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网络谜踪》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网络谜踪》影评精选10篇

2018-08-21 02:00:15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网络谜踪》影评精选10篇

  《网络谜踪》是一部由阿尼什·查甘蒂执导,约翰·赵 / 黛博拉·梅辛 / 约瑟夫·李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网络谜踪》影评(一):unfriended VS searching

  #mmfuc2018 慕尼黑电影节

  看过14年unfriended《解除好友》的人对此类genre应该不会陌生区别在于这是一部完完全全在电脑屏幕完成录制的电影,屏幕不是静止的,而多了zoom等位移。而且social media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并没有那么重要,这是一部happen to occur in social media的电影。

  整部电影录制周期只有13天,但剪辑用两台mac做了两年(因为mac一直菊花……)。导演有说这部电影做了八个语言版本,不记得是否有中文,只吐槽德语版居然动用了20个人不间断作业,德语版将在8月13日德国全球首映,因为他是德国在出生的。

  《网络谜踪》影评(二):《网络谜踪》:网络时代家长噩梦

  刚刚看完这部圣丹斯获奖作品!真的太好看了!我从头到尾如坐针毡,刚开头就泪流满面,结尾再次流泪,中间的部分则是打心底里的害怕忧虑影片手法非常新颖,整部电影都通过一个电脑屏幕呈现,而且转折不断,结局很出乎意外,又探讨为人父母无奈心酸、及内心最大的恐惧。已经成为目前为止2018年我最喜欢的电影!

  如果你看过皮克斯的Inside Out和Up,一定体会过影片一开头通过几分钟的蒙太奇呈现亲情搭配感人音乐,让观众迅速泪流满面。本片的开头具有同样效果,我保证你坐下来不出两分钟就流泪。幸亏我没化妆去看,温馨家庭录影带催泪作用惊人

  孩子失踪是每个父母的噩梦。John Cho出演的父亲女儿失踪后才发现,他对女儿的世界其实一点不了解原因正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在打开女儿笔记本电脑的那一刻开始,这位父亲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越调查越令他害怕。观众也同样通过他看到的一切不断被震惊着。

  影片从头到尾都是通过一个电脑的屏幕在呈现,观众与主人公一起获取信息是通过网页视频,而不是实际拍摄场景对话,但观众并不会觉得不适应,因为这种手法正恰好地贴近现代人生活。我们整天在电脑前的时间本来就很多,大部分时候,我们就是通过电脑这个小屏幕在获取信息。这是一个非常新颖且符合时代的拍摄手法,相信也很省钱,却达到了相当惊人的效果,惊悚性一点不比传统手法差。就像我们google一样东西往往可以越挖越深,本片也让观众随着男主角在网络上的各种搜索,不断发现越来越多惊人的转折。

  本片还教会了我们非常多“搜索”和电脑使用技巧,很多可能是你生活里都没发现的,在这个过程中给人一种偷窥发现秘密感受,甚至教你怎么去进入别人的邮件社交网络,怎么通过朋友圈去揣摩一个人的生活行为。Online research本来就是一种技巧,一旦掌握熟练,你会觉得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发现连你自己的被吓到的各种事实

  很开心这么优秀剧本是以亚裔为主角,而且可以肯定地说,换成任何肤色效果都一样,更证明了很多优秀的故事不一定需要白人为主角才有吸引力。本片中失踪女孩生活中样子肯定会让很多年轻人共鸣。她在生活里其实没有什么朋友,只能在网上寻找认同逐渐迷失,变得与现实越来越有隔阂。而这让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孩很容易进入圈套

  本片探讨了很多事两面性。社交网路让寻找一个人的下落、了解一个人变得容易,但同时又让人们找到了太多可以伪装机会。它既可能透露太多信息,又同时可以作为自我保护工具。它可以既是女孩失踪的原因,也是找到她的最有效办法

  影片也反映出了在网络时代,作为父母与儿女沟通遇到的挑战问题。大部分年轻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看到自己的社交网络,然而作为家长必须要知道孩子的下落才会安心。同时也探讨了作为父母对子女教育上常常遇到的错误,将引发很多父母反思讨论

  作父母本来就是自我摧残,在网络时代,作父母变得更难,各方面技术上都得过硬才行。本片中的这位父亲真的是同龄人中电脑技术水平超高的代表了虽然从头到尾没见任何血腥,但称本片是任何一个家长的噩梦绝不为过。强推!

