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卧薪尝胆》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卧薪尝胆》的观后感10篇

2018-08-07 03:2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卧薪尝胆》的观后感10篇

  《卧薪尝胆》是一部由侯咏执导,陈道明 / 胡军 / 左小青主演的一部历史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卧薪尝胆》观后感(一):说说越国的政治女性

  看这部戏,第一次觉得特别震撼的是,为了让勾践顺理成章当上大王,扶同竟然找黑翼杀掉了棠丽夫人儿子,而这位小公子就是扶同的亲外甥。 看到这里,除了震撼,还有沉重,压在心底,喷涌不出,只觉得眼圈发热。 看过了这样一幕,后来勾践的儿子和灵姑浮的儿子被杀的时候,就好接受多了,虽然也是觉得政治残忍,但杀害他们的毕竟不是自己亲人。 至于后来的棠丽,千方百计想要杀掉勾践,真的太好理解。 所谓亲情,在政治面前,似乎无足重轻。 至于爱情,那就显得更廉价了。 比如范蠡和西施。 为了能够顺利蛰伏,勾践认为雅鱼让西施逃离是妇人之仁。那么不可思议的煎熬他都熬过来了,一个西施当然阻碍不了他。可是范大人呢? 他把爱情也排在了政治的后面。当然,政治在他心中,也许是孝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为他的妈妈要他出仕,要他从一而终。 以前看西游记,最为动情时候,莫过于唐三藏背过身,对女儿国王说,若有来世。。。 现在看卧薪尝胆,却反感范蠡之于西施的做法。 我想,这也许是对比了夫差之于西施。 从电视剧人设来看,夫差应该是反角一号,但是,说句心里话,看完之后,却觉得他是此剧中的真汉子。铁血柔情全被他占光了。 电视剧采用话剧式的演绎光线的明暗处理甚是细致。勾践的左眼时常霸气阴沉,而右眼通常是看不见的黑暗,一如夫差猜不透的他。 值得一说的还有剧中女性的封建从属心理。比如雅鱼,西施和石买之女。 聪慧女性莫如雅鱼夫人。勾践有难时,她淡定从容首当其冲,哪怕牺牲了自己。 等到丈夫走出苦难梦想实现的时候,却选择了自杀。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也许跟在吴国受辱有关,这一点从她回国后不肯接过将军剑一事中可见一斑。 当然,她的自我了结的选择还可能跟儿子被杀有关。 不管怎样,回国之后她的内心痛苦的,而且对她来说,是没有尽头的痛苦。 可以说,在那样一个社会,女性是男性和政治的附属品,最糟糕的是,她们竟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卧薪尝胆》观后感(二):第一次作评

  看了两天,并没做到细细的品,对几个人物做个印象评价

  勾践:心理变态政治家

  初始勾践在做监国太子的时候,一腔热血,对胞妹亲情浓厚。但国家弱小父亲猜疑大臣怯弱,是对他的第一次打击现实之下深觉憋屈,无法作为。这一次,也给他埋下了强国民对抗吴国的种子。 勾践是有谋略的人,但并不成熟,登基后与吴皇大战成功就表明了这一点,他聪明,知人善用,却又狂妄自大

  勾践在吴国受辱的三年在本剧里做了重墨描绘,前期受辱却不掩傲骨,后期为了存活把自己变成了疯子。甚至可以说勾践此后已经心理变态了,执着信念撑起他度过这段受辱时间,那么他的信念是什么?我认为是如伍子胥所说的,复仇,这种仇恨更甚于伍子胥的鞭尸之仇。

  勾践与伍子胥有多个交手回合,电视剧里次次都是伍子胥败,该剧大多由史实改编,但编剧大约太过于美化勾践,而弱化了范蠡他们的作用,这也许是我对该剧最不满地方

  夫差:史上第一败家子

  本剧的夫差是比较有血有肉人物,他有能力又有缺点塑造的是比较丰满的,从最初的折磨勾践到最后的释放勾践,他与伍子胥的交锋我认为都很合理,最后他释放越国宫女,为妲己这些权利颠覆女子正名,让我对他又爱又恨。只能说他不是一位失败君主野心超过了能力,给国家带来灭亡灾难。嗯,他应该是史上第一败家子,吴国从兴盛到灭亡的速度太快。

  范蠡:

  本剧的范蠡在前期带领越国打了第一个胜仗,彰显军事才能。但中期在吴国,变成了为吴国献策,与勾践沟通反而较少,这样很别扭,后期又是他与西施的感情线像是一个言情剧。

  西施

  不知为何选择了这个演员,因为她甚至没有王后漂亮素颜时的嘴角向下,是天生苦像,我认为不足以演越国第一美女。浓妆后看着漂亮很多,最后给勾践跳的舞蹈极美。

  王后

  王后是最懂勾践的人,也是剧里我最喜欢的人,这个人应该是编剧构思美化后的,现实中怎么会有如此美好的人物?

  对勾践来说,她是妻子美丽大方,是知己,大臣们有难题总是会想到向王后求情

  《卧薪尝胆》观后感(三):也谈卧薪尝胆

  陈道明、胡军的这部“卧薪尝胆”,堪称吴越相争的“三国演义”,虽与史实不尽相符,却合情合理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还原了春秋时期吴越的风貌,是艺术上的真实

  这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历史剧,不是寥寥数语可以参得透的,这里也只能是用了只言片语,来作浮光掠影的评述。

