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鬼婆》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鬼婆》影评10篇

2018-09-25 01:4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鬼婆》影评10篇

  《鬼婆》是一部由新藤兼人执导,乙羽信子 / 宇野重吉 / 佐藤庆主演的一部剧情 / 恐怖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鬼婆》影评(一):人的本性

  看来食色性也真是人的本性,全世界一样,饱思淫欲,欲望冲突失控了,就会有宗教迷信了,一个简单故事隐匿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无论如何,禁锢人的真本性看来都是要失败的。

  《鬼婆》影评(二):豆瓣上《鬼婆》的英文名字

  最好还是直接保留Onibaba这个名字,毕竟IMDB和一些英文恐怖片研究著作中,提到这个片子都是用Onibaba的名字,而非什么Devil Woman. 别人检索起来也方便

  《鬼婆》影评(三):黑迷障

  芦苇荡,婆媳俩,抓士兵,卖盔甲,换米粮。

  儿战死,友幸归,难营生,欲断魂。

  媳年幼,身骨壮,夫已逝,心旌荡,相觊觎,夜滚床。

  婆心焦,孤终老,欲拆散,戴面具,扮神妖。

  亡魂蛊,肉壳连,费心机,成魔仙。

  芦苇荡,夜奔忙,尸骨洞,空回响。

  《鬼婆》影评(四):人性的裸奔

  向新藤兼人致敬,这么大一位大师,这么晚才膜拜。

  更佩服的是其伟大编剧能力,而非一个单纯工匠导演

  一切从简之下,以一个战争背景,将人性剥离而出,很是类似酋山节考的设置方法,只是这一次单纯归结于情欲。无论是以贩卖士兵盔甲为生的情节,还是面具道具使用以及寓意女性阴道洞口等等皆称精妙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儿媳每次夜晚幽会淋漓的奔跑,欲望真是一个幽深狂野的马达。

  《鬼婆》影评(五):鬼婆

  新藤兼人 真的要叫大师了 比黑猫简单 但是隐喻更多更复杂 这才叫戏剧电影 场景人物极度简化 看似封闭 实际空间无限 没有黑猫精致 但更加狂野 亦动亦静强烈对比 镜头都点到即止 女孩在芦苇中奔跑镜头重复运用同黑猫中武士驼女鬼的蒙太奇 朽木同阳具的性暗示;芦苇随风飘扬象征恐惧与欲望交织心绪 难以抑制的欲火会战胜对地狱的恐惧 飞蛾扑火 高潮戏前 鬼婆站在雷雨中凝视两人做爱 心中更悲凉

  大岛渚可以去吃屎了

  《鬼婆》影评(六):芦苇地的迫击炮

  因为年代问题,这部电影在今天看来,必然没有当年的震撼了。

  但是作为一个曾经的同盟国成员,发动了诸多侵略战的日本,和平始终是大多人民渴望的。在影片中,导演运用了一众明暗交接的喻示手法,让这部电影的反战主题异常明确。“为谁做战都是一样,这这其实就是两个皇帝的战争。”“一匹马生下了一匹样;太阳黑色的,白昼也如同黑夜。”还有那个芦苇地里的暗洞。魔鬼的面具。

  老电影大都由于技术限制演员对白画面成为主要信息传达口,但是新藤兼人的这部电影的配乐也对电影中对战争导致的混沌色调大肆渲染

  “战争是世界上最无用之事。”完全是兽性的产物,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但是现在社会教育体系,愈发的将每一个人孤立了起来。在认识自己的唯一时,是否又会有更多想要捍卫的东西了。而什么该有,什么不该有。又由谁来宣告?

  《鬼婆》影评(七):社会人类·性 一个样

  婆婆演技挺好,眼神凶光直射,相对之下儿媳眼神没有内容,不过也切合所演角色

  芦苇荡中好杀人,社会蹦碎,但还有一部分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在,如亲人间关系,不吃人等,这部分还未崩坏;战乱深入一步,到《阿修罗》中,这一部分就开始蹦碎了。

  社会体系

  性

  是本片两大探寻点。

  婆婆对儿媳的控制需要相依生存是其一,性嫉妒是其一。跟踪儿媳目睹一幕之后的“欲火焚身”应该是经典画面了。婆婆在这方面展现丝毫不弱于儿媳(婆婆演员年轻时应该比儿媳漂亮

  儿媳是简单的年轻农妇形象,在战乱中的异性关系更直接,孤男寡女相遇,双方都需要都渴望,一方挑逗一方接应两拍既合便在一起,其他什么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精神需求都是文明社会的建设

  在这层面,婆婆和儿媳是一样的角色,是一个角色,有着一样的诉求,当然婆婆还主动去找阿八,不过她已经超出儿媳年龄好大一层了,所以在性方面她更压抑,所造成的心理压力随之而来行为扭曲也更严重