  《网络谜踪》影评(三):新瓶装旧酒,却别有一番滋味

  好久没去电影院,昨天照例去看了周二晚上的sneak preview,感觉收获了意外惊喜总体来说是值回票价的好片,而且从情节节奏、技术创新、演员表演镜头语言等各个方面来细看,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至于关心这部影片到底吓不吓人的朋友,我可以负责任的回答,这部电影在德国的分级是12岁以上,影片中没有暴力血腥鬼怪凶杀之类的画面胆小的朋友也可以放心观看。

  鉴于这是一部悬疑片,本文就不具体分析事情节了,以免剧透。

视觉呈现的创新

我喜欢这样介绍Searching这部电影:它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惊悚片,却是用一种非常不典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Aneesh Chaganty, at LAAPFF2018 【1】

  导演Aneesh Chaganty在2018洛杉矶亚太电影节上接受采访时如是介绍他的第一部长片。之所以说“非常不典型”是因为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出来的电影。换句话说,观众面对的银幕就好像是自己的电脑桌面,所有的情节展开都是通过屏幕上发生变化传递的。这部电影在2018年度的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得了“下一代观众奖”,备受赞誉之处莫过于它在电影的视觉表达大胆创新,是第一部用我们生活中早已离不开的电子设备科技产品挑大梁的电影。

导演Aneesh Chaganty(左)、联合编剧Sev Ohanian(中)在2018洛杉矶亚太电影节接受采访,出处见文末【1】

  然而,如果抛开大银幕这一限制来看,Aneesh Chaganty并不是吃螃蟹的第一人。早在2015年初,现象热播美剧摩登家庭》就已经在第六季中尝试过这种视觉表达的方式了。标题为 “Connection Lost(失去连接)” 的第六季第16集就是完全用电脑屏幕上的画面来讲述了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女儿的手机关机导致出差在外的妈妈紧张不已,她使用iMessage和FaceTime与家人亲戚一一取得联系,并试图黑入女儿的Facebook账号以获得女儿的社交信息,结果引出了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误会。受制于该剧的温馨喜剧定位以及20分钟左右的时长,这样独特一集并没有在气氛悬念制造上有多少发挥,但依然在IMDb上获得了9.5的高分,被许多粉丝视为《摩登家庭》中最喜爱的一集。虽然Searching的主创在电影节上和访谈中并没有提到《摩登家庭》的珠玉在前,但是观众不难发现他们在使用电脑屏幕这一媒介存在的一些相似之处。这里并非讲他们之间的借鉴关系,而是想要指出在电影语言中使用新媒体的这种尝试,不是一拍脑袋就有的灵光乍现,而是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细致体会,而后才能把使用这些科技产品的体验一一转化为电影叙事中元素。换言之,如果观众本身并没有使用这些产品的日常体验,那么主创们费尽心设计的一些令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极恐的细节就容易被忽视掉。又或者,如果观众是爷爷奶奶辈几乎不使用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笔记本电脑的人群,那可能真的看不太懂到底发生了什么。

  举个例子,在聊天的对话框中打字,刚打好一句还没来得及回车,对方就发来了一条新的消息,于是把刚打好的那句删掉,重新打一句;这句还没发出去,对方又先一步发来一条,于是又删了重打;反复好几次,才终于发出去一条总结性的回复。又或者,当你非常生气或者非常激动的时候,手速如飞打了一条充满情绪的、几十上百字的长信息,然而思前想后觉得不妥,又一个一个字的删掉。再比如,跟老妈视频聊天,她一直在唠叨你生活中的小毛病习惯,你一边心不在焉的听着一边随手打开了某宝的网页,突然老妈问了一句“你眼睛看来看去看什么呢?”吓得你赶紧把目光从某宝上移开连连否认“我没看什么呀!”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细节,能够在电影叙事中让故事生动起来,令人感到可信,让观众有共鸣。然而对于Searching的主创来说,如何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它们,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难题