  卧薪尝胆其实并不艰难。不是因为薪不难卧胆不苦,而是三年在吴为奴的折磨比这苦上万倍。为了不再受此屈辱艰险,唯有卧薪尝胆方能心安

  灭吴国者,实是伍子胥也。可叹可怜君王不是完人,如何能不讲技巧而强行进谏?亲小人远贤臣,有时候并非是君王的本意,而是因为贤臣太惹人厌烦了。夫差不是桀纣,却有了桀纣的下场,他自身有错,伍子胥也难逃其咎。杀勾践并不难,但是需要的是耐心手段。叹伍子胥耍了一生计谋,因何在这时候如此沉不住气呢?大约是因为自己的经历吧,看着勾践就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怕了。看来人理性还是很难超越感性哪。

  伯嚭不是奸臣。奸臣是“弄权营私、残害忠良、不忠于君主的大臣”。伯嚭是弄权营私,也勉强算是残害忠良,却不是个不忠于君主的大臣。伯嚭并非一无是处,阖闾破楚都,大家记住了孙武和伍子胥,却不知伯嚭也有一份功劳。伯嚭只是比较贪图私利,对夫差却始终忠诚的,他只是不忠于社稷

  有人说勾践够贱,不但低声下气地给吴王奴隶,自己的王后被人奸污却无法反抗,最后还给夫差尝粪。受此奇耻大辱,理当自戕,还有意思在这世上活着?真是十足的小人。我却觉得,勾践是“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为君王者,行王道,不可以常人之理度之。只要他能平定天下,治下的民众安居乐业,他本人哪怕做尽了世间恶心事情,他也是伟大的。

  夫差,可惜啊。本可以成就一番伟业,却过于贪功冒进,在国家大事上的处理上时有妇人之仁(取其意,非轻视女性),终究酿成大祸。但我不以为他最开始的时候未将勾践处死是铸成了大错,未死的勾践在当时仍有用处。只是,不该放勾践回国。夫差在政治斗争上是极其幼稚的,其一体现在他放勾践回国,其二体现在黄池之会要名义上的盟主。

  西施不一定很漂亮,但她一定很坚强。在吴国的二十几个年头里,她一个弱女子孤苦无助,心里很苦的。“东施效颦”这个成语说明西施的心病,才一直皱着眉头乱世的爱情是那么容易企及的吗?所幸范蠡始终未抛弃她,有情人终成眷属哪。

  “功遂身退,天之道。”范蠡做到了,他是个有智慧的人。功名东西人们把它看得太重了。人生不过百年,何必那么在意?开国杀重臣,虽然残忍,有时却是必要的。天下既已太平,需要的是治国之才,身怀平天下之志之能的人,谁能保证他们搅不起新的动乱?此时不退,只能怪自己愚蠢了。文种,可叹哪。

  《卧薪尝胆》观后感(四):再为夫差跳支舞吧

  “再为夫差跳支舞吧!”走到末路的吴王在幽暗的吴宫轻声对西施说道

  看到这儿,我的心没由来地一紧,一种莫名悲哀潮水般袭了上来,势不可挡

  四十一集的《卧薪尝胆》我看了接近一个月才看完,看完后慷慨颇多。

  夫差一步一步把自己送到了没有余地深渊,终于到了最后英雄末路的时候,身边的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或死或走,连深受宠爱的郑旦也走了,只有那个屡次对夫差不假辞色的西施留了下来。

  夫差没用寡王自称,也没有用命令口吻,而是用一种祈求语气,祈求西施再为自己跳最后一支舞,西施含着泪水在深宫中翩翩起舞,吴娃双舞醉芙蓉,还是一如当年那么美。

  西施刚来吴宫的时候夫差就说:天下最美的女子要天下最优秀的男人才配得上。所以夫差去争霸天下不光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满腔抱负,更是想以此来证明自己是那个可以配上西施的人,是天下最优秀男人。我相信最后西施肯定是爱上了这个男人的,不然她也不会留下了。

  故事末尾,吴王和公孙雄自尽了,范蠡却带着西施不辞而别远走他乡

  这也许在广大观众心里是最好的结局,但这不是我要的结局。

  我更喜欢另一种结局:夫差和西施在都城被攻破的时候,纵火烧了吴宫,双双葬身在熊熊大火中,范蠡独自一个人走了。

  我希望是这样的结局不是说我冷血,见不得别人好,而是站在人性角度来看的。

  夫差和西施朝夕相处十多年,夫差待西施一心一意,是块石头也能给捂热吧,何况是人心,要说西施对夫差没有感情那我肯定不信。那么我想就算最后西施真的随范蠡去了,她又忘得了夫差吗?我想不会,她肯定会带着对夫差的愧疚之心一辈子不得安宁了。要是西施是薄情寡义的人也就不会牵挂范蠡那么多年了,既然忘不了,他又怎么能和范蠡幸福的生活下去呢?就算勉强在一起两个人也都不会开心,与其两个人难受不如一个人伤心,毕竟大家都不是当年的你我了。所以西施最后随夫差去死才是最好的结局,断了范蠡的念想,时间久了伤也许就没有那么浓了。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能是夫差带着西施逃走或投降?当然,我相信作为一国之主这点能耐还是有的,但是他不能!手下的人可以投降以求活命,但自己不行,夫差不是勾践,勾践是小人,夫差不是。作为吴国的大王可以被打败,但绝不能认输,投降就意味背叛,为了最后的尊严,唯有死亡这一条路。

  纵观整部戏,我觉得最幸福的是西施。

  即使西施经历有些不幸,但她又是最幸福的。因为有两个天下最优秀的男人深爱着她,一个聪明绝顶,是世间难得的奇男子;一个权倾天下,是诸侯霸主的吴王。更难得的是两个人都是一心一意的对她好,我想一个女人拥有这样两个男人的爱还不幸福吗?

