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出埃及记》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出埃及记》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8-08 03:45:03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出埃及记》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出埃及记》是一部由彭浩翔执导,任达华 / 刘心悠 / 张家辉主演的一部喜剧 / 犯罪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出埃及记》影评(一):是在向安东尼奥尼致敬吗?

  之前的评论都是香港那边豆油们发的,作为一个内地爱好者谈谈自己看法吧。

  相比与彭浩翔之前的作品,《出埃及记》明显更为大气沉稳全片冷峻并充满疏离感的影象构图,冷冽的配乐,对人际关系(在片内直观的是男女关系)的终极质疑,更关键的是导演荒诞事物处理方法,仿佛无时不在向安东尼奥尼致敬。例如影片中对杀男组的交代,并没有象普通悬念一样制造强烈戏剧氛围,只是用一场简单厕所对话戏份不动声色叙述出来,仿佛一切荒谬只是平常事实上,《放大》《奇遇》等安氏电影正可被视为“荒谬日常化”的渊源吧。

  但是彭浩翔毕竟还没有到达大师境界,除了节奏把握失当,刘心悠的表演略过等缺憾之外(事实上这些缺憾往往是最难得到解决的,好比考试要从80分进步到90分,其间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开头那场蛙人的戏份,其实是最大的败笔。从女王画像的双眼拉开镜头后,长镜结合慢镜,舒展有如舞蹈暴力场面结合交响乐,是不是象极了库布利克的《发条橙》?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未免与全片形成乖讹的对立,冲淡了全片虚无主义世界观

  其实如果影迷仔细分析的话,还能从中找到大卫林奇的《蓝丝绒》和科波拉的《对话》的影子。好了,问题就出在这里。彭浩翔必定是一个热爱电影艺术的导演,在他的身上已经出现了在香港少见的大师气质(这不是陈果之流可以比肩的),但是成为大师的道路还很漫长。好的艺术品是通过做减法而得到的,他必须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勇于放弃一些画蛇添足素材,当然不要忘了,形成自己的风格

  《出埃及记》影评(二):火玫瑰和小城大事

  某日 一朋友很激動的跟我說 有沒有看出埃及記 溫碧霞還是那麽性感 實在受不了

  在做宏觀經濟學的小抄 閑來無聊于是開始看這部片子

  整個片子的故事有趣 想像力很豐富 表現手法給我感覺有點像日本靈異片 必須承認 剛開始時候 我完全是抱著想看溫碧霞的心態看的

  電影的色調是我比較喜歡的那種 陰暗感和人物造型上的處理有早几年香港低成本鬼片的 是比較欣賞本片的臺詞的 不多 但听的很舒服

  ·事情荒谬到一定程度,说出来谁都不会相信。这就是彭浩翔的出埃及记。

  原来世上之男人,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坏男人,和更坏之男人。。。

  只是 我最最記得的 是那首小城大事

  那是我摯愛的歌 在那樣燈光昏暗的KTV里 2人相互依偎 恣意的唱著 時而走調 時而忘詞 然而我卻听的很用心

  從未想過溫碧霞唱歌是如此的 當年看火玫瑰 驚嘆香港如何產出這樣的人精!

  有這樣的女子 男人好 反而也就不正常

  《出埃及记》影评(三):女厕所的秘密

  几天前看的 决定关注下子彭浩翔这个导演了

  一直记着一开始的长镜头:

  初入眼帘的是英女王画像 下面站着一个蛙人警察 接着镜头慢慢的拉远

  一条长长的走廊 几个蛙人警察在殴打一个犯人

  挣扎拖拽 锤子鲜血 整个镜头好几分钟

  荒诞的很~~~相当深刻

  一部电影能有这样一个深刻的镜头就是一种成功

  另一个场景是:

  任达华第一次审问张家辉 镜头由正上方向拍摄

  整个审讯室夸张的可以 封闭

  并且四面墙上都是矗立的柱子 有屏蔽室的感觉

  接着张家辉讲出了 女厕所的秘密

  没看电影介绍的话 在此大多是不信的

  (而恰恰我就是那种不喜看电影介绍的人)

  不亚于蛙人的荒诞

  最后:

  任达华参加晋升的面试 坐下开始打嗝······结果无需多言

  一直没明白片名内容的关系 尽管也没想整明白(太明白太累了)

  看了一个豆瓣的评价 有所感悟 借用下子吧

  “私以为,詹瑞文的出现是在解释片名 (他一直期望取掉戒指

  男人只有离婚(脱掉戒指)才能逃离死亡

  所以,女杀手组织认为世界不幸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男人

  而片子的意思是,男人的不幸是因为娶了女人。。。

  OK,把男人女人都隔离开,世界太平了。。。”(致谢 刀刀|方不正常方正常 )

  :

  温碧霞风采依旧啊 身材还是那么好 口水~~~

  刘心悠 通过这部电影我记住了这个名字这个演员 漂亮啊 鼻血~~~!!!

  《出埃及记》影评(四):究竟谁是我们的法老王?

  开场荒谬的蛙人场景不禁让我想起了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子,暴力的发起者们以一种荒谬的装束登场,让暴力仿佛人类天性一般的呈现,使暴力越发令人毛骨悚然,然后片名《出埃及记》就索性以这些蛙人作了背景

  说实话,这个开头很有张力和气魄,但香港电影传统的有佳段无佳章不禁让人捏一把汗,幸好有彭导在,剧情荒谬但却不让人出戏,仍然有种拉着你看下去的魔力,最后到了结尾突然把人打蒙了,一看就知道是和谐过的结尾,就象当年的《黑社会》一样,这个结尾过于突兀以致让人对片名产生置疑:“如果任达华是那个带领我们过红海的摩西,那开场的蛙人们难道是他的犹太门徒吗?那么那个开篇失去了意义,应该改成一群女人在女厕所蛙人扮相杀人的场景。如果结尾没有改,还是传说中那个任被妻子所杀的结局,那也很难理解,全篇的女性无不给人一种法老王高高在上的感觉,难道她们却最终成为了出红海的英雄?”

  或许这都不是我能接受的结局,如果是我,我会希望任带着失去丈夫的女人远走高飞,莞若新生,因为那个城市本身已经是片红海。

  《出埃及记》影评(五):杀手&广告

  要想更好地了解一部电影,一定要看DVD!里面的特别收录非常好看!本片的特别收录就有预告片、相片集、花絮编剧旁述,好看极了!

  听肥彭在旁述这么说,每部影片都是与众不同,里边故事多着呢。从花絮中看到了他的“庐山真面目”,有点像学院以前的老师Kasan,很正宗的一个HK人。据说还有一个SK先生,片尾的字幕设计师,不知道是曾经的梁Sir么?

  肥彭总在说荒诞,这一次由主角华哥直接说了出来。原来片头的蛙人群打就是类似的。他就喜欢不按常规出牌,镜头都是旁看,又是杀人。“杀人导演”。看来,这个Topic是看了又看。肥彭比较喜欢吧,个人感觉还有厕所、又脏又乱的住宅原汁原味粗口等场景元素。如此有个性的导演,要让大众接受确实需要时间

  这次是女人杀男人,负心汉的下场。沙展(Sergeant)太太竟然曾是杀人组织的职业杀手?!但是,他还是有了外遇。因为什么?生活伴侣欺骗)、工作(上头的干扰)上的失意情绪需要安慰,所以两个失落者(后者刚刚没了丈夫)走在了一起。

  结尾面试华哥的顿地很好笑。他找到了外遇,杀手太太是否会重出江湖呢?肥彭让大家去想。

  《出埃及记》影评(六):个人与体制对抗

  彭浩翔常常以他诡异莫测的奇思妙想吸引观众,既然曾经把几个大学毕业生游手好闲骗钱拍AV的破事儿拧成了一部励志片。《出埃及记》也延续了故事突转这一癖好,而且野心更大。

