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都做不了职场精英了。
我已不在职场数年,很久不关注上班下班那点事儿,但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身边许多做自媒体的同行开始重新找工作,其中不乏有些将公号搞得风生水起的。我一开始挺纳闷,但经过了解,我发现这个现象至少包含了两个现实问题:
一是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自媒体的行业金字塔逐渐形成,大部分商业收入集中去了头部账号,而那些没有社会资源的个人自媒体,不容易变现了。步入职场,是他们获取社会资源最便捷的渠道。
二是一部分年纪轻轻、尤其是大学一毕业就从事自媒体的写作者被掏空,生产不出新的内容了。他们急需增加个人阅历,除了主动的阅读、社交、旅行之外,而上班是一个被动的开拓新世界的方法。
提起职场,对现在的我而言总感觉是很遥远的事。坦率说,我个人的职场生涯非常失败。曾几何时,我也渴望过成为一名职场精英,但到最后我发现,我的努力反而将我从精英的道路上越推越远。今天在芒果TV看《格子间女人》,忽然想起我上班的那几年,就在这分享几个我在职场上的惨痛经历吧。
第一次背锅
那是大三实习的时候,当时读亦舒的小说,里头说职场是修罗场,一举一动都不可松懈。我全然不当回事,心想不就是一份工,只要与人为善,做好本职工作,哪来许多针锋相对?但才进职场一年,我就曾因此吃了大亏。
当时经朋友介绍,去一家韩国唱片公司上班。平时没有太多事情,只是艺人来国内宣传时才比较忙。有次公司一位歌手发新歌,按照计划,要在当晚十点发布,不同时区同步。下班前,我看部门领导忙不开,就顺手替他将母带转交给了媒体部。结果那个缺心眼的技术员提前上传了新歌,导致中国区发布时间提前了两小时。
现在看这个事故,好像并没有引发什么后果(主要可能因为那个艺人并没有红起来哈哈),但当时在公司内部却等于捅了马蜂窝。韩国公司的制度十分严谨,上级连夜追责到了我这儿。睡梦中被一连串短信炸醒的我,除了震惊之外也是一脸懵逼,心想我就帮忙捎个东西,不找技术员找我干啥,我委屈。
直到第二天,我看到在大会上争得面红耳赤的部门领导,我才隐约明白,锅是谁来背并不重要,这分明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因为媒体部的老大即将升任中华区社长,以技术员比较难招的理由KO了我的部门领导,最后公司内部决定,只处分我这个实习生。我,一个快快乐乐的下班仔,为什么不早点回家。
这应该是我初入职场的第一课。对于公司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一个新人的得与失,并非制度不近人情,而是管理层习惯以最小的损失去解决问题。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迅速成熟起来,更加宏观地看待公司的运作,看穿管理层的想法,同时也可以规避在某些小细节上铸成的大错。
第一次加薪失败
另一家公司的事儿,差不多十年前,当时我们部门有二十多个人。有一次部门老大的U盘在我笔记本上忘了拔,被我带回家发现了一个大秘密,我看到了记录部门所有同事的薪资表。
我的薪资处于中游,这倒没什么,但让我意外的是,有一位比我入职晚的女同事,薪水却比我高很多。一模一样的职位,她年纪和我相仿,资历根本不如我,完全是个外行,怎么就比我值钱了?我无比困惑。
经过我一段时间严谨的观察,我发现部门老大和这个女孩同居在一起。至于怎么发现的,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总之我当时非常愤怒,直接跑去问他,要怎么申请加薪?他很圆滑,说公司每年都有两次加薪的机会,我可以帮你报上去,至于会不会通过审核,是由行政部决定的。
我说如果不给我加薪,我就辞职不干了。说这话时我已不是新人,手上有好几个项目,日日加班到凌晨,自觉有些底气。部门老大沉思了一会儿,说好,不过按照公司章程,涨薪日每年都是固定的,你再等三个月,到年中就给你涨工资。我听完他的承诺,觉得自己得逞了,还挺高兴的。
三个月过后,我果然收到行政发来的邮件,但等我美滋滋地打开邮件,却发现只涨了200块,我当时差点把电脑给砸了,苦苦等这么久,你竟然只给我涨了200元,逗我呢。头脑一热,立刻写了辞呈,说老子不干了。任部门老大再三挽留,我也没答应。
后来又过了好久,我在前同事聚会上遇见了他,他也离职了。我这才跟他说起当年的憋屈,他听完笑到不行,说自己太冤枉,原来工资真不是他定的,连他自己辞职都是因为公司太抠门。至于那个和他同居的女同事,俩人真没啥关系,要怪也只能怪首都真是藏龙卧虎,她居然是部门老大的房东。
第一次当香饽饽
