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御用金》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御用金》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10-13 02:2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御用金》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御用金》是一部由五社英雄执导,仲代达矢 / 中村锦之助 / 丹波哲郎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御用金》影评(一):浅谈五社导演和香港电影

  

五社英雄的电影特色总是把打斗镜头景物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物外之景的浮世美感!在五社导的Yakuza系列电影《出所祝》 《鬼龙寺院花子的一生》里运用的更为常见也更亲民(不那么过份艺术化)。似乎王家卫导演还深得其五社英雄导演的暴力美学精髓!《堕落天使》里的开枪镜头 《东邪西毒》里的夕阳斗剑 《一代宗师》中东北火车站雪夜下的八卦掌与形意拳。都是那么的异曲同工绝妙的点似乎刚好一样

  《御用金》影评(二):五社英雄和黑泽明的根本区别。。(内详)

  。。。。。。。。。。。。。。。。。。。。。。。。。。。。。。。。。。。。。。。。。。。。。。。。。。。。。。。。。。。。。。。。。。。。。。。。。。。。。。。。。。。。。。。。。。。。。。。。。。。。。。。。。。。。。。。。。。。。。。。。。。。。。。。。。。。。。。。。。。。。。。。。。。。。。。。。。。。。。。。。

  。。。。。。。。。。。。。。。。。。。。。。。。。。。。。。。。

  这2个家伙风格有点象,不过五社电影里面女人更养眼点。。

  这个片用了,浅丘和司叶子 “北之荧” 用了岩下和夏木マリ

  而黑泽的电影 为了取悦西方评论,把女演员都化装成 东方古典特色的单眼皮

  想想看这是不是本质区别。

  《御用金》影评(三):立意好但是不够苦大仇深

  五社英雄的武士片,很接近中国武侠片的感觉,但这就有点个人英雄主义过重,缺乏人物困境挣扎的苦大仇深感。

  其实主角设定背景已经足够悲凉,但是对这种悲凉没有深入的发掘。或者说,本来很接地气的困境,被过度的浪漫化了。

  本片中对于武士在忠于家族和义于百姓之间的两难选择,本来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片中有点蜻蜓点水,浅尝则止。主角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己武士的尊严而拔剑……他对于百姓生命本身的悲悯却表现的很有限,缺少内心自我捶问的那种痛苦和挣扎。虽然电影中多处闪回了那群百姓死亡的情景,但有些痕迹过重,以致煽情的有些虚假

  而后半部分完全纯粹的武打动作片了……

  丹波所饰的角色,本来也是个苦大仇深的角色。苦大仇深的仲代和苦大仇深的丹波,一个选择了义,一个选择了忠,于是曾经的朋友不得不走向对立,但两人同时各有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无奈,本来也是个很沉重主题……但是片中对于丹波的无奈也是一笔带过(反而过于突出了丹波的残忍冷酷,营造了一个典型坏人形象

  ……………………

  好吧,其实说这么多,说不定只是因为我莫名喜欢丹波。

  也许我觉得主角不够惨,结局居然不是被乱刀砍死或者火器打死233333333

  《御用金》影评(四):基本是武士片的套路,就是不明白恶人怎么不杀掉猪脚,搞得自己身首异处

  御用金』(ごようきん)は、1969年5月1日公開の五社英雄監督による時代劇映画。フジテレビ・東京映画製作、東宝配給。仲代達矢主演。

  目次 [非表示]

  1 概要

  2 あらすじ

  3 スタッフ

  4 キャスト

  5 同時上映

  6 ハリウッドリメイク

  7 DVD

  8 劇画版

  9 脚注

  10 外部リンク

  概要[編集]

  フジテレビがテレビ局として初めて劇場用映画製作に進出し、東京映画と提携して製作した日本初のパナビジョン方式作品。藤巻左門役には三船敏郎がキャスティングされたが仲代達矢との衝突から途中降板したため、中村錦之助が代わりに出演している。映画は海外の映画制作者、映画ファンの間でも評判を呼び、1975年にはリメイク版『ザ・マスター・ガンファイター』がアメリカにて製作・公開された。

  あらすじ[編集]

  天保2年(1831年)10月、越前国鯖井藩(鯖江藩をイメージした架空の地)の漁村・黒崎村の漁民30数名全員が一夜のうちに姿を消した。領民らはこれを「神隠し」として怖れた。

