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山外》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山外》观后感10篇

2018-08-27 02:3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山外》观后感10篇

  《山外》是一部由郑智泳执导,崔真英 / 赵英哲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山外》观后感(一):僧人尼姑恋爱

  说实话,韩国电影一向不怎么被我接受,因为我实在明白他们除了会放肆谈恋爱之外还会不会去干些别的?动不动就野蛮男女友,甚至延伸及野蛮老师野蛮王妃,搞得人心惶惶,以为时光倒流,进入了蛮荒时代。而且,正在谈恋爱的男的就更惨了,要时刻准备学习伟大的耶酥基督,被女友扇了左脸还得毕恭毕敬地凑上新鲜的右脸。

  出于对僧尼之间的情感纠葛的猎奇心态,我决定下载《残花》。佛门弟子格守清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强迫自己无色无味无情无欲,这是成正果所必须的。在中国,我们都知道有个酒肉和尚济公,他再怎么破戒都不敢惹到“色”字上来,更别说僧尼共同破戒了。

  也不知是不是韩国恋爱题材的电影过于泛滥,再无法推陈出新,所以想到让僧尼来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又或者导演观察社会时候视角独特,认为这里面有很多值得人们重视信息。这种情感一旦爆发,将不可收拾

  我想起在书上看到过在中国发生的一个关于僧尼恋爱的故事具体出自哪里我忘记了,但与“年华有限风月无边”这幅经典对联有关大概是讲一对僧尼相互爱慕,几经磨难都无人敢逾越心里障碍走到一起,某日,一诗人实在忍不住决定帮帮他们,就在石碑上写下无框的风月“虫二”二字和被框住的“年华”二字。后来这对有情人终于领悟到“年华有限,风月无边”的含义,结成连理

  僧尼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相互产生爱情也是正常的。下载《残花》的时候,有人质疑我,说怎么下载这种电影看呢?因为它被贴上了“情色”的标签——僧尼钦海和妙魂在佛门禁令面前发生热辣的情欲。电影上映距今有15年之久了,在韩国,它被定位为“禁片”。仔细想想,这也无可厚非宗教问题向来在政治上很为敏感,加上公众早已约定俗成思想观点,《残花》将永远无法被“正常”地接受。可惜,钦海和妙魂没能遇到“诗人”,否则,我相信,他们之间的感情会顺利很多。

  需要补充的是,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版本剪辑,“情色”镜头根本没有。我就纳闷了,僧尼谈恋爱叫“情色”,要这么说,“普通人”上个床岂不是世纪大淫乱啦?这也忒不厚道了。科学生理常识告诉我们,人都有欲望,它不应该被压抑

  现在,抛开电影本身不说,我之所为钦海和妙魂“打抱不平”,是因为我坚信:任何身份的人的感情,都应该被尊重理解,只有自私自利无耻人才给别人贴阴暗的标签。佛教讲究宽恕”,连杀人犯及时回头,都有岸可停、有佛可成,僧尼谈恋爱结婚生子大不了就还俗嘛,何必劳师动众进行思想攻击呢?再说,修行在自身,出家与不出家是一样的。

  审查影片的相关部门要有一定的精神修养,否则,观众将会错过许许多多好电影。这种损失不可估量的。

  附录:在山东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有一处著名的摩崖石刻:“虫二”。系清光绪二十五年,才子刘延桂所题镌。这“虫二”是个字谜,为“(风字繁体)月”二字去了边,意思是“风月无边”。 1985年夏,当代书法家钟灵、谢逢松等在广东惠阳举办书画展览,期间一起去大亚湾巽潦海滨旅游,面对无边风月,山东人钟灵以泰山石刻“虫二”出句,谢逢松以“年华”应对:虫二;年华。谢逢松的对句在“年华”两字加上框框,意思是“年华有限”,含义十分深刻。这副对联刻于大亚湾巽潦海滨石上,很快传遍全国。联语堪称千古一绝,上下联都是字谜,但真正构成绝对的不是谜面,而是谜底:年华有限,风月无边。(选自《古今短联趣话》岳麓书社出版傅小松/著)

  《山外》观后感(二):影评《残花》兼论信仰

  老和尚在山里待了七十多年也没有修成半个菩萨,而九丰法师,以天为盖以地为席云游四方,不禁食,不拒绝女色,最终却成了佛。

  老和尚对佛法的理解再透彻,他有的其实还是一颗凡心,只是他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欲望,没有背负起过的当然永远也放不下来。他心里的那个位置空白的,成佛其实就是一个杀魔的过程,魔没有来过,佛当然也不会来。因此,最后老和尚圆寂前还是要看女人身体,这也是对他成佛最后的超度。