  《鬼婆》影评(八):世间最深的黑洞人心

  战争时无法用道德来衡量百姓,为了吃穿杀人越货、偷盗抢夺成了家常便饭。 战争是政治家的战争,士兵无所谓荣誉感。 七情六欲的驱使三从四德诅咒下地狱又算的了什么?享受眼前的欢乐哪还管什么身后事来生? “漂亮”武士的脸其实千疮百孔丑陋可憎,这也许就是人性最本来的面目。他发动了战争,因此上天自有惩罚,让恶鬼的面具永远跟随他,至死方休。 八被一个不知名的人杀死,我们可以发挥想象这个不知名的人可能媳妇丈夫、婆婆的儿子,其实他并没有死。又或者是随便的一个逃兵,先下手为强。八的死以及后来婆婆的遭遇都是现世果报惩罚他杀死河边两名武士,惩罚他觊觎霸占朋友之妻。 婆婆为了吓唬媳妇戴上面具,不想面具下雨后贴在婆婆脸上取不下来,媳妇暴力取下,结果婆婆的脸变成了比恶鬼面具还可怕样子。这便是惩罚,惩罚她杀掉武士之罪,惩罚她威吓他人之罪,惩罚她杀人越货之罪。 指代手法:洞。那个杀死漂亮武士的洞其实是1、人性的黑洞,影片开头就有暗示。2、地狱,最恶之人毕竟堕入无间地狱。婆婆在这里杀死了将军,结尾我们清楚的看到媳妇跨了过去,而婆婆在跨的时候,影片俄然而止,我们不知道她究竟是否掉落谷底,我们只能猜测。如果跨过去就是人性的救赎,如果没跨过去就是对人性深深悲哀讽刺。 欲壑难填、罄竹难书。害人终害己,善恶自有报。

  《鬼婆》影评(九):没有鬼怪也可以很恐怖

  战乱中的婆媳俩靠截杀逃亡士兵为生,将他们的甲胄兵器卖钱换粮食经营这种恐怖的营生完全是为了心中那个瑰丽的梦想:“有朝一日战争结束再去种田好好过日子”。可是谁都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倒卖兵器的中间商笑说:“这样的日子最好赚钱。”

  邻居哈吉在战争中死里逃生归来,带来不幸消息老太婆的儿子战死,年轻女人成了寡妇。两个人相依为命平衡关系由于第三个人的闯入而变成利益均衡较量,故事就在两间狭小的草屋、一片芦苇荡里展开。若是年轻男人年轻女人重新组合,老太担心自己无人照料;若是年轻女人继续和老太婆生活,男人欲壑难填心有不甘。下一步要怎么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这场博弈,比心力,比体力,比脑力。最可怕的是,没有赢家

  年轻女人在芦苇荡里不断奔跑,明明是满心欢喜地去赴约,却次次都像逃命,即便依偎在情人怀里,也口口声声说“我害怕奔跑”。这预示了她不久将要遇到的可怕阻碍悲惨下场。而老太婆凭借自己的机智冷静一个人干掉面具武士,得到了他的甲胄和武器,当她连皮带肉扯下那幅面具,她还能冷笑说出:“我生来就没有看到过美丽的东西,让我看看这最美丽的面孔,真正的武士的面孔。”那一刻,她难以料想心怀魔鬼的人戴上面具就再难逃魔鬼的诅咒。

  临水那片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是恐怖的基础背景,大风扫过芦苇叶不断发出的刷刷刷的背景音效加重了恐怖气氛。加上节奏明快鼓声,敲得人心惊胆战,故事讲的明明是闷热夏天,却让人心里一阵阵发凉。

  我曾经不止一次跟朋友 吐槽,中国拍不出好看的恐怖片惊悚片是因为中国不允许“鬼怪”的存在。看完这部五十年前日本的恐怖片,不仅反思:没有鬼怪也可以拍得很恐怖,只要你能摸头人心中最恐怖的部分。

  《鬼婆》影评(十):由人至兽 最终妖魔

  《鬼婆》于1963年上映,新藤兼人编剧、导演。影片围绕三位主人公展开故事:丧子的婆婆、丧夫的儿媳和儿子的战友阿八。南北朝时期,婆婆和儿媳靠杀人劫财为生,直到独自逃离战场的阿八归来并带来了儿子战死的消息,儿媳和阿八犹如干柴烈火,相互发泄战乱年代压抑许久的欲望。婆婆担心阿八会带走自己相依为命的儿媳。一天,婆婆杀死了戴着鬼面的武士,并以鬼面伪装自己阻挠儿媳和阿八的交合,却最终使自己妖魔化。

  正如福柯所言: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所讲述的年代。战后的日本为麦克阿瑟和他的官方机构(SCAP)接管,其目的在于改造日本社会。SCAP的官员鼓励民主主题的电影,比如妇女权利和反军国主义的斗争,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道德观念对电影的约束(比如允许电影中出现接吻场景)。比起小津安二郎以哀婉的腔调感叹今日日本的衰落,《鬼婆》则更凌厉表达了“战争使人性异化”的反战思想

  尽管主题并不新鲜,但优秀艺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在这个意义上,《鬼婆》的叙事技巧和视听语言都是相当纯熟的。

  《鬼婆》的剧情设置与所谓的惩罚情节最为相似主人经历系列负面转折并最终自食恶果。与传统类型片不同的是,《鬼婆》中的主人公一开场便以狰狞凶狠的面目示人。杀人过后,导演有意呈现了二人粗俗的吃相,表明了此二人是在荒蛮境地野兽化的人,人性已经被兽性取代。

  狂乱不安的片头过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野芦苇地,随后出现二人蹒跚前行,随后被潜伏在芦苇丛中的婆媳二人杀害,劫去铠甲,抛尸洞中。随风摆动的芦苇丛是本片的一个视觉母题,导演的将芦苇作为一种调度元素,嵌入到电影的表意系统当中。首先,芦苇为影片画面提供了运动感。其次,芦苇渲染了恐怖氛围。尽管这里的芦苇形象并不像片头中的芦苇那样阴暗,运动也相对平缓,但由于片头的氛围定调,此时的静更是传递出了危机四伏感觉。二人被杀时,观众先是看到两根长矛从芦苇丛中刺出,这种颇具象征意味的画面暗示着“芦苇”才是“杀人凶手”,由此,芦苇也就成为了邪恶和恐怖的象征,“鬼”之所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鬼婆》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