  天保5年(1834年)、江戸の浪人・脇坂孫兵衛は鯖井藩士・流一学らに命を狙われる。刺客らを倒した孫兵衛は、鯖井藩家老・六郷帯刀が再び「神隠し」を行なおうとしており、その前に孫兵衛の口を塞ごうとしていることを知る。

  3年前の「神隠し」の真相は、帯刀らによる虐殺だった。佐渡島から御用金を運ぶ途中で難破した御用船から漁民たちが引き上げた金を、藩の財政立て直しのために横領し、真相を知る漁民全員を皆殺しにしたのだ。孫兵衛は、親友であり、妻の兄である帯刀を責め、二度と「神隠し」を行なわないことを約束させるが、武士であることに嫌気がさし、妻と藩を捨て、浪人となった。しかし帯刀が再び「神隠し」を行なおうとしていることを知った孫兵衛は、それを阻止するために鯖井に向かう。そんな孫兵衛を謎の浪人・藤巻左門が密かに追っていた。

  鯖井に向かう途中で、孫兵衛はチンピラたちに追われていた女つぼふり師おりはを救う。彼女は黒崎村の生き残りで、「神隠し」のために許嫁と父親を失い、身を落とした女だった。

  一方、孫兵衛の行動を察知した帯刀の部下・高力九内らは孫兵衛を待ち伏せし、急襲する。多勢を相手に傷を負った孫兵衛を救ったのは左門と、おりはが煽ってなだれ込んで来たチンピラたちだった。おりはの実家に逃れた孫兵衛は、御用船を座礁させて御用金を奪おうとしている帯刀らの企みをおりはと左門に語る。孫兵衛は左門が幕府の隠密であることに気付いていたのだ。ところが、孫兵衛と左門はそこに現れた九内らにあえなく捕らえられてしまう。

  この節の加筆が望まれています。

  スタッフ[編集]

  監督:五社英雄(フジテレビ)

  製作:藤本真澄、福田英雄、椎野英之、佐藤正之

  脚本:田坂啓、五社英雄

  撮影:岡崎宏三

  美術:小島基司

  録音:原島俊男

  照明:榊原庸介、上島忠宣

  音楽:佐藤勝

  整音:西尾曻

  整音助手:渥美和明

  編集:諏訪三千男

  現像:東京現像所

  殺陣:湯浅謙太郎

  製作担当者:大久保欣四郎

  協力:下北の人びと

  ノンクレジット

  スチール:中山章[1]

  キャスト[編集]

  仲代達矢:脇坂孫兵衛

  丹波哲郎:六郷帯刀

  司葉子:しの(孫兵衛の妻、帯刀の妹)

  浅丘ルリ子(日活):おりは(女賭博師、神隠しの生き残り)

  田中邦衛:長井兵助

  夏八木勲(東映):高力九内

  西村晃:流一学(鯖井藩士)

  東野英治郎:鯖井藩家老

  樋浦勉:六造(おりはの弟分)

  黒部進:大村惣兵衛

  井川比佐志:竹内慎次郎

  常田富士男:賭場のやくざもの1

  尾形伸之助:宮内半蔵

  大木正司:賭場のやくざもの2

  浅若芳太郎:賭場のやくざもの3

  田中浩:灘彦四郎

  佐藤京一:荒井道寛

  鈴木晴雄:

  山口博義:市原又七

  水島晋:

  宮沢元:

  田中志幸:

  山本清:

  新田勝江:

  谷育子:

  桧としえ:

  美船洋子:

  大沢真吾:木島源内

  木下清:

  サトウ・サブロー:

  浅草陣太:

  星野兼児郎:岡島弥八

  荒木肇:平山要助

  伊達強:黒川源太夫

  佐藤典幸:

  津々井功二:

  波戸崎徹:

  小沢栄太郎:ナレーション

  中村錦之助 (特別出演):藤巻左門

  《御用金》影评(五):浪客行

  浪客行

  ——说说日本电影里的那些浪人

  [四十七浪人]刚上映,从预告片看,复仇和魔幻是电影的两个关键词忠臣藏的故事被日本人翻来覆去拍过N遍,但好莱坞看重的只是其中的复仇,忠义与礼教统统被过滤,所以必须弄些妖魔鬼怪搞搞气氛。很可能,电影里的浪人一个个与时代擦肩而过,沦为符号化的噱头。但浪人之所以在今天还值得认真对待,是因为他们身上曾背负着历史个体巨大矛盾对峙,而这种困境不是东方主义叙事能承载的。山田洋次说:“浪人一人走在路上,几乎所有的人都骑马。快速到达不是目的,比浮云还慢也无所谓。因为,浪人要感受这个星球所带来的一切。”且让我们返身日本电影,看镜头里的浪人如何感受。