  钦海师傅从小在庙里长大,因该说还是有慧根的,老师太出题:怎么不用手将一片树叶放进一瓢水内。钦海于是将一瓢水放在了树下,一叶落而知秋,枯叶顺势而下,落在了一瓢水内。这里面深有禅味。 “以有为体,以无为用”,比如一个杯子外形为体,可是能用却是因为内面是空的,因此万物不仅是要追求“有”,“无”也是自然之道,钦海道法自然,讲究顺势而为,不逆势而动,一切浑然天成,令人玩味。

  可是钦海毕竟是爱上尼姑妙魂了。于是他很痛苦,老和尚教给他的是要放下,只有放下才能成佛。可是如果从来没有又何来放下可言?如果没有可以放下的又怎么能体会出放下后的轻松?又怎么能够大彻大悟呢?

  只有九丰深得佛学大成,因此他说了一句话:“撞吧,不管是什么,去撞吧,冰霜撞碎了,以后还会再长出来,但是形状会有所改变。”人生的修行不也正是如此吗?只有去俗世中去撞了,也许撞的头破血流,可是再成长的时候钦海就不会是以前的那个钦海。

  其实真正的修行在红尘中。佛法其实应该是从来不拒绝红尘的,而只是看破红尘。而所谓的看破红尘也不是躲进山里,而是一种豁达心境。躲在深山古刹中,晨钟暮鼓青灯古佛不是修行,真正的修行,修的是人生的经历,修的是人生不断行走过程中的体悟,不经历,又何来超脱可言?

  其实所谓信仰,也并不是说就真的信天上真能有那些飞来飞去的神仙,更加也不是相信,自己的命运会是求神念佛就能改变。一切真正的信仰信的应该还是心。求佛求的也只是内心安宁。因此,穷根追底的去追问物质意义上的佛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是特别无知的。说佛在心中这样的回答也并非是故作高深的敷衍。这个世界表现方式并不只是有科学,科学即便无限的发展下去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能根除人所有的烦恼。因此不能用科学的视角来审视宗教。

  佛教会我们要向善,因为有六道轮回,其实真正的智者,信的也不是轮回,信的是自己内心的满足,信的是一颗慈悲心。有人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有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比如,看见街上有一位乞讨者,能够施舍一些物质上的东西,自己的内心其实是很满足很快乐的,这比用这笔钱买一个冰棒吃得到的物质快乐是多得多的。因此说,渡人也是渡己。

  佛教给我们要拒绝欲望,因为有欲望就一定会有痛苦,正如钦海爱上妙魂之后的痛苦,老和尚教给他的方法是放下,而九丰教给他的方法是去经历。拒绝欲望拒绝的应该是身后的欲望,能够从身后的欲望中解脱出来,在这种解脱中成长、悟道。而对身前的欲望,九丰还是看得更加透彻,去撞吧,撞了之后重新生长起来的是不一样的。因此说佛泯灭人性、压制欲望是对佛的误解

  有时候,在科学的大旗下,我们对信仰误解的太多。

  《山外》观后感(三):与情色无关

  我想我看到的这个版本肯定是删节版的,没有一点情色镜头,所以,我要说的与情色无关,我要谈的是删掉情色镜头之后的干净的《残花》。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与世隔绝的深山里,年轻的小和尚小尼姑,一段无伤大雅又没有结果的感情故事,很唯美样子。实在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把这么美好的一部电影拍成情色片。钦海和妙魂两人的感情就像那莽莽深山上的皑皑积雪一样纯洁啊,他们只不过就是跟任何两个初识恋爱滋味的小儿女一样彼此长相思又期盼着长相守啊。当钦海在庙会上怀着忐忑心情在寻找妙魂,正在担心她有没有来的时候突然见到妙魂的身影时那会心欣慰的笑,钦海奉师命去请妙魂过来时的路上,两人为了能多相处一段时间而故意放慢的脚步,两人好不容易见面时总是说的那句“我想你”,是任何相恋的两个小儿女都会做的事情。虽然是一僧一妮,但都是因为生活所迫才身入空门的,何况他们遁身空门的时候年纪都还小,佛门的清规戒律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其实都不是佛门中人。我并不想把这部电影定义为一僧一尼的感情纠葛,这只是两个平常男女之间平常的爱情故事而已啊。