  最不幸的是勾践。

  勾践哪怕夺取了最后的胜利,卧薪尝胆一雪前耻,但他终究逃不了悲剧收尾。雪耻了又怎么样?雪耻了曾经所受过的侮辱和痛苦就能忘了吗?不能!这些记忆会在每个深夜梦回折磨自己,所以后来勾践心里变得病态嗜杀也与这不无关系,连曾经尽心帮自己复国的文种也能随便找个借口杀了。

  我觉得勾践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恰恰是在吴国受辱和回去后卧薪尝胆的日子,而不是后来的一统吴越的时候,因为这些时光有雅鱼始终不离不弃的照顾陪伴一个男人最幸福的不是权倾天下、腰缠万贯,而是有一个女人能始终陪着自己,在自己得意的时候一起分享喜悦,还在自己失意时愿意同甘共苦生死相依。

  但遗憾的是当勾践胜利回师的时候,雅鱼选择了用死亡洗雪当日在吴国所受的羞辱

  雅鱼死了,范蠡走了,生命中重要的两个人都抛下自己而去,勾践到最后倒是真的成了孤家寡人,纵使赢了天下,那又有什么用呢?

  《卧薪尝胆》观后感(五):小茶杯里也能晃出这么高的波澜

  之前看了《大秦帝国》(书),近两天看了电视剧《卧薪尝胆》。这么说呢,头开得不好,看过大秦帝国200年的风云际会后,再来看《大秦帝国》里一笔带过的吴越之争,就有点感觉那是大江大河里的一个小涟漪

  电视剧的定位是向着帝王戏靠拢的,不免造得气势宏大。看着越国、吴国那巍峨的宫殿,我不由心里嘀咕——这气势,越王、吴王每年得多少税赋才能担的起呀?!再看看那演员,康熙的勾践,朱元璋的夫差,啧啧,都是国家元首级的领导干部,都跑到这里来下放劳动体验生活来了?!

  故事其实很简单,多少年流传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什么大的篡改,如果要说道说道的,就是对勾践的描写,从壮怀激烈,到悲愤默然,到装疯卖傻,到心死如焚,到激愤图谋,到一将功成万骨枯,非常有层次

  剧中有三个女人:棠梨夫人、雅鱼与西施。我个人觉得棠梨夫人演的最为出彩,西施最差。可惜这个女人出场没有几出戏。

  这里想写写棠梨夫人和的哥哥的故事。这个家族出来的两个孩子,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真的是很值得我们来学习学习。

  棠梨夫人这个大美人(过去时)也算一个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女人,出身越国某贵族家庭,自幼被族人熏陶要为家族争光,然后被家族献给勾践的父亲越王允常做妾。这个女人其实很争气,把为家族争光与后宫争宠紧密联系在一起,处心积虑想当王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无奈却被自己的亲哥哥所不齿——人家认为这种荣耀来的不够正大光明,人家要治国、做良臣、要青史留名、万世流芳。就是这样一根筋的傻哥哥,在皇子夺嫡的争夺战中,非要为国除害(原因不详,只是认为越王允常昏聩,不应该无故废长立幼),却一不上谏君王,二不投靠勾践权力集团,居然直接去雇杀手杀自己的亲侄子(其实亲侄子小得可怜,根本就是妈妈手上的一颗棋子而已),然后自刎谢罪,楞是把一个或是可以做窦婴、或是可以做王莽、或是可以做长孙无忌的机会拱手相让,还把自己的亲妹子逼成一个女疯子。棠梨夫人也有这样的家族遗传——儿子死了,一心报复,刺杀勾践,而这个报复同样充满了创新精神。总而言之,这家人都是天才,可惜都很狭隘,所以历史不会把权柄交到他们的手上去——太疯狂又太执着的人,企图把一切皆弄得不可能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最后,再回到题目去。大秦帝国,精兵20万,全国常驻士兵大概在70万左右,预备役有10万,打起仗来,号称30万大军,就是一场倾尽国力的战役了。考虑到秦国是一个曾经以武力持国,并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被中原各诸侯国窥视的国家,以五个男性劳力里就有三个当兵的比例计算秦国的军人占整个国民的比例,由此推断,秦国人口大概在300万~320万。而越国,打仗有2万兵,就是大战,由此推算,全国人口大概能有10万以内。吴越两国相争,顶多算是一个城市歼灭战,随便打打就能逼近宫城,威胁社庙。如果不是西施的艳名,不是卧薪尝胆的典故,这个小茶杯的水,还真就能在历史的尘埃中湮灭了。

  ------------------多说几句---------------------

  很多人不理解我对棠梨夫人的哥哥的评价。很多人认为这个本来可以成为未来国舅的人做得对。因为历史证明了勾践是一个有作为的好越王。我再解释得充分一点,为什么这个人认为他轰轰烈烈地干了一件大事,甚至为了这件事情摆上了自己的性命,却在别人眼中的评价会这么低;我为什么觉得这个人一样难堪大任,同样是一个幼稚的人。

  1、这个国家当时是越王允常的。人家没有老年痴呆,还是一个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国家大权也没有旁落,这个时候,人家有权选继承人,哪怕这个选择看起来这么不负责任。但是人家还是选了。说明人家有他的考虑。做人臣的,要尊重君主的最终决议。

  2、他的侄子,是在完全合法的情况下,替代他的哥哥成为继承人的。人家合法,法律手续齐备,就不知道这个舅舅凭什么去替天行道了?!

  3、如果他从长远打算,觉得立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子为继承人,是不负责任的一个做法。他完全可以去投靠一个他觉得能担负起这个责任的人,比如勾践。或是帮助这个小孩子去负起责任。但是他却没有。可见他也是一个不负责任,只凭自己心血来潮做事的一个人。

  4、最有资格参与继承人争夺战的另一个候选人勾践,他对他父王的这次改弦易辙,居然当时一点力度大一点的反抗都没有,说明什么?要么他是一个完全的孝子,要么他另有图谋。至于什么图谋····呵呵,宫廷黑幕,你不去问,人家凭什么告诉你呢?