  弃武·天下大治

  浪人之浪,取浪迹天涯飘零人世之意,指的是那些脱离藩候、离开户籍地,在外流浪的武士。从武士到浪人,这些佩刀之士所要面对的,不仅是生活变故,更是一个时代的创痛。日本的武士阶层起源于江户时代,他们原本帮着贵族看家护院,但后来渐渐壮大起来,壮大到可以称为一个阶层,而他们的权力差不多也就跟一些贵族不相上下。当然,武士还是个笼统的称谓,其中还能按职务高低身份贵贱,次第分为“侍”、“徒士”、“乡士”和“足轻”。不过,在高级武士眼里,最低一等的“足轻”实在是跟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不过空有头衔罢了。

  说到浪人的大量涌现,就不得不提德川幕府的衰败。1853年,美国人开着大军舰驶入浦贺港,强烈要求幕府大开国门招商引资,史称“黑船事件”。这下搞得幕府坐立不安,跟美国佬当然没实力硬碰硬,于是只好把枪口转向自己人——天皇和藩侯,跟他们搞搞宫心计。但谁会傻到主动扛下卖国的罪名呢,这下搅得全国人心惶惶,各种思潮兴起,各种势力抬头。什么尊王派、倒幕派、攘夷派全都一股脑儿地钻了出来,而浪人的身影便不时闪现在幕府末期这一系列的历史巨变之中。比如1869年的春天,幕府大佬井伊直弼在前往办公室的途中,突然被一群不明身份的刺客刺杀身亡,这就是著名的“樱田门外之变”,而这些刺客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脱离水户藩的浪人。当然,浪人也不全是倒幕派,也有坚定地站在就快被历史浪潮吞没的幕府一边的。这之中最响当当的,自然要数新选组。说起来,新选组的创始人清河八郎也是浪人一枚,当时幕府官僚屡屡被人暗杀,于是清河桑变向上级提议,招募浪人组成护卫队,保护幕府要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像是新选组中日后名垂青史的土方岁三、近藤勇,在当时的老百姓眼里,充其量只是混口饭吃的落魄浪人而已。

  真人版[浪客剑心]的伊始,说的就是鸟羽·伏见战役,交战的双方是有新选组加盟的幕府军和明治新政府军。电影里始终像阴魂一样缠着剑心的斋藤一,正是新选组的三番队队长,而剑心早年间正是倒幕派令人闻风丧胆的人斩(亦即刽子手)拔刀斋。但杀人杀多了,剑心越来越觉得杀人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拯救——无论对民众还是新时代而言,于是自称“浪客剑心”闯江湖,唯一的宗旨就是“不杀”,与之匹配的,则是他随身携带的那柄“逆刃刀”(刀刃开在刀背上)。不过,像这么超然的浪人,在斋藤一看来,终究是自欺欺人,甚至后果严重。因为血流成河的历史,并不因你的不杀而放缓脚步,譬如剑心的女神小熏就差点因为剑心的不杀主张,命丧黄泉。虽然最终爱的力量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说真的,在动荡的大时代里,像剑心这样的浪人,只能是理想主义的异数。