  深山,白雪寺庙,尼姑庵,面目清秀的小和尚,温婉美丽的小尼姑,看不到彼此时的长相思,见面时的艰难,以及梦想中的长相守,仅此而已。

  个人觉得还是另外一个名字Beyond the Mountain(山外)更适合这部片子

  只是实在无法忍受结局哪里······

  实在无法想象这部片子变成情色片的样子······

  《山外》观后感(四):似乎是根据这位大师的故事改编的

  当我遇到她的时候,她二十岁。那时我们在坐落于越南高地上的彻悟寺院里。我二十四岁,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活力艺术家和诗人。当时正是越法战争期间,很多人处于垂死的边缘。当时我的一位师兄Thay Tam Thuong刚刚遇难。当我踏着台阶回寺院的时候,我看到一位比丘尼独自站在那儿,凝望着附近的山峰。看到她那样静静地站在那儿,我感到仿佛有一股清凉的风拂过我的面颊。以前我也见过很多比丘尼,但却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请你也想想自己的初恋。慢慢地想,回忆一下它是怎样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是什么因缘把你带到了那一刻。唤起那段经历,带着慈悲和智慧深入地审视它,你会发现有很多那时你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禅宗里有个公案叫做“如何是你父母未生之前你的本来面目?”这个公案的目的是诱请你去探索真我,即本来面目。

  深入地审视你的初恋,努力发现它的真实面目,当你这样做时,你将发现你的初恋并不是真正的第一次,你出生时的样子也并不是你的本来面目。如果你深入地观察,你会看到你真实的本来面目和你真正的初恋。你的初恋依然还在,一直在这里,继续塑造着你的生命

  这是一个禅修的课题

  当我遇见她的时候,那并不是我们相遇的第一次。否则,爱怎么会这样轻易地发生呢?如果我没有看过杂志上的佛像(注:一行禅师小时候因为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佛陀的像而种下了出家修行的种子),我们是不可能相遇的;如果她不是出家人,我也不会爱上她。她身上有一种巨大安详,是其他人所没有的,那是由虔诚的修行而产生的。她曾在顺化的尼姑庵里修行,现在,她出现在这里,一如盘坐草上的佛陀一样安详。看到她,童年时代拜访隐修者、品尝泉水的感觉再现了,成为了我们初次相遇的一部分

  在我看到她的那一刻,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向往和珍爱的一切。

  作为一位出家人,她的威仪、走路、看人、说话的方式是无懈可击的。她很安静,除非别人同她搭话,否则她不说话。她只是垂视前方。她看起来就像观音宁静、慈悲、美丽。我不时地看看她,但是时间都不长。如果她看到我那样看着她,是很不礼貌的。十或十五分钟之后,我道了请原谅,回到房间。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我知道我的安宁被扰乱了。我想写诗,但一行也写不出来。于是我开始读别人的诗,希望能使自己平静下来。

  日子与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我却明白了自己心中的那种情绪——我知道我爱上了她。我只想同她在一起,坐在她旁边,看她。

  那天夜里我几乎没睡着。第二天清晨打坐诵经之后,我提议厨房烤火。天很冷,她同意了。我们每人一杯茶,我想方设法使她明白我爱上了她。我讲了很多事情,但却不能直接说。我谈论着其它的事情,希望她明白。她慈悲地、专心地倾听着,末了,她轻轻地说:“你说的话我一句也不懂。”  

  但是第二天,她告诉我她懂了。爱对于我是不容易的,对她则更为困难。我的爱像一场风暴,她被击中了,被风暴席卷而去。她曾试图抵抗,但没有成功,最后她接受了它。我们两人都需要悲悯。我们很年轻,但却要被风暴卷走了。我们有作为出家人的最深沉愿望继续我们珍爱已久的事业,然而我们却被爱俘虏了。

  作为出家人,我们怎能继续维持这份珍贵的爱情呢?出家人通常是不讲这种故事的。但我想这样做也有必要。否则,当年轻一代被爱击中时,他们怎么知道该怎么做?作为出家人,人们都认为你不会堕入爱河,但有时候,爱情的力量比你的决心强大。因此,这是一个关于戒律、正念、僧团、菩提心和自我完善的故事。  

  爱对她来说比对我更困难。她信任我,就像信任一位兄长,我对她也产生了真正的责任感。在原定住持回来的那天,她非常镇定宁静,言谈举止一如从前,只是她的微笑光彩照人了。当有人爱你时,你就会显示出更大的自信