  壹 好男人与坏男人

  任达华扮演的詹建业是个在警队混了二十年也没能升职的小警察。他不是工作马虎,每天他都花比别人更长的时间 整理服装检查枪械;他不是性格不好不懂为人,在与同事“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小小坚守下他也会主动为不参与集体活动出份子钱。他唯一的问题,也就是正常人 的一点正义感。是这份正义感,让他远离了同事圈与升职。但同时也是这份正义感,让张芳在交往并杀掉无数男人之后看到了停泊的港湾。所以,詹建业会单枪匹马 的去追查这个荒谬案件最后搭上性命。从这个角度看,他是个好人

  在情感生活上,詹建业调查关炳文案件前除了上班生活全部是围着妻子张芳运作。二人之间的关系变化体现在几次 吃饭上。第一次,是张母与夫妻俩一块儿。詹建业低头吃饭几乎不说话,张母与女儿家常想要劝女婿做点大事业。三个人同处于一个画面。第二次,张芳在外陪朋 友试婚纱,詹建业独自吃着冰箱里妻子准备好的盒饭。第三次,夫妻俩一块儿吃饭却争吵起来,镜头正反打,二人皆是单独出现在画面中。第四次,詹一个人在外面 小餐馆吃面。第五次,他和潘小源一块儿在大排档中吃得非常香甜。最初的夫妻关系中表面看詹是个好男人。但是尽管他在行动上等妻子下班、按时回家,在心里却 是一直对张心不在焉的。张母劝他做大事业的那次饭后,他对妻子的安慰心不在焉。妻子提出去日本旅行,他心不在焉。妻子说起关于洗头的回忆他也心不在焉。詹 建业为什么这样对待张芳,彭浩翔虽然交代了夫妻关系,却缺乏铺垫,老夫少妻的理由不够充分。因此,詹的出轨让人觉得更多是一种本能欲望。从影片的色调来 看,大多数场景尤其警局和詹的家都是清冷色调,惟有审讯室里的关炳文和潘小源居住小屋街道甚至楼下的电玩室是暖色(我认为关实际上是因为潘而分享到了 这层暖色)。潘小源作为一个社会底层女性,与詹建业对整个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共鸣。她向詹抱怨居住环境,说那里既没有升降机又没有灯光让她难以忍受(升 降机和灯光暗指升职、提高生活水平的希望,后面会具体分析此意向)。同时,潘小源由于其女性身份成为詹可以提供帮助、释放正义感和压力对象。这样看来, 詹在处理感情问题上受着本能的欲望驱使,不是个好丈夫。彭浩翔坦承这份欲望,想要塑造一个好坏莫辨的男人形象,却因为镜头语言超越叙事,对夫妻关系交代不 明,而造成詹建业必然独自背负上出轨责任的结果。

  贰 女权主义的隐约指涉

  关炳文引出其女友出现后即死去,影片中詹建业主要面对着三个女人。他的上司——方子晴,一副中性的干练女强 人形象,是詹建业无法干涉不可质疑的权威他的妻子——张芳,同样是独立自主的女性,詹对她的生活有种隔膜感;他的情人——潘小源,没有经济基础依靠同 样是社会底层的男友每月给点生活费

  张芳因为父亲男性失望,对软弱的女性——母亲失望,在女警官动员下走上复仇之路,复仇的画面以童话般的 方式闪回。童话的质感首先来源策划谋杀的夸张,形形色色家庭主妇少女捧着小本子学习电视机线路系统;其次,镜头避开对凶杀的直接描写,下班回家看 电视的男性只用触电后客厅闪烁的灯光表现他的死亡,喝水时被蛇咬的男性死亡过程用了俯视的远景,钓鱼的男性也是用了远景毫无声息的掉下桥。整个过程中采用 明亮光线鲜艳色彩

