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年轻时蠢,不知道这叫奢侈
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拍摄局部2的陈丹青
理想国按:
陈丹青说,他没上过高中,也没上过大学1982年当他来到纽约时,踏雪寻访了纽约大都会美术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就立刻认定这是他的大学,36年过去了,他仍未从这所大学毕业
三月[看理想]室内生活节特别加场我的大学:局部第二季做好了陈丹青将与大家谈谈他与美术馆的故事,以及局部第二季(活动门票已被秒光,我们为无法前来的朋友准备了直播,可见文末)
今天分享一篇他写美术馆的文章当初我揣着几十美金来到美利坚,只为一件事:奔美术馆看原作往后怎么活下去画下去,全不知道现在想来,真蠢得连这就叫做奢侈也不知道
1985年 陈丹青与友人在纽约
陈丹青:年轻时蠢,不知道这叫奢侈
原标题:美术馆
节选自陈丹青纽约琐记
孩子喜欢打量穿制服的人我也喜欢在这儿,警察的黑制服和一身披挂当然最醒目:帽徽肩章警衔枪子弹带手铐警棍步话机,外加一本记事皮夹有一回我在地铁站点烟,才吸半口,两位警察笑嘻嘻走拢来,老朋友似的打过招呼,飞快填妥罚款单,撕下来,递给我
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到处是警卫,一色青灰制服,但行头简单,只是徒手,每座小馆至少派定一位当你拐进暗幽幽的中世纪告解室古印度庙廊偏房或埃及经卷馆,正好没有观众时,必定先瞧见一位警卫呆在那里
文艺复兴馆印象派馆设在顶层的苏州亭院,男女警卫可就多了,聊天,使眼色,来回闲步在千万件珍藏瑰宝中,他们是仅有的活人,会打哈欠,只因身穿制服,相貌不易辨识人总有片刻的同情心吧 (也许是好奇心),当我瞥见哪位百无聊赖的警卫仰面端详名画,就会闪过一念: 三百六十五天,您还没看够么?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警卫长不穿制服,西装笔挺,巡逡各馆,手里永远提着步话机闭馆了忽然,青灰色的警卫们不知何时已在各馆出口排列成阵,缓缓移动,就像街战时警民对峙那样,将观众一步步逼出展厅这时,将要下班的警卫个个容光焕发
大门口还有一道警卫线当我在馆内临画完毕,手提摹本通过时,警卫必须仔细查证内框边缘和画布反面事先加盖的馆方专章(从不瞧一眼我的画艺),确认无诈,这才拍拍我的肩背,放我出馆,就像小说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探完监,挤过门口时被狱卒在背上拍那么一记
只有那位肥胖的老警卫每次都留住我,偏头审视摹本:哈! 艾尔·格列柯,不可思议你保管发财等一等,这绝对就是那张原作,你可骗不了我!
老头子名叫乔万尼,意大利移民如果不当值,这位来自文艺复兴国的老警卫可以教我全本欧洲美术史呢
博物馆与警卫
1982年元月,我踏雪造访大都会美术馆,平生第一次在看也看不过来的原作之间梦游似的乱走,直走得腰腿滞重口干舌燥我哪里晓得逛美术馆这等辛苦,又不肯停下歇息眼睛只是睁着,也不知看在眼里没有脑子呢,似乎挤满想法,其实一片空白
撑到闭馆出门,在一处可以坐下的地方坐下,我立即睡着,还清清楚楚地做梦
但随即醒来饿醒的
记得获准留学,行前被江丰老师叫去不要怕吃苦,老先生沉吟着,并不看我,到了美术馆,就吃点面包香肠,这样子,我们中国的油画就上去了嘛!
后来呢,后来发现美术馆阔人区的香肠面包并不便宜,而且美术馆内不准吃东西:其实是自己穷美术馆餐厅一份三明治,七八美元,加上地铁来回票,对当年如我似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能省则省馆外小摊有便宜热狗,既难吃,也不果腹怎么办呢,于是自备一份干粮,坐在馆外慢慢地咽
几年后我进馆临画,索性煮好茶叶蛋之类中国饭菜随身带着, 仅为在餐厅落座而叫杯咖啡,颇以为得计有一回剥着茶叶蛋,邻座来了一家四口工人模样的日本游客,叫满一桌,光是每人饭后那份水果,单价就在三明治之上
据伍尔芙夫人的说法,若缺了高浓度营养,写作时脑后那根火苗就是蹿不上来 ( 难怪困难时期中国高级知识分子得赏较多的是粮票和油票 )我既非作家,更不是高知,乍来美国, 肠胃史的内容不过是美院食堂那份菜单:熬白菜馒头白开水 以这点蛋白质卡路里加脂肪,哪里扛得住逛美术馆这类高度体力兼脑力支出的风雅情事好在美院伙食总算长进了:那年归国探访,只见面色活润的年轻人围在桌边,爆腰花醋熘鱼片番茄炒鸡蛋,还叫白酒
陈丹青,1992 年摄于画室
我久已是纽约美术馆资深导游 ( 免费 )业务之一,是当朋友被内急所逼,我通晓馆内各个厕所的方位朋友进去,我等在门外浏览观众看画既久,我本能地会腾出眼睛看看活人
奇怪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有闲阶级,闲出种种视觉效果;文人雅士,则个个精于打扮,欧洲人气质尤佳;天然好看的是波希米亚型穷艺术家或大学生,衣履随便,青春洋溢,站在画幅或雕像前,静下来了,目光格外纯良:我所谓的好看就是这意思
美术馆似乎无为而为事先选择了它的观众,观众进馆,也和馆外的世界自然而然划分开来也许只是错觉?要么理由很简单:在这儿,人的背景换了就说拍照吧 ( 彩色胶卷泛滥之后, 照片变得丑陋 ),在美术馆厅堂或藏品前留影,也就比较的可看
去年在一篇访谈中被问及艺术与人民的关系,我想,我们或许将人民和文化人口相混淆了初来,看到音乐厅歌剧院和美术馆的人潮,我不禁感慨:此地的人民真有教养但我错了其实千千万万美国人民挤满在商场赌场迪斯尼乐园流行歌厅体育馆健身房电影院,或稳坐在自家电视机前,手里捏一罐啤酒
就我所知,古代的艺术和人民曾经关系和谐意大利人民(包括乞丐和囚犯)挤在西斯廷教堂朝圣,中国老百姓(包括商贾和驮夫)钻进敦煌洞中礼佛,那时,说艺术等同于宗教,不如说艺术等同于今日所谓媒介我们口口声声的现代,人民更在乎艺术,艺术更在乎人民吗?