Debra Messing(左)在采访中讲述她的拍摄体验,出处见文末【2】

  饰演女警官的Debra Messing在访谈节目中说,她第一次看剧本的时候觉得干巴巴的,净是一些什么“鼠标光标从左边移到右边”之类的描述,让她觉得很不可思议,然而导演给她看了一个Google搜索引擎广告片之后她惊叹不已,原来真的可以这样拍出一个故事。【2】导演Aneesh Chaganty也在不同采访中多次提到这个标题为“Parisian Love(巴黎爱情)”的广告片,大致意思就是展示男主角使用Google搜索不同的内容,借此来叙述他和一个巴黎女孩相爱的故事。这个Google于2010年制作的广告片跟后来的Searching电影比起来真的算得上干巴巴了,因为观众看到的只有不断变化的Google搜索条目和结果。可是它的创意非常厉害,以至于当时让人看了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受。因为它把自蒙太奇技术问世以来的电影语言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这个精髓就是观众的脑补。我们看到Google搜索条目里出现教堂”就自动脑补了男女主角结婚,看到“婴儿床”就脑补了他们有了孩子,诸如此类。以至于导演Aneesh Chaganty说了一句非常高的评价,他说他看完这个广告只觉得“Wow”,他发现原来自己懂得一门新的语言,而以前甚至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掌控了它,这门语言就是科技的语言,就是我们每天如何使用网络工具。【3】

导演Aneesh Chaganty在采访中提到自己被Google的广告片醍醐灌顶,出处见文末【3】

  无论是Google的那支广告片,《摩登家庭》的第六季第16集,还是Searching这部电影,这种视觉呈现方式的创新都有一个清晰方向,那就是改变科技产品在电影中的参与方式。以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人物使用电脑和手机,后来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短信内容配着提示音以对话框的形式在人物的旁边显示,或者偶尔短暂的以电脑屏幕的画面充满整个画框以引导观众的目光和视角。而Searching的主创们在尝试的,是要让那些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科技产品以一种更加互动、更加深刻的方式参与到电影叙事中来。这中参与的背后,不仅是由于我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科技产品和社交媒体,更是因为它们的出现和发展逐渐改变了我们自身的存在方式,用科幻词语表述,就是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地变成赛博格(cyborg)。这种电子化的生活,当然应该有一种更加电子化的视觉呈现方式,虽然观众可能以前没有见过这样的电影,但是这样的画面大家都很熟悉也都能理解,于是这种视觉呈现的创新在接受一方来说应该是毫无障碍的。这就好比第一次看动画片的孩子也能毫无障碍的接受蒙太奇的运用,能够理解断裂的时间和画面背后是一个连贯的故事。有趣的是,近年来3D电影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和电影人在努力拓展CG特效的逼真程度和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大概他们不会想到Searching这种回归二维的尝试给观众心理上带来的真实代入感不亚于逼真的3D场景在视觉上起到的作用。

