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带回我的青春记忆
作者|李蓉
偶尔路过一家店门口又一次听到了曾经熟悉却已经在我记忆里封锁很久的那个声音了——周笔畅。记得第一次听周笔畅唱歌是在我高一暑假。那个时候,周笔畅留着当时很流行的中性化帅气的发型,一副黑框眼镜,白色短袖加黑色小马甲,直筒牛仔裤,一双白色板鞋,酷酷的,中性打扮的她和李宇春在当时的选手中很亮眼。高中叛逆期的我似乎非常喜欢这种风格。于是开始关注这个女孩。果然,她不负众望,更没辜负自己努力的汗水,夺得亚军之位。随后九月发行第一首单曲《笔记》。那个时候mp3开始流行于世,复读机,单放机开始了它们的退休之路。
每天同学们相互传借着班里仅有的几个mp3,疯狂而自我陶醉于那独有的世界里,无人打扰。旁边的人开始羡慕这种潇洒。于是那几个mp3的拥有者跟前总是门庭若市般热闹非凡,一个个绞尽脑汁用自己最值钱或最有价值的去借让人羡慕又让自己从思想上可以放松的音乐世界。会唱周笔畅的《笔记》不是mp3的功劳,听它我的思绪会飞到云端,或漂过大海,想象着自己另外的世界。我们当时有位非常美丽的音乐老师,人美,心美,声音美。弹的一手好钢琴,我现在记忆中的音乐知识大部分都源于她的教授,感谢老师的孜孜不倦的授课。学《笔记》时,老师先让我们抄好歌谱歌词,然后开始一遍一遍的教我们唱歌谱,老师一边弹钢琴,我们一边跟着填词,当时我就很惊讶的发现在学流行歌曲时全班的步调竟是如此一致。
于是全班和老师很有默契的达成共识,那首《笔记》很快就被我们朗朗上口了,成了那段时间上课前的必修课,就连我们一贯不太耐烦听我们唱歌的物理老师竟也驻足听完后才露出他久违的笑容进来。《笔记》流行很火的时候是高二第一学期。学校安排分班了,我依旧在我的三班,身边的朋友走了一批,然后又走进了一些面孔和善不相识却期待相识的。小锐,我的新同桌。高瘦的个子,清晰的面庞上闪着一双带着忧郁和迷雾的双眼。话不多,每天下课也不多和别人交流,独自拿一本粉色的笔记本写写画画,谁也不能看。我性格偏活泼好奇的那种。有一次上英语课,英语大妈(我们私下就是这么叫的,嘘!千万别告诉别人昂)在上面正滔滔不绝,忽的瞅了我们这边一眼,我一看,小锐低头在粉色笔记本上继续她一个人的秘密。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英语大妈到达小锐桌前准备没收粉色笔记本时,我举手说:“老师,这个我没听懂,能不能再讲一遍。”英语大妈一听我这个平时有点吊儿郎当的学生今天竟也认真了一回,很高兴的返回讲台重新讲了一遍,还问我这次听懂了没有,我点点头听懂了,其实我压根就不知道她在讲什么。粉色笔记本躲过了一劫,我和小锐的关系也骤然升级了。她开始跟我聊天,一起下课去上厕所,上体育课做体能训练搭档,还有,会一起聊聊我们喜欢的歌手周笔畅。她说喜欢周笔畅的清爽的歌声和洒脱。她的床头贴满了关于周笔畅的海报,课本上封面上,钢笔上。
于是我们常常在下午放学后借来同学的mp3,胳膊挽着胳膊在校园里穿过随风飞舞的杨柳,激情热烈的篮球场,嘈杂的食堂,走向宽阔的操场。在那里,我们躺在软软的草丛中,单曲循环着周笔畅的那首《笔记》,将充满希望的目光向浩瀚的天空望去,将彼此的梦想分享给对方,并约定实现梦想后在这里相聚。那个时刻,我们快乐无比。岁月蹉跎,时光荏苒。熟悉的旋律,将记忆中的青春又一次浮现,它提醒着我最初的梦想。如今而立之年的我们虽还没有实现当初天真的梦想,但我知道我们一直在前进的路上。
所有的遇见,都是为了还债...
没有wifi的童年,我们是这样过的
一条长长的丝线
一路书香加入我们,在书中遇见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