  独行·逆恩背叛

  更多时候,浪人的特立独行,并不体现在“止戈”这样伟大理想上,而是他们对长期效力的藩侯的背弃。[御用金]就为浪人孙兵卫设置了这样一个命题,到底是效忠幕府还是自己所属的鲭井藩。故事的由头是这样的,因为入不敷出,既要养活自己人,又要向朝廷交税,鲭井藩于是打起了“御用金”的注意。所谓“御用金”,当然是幕府将军享用的金子,从佐渡运出的800根金条,历经海上的三天漂泊,最终送达江户。但这不长不短的三天并不好过,除了要面对海上的暗礁狂流,还要面对鲭井藩的黑手。鲭井藩想出了“神隐”一招,就是不但要半道劫下这批御用金,还要利用“神隐”(古时日民间认为,失踪人士之所以下落不明,是因为神明将其隐藏了起来)这种怪力乱神的幌子杀人灭口,当孙兵卫得知当地村民因此被尽数杀害后,便决定脱离鲭井藩。所以,成为一名浪人,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孙兵卫对武士道的某种背叛,因为对藩侯的忠诚无疑是下属武士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但导演为我们描述的孙兵卫是这样的,当他得知鲭井藩打算故伎重演的时候,他就坐不住了。坐不住的原因,一方面是鲭井藩怕他泄密,派人暗杀他,所以孙兵卫必须和鲭井藩做个了断,另一方面,虽然他偏离了武士道,但他仍坚守着武士精神,对滥杀百姓这种事,孙兵卫再怎么也无法坐视不管。在这里,电影还为这一抉择,多加了一个人情砝码,那就是一手策划偷金杀人的六乡带刀,还是孙兵卫的姐夫。所以,孙兵卫的武士刀,其实不仅指向了鲭井藩,也指向了自己的家人。换句话说,电影标举的浪人形象,虽然抛别至亲,背叛藩侯,但其恪守的道义却依然值得称颂。

  再看[用心棒]里的浪人三十郎,随遇而安,大大咧咧,行路的方向完全靠丢木棍决定。就像酒馆老板一开始误会的那样,三十郎似乎和横行小镇的两股恶势力没差别,一样喜欢打打杀杀。不错,三十郎和他所反对的敌人,选择的同样是暴力,但他最终的目的,却不是从中捞油水,而是让清兵卫和丑寅两方速战速决,同归于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小镇的平静。值得注意的是,[用心棒]里的浪人形象无疑更含混,“三十郎”不过是他胡诌的名字,他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我们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脱藩,也不知道他为什么选择四处流荡,就像[七武士]的最后,墓碑上无名无姓,坟头徒留武士刀。三十郎也类似,重要的不是他的过去,而是他试图靠一己之力,兼济天下。

  哀悼·舍身取义

  对许多没了藩侯依傍的浪人而言,最难的事不是摆脱武士的光环,而是生计。我们在电影里看到到一个个浪人潇洒而来,潇洒而去,但他们的家人怎么办,这时候,浪人怎么过日子就成了一个问题。[切腹]告诉我们,不少浪人居然打着切腹的名号,以此要挟藩侯,性质就跟碰瓷差不多,无非是想借此捞点银子。这下可好了,武士道彻底成了讹诈的工具,整个时代开始崩塌,浪人们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登门敲诈藩侯,而藩侯呢,抱着看好戏的心态,看浪人怎么“大义赴死”。有一天,一个叫千千岩求女的浪人造访井伊家,他无意切腹求死,不过为了求财,为了给发烧的儿子买药看大夫,但井伊家的家老和一班家臣却打算将计就计,强逼千千岩求女切腹。后者苦求家老宽限一两天,两天后一定回到这里,履约切腹。不过,家老却对此无动于衷,更要命的是,留给千千岩求女切腹的并不是一把削铁如泥的武士刀,而是一把竹刀。就这样,千千岩在痛苦中死去,为了藩侯高谈阔论的“武士道”。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个叫津云的浪人也来到了井伊家门前,要求和千千岩一样——切腹。原来,他正是为千千岩之死而来,他对家老说:“他本该像个男人一样面对死亡,不应该有任何借口,应该像一名真正的武士……武士也是人,有血有肉,不能活在空气中……如果你没体会过养家糊口的压力,那就无法理解他在面对死亡时的犹豫。”在武士阶层衰落的年代,武士道也就成了美好而空洞的象征,它可以拿来标榜,也可以拿来谋生,但它很难再成为一个武士身体力行的准则。在三池崇史的翻拍版[一命]里,千千岩的妻子,在死去的丈夫身上找到了一块糕饼,可以说,浪人千千岩既为一块糕饼而死,也为武士道而死,那么,他的死究竟是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by 淹然)

  原载《看电影·午夜场》

  《御用金》影评(六):虎头蛇尾的隐喻

  《御用金》是一部标准的日本武士道电影。贯穿整部电影的是农民、幕藩、幕府之间,浪人武士、幕藩谋士、大内间谍之间的矛盾。在表现武士道精神和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日本国粹导演五社英雄不仅采取了正面叙述的手法,同时运用了很多隐喻来烘托。

