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最亲的人,为何会变成离我们最远的人?
张小娴有首诗: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不是天各一方,
而是,
我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其实,我觉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明明是最亲的人,却又是互相不了解的陌生人
小时候,父母们常以未成人的原因,把孩子隔离在圈子之外典型的例子是:大人说话,小孩儿插什么嘴!
等孩子们长大了,父母们也老了,这时,他们想加入年轻人的行列,嘿,晚了典型的例子有:我们年轻人的事情,跟你说了你也不明白
我总觉得这有种相互报复的意味
难道,我们就只能从一个被忽视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不了解孩子的父母了吗?
当然不是
比如作家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结集而成的亲爱的安德烈
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为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尊重孩子
我们时常提倡尊老爱幼,总以为孩子只需要足够的爱,尊重则是留给大人的这其实是个误区
大家见面寒暄说到孩子的时候,总是会用第三人称他或她来代替,即使那个孩子就在身旁
龙应台留意了一下,发现果真如此即使她有意让对方问菲力普本人,对方也会很快忽略掉菲力普,转用他与龙应台交流
不只是小孩子,即使是大人们,只要同自己的父母去了哪里,别人也只会着重与他们的父母交流
这是一种小辈不被平等尊重的现象
再比如安德烈有抽烟的习惯,龙应台忍着责备他的意愿,选择把他当成一个成年人看待
而是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让孩子明白每个选择都是有后果,是需要承担相应责任的
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聪明的父母会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反过来尊重他们
善用提问进行沟通
与不太相熟的人沟通时,为让对方感受到安全感,我们时常会先说一些自己的事情,然后再抛出问题向对方请教
龙应台与几年不曾深入了解的儿子安德烈沟通时,就是运用了这个方法
她先说了十八岁时自己的生活环境,然后询问儿子十八岁的生活,以此引导话题的进行
在这样一来一回的引导下,书信来往就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所以,父母们与孩子聊天也可运用这种方法:提起话头,抛出问题,交流
就是说:父母们时常在没有和孩子商量过的情况下,自以为是的用他们的方法来爱孩子
他们的方法我们不一定喜欢,但是因为他们的初衷是好的,我们又不忍心拒绝,所以只能违背内心真实的想法,假装喜欢
父母们会真的以为我们很喜欢,然后继续做这件事,最后让我们苦不堪言
这种不能拒绝,久而久之会变成不会拒绝
父母们的本意是让孩子幸福成长,最后却让他们失去了追求幸福的能力
所以,遇到事情有权选择拒绝是一种自由而给孩子这种自由的父母,一定是伟大的父母
龙应台说,孩子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和不想对付的人,他们必须学会自己找出一条路来
这就是自由,不会拒绝,就表示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给孩子们自由,让他们尽可能保持自己的棱角,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不做人云亦云的机器
看着他们犯错
每个孩子学走路的时候都会跌倒,而且往往会哭的撕心裂肺
其实,不摔倒几次怎么能学会走路?
还有之前看到新闻里说:某位妈妈觉得南京大屠杀太残忍了,希望不要出现在孩子的历史书里
这位妈妈的初衷是好的,而且帮孩子做出某些选择,和屏蔽一些世界的黑暗面也是父母的责任,但做得太过则适得其反
就像那则新闻:一对科学家夫妇怕刚出生的宝宝生病,于是每天喂他蒸馏水,结果宝宝六岁时,突然去世了,没有任何病因
不经历一些事情,怎么能学会解决呢?
况且,孩子们总有父母关照不到的地方,遇到挫折,他们需要自己有能力应对
有一次,龙应台的儿子在课前听音乐,被教导主任无礼训斥龙应台告诉儿子,世界上有很多黑暗面,需要他自己学会应对
所以,聪明的父母会在孩子跌倒后,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自己立马去干预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鼓励与支持
不知大家观察过没有,孩子小时候,做事情前会先看看父母,父母如果给了他肯定与鼓励,他就会勇敢去做
上高中的安德烈感到生活压力很大,他对龙应台说:妈妈,我可能会变成一个最最平庸的人你会失望吗?
龙应台告诉他: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父母们都是如此,他们想让孩子们幸福,仅此而已
不过,父母的鼓励与支持也要有底线,比如杨丽娟疯狂追星刘德华,其父卖肾卖房为其筹资,这就是没有底线
所以,聪明的父母会引导孩子走向健康幸福的道路,并给他足够的鼓励与支持
比如他们的真诚,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信赖等等这会唤起父母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会让父母们再次被生活感动,会让父母们的心再次变得柔软
愿父母和孩子不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参考书籍:龙应台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
作者:七月流火(1992~不详),精读读友会会员爱好读书,旅行,听故事
更多七月流火的文章请点击:
沈从文的边城,你真的读懂了吗?
悟空传:你以为这只是个取经的故事,但它却诉说了你的一生
为什么你明明知道,却做不到?
为什么每天,一定要写点什么?
这400个让你更聪明的概念,你掌握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