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形世界:魔法的色彩》的观后感10篇
《碟形世界:魔法的色彩》是一部由瓦蒂姆·吉恩执导,大卫·杰森 / 西恩·奥斯汀 / 蒂姆·克里主演的一部冒险 / 喜剧 / 家庭 / 奇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碟形世界:魔法的色彩》观后感(一):碟形世界,电影及游戏。
某天在网上随便转转时,居然一眼扫到了08的电影"The Color of Magic",第一时间就冲进去看了看,应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看看那些观者评价不高,但是就我来说,作为拍摄碟形世界这个神神叨叨的对象的作品,能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的令人满意了。
片头点题的巨大的阿图因以及背负的大象,在宇宙中缓慢翱翔的镜头就很带劲,有爱的观众相信那一刻会很激动,用作者的原话来说就应该是:“睁大眼睛看仔细了,特效可是很贵的!”
艳丽的色彩,现代、古代混杂的背景、加上同样神神叨叨的各色人等,虽然我私下以为安科·莫波克的繁华(庞杂?)程度距离我想象中还稍微差了一点点,但是也不能苛求,归根到底,碟形世界算是FANS向的作品——听听喋喋不休的吐槽旁白,看看奔来逃去的Twoflower和Rincewind,倘若手上再捧着一杯热茶,实在是冬日的享受。
演员选的相当的不错,穿着花花衬衫的碟形世界第一位游客和一副落魄相的不合格魔法师,看看就很吻合,对于碟形世界的爱好者来说,剧情什么的就不多扯了,还是很尊重原作的,那么就应该看看,这个映像化的胡来的碟形世界到底是不是和自己脑海里的形象一样呢?
有些合理化的修改也还得体,例如,总不能让两个主角老是操着一口没人听的懂的外语在唧唧咕咕吧?所以,设定里,Twoflower居然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本地话,但是照样拎着一本旅游手册逢人就结结巴巴的发问,而面对Rincewind的质问,他一脸无辜的回答说:“可是,抱着手册来发问,这才是标准的游客啊——”... ...
嗯,上帝保佑一切的Tourist——读过了《魔法的颜色》和《异光》之后,我才知道为什么Nethack这个D&D类游戏,居然在后来的版本里,添加了一个很神奇的职业,Tourist,有着大量的初始金钱,一张信用卡、一些地图以及一个随身的高级照相机(当然,还有很弱小的其他属性),现在我敢笃定的认为,这就是因为碟形世界,因为Towflower.
出于我的恶习,我继续搜索,找到了一个权威的说法,这个nethack的游客职业的确就是从碟形世界而来,参见 Nethack Tourist Guide,满足,很满足。
Twoflower was a tourist, the first ever seen on the discworld.
Tourist, Rincewind had decided, meant "idiot".
等我有钱了,我也要多做idiot... ...
科幻世界譯文版中我最喜歡的幾部帶魔幻色彩的書之一,幾年前看的,由于腦子被不同的亂七八糟的事情火車一樣壓過,所以只能在看到題目的時候想到:巨龜背上四頭大象背上的那個世界,TwoFlower,以及一只小狗一樣忠心耿耿的箱子。
也許電影拍的和原著相差甚遠,這也是電影的不足之處,畢竟,書可以用幾頁紙幾個章節來描述一個美麗的景象和架構一個宏偉的世界,但是在電影中,可能只是幾秒鐘最多最多幾十秒鐘的事情。于是,沒看過書的人,可能還沒有反應過來,關鍵情節已經過了,而看過書的人,則哀嘆怎么改編了這么多?