  5、一切皆有可能。谁说这个小孩子,未来不能堪大任,救越国?

  《卧薪尝胆》观后感(六):《卧薪尝胆》莎士比亚式的悲剧

  《卧薪尝胆》莎士比亚式的悲剧 作者:奇默

  卧薪尝胆看了一半时,就已经被里面泄露出来的悲哀感染,也许是被那舞台腔给带入戏,也许…也许是被勾践偶尔散发出的倔强与孤独给沁入了心。看过许多版本的卧薪尝胆,算是最特别的一版了吧!

  我知道导演的想法,他想要用似水流年也有点意识流的故事描写法,用舞台腔描写出来,让观众感受到这个故事的痛跟内在的破碎,所以才会把故事的细节写的很细,尤其是勾践为奴的那段日子。可惜的是,观众并无察觉用心,只是觉得延滞剧情而已,关于这点,就实为难以强求了,卧薪的拍摄法应该更适合用于电影吧!我相信,也许观众的评价跟目光会有所不同的。

  画面随剧情走,开头句践为太子时,整体画面的明亮感,从画面扑面而至句践的雄心壮志,再加上句践眼神流转间的风芒露尽,后来灭国后,整体画面变为昏暗色,令观众感觉的到这时主角的内心纠葛与撕裂,忽明忽暗的瞬间,就像看见一个堕天的灵魂,等待着上帝救赎。不过让我有点意见的是他的服装,有点太干净了!虽然从情节点看来他是受辱的,可是勾贱本身的化装与服装都太过于干净,并不像一个整天待在脏乱不勘地方的人,就算有可能是因为他是必竟为帝王,所以哪怕受辱时期也是会把自己弄的干干净净,但是我觉得这样就于画面逻辑来说会很怪呀。

  句践,他最快乐跟最痛苦的日子都在为奴时期了吧!那时的日子,虽然被折磨污辱,可是朋友亲人坚忍着团结对外,可是当他真的复国了,身旁的人却一个个的消失了,连最爱的雅鱼都离开了,他的心里才真的累了吧,孤独跟寂寞,逐渐令句践茫然,茫然自己再得到天下后,剩下的为什么不是胜利的快乐,却是惆怅心头的寂寞,往后;再往后,都不过是尘土而已了。

  勾践,就像莎士比亚写惯了的悲剧一样,令我深深心痛着,却又沉醉了。

  而后世留给句践的,始终都是…飞鸟尽…鸟弓藏…

  另外,暴君?,这是历史学家留给夫差的代名词,如果论夫差对句践仁慈,其实也是最残忍的,践踏着句践的自尊比毁灭杀掉句践更为残忍,因为句践毕竟是一个帝王,自尊对于他来说比性命更重要,说到这点,我喜欢胡军饰演的夫差在折磨句践时,两人交流的眼神,强烈的碰撞火花,就像水跟火差撞时所产生的声响,也因为如此,所以还真喜欢看他们俩对戏时的眼神跟动作,就像在打篮球时传接球。

  还有就是,范蠡,这个版本感觉像是比其它版本的更具有那份文气,可是其实却是最令人失望的,贾一平似乎以为观众都看不出来,他在模仿道明的演法,结果反而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味道,实在让人觉得有点愤怒,也许基于我是明迷吧,强烈的引起我的生理抵触,完全就是翻版大汉天子-东方朔,可惜的是,我看网络上有人给贾一平提醒过这问题,他本人却不以为然,连同演少年包青天时仍然如此,实在无可救药,不予评论!

  感想:

  句践,道明的句践,呜!对我来说是很特别的,再看了这么多道明的影集后,第一次发现他有莎士比亚气质,我还记得莎士比亚曾说过的一句话:"艺术从来都是雌雄同体的",这句话也是我看到这个句践后的第一个感觉。从他俯身说该把泪流给越国开始、从他为奴开始、从他歌颂吴王开始,这个灵魂被剥削、被凌迟,就像我看到歌剧里的伊底帕斯王,就像看到荧荧火光中燃烧的燕尾蝶,扑朔而美丽耀眼,莫辨雌雄而蒙眬。

  《卧薪尝胆》观后感(七):做越王勾践的女人雅鱼

  前几天看完了滕文骥的《血色浪漫》,这几天在看侯咏的《卧薪尝胆》。《血色浪漫》是从一个时代截面上对青春和爱情的缅怀,属于永恒的小情小调,《卧薪尝胆》是一个亘古大调,实在是拍给男人看的电视剧,之所以这么说,纯粹是男人站在男人的角度上对男权社会核心价值观里个体男人的反思。

  每个男人都有自己的“霸业”,或者说每个男人都在去往自己“霸业”的途中,这个自然不必说什么,颠沛起落都是男人的定数,也是必经的途径,男人阅尽沧桑才能做事得体,进退有度,体味了事态炎凉的男人才能对身边的人知冷知热,贴心贴腹,但是那些一直陪在这些男人身边的女人却是值得注目和赞叹的。比如越王勾践这个男人,曾经桀骜不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后来拖拽着莫大的羞耻把满眼血性和杀气压到心底,受尽凌辱,这不是任何认为自己是男人的人都能承受的,即使能承受也不一定能感悟,就算感悟了也未必能东山再起,这就是他笑到最后的原因,现实生活里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哭而且懂得大悲痛的人笑得才会灿烂,或者说得再刻薄些——会哭而且懂得大悲痛的人才有资格不笑出声来。

