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失业?
01
才得知,她因为工作变动,目前赋闲在家。
堂姐是传媒硕士毕业,找工作时,经过层层选拔,终于进入一家报社当记者。
那个时候,新闻行业风头正劲,纸媒风光无限,报社记者是一份体面的工作,收入高,又有理想情怀。
然而人的本质都是懒的,鸡血打了一段时间就凉了,人也开始慢慢懈怠下来。
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了几年。
谁知道就在前两年,风云突变,报社的报纸发行量、广告量急剧下滑。
在稳定的环境中待得太久了,对世界的变化越来越钝感,现在网络上说的好多东西,她都不懂了。
02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幕是这样的:
体制化了的“老布”,虽然通过正途获得了出狱的机会,但是因为已经在监狱中生活了50年,习惯了高墙内的生活。
出狱后无法面对遇到的各种挑战,不知如何适应现实的生活,善良的老布只有通过自杀来解脱。
这就是一个类似的隐喻。
孩子,你该找个稳定的工作,现在你还感受不到,以后你会后悔的......
然而这几年,当他们亲眼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也就越来越少把“稳定”这个词挂在嘴边了。
而送报纸、牛奶的小哥,也变成了送快递,送外卖;
人工智能技术越发成熟,甚至出现无人驾驶,自主诊断疾病......
世界的发展速度让人触目惊心,我们身处新旧世界交替的夹缝里,每一个人都在夹缝里求生存。
03
计算机算法比你更了解自己,人工智能强大后,大部分人将失去价值,机器将取代人承担更多的工作。
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
机器人要取代蓝领、人工智能要取代白领,每个人都处在随时就被淘汰的风险下。
人在16 岁时一切都在变化,身体、思想、人际关系,不断地更新自己,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大部分人会拒绝变化,想要稳定。
未来没有稳定这回事。如果你想有稳定的身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价值观你就落伍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 唯一的破局之道就是:跟着世界的发展节奏终身学习,培养足够的应变能力。
最近看了一部感触颇深的记录片——《Becoming Warrent Buffett》(成为沃伦·巴菲特)。
这是HBO拍摄的关于巴菲特最新的纪录片,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能看到巴菲特褪去众多光环,最真实的样子。
他会每天按时起床,长时间待在办公室或者书房,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各种新闻、财报和书籍。
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只有身后书架上的书籍,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里阅读和学习,六十年如一日。
精读君在成长词典《67:终身学习者》中提到: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
一个人如果想要对自己的人生有把控感,注定与终生学习形影不离。
04
导演王潮歌在香港书展,曾做过一次名为《绝大部分人都“死”于36岁》的讲座。
在演讲中她这样说:
12年一个轮回,到36岁,家庭、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有人在36岁的时候会倦怠,每天做同样的事、吃同样的饭,走同样的路。
36岁,截然分成两种人:一种是重复着36岁;另一种就是开始寻找新的人生。
人生没有重来,希望我们都能费力去折腾,精进自己,活得热气腾腾。
更多haruko的原创文章,请点击:
一个人沦为废柴的3种表现
年轻人,你只是假装很努力
只有真正自律的人生,才会让人望尘莫及
你是终身成长者吗?
为什么每天,一定要写点什么?
你把人生当短跑,还是马拉松?
精读君是2.5阶行动者,你是几阶?
留言有礼
今天点赞数第1名的留言,精读君赠送《成长词典》1个月使用权益(不重复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