我经历过一次办公室政治风云。当时那家广告公司有三个老板,他们是大学同学,白手起家一起创办公司,逐渐做到行业领先,规模也越来越大。除了大老板的广告全案公司之外,又分出两家子公司,一个兄弟做TVC拍摄,一个兄弟做新媒体,三家公司在一起办公。
我在新媒体这家子公司里工作,这次还是朋友介绍,我空降直接做的高管。进入公司之前听朋友讲述他们三兄弟的事迹,我还觉得很羡慕,能跟儿时的小伙伴一起走向成功,是多幸运的事啊。但到了公司才发现,美好只存在于传说,三兄弟的关系如今早已经分崩离析,业务上各自严防死守,生怕对方吃掉自己的客户。
我在这家公司待了两年,因为之前的工作领域不同,我对媒体和娱乐营销比较熟悉,经常被另外两家公司借去提案,这种“借人”在这间公司很正常,我们自己也经常借全案公司的设计师用。帮兄弟公司提案我有分成拿,自然很乐意,但次数多了,我老板就不爽了,毕竟他没有好处,只是碍于表面上的和平不方便阻止。发展到后来,他虽然嘴上不说,但经常会让我去跟进一些明显不可能成交的案子,宁愿让我做无用功,也不想让我有多余时间被借出去。
那段时间我也被折磨出了拖延症,明知道客户不靠谱,却仍要硬着头皮满足老板的恳求,方案一拖再拖,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后来公司被大集团并购,又来了新老板,而且还是大股东。大股东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要扩大公司规模,将子公司拆出来独立运营,并要求分开独立办公。这下,三家公司的人力成本忽然就提上去了,因为很多人员都是“共用”的,分开就要重新招人。然后大股东就下命令,让我们自己选老板。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做老板的不易。三个老板轮着找高管谈话,我也收到了其他两个老板抛来的橄榄枝,他们知道我的老板跟我关系处得不好。那段时间草木皆兵,有时看到他们三个坐在会议室谈笑风生,我都不敢路过,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让其他老板误会。不过我的确不是混职场的料,就算被当成香饽饽,也难以游刃有余。最后在僵持不下的情况里,我选择了逃避,直接跟他们说我以后不打算上班,要去开饭店了。
后来,我真的去开饭店了。
· · ·
最近芒果TV的独播剧《格子间女人》,是一部关于职场女性的奋斗史。
一开始坐在电视机前看,还是会觉得里头的人挺蠢的,唐嫣那么好看还需要在格子间里摸爬滚打?吴卓羲都当boss了为啥还在跟下属斗法?还有那些稳坐办公室的都市丽人,为了抢一个案子恨不能猛虎扑食,生活里哪来那么多戏。
但不知不觉却又真香的看了进去,看到唐嫣扮演的女主谭斌被同事联手抢客户,趁着将她出差的空隙拿下她团队所有的客户资料,并且用更低的价格破坏谭斌已经谈好的合同时,不知不觉又想到了那个菜鸟时期的自己。
职场如战场,每一次没有血光的交锋其实都暗藏杀机,当时我不懂,为什么人可以为了利益去出卖公司和朋友,现在似乎懂了一些,职场只看结果,没有理由和借口。
以前觉得吧,职场剧是粉墨登场的地方,里头尽是妖魔鬼怪,现在反倒觉得这是一个各种意志进行battle的角斗场。这里并非没有日常,但想要在职场更进一步,你只有提起超出平时的勇气和信念,更加直接的去面对一切。你必须让压抑出别的情绪,去专注某一种意志。
现在去网上搜索职场,一半在告诉你职场禁忌,另一半在教你职场礼仪。但当你走进真实的职场,却发现这些压根不重要,那些波谲云诡,真伪难辨的人情世故,不是看一篇菜鸟指南就能搞定的。想要在这种地方百炼成精,没有一番挫骨断筋的历练,你会很难自洽。
正如谭斌说的那句职场名言:哭,可以,但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再哭。生活中,你是小可爱和懒狗,在家被爸妈当宝,胡天胡地的谈着恋爱,但一进入职场,不得不摇身一变,穿上盔甲去披荆斩棘。职场不会管你是谁,有怎样的过去,只会看你现在正在做什么,有怎样的利益。
以前吧,我不喜欢看职场剧,总觉得这些办公室里的规则特别不近人情。现在看着这部《格子间女人》,回想到自己曾经的职场生涯,不禁又是一阵恍惚。
职场是一个规则、利益都大于人情的严酷之地,对于有职业追求的人来说,却也是快乐的战场,最起码它不会辜负你的努力。甚至,在某些人眼里,在一个只讲规则的硬派职场生存,比任何人情场都要更加容易。
尽管在职场那几年的我,浑浑噩噩的度过,但现在想想,没有那几年的失败经历,我也不会有这么多可以诉说的故事,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合作伙伴也都是那几年在职场上得到的。
也许我这辈子都做不了职场精英吧,但没关系我已经看开了,还是看剧比较快乐。
- e n d -
从 来 只 会 大 冒 险 ,没 有 讲 过 真 心 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