  在彭浩翔看来,女权主义者用一种极端的方法来衡量善恶,她们的行动似乎只是一场童话世界里的故事。且不说女权主义本身如何,彭浩翔确实传达出对女性的某种不可理解和畏惧感。例如,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粉红色与鲜红色

  警察局的女同事上班时会换一双粉色拖鞋,张芳给詹泡的凉茶暖瓶裹上一层粉红色的垫子,张芳的瑜伽练习使用粉色的软垫而她本人穿粉红背心擦粉色口红,方警官指导女警练习划艇时捆在浆上的软垫也是粉红色,这仿佛是女性间像暗号般不可理喻的秘密世界。随着危机 的加深,鲜红色出现。方警官穿着鲜红风衣,张芳频繁穿着红色的外套或者毛衣。当闪回过去的复仇阶段时,整个画面更是几乎被红色笼罩。红色的衣服、挎包、婴 儿车,处处传递危险信息

  叁 个体与体制的对抗

  这一主题才是彭浩翔最想探讨的问题,可是相当大程度上被女权问题上不痛不痒的指涉分散注意力。影片的名字、风格十足的片首长镜头、片尾的大广角都在传达个体的孤立与体制的强大

  一、影片开头的殴打

  影片一开始,就表现出令人窒息的权威感、荒谬感和悲壮。伊丽莎白女王肖像眼睛特写强壮有力音乐一起出 现,树立起不可侵犯的威严。随着镜头缓慢拉远并下移,环境和人物有层次的逐渐展现。从肖像画开始,我们依序看到一个蛙人、又一个蛙人、狭窄空间、被踢开 的凳子、男人的脊背、用锤子砸人的一群蛙人以及挣扎的男人、不仅狭窄而且悠长过道。通过这一有层次的展现,我们开始回过头去理解肖像旁冷眼旁观的蛙人是 指使者,而受害者孤身一人独自挣扎求救无门。镜头的运动视角就是一次对伊丽莎白的低头臣服,个人的在这青冷逼仄的悠长过道中左冲右突最后折戟沉沙匍匐倒 地。悲壮感来自音乐、镜头语言的掌控和场面调度。摄像机除了低头臣服的运动路线,采用了升格的拍摄手法。暴力动作如舞蹈一般被赋予残酷的诗意,男人的反抗 也因此得到渲染,仿佛仪式一般。他首先扑向过道左边的出口,接着失败被扯回去。然后扑向过道右边的出口,这次动作更大但又失败了。最后最远的一次逃脱直接 扑到镜头跟前,还是失败被蛙人从观众跟前拖回原地,拖的动作由于过道的长度而延长,造成强烈的冲击,这种突围因不可能而悲壮无力。

  后面我们了解到,这是警察内部对待犯人的“潜规则”,是詹建业无法升职也不能进入主流圈子的原因。权威生产荒谬,詹的顽抗是个人面对体制的悲壮无力。

  二、影片结尾的升级考试

  在这个场景中,再次强调了体制与个人的关系。考官以画外方式存在,摄影机视角与考官重合,并以固定机位进行拍摄,表现体制权威的审视意味和不可动摇的稳定 性。同时,广角镜头使画面空间深度消失,突出了考场空间的空旷、巨大,詹的渺小,以及在权威视角下的一览无遗。面对权威,詹建业以打100个嗝这样荒谬的方式死去。

  三、几个关键的意象

  上升与下降:影片中的升降意向都与地位有关,其中一个重要的场景就是警局内部的玻璃楼梯。詹建业第一次上楼 梯,镜头内就同时出现了几个往不同方向去的警员,有的向下有的向左,喻示着体制内每个人的前进方向。方警官几次与詹的第一次对话就是在楼梯上以一个居高临 下位置进行,象征了她的身份地位在詹之上。而楼梯是玻璃做的,体制就像这玻璃楼梯看似透明,其实有着它不可逆行的规则。詹与方警官的第二次对话是詹在上, 方却给予他严厉的警告,意指他看不清自己的地位意欲反抗必将失败。电梯也是升降的一个工具,潘小源向詹抱怨说居住的地方既没有电梯也没有电灯,从她和关炳 文的地位而言,他们看不到向上层流动的希望。