  晚饭后,我们坐禅诵经,然后各自回房间。三天来我们俩都没有怎么睡觉,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好好睡一觉,以恢复精力,好见住持。他第二天肯定会回来。但是入睡是不可能的。午夜一点,我还醒着。我感到一种要与她呆在一起的强烈渴望。与她坐在一起、看她、听她讲话。

  我清楚这是我们独处的最后一点儿时间了。

  那天夜里有好多次,我渴望去敲她的门邀她去禅堂继续我们的讨论。但我没有去。因为我们有约在先,我必须履行诺言。我感觉到,她大概也醒着。如果我去她房间敲门,她肯定会很高兴跟我到禅堂继续谈话的。

  但是我控制住了。我心中的某种强大的东西在保护着她,还有我自己。

  在那天夜里和所有那些珍贵的日日夜夜中,我从来没有动过要握她的手或吻她的前额的念头。她象征着我所热爱的一切,我的关于慈悲、关于将佛教融入社会、关于实现和平与和解的理想。我心中的这种愿望是如此地强烈和神圣,以致于任何诸如握她的手或吻她的前额的举动都将成为一种亵渎。她象征着我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东西,如果破坏了它,我会受不了的。

  她呆在房间,像一位公主,而我心中的菩提心则是卫士,守护着她。我知道如果她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俩都将失去一切,我们的慈悲理想以及将佛教融化于世间的愿望。我不必刻意去守戒,将佛法转化为现实的强烈愿望保护着我们俩。

  为了生命的延续,我不可能不做一个比丘,而她也不可能不做一个比丘尼。就仿佛一支大军的司令员在守护着她;对我来说,敲她的门,开门去她的房间,是不可能的那样会把一切都毁掉的。

  后来,为了帮她的师姐提高中文水平,我让她把一本中文书翻译成越南语,那本书是一位研究佛教的中国科学家写的。她对中文原文理解得不好,我为她检查译文并修改了很多章节。而对她,为了帮她提高法文水平,我给了她一部关于佛教的法文书去翻译。这样做,可以提高她们的中文、法文水平,以及对佛法的理解。但是每次我给她上课时,我们呆在一起的时间要比必需的时间长。

  两、三个星期后,我的师兄弟们看到了这一情况,明白了我在恋爱(看不出来是不可能的),令我大为惊奇的是,他们容忍了这种状态,没有作任何批评。对他们这样宽容态度,我至今日还心存感激。

  但是她的师姐发现以后,却不能接受。有一天,我看到她眼里有泪,我明白了。我知道是决断的时候了。

  面对最后的别离,她垂下头,只说了一个字:“好。”

  她对我是如此地信任,我怎能不觉得自己对她负有责任呢?我被悲伤淹没了。我心中有着眷恋的情愫,但同时理智的声音又指出:为了我们继续保持自我,为了成功地实现我们探索和修行的愿望,这是唯一的路。我记得我们分别的那一刻。我们面对面坐着。她看起来也似乎被绝望淹没了。

  她站起来,靠近我,把我的头拥入她的怀中,并且自然地把我拉近她,我听任自己被拥抱着。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身体上的接触。然后我们互致问讯就分手了。

  她去河内后两个月,我收到一封信。信中说:她完全遵循了我的建议,尽管不太容易,但事情总算有了头绪。我写了回信,进一步表达了我的爱与鼓励。分开后的那段日子对我们两个来说都是不好过的,所幸我们分处异地产生了很多良好的效果。借助时空,我们得以成长,看事物不同了,我们的爱也变得更加成熟了:执着的成份减少了,慈悲之花绽放了。分离没有破坏我们的爱,反而使它更坚定了。

  我对她的爱情没有减少,但是它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人身上。我领导着数百位出家僧众,从那时候起,我们渐渐发展成几千人的大型僧团。然而那份爱仍在那里,并且变得更强大。

  维持我们之间的爱的最好的方式是成为真正的自己、好好地成长、建立起深沉的自尊。如果你对自己很满意,你就是鼓励了我们大家,包括她和我。至今她依然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我的生命里。请沉浸到你自己的生命之河中去,看看那些已注入其中、滋养和支持着你的支流。

  我希望你们明白这一点:对我来说,《坛经》、《金刚经》和这个爱情故事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听这个爱情故事可以帮助你们理解佛法,听佛法可以帮助你们理解这个爱情故事。

  你们也许会问:“后来怎样了?”

  后来怎样了取决于你们。如果你们问:“她叫什么名字?她现在在哪儿?”你们也许还会问:“谁是那位法师,后来他怎么了?”其实这个故事此刻就发生在你我的身上。

  挚爱的种子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山外》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