电影语言的运用

  如果说Searching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噱头是“从头到尾发生在电脑屏幕上”,那么它能够赢得观众的认可靠的就是对于电影语言的成功运用。主创们在各种采访的场合纷纷表示,为了能够把这个创新的想法变成电影,他们的拍摄和制作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有太多问题无法从既有经验中找到对策,只能边摸索边前进。比如饰演女警官的Debra Messing和饰演父亲的John Cho在整部电影中戏份最重,他们二人有很多隔空对手戏,在拍摄的时候只能假装面前有对手;不同于通常的舞台调度,导演经常给出一些让演员的目光从屏幕左上角移动到右下角之类的“目光调度”指导,对于二位主演来说这都是全新的表演经验。【2】在这部电影中,除了导演、编剧,还有两位非常重要的主创,他们就是剪辑。在2018圣丹斯电影节上,导演Aneesh Chaganty在电影首映后的观众问答环节中激动地介绍两位剪辑师,说他们的工作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剪辑,所以在制作人员名单中加入了一个新的分类,叫做“屏幕摄影总监”。【4】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电脑屏幕上的操作,在拍摄的时候其实是已经提前制作好的画面,因此在实际开机前,剪辑人员就已经做了七周的“剪辑”工作,并且他们在之后一年半的电影拍摄和后期制作中贯穿始终地起到了核心作用。【4】Searching在IMDb条目上的制作人员名单中这两位剪辑师的名字,Nicholas D. Johnson和Will Merrick,不仅作为剪辑出现,更是和总摄影师一同出现在“摄影”一栏里,职位是“Director of Visual Photography”,可直译做“视觉摄影总监“。【5】

  在主创们的尝试和努力下,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部电影的确是叙事流畅、一气呵成。开场的几分钟里,观众看着电脑屏幕上呈现出的照片、视频、日历等等信息,既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和事件的背景,又像一个独立的小单元,情节上有完整的起承转合,节奏的张弛有序又恰到好处的渲染了情绪,让人不知不觉中泪目。对于电影院中的观众,这个楔子的段落又像是一道前菜,让人慢慢适应这种新的视觉呈现方式。由于我看的是sneak preview(就是看之前不知道今天放的是什么),自己之前也没有了解过这部电影,所以开头几分钟暗暗担心,“不会整部电影都是电脑屏幕吧?”毕竟《摩登家庭》的成功示例也只是一集20分钟的情景剧而已,而且楔子段落的泪点又让人隐隐觉得后面不会是喜剧片。

  如果只是忠实的录制屏幕活动,那么它就是一个直播节目,而不能成为一部电影。幸而Searching的主创们深谙镜头语言,并把这一技巧娴熟地运用在对屏幕活动的调度上。首先,屏幕活动并不是忠实于现实时间的,而是以蒙太奇的手法拼贴起来,因此有了节奏的变化。当主人公的思路受阻,或是事情发展停滞不前的时候,画面活动就变得迟滞、沉闷;当主人公突然发现重要线索,争分夺秒地搜索信息时,画面活动就明显加快,给人一种跳跃和目不暇接之感,从画面背后透出来的时间压力和紧张气氛不言而喻。这只是Searching这部电影抓住观众注意力的基本手段。

  其次,作为一部悬疑片,悬念的设置和推进至关重要,这一点上剧本也是非常过硬,小高潮一个接着一个,最后还有反转。个人的观影体验是,每当我觉得差不多该换成真实场景了吧,突然就发生了情节上的突破,然后我的注意力又被情节发展牢牢固定在了电脑屏幕的画面上。

  第三,镜头的运动和音效的使用对于整部电影的悬念渲染、节奏把控和情节推进也都起到了推动和加强的作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镜头是固定不动的,不断变化的只是画框中的一个个对话窗口、视频窗口、网页浏览器窗口。但是在某些关键的节点,比如男主人公无意间发现了什么重要线索,镜头就会非常自然地推近,引导观众的视线去关注屏幕上的具体一点,同时配以紧张的背景音乐,让观众从一种相对被动的主观视角(一直从人物的视角看着电脑屏幕)转变为一种近似主动的主观视角,让观众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和人物的目光重叠,也让观众深入体验人物的情绪。