  玻璃:詹建业第一次给关炳文录口供,镜头是隔着审讯室的玻璃进行拍摄,逐渐推近又接着拉远。这层玻璃提供了 一个他者的在场感,其实詹的所有行为一直处于权威无所不在的监控之下。第二次录口供画面在审讯室内,结束时仍然给了一个隔着玻璃更远的视角。詹向上司报 告、与潘做爱镜头都给予隔着玻璃的远景暗示。

  蜂巢式装置:审讯室和警局办公室内都有的装修,隐喻着一个庞大有序分工明确的体制秩序。值得注意的是方警官作为警局内权威者的女性身份,和蜂后的身份不谋而合。

  巨大的绿色横幅:在此摄影机同样使用了广角镜头,将詹建业放到画面最左侧几乎不可见的边缘,表现他在号召“我会做好这份工”的社会下真正做到了这点却落到体制边缘,形成反讽。

  彭浩翔说他对女性的很多行为时常感到难以理解。比如为什么要一块儿结伴上厕所?由 此引发了厕所密谋杀人计划的联想。彭浩翔为什么这样想不重要,可以清楚的是女性的某些行为在他脑海中等同于荒谬、神秘、不可窥探、小集团,而且这些行为是一种普遍习惯。因此我终于了解了《出埃及记》里看似格格不入的女权指涉。彭浩翔也许有批判女权主义的念头,但他把这个问题放在一部主要讲述个人与体制的电 影里,事实上是想用他难以理解的女性“习性”来比喻体制。体制,意味着无可置疑的规定和惯性,意味着集团化引起的排挤、孤立。人们为了某种归属感去依附 它、习惯它,以至于麻木不仁的遵守某些荒谬的传统、成规,丧失自我。就像詹建业说的:“有些东西只要荒谬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人相信了。”不仅是因为够荒谬,而且因为荒谬背后体制的强大。

  《出埃及记》影评(七):《出埃及記》彭浩翔的天才表演

  彭浩翔是天才。

  彭浩翔是个用功,用心,幽默又严肃的天才。

  每当自己向朋友提及想看《出埃及记》时,朋友的反应多是: ‘闷呀,别看’ ‘yahoo电影的人说很慢很差,不知所云哦’, ‘彭浩翔走火入魔了呀’

  无可否认 香港yahoo电影 里的评论是大部份香港人看戏的指标,大家都喜欢看看电影有多少粒星,评论是怎样哦…

  近来多看了豆瓣,对不起,yahoo电影里的多半是垃圾影评,又或者说,自己在那里找不到有共鸣的观众吧。

  故事: 全片要表达的很明显,连任达华也清脆地说了出来:「原来呢个世界入面有一啲嘢,荒谬到某一个程度慨时候,就冇人会信。」由主干内容 — 女人杀男人组织,点缀的旧事件 — 蛙人打犯人事件,完整的,赤裸的展现了主旨,不浮夸,不转折,也不刺激。

  速度: 慢,但节奏顺畅,那些空间感就是观众反思的最好时间,彭导演知道这部戏需要消化的,不用等观众散场才思考,就跟看影片时一同进行吧。

  场景: 一切都考虑周详,而且花过心思; 那个水塘旁的工程地点是片中的重点,彭导演把玩艺术镜头的技俩很高,天桥,马路,玻璃升降机,好看而且每一个细节也有意思,并不是虚有其表的卖弄。英女皇画像的眼睛,审问室的吸音墙,视觉上美得来对故事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人物: 任达华演得很有意思,每一下表情动作已交待一切内容。彭导演对观众一向照顾有嘉,不用我们瞎猜的,人物性格都是一目了然,干干脆脆。每次也有个詹瑞文,每次都是亮点,每次都惊喜。没有一句对白,已抢尽全片所有演员的风头。还有一点配服彭导演的: 就是引导演员去演的功夫。就算是新演员,刘心悠也不令人失望,没有看得令人火的烂演技,眼神肢体戏都交足(看《阿嫂》时的刘心悠真让我不断说粗话)。