  《御用金》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意象是乌鸦,在全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乌鸦在日本文化中并不是一种“报忧鸟”,而是超度亡灵的使者。它在《御用金》中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影片刚开始时,大平回到村子的片段。大平首先看到的是身着洁白色礼服的新娘,和庞大的送亲队伍。接着,她就看到了成群的乌鸦盘旋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导演五社英雄在这里对乌鸦有一个十分细致的特写镜头:不停转动的头,眨动的黑亮眼睛,光滑的皮毛。影片的色调也在这里骤然由暖黄色,转成灰黑色。导演在这里使用的“乌鸦”,我认为已经不能称之为“隐喻”了,而是一个赤裸裸的明喻:村子遭遇了不测—村子里有亡灵—村子完全消失了。随后,大平惊恐了,歇斯底里了,用包裹砸向乌鸦,在它们“哇哇”的叫声中飞奔着离开了村子。洁白的雪地和盘旋的大群乌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意象是用来表达某种意义的。导演在这短短的十分钟之内,让乌鸦这个形象不断反复出现,自然是要营造一种诡秘的气氛,表现一种悲剧的命运:也许是村子的悲剧,也许是大平的悲剧,也许是幕藩的悲剧,也许是武士道的悲剧,更甚也许是民族的悲剧;同时,乌鸦也确实与全片的基调十分吻合。但是从大平回到村子到离开村子,中间出现了一个细节:一只乌鸦落在屋子中央的席子上,大平随后掀开席子发现了尸体。尸体的面部表情是狰狞的。我反复观看了这一片段。这个片段类似于惊悚片某些的片段。我看它的时候一直觉得,导演安排这个片段是要决心要使它带有某种隐喻性的:村子“神隐”了,应该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为什么这个人的尸体留下了?大平进入这座屋子的时候,喊得人是爸爸,由此可见这是她自己的家,那么这个人是谁?是爸爸吗?他为什么会在席子的下面?他惊恐的面部表情,又是为什么?但是影片在接下来的进行中,导演并没有完全解释我的问题。尸体的面部表情狰狞,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带刀和他的心腹宫内的心狠手辣,反映了武士道的残忍一面。但是如果五社导演花了这么长时间描绘这个画面,只是为了表现武士道的残忍,烘托诡秘气氛的话,未免有些牵强——这个影片本身已经浸入了武士道的种种,不必以如此隐晦的手法表现。那么这个隐喻究竟为何而置?未免令人生疑。铺垫种种,却草率结尾。

  影片中有一个小的爱情线索:宫内对志乃的爱情。全片表现这段感情的只有两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宫内陪在勤奋织布的志乃身边。第二个镜头是临死前宫内向志乃伸出了手。我认为导演设置这个线索的时候,其实也是带有一部分的隐含意义的。虽然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隐“喻”,但也确实是希望它带有的隐含意义能够完善影片的结构。初观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导演要在武士道影片中加入不伦的爱情元素。但是当全片完结的时候,仔细回想这个插曲,其实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勤奋织布的志乃没有放弃孙兵卫回家的希望—孙兵卫仍然活在世界上—宫内私自的追杀和围堵。那么这插入的不伦爱情元素的意义在此了。可是,五社导演在设置这段爱情的时候,把第一个镜头设置的十分隐晦。我觉得大部分观众和我一样,并没有明显地看出宫内与志乃的对话中,宫内对志乃怀揣的是一份爱情。直到第二个镜头的时候,导演才把这份感情明朗化。那么,在宫内向志乃伸出手之前,观众们是在没有明白这份潜在感情的基础上,接受宫内对孙兵卫的追杀。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宫内对志乃不存在这份感情,那么宫内对孙兵卫的追杀其实也是成立的:宫内是武士道的卫道夫—宫内追杀武士道的“叛徒”孙兵卫。那么导演在这里设置花笔墨设置的爱情线,又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给人留下如此深刻印象的镜头,最终却不能拥有必须存在的意义,真是虎头蛇尾,令人遗憾。

