三代将军则完善幕府制度,终于开创了二百多年的德川幕府历史,其影响至今依旧。
此剧的演员也是阵营强大,当然“缺点”是太老了些。但我们既然不是看偶像剧,其实也无大碍,事实上不管是德川家康还是德川秀忠、阿江的表演都相当精彩,实在令人拍案叫绝,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