  音乐: 配乐到位。继上次《伊莎贝拉》梁洛施的一曲 《梦伴》,这次任达华温碧霞唱K的《小城大事》一样精彩,选曲正当,歌词被任达华意外唱错成 ‘娱乐行的人生’ 加上Chorus ‘吻下来,豁出去’,把故事结局交代完满。

  主旨: 个人与大机制的力量比较。彭浩翔的戏多为讨论政治。《买凶拍人》 《AV》《大丈夫》和《伊莎贝拉》等等无一不是如此。彭浩翔在《出埃及记》中借着任达华去宣泄自己的理想哦,而《出埃及记》的票房不就像任达华的遭遇?

  个人胜不过大机制,只有将众多个人的力量集结,组成一个更大的机制,才足以抗衡。历史如此,将来也如此吧?

  彭浩翔未必做得了摩西,但他的确在努力抗争了。

  《出埃及记》影评(八):出埃及记的寓言

  从一开始英国女王的眼睛,那个让人窒息的长镜头,我就觉得这个片子不会好看,跟《买凶拍人》完全不同,虽然彭浩翔的幽默感有其连贯性。

  果然是这样,很多安静的长镜头,没有台词,只有隐忍的动作。看起来好像艺术片。

  故事却好像一个三流的警匪片——女人杀男人的组织?也不起个威水一点的名字,直白而荒谬,几个女人杀男人。第一反应就是,靠,有这样的组织吗,太扯淡了,也不弄得像真的一些。

  很多事情就是因为太扯淡而没有人相信。

  何况这些荒谬的都是寓言而已。

  这个电影真正要说的,是一个严肃而让人沮丧的内核:个人和体制之间的争战,毫无取胜的可能。哪怕一个从来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人,只是为了遵从良心的一线生机,但体制仍然无处不在,公司的同事上司,你身边最亲爱的人,都属于这个体制——这个荒谬的组织。

  好了,最后你累了,承认失败了,甘心顺服了,但还得打一百个饱嗝死掉。做为个人的软弱,寻找的唯一一丝温暖,唯一一个可以渲泄的出口,那只不过是被抹杀的理由而已。

  这个电影,看着让人心灰意冷。

  彭浩翔却让人赞叹,他让我感觉到香港可以拍出纯粹的艺术片。以前觉得《金鸡》是香港电影所能达到的极致——把深刻隐藏在无以伦比的市井和粗俗之中,但仍然不会脱离那种小市民的风格,哪怕是要伪造一个表面的小市民样子。但《出埃及记》改变了我这个看法。

  啊,顺便说一句,虽然温碧霞长了一张大饼子脸,但身材仍然极好,几场和任达华的戏几乎使我要忘记了那种沉重感。

  《出埃及记》影评(九):扒你一褂

  06年彭浩翔带和金培达四处游走宣传《伊莎贝拉》,可能是走迷路了走进了我们学校北国剧场,我一看名人来了,就顺势混了进去,剪票的叔叔阿姨们说填问卷单可以参加抽奖,幸运的话可以得到《公主复仇记》的签名海报,为了增大获奖几率,我进出两次,填了两张单子,但很不幸的是我的两张单子都被抽中了,但很幸运的是虽然我作弊了,彭浩翔和金培达还是送了我两张签名海报。(此段和《出埃及记》无有任何滴关系,纯属于显摆型引言)

