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懂包容的王允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不懂包容的王允

2018-04-07 22:45:10 作者:鲁德才 来源:国学 阅读:载入中…

不懂包容的王允

  不懂包容的王允

  董卓专权,祸乱宫廷,王允巧设美人计,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可是王允主导政权后,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或是由于偏执政治洁癖,没能团结改造董卓部属旧臣,结果葬送大好局面,招致杀身之祸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记述了两件事,很值得今人深思:一是董卓死后,西北军群龙无首,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大头领一时惊慌失措,逃往陕西,曾派人至长安上表要求赦罪。主政的王允却说:“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拒绝给任何出路。既然李傕等没有了退路,反叛则成了必然。李傕按照董卓谋士贾诩的建议,煽动西北军士,说“王允欲洗荡北方之人”,于是聚众十万杀奔长安,城内董卓余党与城外叛军呼应,当时首都没有一支强大的御林军由王允、吕布掌控,长安失守。

  另一件是董卓死后尸首暴晒市衢。孰料暴尸之日,蔡邕却伏其尸而哭,王允大怒,认为董卓伏诛,乃国家幸事,蔡邕不但不为国庆,反而哭贼,实属大逆不道,下令处死。蔡邕辩解说他“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蔡邕为东汉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汉灵帝时,蔡邕为中常侍程璜及其女婿阳球、五原太守王智先后陷害,被流放远边,为避追杀,又亡命江海十几年。董卓专权后,闻蔡邕名征召入朝。蔡邕初称病拒绝,董卓以灭九族相胁,蔡不得不接受任命。董卓确也重视蔡邕,不但委以重任,许多重大问题多向他请教。但蔡邕并非是董卓一党,在其任职期间,并不迎合董卓,没有同他沆瀣一气

  蔡邕“伏尸大哭”,也是出于“一时知遇之感”,够不上叛国的罪行,不应夸大问题的性质。本来众官惜蔡邕之才,力救之,太傅马日磾更明确指出“若遽杀之,恐失民望”,但王允执意要杀,马愤而预言王允“岂能久乎”。

  古今中外事实证明,像王允这种政治极端者,常唯我是尊,不懂得团结、包容、宽厚非此即彼,非是即非,讲不得半点妥协让步,到头来必然陷入无休止的内斗中,办不成大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不懂包容的王允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