  第四,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点,就是导演非常擅长使用停顿的技巧。这种停顿在影片中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由活跃的画面活动突然转入相对静止单调的画面活动,另一种就是打断连贯的叙事。前一种的具体体现就是对电脑屏保的巧妙运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屏保,是当主人公身心俱疲的时候。此时画面变成了电脑屏保,黑色的背景下一束彩色线条变幻莫测,它用短暂的虚拟时间替代了较长的现实时间。配上营造气氛的背景音乐,似有一种象征意味,好像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主人公的担忧,让观众有一种黑云压城的紧张感,知道这个平静的画面随时会结束,又不知道何时结束。此时主人公突然收到FaceTime来电,弹出的视频通话对话框中映出夜晚主人公的卧室,更让人觉得有一丝诡异。另一种停顿是打断连贯的叙事,使用的工具是“页面加载中”的旋转光标、主人公合上笔记本电脑后的黑屏、以及突然由电脑屏幕到手机屏幕的转换。这些停顿都是非常短暂的,甚至是瞬间的,却会让观众的连贯观影有一个瞬时的中段,或让人焦急,或让人惊诧,借此达到导演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和情绪的目的。

  把这些镜头语言从原本的三维空间嫁接到一个二维平面的画面调度上,让观众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仿佛是自然而然的观看行为,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这不仅得益于导演的个人才华,更与整个团队的通力协作密不可分。

中规中矩的故事

  最后再简单说几句故事,没有剧透,请放心阅读。

  导演在多个场合表示,这是一个很中规中矩的悬疑片,只不过是用新颖的形式讲述出来。女儿失踪,父亲焦急寻找的过程一波三折,如果单看故事脉络,的确无甚特别之处。导演表示,选择这样一个“老套”的故事和这样一个新颖的形式来搭配,也是希望二者能够相互中和,让观众感到新颖的同时又容易接受。【3】演员的选择上却让人小小的惊喜:主人公一家是亚裔。而且他们的这个家庭基本上没什么亚裔的刻板印象(除非孩子从小学钢琴也算),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恰好是亚裔美国人而已。把角色换成其他任何族裔也不会对故事造成任何影响。这在种族歧视和刻板印象严重的美国影视剧中的确少见,以至于饰演父亲的John Cho在首映结束后的观众互动环节激动到哽咽,他说自己看完电影感到非常激动,因为他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一个和他的家庭相似的家庭。【4】话音未落,现场就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对于生活在欧美国家的亚裔来说,能在主流媒体上看到自己族裔的面孔作为一种主流的形象出现,对于个体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亚裔群体来说自然也是意义非凡。

John Cho(右二)在电影首映后观众问答环节现场哽咽,视频出处见文末【4】

  故事虽然老套,但是涉及到的话题却是宽泛的,比如子女教育、亲子关系、人性的自私、媒体的冷血、社交媒体的无孔不入、网络空间的安全等等等等。这些话题每个单独展开都是深不见底,如果用传统的电影形式,必然不可能一一涉及。若是一一涉及,贪多嚼不烂,显得浅薄无力。若是选一两个点到即止,也要通过情节、人物活动、对话等形式精心设计,未必能达到效果。而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视觉呈现方式决定了它可以有单位时间内更多的信息量,而不必一一通过行动或语言来揭示。比如说网络上看客们对于女孩失踪事件的各色评论,窗口滚动下去,一条条映入眼帘,明明是客观视角,却让人忍不住产生主观的评判。又例如新闻直播画面对于警察办案现场肆无忌惮的窥探,媒体追逐新闻价值的那种冷血和疯狂可见一斑。不难看出,在这个中规中矩的故事里,导演还是暗暗放入了不小的野心。

  观影前半段我的确时不时有一种“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的感觉,不过这些所谓bug其实在最后故事反转后也都能勉强的自圆其说,不算什么大的缺陷。如果说故事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可能就是结尾有些强行落入俗套的感觉,这也导致了这部电影在一些评分网站上出现了两极化的评分。不过总体来说真的不算硬伤,毕竟要把整个故事和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恰当而自然地结合起来并不容易。