  在对《出埃及记》进行评论之前,我先声名两点,第一点,这部电影还挺没劲的,但电影里的人都是熟脸,连客串演出的也是(林家栋很好认的,看见詹瑞文了麽都),那么这就是一种好作风。第二点,我不太会写评论,我所写的都是些DVD导演评论音轨里的一些小8卦。

  1首先说说海报吧,豆瓣里的海报是《出埃及记》的其中一款,如果有朋友留心的话,电影还有一款海报,是刘心悠朝天瞪着眼,旁边躺着鲜血直流的任达华,但实际上,这款海报上的人并不是任达华,而是负责电影剧照的Sunny的一个助手,他的侧面特别像任达华,实际上,他在电影里也同样有过替身的演出。

  2再说一个我很感兴趣的问题,看电影的时候,我发现张家辉在警局接受任达华审问的时候,总是不停的低头,有人以为他是在看台词提示条,实际上这是张家辉自己发挥的,他说他在这里点头的举动是借鉴的刘青云(敢问大家是刘青云的哪部戏麽),彭浩翔并没有要求他点头。

  3有个和彭浩翔合作过的编剧彭秀惠,有一次在看过《花样奇缘》(《松子被遗弃的一生》)之后觉得里面的配乐不错,于是就上网搜到了配乐师的blog,这个人的名字叫Gabriele,意大利人,常局日本,长的非常像《水牛66》的导演兼主演Vincent Gallo。以至于他去拍片现场的时候经常会引起小小滴骚动。

  4再翻回头来说说影片的开始,影片的开始有几个穿着平角裤,(其实一开始有试过三角裤,但是不好看,动不动男孩子的毛就露出来了)戴潜水眼镜,穿蛙掌的熊孩子在警察局里欺负人,这其实源自彭浩翔小时候爸爸给讲过的事情,就是穿成这样欺负人即使被欺负的人第二天告诉法官法官也不会信。

  5电影的摄影师傅叫林志坚,这部电影获得了西班牙圣赛巴斯蒂安电影节的最佳摄影奖。(《公主复仇记》《AV》《伊莎贝拉》《破事儿》也是这个孩子拍的)

  6电影好些地方是需要粗口的,而且当时众演员也都觉得有些戏份力度不够(如任达华第一次找到张家辉的破屋子,被他赶出来的那场戏,第一次拍就拍的粗口版)

  7为什么会用温碧霞呢?因为彭浩翔从小就喜欢温碧霞,小时候彭浩翔看了《地下情》,看完了梁朝伟与温碧霞的吻戏之后,就励志长大后一定也要有一个温碧霞一样的女人约会自己。

  《出埃及记》影评(十):说出真相者必死,或者恶与救赎,或者被禁止的黑色幽默

  直到最后一个镜头出现——一个庄严的声音对刘心悠说,你先生,在协助我们调查。他不想见你。刘心悠问:警官,您想知道什么?——我才看到属于彭浩翔的冷幽默。先是失望,等我回过味来,一阵敲桌大笑。

  举一个例子,这就好象果戈理的《死魂灵》读到后半部分的感觉。你先是看他骂地主老财骂得来劲,忽然间,天地间春暖花开,一片和谐生机,许多个新式开明地主忽然就集体跳出来了。这种天遂人愿的和谐模样,和《儿女英雄传》仿佛,怎么看都觉得,这样的歌舞升平,像是作者在恶搞。当然,习惯了《黑社会》那样被某些人、某只手、某些机构要求出来的,皆大欢喜的结局,你也会自然明白其中的意味,然后很开心。

  当然,除了结尾显然被动过手术——当然另一种可能是彭浩翔比我们想象中缺乏智慧,此可能性偏低——电影是很好看的。恶搞本来是个非常油滑的动作,会让人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因为恶搞不需要风险性,而且永远比端起架子来认真说事要容易。《三毛从军记》或《性爱狂想曲》就都很狡猾,而且尖锐有趣。但人与人追求不同。契诃夫大人早年写《变色龙》类的好玩段子随心所欲,后期写《农民》这类艰涩的文有些自讨苦吃。但你不能不去对这类人表达敬意。一个做过《买凶拍人》与《AV》的导演,能够用一串缓慢拉远的、富有象征意义的、明显加绿(简直是移动版蔡明亮……)镜头,和一个《出埃及记》这样的题目来让人在一开篇就深感震动,其实很让人佩服。