  影片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庆祝节日的场景。这个节日是日本的鬼节,又叫“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盂兰盆节是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的,在日本是仅次于元旦的盛大活动。它原来是佛教的法式,是为了拯救这个苦难而进行的法式,也有超度亡灵的意思。庆祝盂兰盆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跳盂兰盆舞。男女老少们身着夏季的和服,手持团扇,聚集在广场上。首先在高台下跪拜祖先,献上自己最真诚的祝福,然后自然地和着音乐围成圆圈跳舞。有的地方还带着面具跳舞,让人分不清舞动的是人还是“鬼”。日本人民相信,通过这样的仪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让祖先的灵魂得到慰藉,愉悦祖先。 影片中的鲭井就是通过带着面具跳舞来庆祝盂兰盆节的。这支舞贯穿了六乡带刀和孙兵卫的决斗。其实导演把舞蹈和决斗放在同一个时间,目的也是通过强烈的对比来更深刻地烘托他们的决斗—对武士道精神的拷问。武士道的精神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勇”。六乡带刀和孙兵卫的这种传统的武士决斗方式,是必须以一方的死亡作为结束的。而盂兰盆舞就是死亡一方的送葬歌。导演在这里使用鼓声、鬼脸面具将全片的节奏推到了高潮。孙兵卫在舞蹈中杀死了六乡带刀,他把自己的武士刀插在了带刀的墓前。留下刀后,大内间谍藤卷直木与孙兵卫有了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里,藤卷表示以后不会再从事大内间谍的职业了。其实导演还是想告诉观众,藤卷也放弃了武士道。随后,大平与孙兵卫在舞蹈前有一个长达数十秒的对视。我不明白这个对视是什么意思。很多观众以为这对视里含有某种爱情的讯息。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孙兵卫自始至终的爱人只是志乃夫人。而大平的爱人,可能是牺牲了的六三。我个人认为这个对视,表现的更可能是对武士道葬送了大平一生的怜悯。大平的未婚夫、爸爸、村子里的邻居、六三,都是武士道的受害者。而她自己也因此变了一个人—成为了一个女骗子。这样一来,这支长达十分钟的舞蹈,基本上都在表达一个主题“送葬”。但是我认为盂兰盆舞最重要的地方不在“送葬”,而在于“超度”。导演可能是想告诉观众,孙兵卫在认清武士道的残忍之后,葬送了自己的武士之路。可是这层意思实在是太浅了,即使不用盂兰盆舞,单单孙兵卫把他的刀留在墓前,就可以表现孙兵卫放弃了武士道。他更可悲的地方在于最终还是没有“超度”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武士精神。藤卷也葬送了在这里葬送自己的武士道。这个我就更加不能理解了。整部电影除了武士道主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矛盾,是农民、幕藩、幕府之间的矛盾。大内间谍这个职业在剧中的冲突并不是很多。正因为他是大内间谍,才会帮助孙兵卫解救渔村。那么他为什么要放弃职业呢?仅仅因为这个职业是带刀口中“不耻”的职业?还是因为他发现了幕府的腐败。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整部电影的主题就太分散了。盂兰盆舞作为这段对话的背景,也让人十分困惑。同样的,故事中也没有超度藤卷的理想。他放弃了职业,却没有放弃武士道。矛盾依然没有解决。而对于大平来讲,我不知道故事中的哪一点超度了她。她是全剧中最为悲剧的人物。没有了家人,也失去了爱情(当然如果六三真的是她的爱人的话),无依无靠。盂兰盆真的只是她的送葬曲。但是我觉得六三死了以后,她的悲剧已经达到了顶峰。没有必要再通过盂兰盆舞,重复这个这个悲剧的过程了。我个人的想法是,带刀死后,孙兵卫把刀插在他的墓前,整个故事就在藤卷和大平目送孙兵卫及志乃夫人离去的背影中结束。长达十分钟的盂兰盆舞,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隐喻,导演真正用到的意思,只是这个隐喻所包含意义的最浅层次。反而显得拖沓冗长了。如此之大的隐喻,却浅尝辄止,未免虎头蛇尾了一些。

  《御用金》中的隐喻很多。五社导演确实通过这些隐喻营造出了一种诡秘的调调,烘托出了一种强大的无力感,让观众感受到了历史剧的深沉厚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隐喻是非常成功的,乌鸦、刀、酒、艺妓的歌曲等相得益彰,但是有些隐喻却是隔靴搔痒,“浅尝辄止”,虎头蛇尾,未免令人遗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