结语

  该片的北美上映时间是8月底,德国的上映时间是9月中旬。在网上搜了一下德国版的预告片,发现后期把画面中所有的文字(比如聊天窗口打的字,网页上的信息)全都换成了德语,当时觉得OMG这得多少工作量啊!怪不得德国的上映日期要晚半个月。如果该片在大陆上映,不知道是只配字幕还是会把画面上的文字信息也全替换成中文,目前看到的预告片好像是只有配对话的字幕。

  总结来说,推荐大家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虽然没有3D和CG特效加持,它也能够为你值回票价,故事性和娱乐性都算上乘;就算院线不上,这样一部在电脑屏幕上呈现出来的电影,当然也很适合DVD或者线上购买,个别情绪渲染的时刻观影体验可能会稍打折扣罢了。

相关引用

  (抱歉相关视频只有来自YouTube的链接)

  【1】导演Aneesh Chaganty和联合编剧Sev Ohanian在2018洛杉矶亚太电影节接受采访的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3dN3OlMYiw

  【2】Searching的主创人员在IndieWire Studio的访谈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xY2eM-TFKc

  【3】导演Aneesh Chaganty接受圣丹斯电影节官方采访的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BEAscIDTt0

  【4】圣丹斯电影节上Searching首映后的主创亮相及观众问答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dQLDGssCo

  【5】IMDb上Searching电影页面里的全部制作人员名单: https://www.imdb.com/title/tt7668870/fullcredits?ref_=tt_cl_sm#cast

  《网络谜踪》影评(四):前谷歌员工的首次电影实验

  MIFF 墨尔本电影节

  推荐的人群——喜欢悬疑剧,并且对于新科技、实验电影比较有兴趣的人。此片突破性的技术手法已经奠定了其观众基础——对于新科技充满求索心的年轻观众。同时,他又很成功地展示了如何征服此种新技术,来使技术为推动故事情节服务。但全片最后,对于想要主角心理、人性以及社会议题的探讨缺乏了一点深度,有点流于表面,所以扣了半颗星吧。

  以下影评部分参考于Hollywood Reporter。原文链接:https://www.hollywoodreporter.com/review/searching-review-1078023

  对于这部电影,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评价通常是“哦,那是一部完全基于电脑屏幕影像剪辑而成的电影”。但如果对此片的讨论仅仅是停留在这个技术阶段的话,总觉得是差了些什么的。这位前谷歌商业内容创造员——Aneesh Chaganty,在他的首次电影作品中很好的呈现了一个家庭是如何被套入一出犯罪闹剧。值得关注的是,剧中对于惊悚和悬疑元素的塑造功力,不会输给电影在技术性突破上的精彩。

  故事开头的部分主要聚焦于住在加州的一个韩裔家庭,从温馨幸福到后来一家三口陪着母亲与癌症抗击,最后母亲于2015年过世。前十分钟的亮点主要在于技术性的展现——紧密拼凑一连串家庭记录小视频与电脑屏幕的日常,来讲述和交代情节。

  直到女儿(Margot)开始长时间不回复父亲的讯息,故事的戏剧性开始上升。父亲David打开女儿的手提,抽丝剥茧,最后不得不推断出女儿可能已经失踪的事实。报案之后,一个当地的颇有声望的女侦查员Rosemary (Debra Messing), 开始和David一起联手协助调查。

  全片的剧情主线一直都是以David找到的女儿的邮件信息、FB联系人、以及其他社交网站内容不停推进的。通过网上找到的线索,David把所有可能有关的信息和警官Rosemary一起慢慢定位到女儿可能去过的地方。

  观众在最开始可能会觉得自己完全跟到了节奏,跟着主演一起推理。但总会觉得有一些瑕疵,一些不那么说的通有点牵强的逻辑。直到最后,故事情节完全反转。我们才有了——”啊哈“的那种一切伏笔都通顺了的感觉。

  最后,当一切推理都结束,故事交代结局的时候,他的落脚点又回到了传统的剧情片和社会片的角度。去探讨了一些很真实的社会议题和父母心理。剥去了科技感的外衣,这部片子依然是一部很合格的探案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