  大概到张家辉在审讯室里说到,有N个女人在洗手间里谋害男人时,我大概猜到他和任达华在结尾都会死——不知道是否恰当,反正当时我想到了《神秘河》,看到第15分钟,你也会觉得蒂姆·罗宾斯必死无疑。恶与阴森的气氛需要耐心扶植,刘心悠和任达华夫妻感情慢慢的分崩离析,是通过那句“饭菜放冰箱里吧”不断重复后出现的。关于镜头的某些运用,比如俯拍口供室里的张家辉,比如任达华每次牵着老婆从那条曲折的走廊里回家,都相当令人舒服。张家辉开头随意提及的“老婆的凉茶”在最后成为关键道具,类似于此的小细节,显示出控制裕如。

  任达华开始执迷于这个案子时,多少带一点希腊悲剧的味道——看过些电影的大概都会预感到,他最后会死掉。这和很多希腊剧里的人类似:你倒大霉不是因为你比别人糟糕,而是你比别人善良。方警官在楼梯上苦口婆心的那番道白其实挺有道理的。说出真话的人必然遭受天谴,跟火刑、诛十族、腰斩之类没关系,卡珊德拉的不幸是最后没人信她。按《情癜大圣》最经典的台词说,“何必赶什么时髦学人讲道理呢?”任达华企图讲道理,企图穷尽真相,然后——我觉得理应——死掉。虽然把他妻子置于杀人者团伙之一有些巧得过分,但这种微妙恰当的荒诞,反而让任达华的倒霉显得更透彻。

  只有两点在结尾处令我多少有些失望——假设不是剪辑的问题:任达华与温碧霞混在一起显得过于突然。即便有跟踪、丧夫、在沙发上那琐碎的聊天做陪衬,依然显得太突然了。其次,刘心悠的长时间内心回忆,固然是把她与杀夫组织的关系理得一清二楚,但多少失去了那种令人恐惧的味道。实际上,我觉得,在刘心悠开始回忆之前,电影那随处可见的阴影、狭窄的空间,是对“恶”的良好体现。这种阴森和潜在的“恶”的可能(有些像陀斯妥耶夫斯基或卡夫卡小说中那样弥漫的“恶”的氛围),让任达华去办某老公被杀案时的镜头那么意味深长,令人毛骨悚然。刘心悠的回忆把这个恶的组织具体化了,反而有些虚空中山雨欲来的恶,落到实处的感觉。怎么说呢?那种寓言化的氛围减弱了。

  这有些像一个很好的歌者营造了虚空的境地,最后到幕前来揭起了演员的面纱。主题是很明晰的。人文关怀,对女性价值观的刻画,寓言化的“说出真相者必死”。《出埃及记》本是关于救赎的故事。如果任达华最后死掉了,那么这个片名恰好是一种无可奈何与绝望。当然,如果有人觉得最后英明神武的警司是带领我们出埃及的摩西,我也没什么话说。

  当然,最黑色幽默的是,这个电影很像一次行为艺术:电影本身是在证明一个企图说出真相者被世界扼杀的段子,而由于剪辑或其他原因,最后我们看到的版本显然被另一只手扼杀过。任达华和彭浩翔和张家辉的影子重叠在了一起。大概如此。

  一个很可爱的镜头是结尾处,任达华和温碧霞为时不算短的K歌。多少有些向往昔经典致敬的故事。十几年前这两个人也演过些沧桑的剧本,到如今真的老了,来演中年男女的剧倒是驾轻就熟,可是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时间过得真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