  羊在适当的前提下也是会吃肉的。

  在国与国之间,我相信马基亚维利主义,我承认国与国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所有协定和条约都是势力均衡状态下妥协和调和的产物,是有别于喝凉水和喝咖啡,吃青菜和吃黄油或浓或淡的屁话,转身可以卖掉,随手可以撕了,而真正的真理是强权,自尊取决于你的实力,小的尊重大的,弱的供奉强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美国当世界警察是必然,是自然规律,中国说永远不称霸是因为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国力还不够,一只狼强壮到自己圈里的小动物不够吃的情况下为了不至于饿死自己和妻儿老小,肯定是要踏上别人地盘的,这和1937年前的日本一样,他们侵华是正常的,我相信十几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后,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弹丸之国彻底吞灭,从此让日本从世界版图上消失,根本不屑于和他们玩什么“东京大屠杀”和“731部队”,更不屑于奸淫他们的妇女。

  勾践的女人雅鱼,见到有的人说她是集中国女性美于一身,可谓是柔中济刚,水里含石,媚而有骨,我倒是觉得她仅仅是个女人,不要扯上什么倾国倾城,社稷表率,母仪四方,一个好女人而已,说得再严重些,男人得了这种女人即是得了天下,是男人之幸事,也是男人的国之幸事。

  我相信那句话,“一个民族的强弱是由这个民族的女人决定的”。妈妈是第一任老师,女人生女人也生男人,平庸泛泛之辈泛泛平庸开来就是民族的孱弱和亡国。我觉得评价雅鱼这样的女人不能用“出色”这个词,这样标准太低了。

  中午和同事吃饭的时候还说起孩子学前教育的事情,说看到那些女人牵着刚过膝的孩子闯红灯,恨不得上去扇她俩嘴巴子,死生安危是她自己的事情,但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社会的事情。记得听台湾一个教授的讲座,他说到他亲眼看到的故事,一个德国女人和自己像个小蚂蚁的儿子走路,儿子趔趄一下摔倒了,开始爬在地上哭起来,妈妈没有上去扶他,冷冷地站在边上说“请你站起来,你是家里的男人,你长大了要保护妈妈,你这个样子,怎么保护?”孩子马上起来立刻不哭了,而且以后摔倒也没再哭过。

  我还记得一个故事,是美国贫民窟里的一个黑人家庭,妈妈给儿子带上钱和瓶子让他去路口的杂货店买酱油,结果回来的时候鼻青脸肿,瓶子没了钱也没了,哭着和妈妈说被白人小孩抢了,妈妈没说什么,去屋后拿了一根结实的棍子交到孩子手里,又拿了一个新瓶子和钱,说“去,再去。”

  之所以这两个小故事我始终记得,因为它在我心里引起了震撼,这不是一个妈妈和一个孩子关于个体家庭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民族的问题,一个“出色”无法表达了这种母亲的全部价值和魅力,在这样的母亲面前你该说什么,如果你是这样母亲的儿子,你该说什么,如果国家有难,你还没成年,你的妈妈把你交给部队的时候只在你的上衣口袋里装了一块红布,扭身就走了,红布上的字是她亲手绣的—— “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有一个电影,似乎是《拯救大兵瑞恩》,有三个儿子的老妈妈正在厨房里洗碗,她已经有两个儿子在越战上牺牲了,小儿子也被她送上了前线。导演的镜头在窗户外面,隔着玻璃,平静的牧场和牧场的黄昏折射在她的脸上,就这时候两个军队来的信使正从小道上走来,表情严肃,老妈妈不经意地一个抬头,看见了他们,一下子怔住了,慢慢地坐到了地上。那一刻,我相信有很多人都会掉下眼泪来。这虽然发生在让我们又爱又憎的美国,但是天下的妈妈却是一样的。

  当时吴国强大,仅次于列强的首脑晋国,和楚国实力相当,打败越国鲁国这样的小国当属探囊取物。如果你恰好是一个男人,也恰好是越国的大王,在面对吴国即将打造出强大的水师,可以顺水直逼越国的都城,虎视眈眈,铁蹄迫近的时候,你是退避还是主动出击?如果是我,我也会像勾践一样力排众议,举全国之力去和吴国搏命。因为石头等着锤子抡起来后的结果肯定是被击碎,主动一些,再主动一些,最少有一半可能你会先击折锤子的木柄,当然这种几率太小,所以勾践败了,败得很彻底,最后不得不丧权辱国,装疯卖傻,到吴国当牛做马,为吴王夫差拉马做蹬,俯首为奴,放歌尝粪。

  雅鱼,勾践的女人,越国的王后。在勾践还是监国太子的时候,她就和大将军灵姑夫的妻子私下交好,以姐妹相称,灵姑夫将军耿直勇武,是江山的磐石砥柱,是在军队里根深蒂固拥兵自重的司马大元帅石买的女婿。自古妇人不干政,这是明理,但是女人会像水一样渗透到男人的思维里,去影响自己男人的行动,直到出兵伐吴大败的时候,灵姑夫单枪匹马为勾践挡住追兵,血气惊天,战完最后一口气才头颅点地轰然倒下。

  勾践骂走了军事范蠡以后,雅鱼从楚国接来了范蠡的妈妈,以绕指之柔行大礼奉重禄对待。范蠡这人有文韬精武略,胸中有丘壑,风流倜傥,凡这样的旷世奇才基本都是廉正的大孝子,范母也是深明大义的女人,之后范蠡自然会全心为国,一是为了忠君尽职,二是为了不让母亲失望。

  勾践出征吴国去了,雅鱼和范蠡守国,在丈夫身陷重围后她果断地让范蠡悉数带领王宫仅剩的三千士兵去增援,只是留下几个粉黛宫娥,她让人架起干柴,浇上油脂,手持火把,等待丈夫的消息,如果吴国军队敢踏进后宫半步,她随时准备焚烧宫殿,慨然殉国,那种忠烈凛然一般男人也未必有得。