但至少,有開心驚奇和感動在的。比如那個抱怨沒有紅色顏料的畫畫匣子,比如起了關鍵作用的香蕉皮,比如小龜破殼而出的那一刻,比如一個揮著劍獨自沖向高塔以及另一個雖然嘆口氣依然緊緊跟上,還有那一圈八種顏色的虹。。。。。。
雖然是個遲鈍的人,電影中的bug看出來的不多,依然覺得最后一擊那明明反射垂直上天的魔法為什么會又垂直的降落下來代表月亮懲罰壞人。。。決定認為是那個神奇大陸的另一個神奇之處吧。。。又或者魔法是有重力滴,好像拋起來的石子,總是會落下來打到頭。什么?為什么不是直上直下?好吧,就想想這個石子拋起來的時候和垂直線有一個很小的夾角好了。。。
決定返轉頭再去看書。
《碟形世界:魔法的色彩》观后感(三):这个世界的奥秘有很多不同方法去对待
这个世界的奥秘有很多不同方法去对待:
在世界的边缘,克鲁尔人孜孜不倦地研究着拖着世界的乌龟到底是公还是母;
神奇的龙城堡;传奇野蛮人科恩;慧木制成的箱子永远忠于主人,长满了短腿满世界跟着主人行走,它肚子里满是黄金却没人能偷走;
身穿蓝色衣服的德鲁伊在树林里举行八年一次的祭祀,那个被献祭的女牲拒绝被拯救,仅仅是认为自己被献祭是一件非常充满期待的事情;
那个永远失望的亡灵,拿着长长的镰刀等待别人的死亡以便收割灵魂,也只是等待而已,这个心愿从未付诸实践;
八大部魔法书无法被装进一个人的脑子里,哪怕这个人是聪明绝顶的巫师,他的聪明全都用在了诡计和陷害,谗佞与过分自负之上。
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成功地拯救世界仅仅是一点点魔法和运气就能解决的事情,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最后成功的很可能是那个胁迫末流巫师去保护游客的王公,但是他永远地躲在了阴暗角落,偶尔出现,却藏头露尾。我们也不敢想象这个世界的美妙图景再次出现,因为红色的星星如果再次出现,那是因为空气污染变得更加严重,而不是那只拖着世界的雌乌龟变懒贪睡,但是拥有一次的时候,你就会想起回家的路在等待前行的游子,忘掉前面风景多么靓丽迷人,仅仅看见镜头前面,已经是浩瀚的海洋。
--Nov29
《碟形世界:魔法的色彩》观后感(四):小成本,小制作,基本及格,没有惊喜。
所以个人感觉先看过小说再来欣赏这部电影就还好,可做为阅读想像时的借鉴和补充。
如果是没看过原著的,要从这部电影里看出点头绪来的话,MS有些许零乱。
毕竟很多背景信息没有台词能逐一交待清楚,只能靠观众现场领悟;
那些原作者所特有的神神叨叨的喜感,好像也完全没法儿当成旁白来念。
而且魔法的特技表现又实在有点太小儿科,所以大概会觉得有些沉闷吧。
【旅行箱】
原著里的智慧梨花木箱,绝对能排进奇幻界最具贡献发明幻想大奖的前三名,
除了哆啦A梦之外,堪与之相提并论的家伙还真不多见。然而放到电影里来,
想让一只没有半句台词的箱子表现出自己那些与生俱来的聪明才智实在有点高难度。
所以我们可爱的箱子只好徒具其表,也没有那么多只脚,只能勉强算做及格吧。
【灵思风】
这位演员比我想像中的老很多,而且也不够帅,但演技倒不错,所以还算良好。
不过双花的确跟我读小说时所想像的几乎相差无几,造型跟演技均列为优秀。
【魔法师公会】
【龙】真美!尤其是半透明时,单凭这一段的戏份,就够给该片多加一颗星啦。
【死神】戏份被删减的几乎没剩什么了嘛,这位大人本该是个多么富有人性化的可爱角色啊。
【野蛮人克恩】表现太过平淡,略。
《碟形世界:魔法的色彩》观后感(五):淘到宝的感觉不错~
这片子完全是在感觉空虚寂寞觉得冷的时候淘到的。开篇那十分无理头的几句话一下子就抓住了空虚寂寞觉得冷的那颗心。最近的几部英式幽默电视片实在是空虚寂寞觉得冷的缓解良药。
没想到片子的原著被冠以“奇幻版的银河系漫游指南”,这就更加解释了本片为什么那么无理头和幽默。本身,设定世界观的方法就是基于古人的某种想法,其实,国内也可以搞一个类似的东西,也就是从一个错误的大观点,然后逐渐推出一个个更加荒谬的小观点,哦,忘记了,国内的能拍出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逻辑推理方面太复杂。
主人公是一个老大爷和一个眼睛保险推销员,这样的“奇幻大片”会有多少人去看?所以,干脆做成大手笔的电视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不用被电影中那数不清的道具所震撼,其实,老外们拍这种片子就是咱们拍武侠片一样,道具什么都是现成了。看一部片子大不大,就去看电脑动画的效果和数量就知道了。不过,正因为大量的古欧洲道具,让这部片子的氛围塑造十分成功。
英国人调侃美国人可以说是这片子的主线之一,也是本片十分出彩的地方。两种文化的冲突和结合使得这片子迅速将自己提升到了一定的人文主义的高度。恶搞的地方和情节的结合稍微有些拖沓,能把故事讲完,也挺不容易。
《碟形世界:魔法的色彩》观后感(六):这本书最好看的是封皮
碟形世界系列以超绝的幽默和奇妙的讽刺著称。普拉切特经常从文学经典、科幻奇幻名著、各国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甚至好莱坞电影那里“借用”概念,用以对比嘲讽现实世界中的文化和科技,令人忍俊不禁,连连叫绝。
碟形世界系列中的许多小说都拥有相同的主角,因此可以按此标准将整个系列的几十本书大致归类,但有的时候,一些书中的主角也会跑到另一些书中充当配角。同时,虽然该系列不少作品名义上是“独立”的,但却都与整个故事的主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碟形世界系列大体上也做到了“实时”发展——随着小说的陆续出版,角色的年龄也会随之相应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