此间一份社会调查显示,在男性中有高达百分之四十的人从不去美术馆,毕生对艺术毫无兴趣而在受过所谓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中,去美术馆的人数比例也少得可怜然而这少得可怜的一撮人,就我所见,常使此地美术馆人满为患,每逢专展,一票难求
所以值得比较分析的是各国文化人口在人民中的比例差异和差异的原因今天,将人与人排比而贬褒,未免乖张,我的意思是,美术馆馆里馆外的人群或可测出今昔文化生态的变迁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内
报上一则报道说,某日大都会美术馆总监亲自带领一群纽约中学生参观名画,一位黑人孩子大胆质问总监:您不觉得这种参观是在提倡精英文化么(好一个精英文化,这是当今民主时代的时髦用词之一,同我们的文革语言多么神似) ?总监同志答道:
今天大好天气,星期六,您不在街上和朋友们玩耍,却来这里受罪,您不觉得将来您或许也是一位精英吗?
弗兰西斯·培根在纽约一家豪华旅馆电梯间遇见一位阔佬,手提纸袋破了,滚出青豆和马铃薯来培根于是说:他的套间里想必备着小炉子,好让他煮这些菜蔬吃噢,对有钱人来说,这才叫做奢侈!
培根自己也有钱,在伦敦买好几处画室,脏乱不堪,晚年还睡墙角边的破旧垫子
奢侈观确乎可以是好多种一位北方来的名作家即曾对我叹道:奢侈啊!我现在都不敢坐下来读小说:花好几百租着房子,你他妈得赶紧出去把钱挣回来!
这是实话好几次我陪国中刚出来的朋友上美术馆,自以为他们理当兴奋,至少脸该正对着墙上的画可是有位老兄看着看着,又把头朝我别过来:昨晚想想又哭了一场往后怎么活下去呀,你还有心思看画?
我至今记得出馆后这位老兄临风站着忧心如焚的神色谢天谢地,他很快在外州发财了,电话里都听得出眉飞色舞的往后怎么活下去呀!这真是一只挥之不去的大苍蝇
好在我是老油条了,插队落户的前科结结实实垫着,犯起愁来,一会儿又想别的去想什么呢,索性上美术馆临画青豆马铃薯还得过磅付钱,临画,一律免费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内
美术馆自身谈不上奢侈,美术馆是贵重无价珍藏不必说,单是养好几百警卫就是一大笔开销大都会美术馆正厅 总柜台和四面石壁上的壁龛,长年供着大号名贵鲜花,每簇市价 至少千元以上,三五天更换一次,是一个出版界大家族永久性赠送的
奢侈吗?照培根的说法不能算,仍属贵重物品此地美术馆多属私立,前厅石墙嵌有刻满捐家姓名的石碑,还留着空余,谁捐赠谁上榜我曾见老刻工戴着袖套气闲神定对着石碑下凿子这是真正的手艺匠人啊,在纽约就像稀有动物般难得一见,可是往来观众谁也不看他
当初我揣着几十美金来到美利坚,只为一件事:奔美术馆看原作往后怎么活下去画下去,全不知道现在想来,真蠢得连这就叫做奢侈也不知道如今国中来的不少同行总算知道得多了:简历幻灯片子参展资料得奖记录,外加画廊名单美术馆呢,有空再去,或根本不去是啊,凭什么非得去我想明白了:恐怕这才叫做奢侈!
1994年,木心与陈丹青,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门口石阶
局部第二季归来抢先预告
直播信息
我的大学
局部第二季做好了
嘉宾:陈丹青
时间:2018年3月24日(周六)19:30-21:30
预约直播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局部第二季
将于2018年4月9日回归
局部是看理想出品的一档艺术类视频节目,由主讲人陈丹青为观众讲解他是如何看一幅画作的2015 年,局部第一季的 16 期节目已经完结
在第一季中,陈丹青就说过,一幅画,与他所陈列的那个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于是第二季,我们将跟随陈丹青的视角,来到他定居长达十八年之久的纽约,为的就是这里的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这一次,观众可以看到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独家提供的名作的细部扫描图像
这是中国第一档被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官方准许,进入馆内进行实景拍摄的网络艺术类视频节目
陈丹青的讲述关乎作品,又不止于作品本身本季节目中,我们带给观众的,不再只有冷冰冰的印刷品扫描件,而是可以一边亲眼目睹原作细致入微的笔触,一边聆听他天马行空的艺术观点
请发邮件至:chenteng@imaginis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