  越国终于败了,越王和大臣们被锁上铁链脚镣跋山涉水地押往吴国,这些王公贵胄哪里受过这种苦累,像淬火一样的行程中,雅鱼始终跟在勾践的后面,像是勾践身体的一个器官,娇弱的身子跌跌撞撞,风华绝代也披头散发了,她甚至能对拉扯勾践的骑兵大吼一声“慢点!”。吴国的大牢里他为勾践梳头打理,勾践被吊在大镣上十几天,滴水不进,她跪下举着碗求丈夫吃饭,被勾践一头顶翻,十几天里她都抱着丈夫的腿睡在大镣下,一刻也不离开,日晒风吹,夜露晨霜,粗布麻衣,让人心痛。

  吴国丞相伍子胥最是老谋深算,他为了胁迫晋国使者签订对吴国有利的不平等条约,同时又能一石二鸟试探出越王勾践是真疯假疯,就在雅鱼的身上打主意。他当着勾践的面要把雅鱼带给晋使,只要丈夫说一个不字,妻子就可留下,勾践没说一句话,如果说了结果必然是越国囚徒全部被杀戮,更谈何十年磨剑,卧薪尝胆。雅鱼被带走了,拼命抵抗,终遭玷污,第二天伍子胥把她送回来的时候勾践仍旧没说一句话,只是撩起帘子把自己的女人抱下车,抱回大牢里,关上牢门……雅鱼坐在蜡烛前面的杂草中说“大王,是我不好,你随时可以赐我一死……其实我已经死过很多次了,我千百次地想到过死,在吴国攻破越国都城的时候,在被押解往吴国的路上,在你被锁在大镣上的时候,在我被侮辱的时候……可是我想通了,我不死,我要看着大王你重整山河,雪耻复仇的时候,不是我不死,是我不能死,我要等着那一天的到来。”勾践还是一句话也没说,躺在自己女人的怀里,在阴影里抿着嘴皱着眉。作为一个男人,我知道,给吴王屈膝跪下不算什么,给他喂马甚至查病尝粪也不算什么,可是只有这一刻他的心在滴血,他一句话也不说,直到十年后三千越甲吞并吴国的时候他也没再提起这件事,可是从那以后雅鱼也没再让丈夫碰过自己的身体,你可以去想,关于清白,关于归属,关于尊严,作为一个女人,在暗夜里她会不会喝着自己的眼泪,安静下来,一次次地不堪回首,一寸寸地烧灼自己的心,而白天的时候,你还是笑脸伺候着自己的丈夫,供奉着自己的大王,梳理着自己男人的疏忽和纰漏,砥砺着他的锋刃,迂回鞭策着他的决心,以一个王后的尊严和聪慧思考着国的安危。

  ……

  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你能用“优秀”来解释她吗。

  我一直认为女人的全部哲学是“水”,而男人是虚怀坚硬的容器。水是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是世间最柔弱也是世间最坚硬的物质,她润物无声,又刀不能断山不可阻,水是和谐,是一种大智慧。她遍及天下,和魁伟的山连在一起,给了山阳刚以外的细腻和柔美,她所到之处花草丰美,刀枪锋利,这是她的仁爱;水奔赴万丈深渊,略不迟疑,她有如男人一样的果断和勇武;水可以渗入细微,无往不达,明察秋毫;水蒙受恶名,即使泥沙俱下,默不申辩,自涤自清,能凭自己良好的德行修养改变事态,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水遇满则止,不奢求贪多,不趋炎附势,做事得体,锋芒内敛,却又务实机敏;水无论怎样百折千回,一定要东流到海……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女性的魅力

  世间有大男人,有小男人,也有大女人,也有小女人。

  大男人叱诧风云,挥斥方遒,雄心勃勃,寝不定,食不安,锋芒毕露;小男人迎风颂月,纵情山水,才情放旷达,达则兼济天下,贫就独善其身;大女人仪态万千,能含垢负重,又能千娇百媚,经史俱精,音律皆通,是大人物的胸前玉佩,手上明珠,是大格局的端庄表率;小女人相夫教子,温婉娟秀,勤劳持家,爱音乐只是为了听听,看电影只是为了消遣,不奢望也不大悲大喜,阳光明媚,桃红柳绿。

  我觉得我是个小男人,没什么开疆拓土的大野心,能让父母善终养老,妻儿快乐健康,我能画画写字,有音乐电影,养个小猫小狗就够了。

  我爱上帝,我是基督徒,要知足感恩,圣经你说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圣子,但是有时候我会觉得耶稣是个女人,如果“他”是个女人,我觉得更恰当,一个很好的女人,不能仅仅用“优秀”来形容的好女人。

  勾践被放回越国后十几年间励精图治,住在马棚里,睡在柴草上,尝尽了几十个苦胆,暗地里呕心沥血,磨刀秣马,日日夜夜不忘复仇。也就在这十几年中,雅鱼一直在给勾践缝制一件衣服,那就是王袍,她把自己全部的生命都缝缀在了这件衣服上了,就在勾践重新发起雪耻之师出征吴国时她亲手给丈夫穿上,终于天道酬礼,勾践打败吴军,灭掉吴国,胜利凯旋的消息传到后宫,雅鱼把她的所有首饰拿出来分给了宫女仆役,让他们各自回家去了,然后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刻我哭了,勾践也哭了,他三天三夜没吃没喝没出后宫,守着雅鱼的尸体,群臣跪在大殿上苦等自己的大王,大王终于出来了,他背对群臣,抚摸着宫门说“所有人,不要移动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衣一物,你们去会稽山弄些土来,把这个王宫埋了,作为我的雅鱼的陵墓。”

  (张烊)

  《卧薪尝胆》观后感(八):很不好看的电视剧

  关于《卧薪尝胆》这部剧,我才看到26集,总共有41集,说实话,看不下去了,问题很多,或许是我对历史剧的要求比较高吧。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全部都是正面评价,我没找到有关这部历史剧的反面评价,下面就简单说几个我自己发现的:

  “卧薪尝胆”大家都知道,讲的是越王勾践雪耻复仇的故事。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大量信息丢失,还有那年月人们生活节奏特别慢,虽然时间前后跨度长达二十年,但是历史上对于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记载不是很多,划拉到一起,也只够拍一部电影的。所以,这点内容要拍成一部41集的电视剧,大部分剧情就只能瞎编了。

  故事一开头就给勾践、范蠡、文种之间的冲突做铺垫,我看了一下大结局,并没有兔死狗烹的剧情,显然编剧的思维是混乱的:既要描绘人物性格的缺陷,又要迎合主旋律,维护主角勾践的高大全形象,有点儿矛盾。

  虚构的内容,说实话,有点出格,片中,吴国之所以力夫差为王,是越国促成的,虽然剧情很精彩,但是从正剧的标准来看,有点无厘头。

  剧中有大量的明争暗斗,主要集中在前半段,勾践被俘虏之前。既然片名叫《卧薪尝胆》,顾名思义,是要用勾践雪耻复国的故事给年轻人做榜样,就是弘扬主旋律了,大量虚构出来的政治厮杀,不太好吧,这又是一处矛盾的地方。

  陈道明演的勾践,总给人一种阴测测的感觉,像一个沉浮很深的黑社会大哥,不知大家怎么看,总觉得怪怪的,从前几集的剧情看,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正面形象。当然,历史上真实的勾践也不怎么样。

  还有就是气场不对,越国是大禹、少康的后代,吴国的祖先是吴太伯,属于姬姓诸侯,都是贵族,可是陈道明和胡军,塑造的勾践和夫差,那种天生贵族从骨子里透出来的自信,没演出来,显的土里土气的。当然,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中国在2200年前,就没有贵族了,现在的中国人也想象不到真正的贵族是什么样的。这一点,大家可以拿中世纪的欧洲或者是现在的英国王室做参照。

  越国和吴国交战,勾践下令,斩敌首级一颗,赐爵一级,是奴隶的可以摆脱奴籍,这是一百多年后,商鞅干的。再说,周朝奴隶是没有资格上战场的,只能负责后勤,为军队提供给养。战争是贵族的游戏,话说回来,越国离中原比较远,被视为蛮夷,,或许有例外。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解放奴隶的是赵无恤,就是死士豫让拼了命要刺杀的那个。这里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首先,随着历史的发展,解放奴隶是必然趋势,这样,在列国中才有竞争优势;凑巧的是,赵无恤的母亲是一个奴隶,他是他父亲酒后乱性的结果。从小不受待见,所以他知道作为奴隶,是多么痛苦。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姑布子卿的相士告诉他父亲赵鞅:“我看你其他几个儿子都不怎么样,只有你这个贱婢所生的小儿子,将来会成大财。”那年月人都很迷信,赵鞅听了他的话,就力赵无恤为继承人。当然这只是传说。

  言归正传,电视剧中,吴王夫差叫人把诏书拿到镐京,让周天子备录,周天子在洛阳好吧,而且那时好像也没有诏书这一说吧,就算有,也不是诸侯用的。顺便说一下:吴国、越国、楚国,之所以称王,是因为天高皇帝远,周天子管不着,随着联邦政府的威信进一步下降,中原诸侯也陆续称王,周,这个联邦王国也渐渐的解体了。

  电视剧中的战争场面还是挺宏大的,与其说是战争,还不如说是大规模械斗,看了二十多集,我没有看到大规模战车冲锋的场面。那年月人们打仗是用战车的,根据《全球通史》的记载,这玩意儿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野蛮人从中东传过来的,中国也由此步入青铜文明。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骑兵开始替代战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直到汉朝,战车才渐渐被淘汰。

  说了是弘扬主旋律了,可是,总觉得价值观有点儿问题: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发现,伍子胥的形象越看越讨厌,反而那个坏蛋太宰伯嚭的形象却越看越顺眼。

  还有勾践在吴王宫中,面对各国使节念诵的那首诗,一首很不错的新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玩意儿好像是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兴起的吧。这场合念楚辞是不是更靠谱些呢?至少年代更接近一些。

  片中齐国使节说:“回去奏禀我王,与吴国缔结盟约。”和后面勾践朗诵诗歌的情节连在一起,这就是一段很无厘头的剧情了,齐国是侯爵,没有称王,。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的:“回去禀告敝国寡君,与吴国缔结盟约。”

  还有,就是内地历史剧的通病:,不管是描绘的是什么时代的故事,都能找到辫子戏的影子。总觉得这个和春秋时代不太像。

  后面还有没有大的错误我就不知道了,我只看到26集,就说这些吧。总之,这不是一部真正的历史证据,顶多和《甄嬛传》、《芈月传》差不多吧。

  历史剧中有错误是不能避免的,不管是内地还是港台,现在还找不到一部完全没有错误的历史证据,《三国演义》也有三分假。真正的历史证据,我想也没有多少人喜欢看,比如《大明王朝1566》。

  毕竟电视剧是娱乐大众的,不是历史教科书,当然,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大多也胡说八道。但,错一处两处可以,太离谱就不好了,不能拿观众的智商开玩笑,现代观众的素质也提高了不是吗?

  《卧薪尝胆》观后感(九):勾践是一个有责任感但无智慧的君主

  我相信大家应对勾践藏鸟弓之前的所作所为评价没有大分歧(在此就不对什么美人计什么对夫差装的太好之类手段问题进行批判了。我只想问一句,难道你们这些人希望勾践光明正大地去和夫差拼(zuo)命(si)。有个正常且心怀希望的心的君主都不会干这种只有宋襄公才去做的装逼事业)。

  关键是对于勾践这个人杀了文种之后,评价就极速走向两级化:

  有人觉得无可后非:哎马君主不都这样嘛不然怎么树立君威;反正政治就是这样嘛

  有人则破口大骂:极品小人!这种人还被中国人赞扬真是中国人的悲哀!

  不知怎么的,看完这两个评价,我心里对两种评价都硌的慌。

  不是我装高冷,是因为我认为这两方都没说到点子上。

  首先,我认为勾践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忍辱负重十多年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有人说他没有尊严。我看反倒未必。真正的尊严是什么?难道就是所谓光明正大给敌人送死?如果他真的完全没有尊严的人,根本没必要回国还尝那个噁心的什么大胆,直接彻底臣服于吴国不是对于自己来说好处更大而且风险更小?反正夫差那个时候已经相信他了他做多余的动作实际上都是给自己带来麻烦。可是他没有,选择了暗地反抗这样一条艰辛危险的道路。所以,从这里可以看的出来,勾践这个人还是很有作为君主的责任感的。

  可是一个君主有责任感就够了吗?崇祯很有责任感结果累得半死还是亡国了。宋神宗很有责任感要变法中兴的北宋结果郁郁而终。光绪很有责任感后来。。。后来你们都知道的。所以,光有责任感没有智慧的君主是绝对做不成一个好君主的。

  但是很不幸,勾践就是属于他们这一类人。何为君主的智慧(也就是领导的智慧),实际上就是如何用人和与人打交道的智慧。君主可以不会盖世武功,可以不会写潇洒诗文(李煜给你点根蜡),但是一定要懂得怎样识人用人。所谓会用人不是他有用的时候把他捡起来用一下,没用以后弃如敝履。人心都是肉长的不是硅基的电脑芯片做的,不是想起来用不想用把它放个一万年也不会对你有任何怨言(不过万一人工智慧出来了就不好说了)。所以怪不得儒家恐怖捏,让大臣就算不想做事还得继续被君主虐最后成为一大批抖M(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然还是有不被儒家这政治主张迷惑的比如唐朝开国的那谁李世民他爸果断就不干了(哦!李渊!),给你点个赞!勾践识人光看用了范蠡和文种好像还可以(不过也有人说他们是从楚国派来的。。。)。可是用人嘛,就。。。唉,恕我不敬,他真的有些短视而且小肚鸡肠。对于赞同他为了巩固君权防止功高盖主的人,我是得承认这在短时间内看上去好像确实是提高了他本人的国内威望。我在反对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君主管理国家目的是什么呢?肯定是为了让自己国家能尽可能走得更远更好。我想这个大家不会反对。可是你们看勾践这样做让越国走得更远了吗?杀了文种和另一个重臣(名字忘了。。)后,是没有人在国内能比他更有威望了。可是也因此在文种死后再也无贤人来到越国(别跟我说什么越国离中原远蛮夷之地别人不愿去,秦国先给你一耳瓜子;此外范蠡和文种是空降过去的么??)。他只为了痛快一时,结果是成也勾践败也勾践,其他国家的人才看到文种的例子以后再也无人敢去越国发展,使越国彻底沦为落后国家最后被楚国所灭(你们非要说没有灭亡被赶到大山沟里去了而已我也无话可说。。。)。此外,勾践可能也考虑到了有可能国际名声不好但是处于对失去权力的恐惧还是选择杀文种。这样的君王自古以来也多得是不用我再赘述。所以说胸襟大的我不知道你们是从哪点看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勾践是一个有责任感但没有智慧远见和胸襟的君王,故之后越国只能在波澜壮阔的战国昙花一现随后消失无踪。

  《卧薪尝胆》观后感(十):驳“为夫差说几句话”一贴

  此贴楼主位夫差鸣不平,我同意不能过分丑化夫差,但是本剧也没有将夫差丑化啊。历史是有成功者写的,所以古人对夫差的评价未必完全可信,个人感觉本剧已经在避免贴标签了。

  实际上我更多不同意作者对勾践的看法。

  勾践只是把“忍辱负重”四个字发挥到极致,为理想而亡容易,只需拔剑自刎;为理想而生却艰难,屈辱之下每分每秒心如刀绞。一个王并非江湖侠士,为气节可以随时求个痛快,为了自己的追求忍得下才是真丈夫。我非五角,但我跟楼主恰恰相反,认为我天朝开过君主为大人物,有吞吐天下的气魄和胸襟,虽然他更像古代的君主而非现代国家的统治者,虽然这个大人物的大多思想已经不适合我们这个时代。

  勾践,和楼主所谓的卑贱之人,也和顺民的区别就在于追求,看似柔弱的心里扎着一根针,刺痛着自己,也有一天会刺痛阻碍自己理想的人。

  同时我想说,中国人就是像勾践那样卑微地活着,什么统治者都忍了下来,才活到现在。但是令人并不开心的是,勾践活着是为了灭吴复国的理想,而我国人卑贱地活着却没有自己的追求,于是我们在不同民族、不同统治者下只求安稳,难以推动当下时代的发展。

  最后想说的是,生活中我们很少受到越王般奇耻大辱,但是又有多少挫折和无奈,我们无法像那贴作者中那样清高和不可一世。大概很多人也会有时屈居忍下,领导可能是个好欺负人的笨蛋,老师可能是个有私心、偏心的小人,同办公室的人可能是个长舌妇,岳母或婆婆看不起你........有太多这样的事。你有可能对所有世事都拂袖而去,超脱三界之外吗?

  勾践的故事并没有告诉我们应当一直卑躬屈膝,而是告诉我们假如有目标、有梦想、有追求,小到今天心情开心,以至家庭和睦,以至事业发展,大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你是不是能够、是不是敢于放弃,即使让你放弃的是一时的荣辱尊严。

  勾践的故事很简单,只是为追求而放弃的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