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尝试拒绝
「 这 是 陪 你 的 第 4 3 4 个 夜 晚 」
1
朋友被一合作伙伴邀请参加一个活动,心里不想去,但又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于是说最近太忙了,时间对不上。
过了几天,这个人又来邀请他,说之后还有一个活动,能来吗?
于是合作方就不高兴了,丢下一句话,哦,那算了,你看着办吧。
朋友问我是不是得罪人了?我说,你明明不想去,怎么不直截了当地说?
朋友说,直接拒绝不是情商很低么?比较委婉地拒绝才不容易让别人误会啊。
我一摊手,这你这倒是婉拒了,人家不照样不高兴吗?
其实,想要和别人维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智慧,更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你要学会不轻易伤害别人感情的拒绝。
拒绝最理想的境界,无非是拒绝了别人,并且对方还能接受,心情依然愉悦,不会因为你的拒绝就怪你。
有些人,明明可以直截了当地拒绝别人,但就是做不到,一遇到有拒绝的情况发生,就吞吞吐吐,词不达意。
其实,我们害怕的是拒绝后所产生的内疚感,这种愧疚来自本我,自己是一个害怕被别人伤害的人,所以也害怕伤害别人。
害怕拒绝,也源于我们对社会关系的分化不明,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模糊不清,不敢拒绝别人,是我们以为和别人的关系依靠赞同和接纳维系。
但实际上,拒绝里所透露出的,不仅是你敢于说不的勇气,还有你在说不的时候,如何说得干脆、体面、不伤害他人。
于此,我有三点建议和三种技巧。
2
第一, 拒绝切忌兜圈子。
有话不直说,拐弯抹角,先说点无关的内容,再一步步引导进入主题,最后提出观点或要求,为的是能让自己的话不那么直接,也不轻易伤害到别人。
但这一点,在拒绝里非常不合适,拒绝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明确。
所谓的情商高,里面包含了说话的技巧,但绝不仅仅是会说话,而会拒绝的情商,来自于你的态度明确。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千万不要兜圈子。
一旦你兜圈子,说了一大通有的没的,最后才说不行,就会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认为你不靠谱,甚至会想,不行就不行,还说那么多废话。
一个人不能明确地拒绝对方,初衷或许是好的,是为别人着想,也不愿意让别人难堪,自己婉转一些,或许就能保住彼此的颜面。
但这种想法,很多时候是想当然,你以为别人来邀请你时被拒绝,别人就会觉得被侵犯被伤害。
实际上,这种同理心,本身就不真实。
要知道,一个人来邀请你做什么事,可不是完全自信满满就认定你一定答应,他们的心里也有两种答案和两手打算。
你答应了,要怎样。你不答应,又要怎样。他们实际上,心里都有被拒绝的心理准备,所以就不要觉得别人邀请你,是非你不可。
大家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提出要求的,如果你真的不想,那么就明确地拒绝。
3
第二:拒绝要说实话。
之前我也觉得,干脆地拒绝别人不太好,而且有些话实在说不出口,明明只是不喜欢这个人,或不想帮忙,但又不好意思这么说,就瞎编造个理由搪塞。
曾经某次,我一个不太喜欢的同事邀请我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我不想去,于是借口说最近家里有事,要回家,推掉了。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又遇到这个同事,他问我,家里的事情都办好了吗?
我一愣,嗯?什么事?
同事说,你不是家里有事回家了吗?连我的派对都没来参加呢。
我竟把这件事忘记地干干净净,幸亏我脑子反应快,赶紧说了几句圆场,但同事狐疑的眼神告诉我他其实根本不信。
所以,我强烈建议,拒绝别人时要说实话,最起码也是原因相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首先,编造理由和借口这件事本身,就很危险,有些人天生不善说谎,一说谎就露怯,眼神动作表情都不自然,自己还没察觉,别人就首先感觉到了你的异样,觉得你在找借口。
其次,拒绝本身是小事,你既然不想做,那么也本身对这事就不在意,可能过几天就忘记了,顺便连当时脑筋一转想出的借口也忘记了,难保不会出现我之前遇到的尴尬情况。
那拒绝的实话是什么,就是不想去就说不想去,没时间就说没时间,有事耽搁就说有事耽搁,不要觉得自己的真实理由会伤害别人,让另外一个由头代替。
相比拒绝的真实理由,谎话被揭穿才更伤人伤己。
4
第三, 拒绝理由越短越好。
拒绝是不喜欢解释的,话越说多,越容易让人误解,这一点你一定要记住。
比如有人请你帮个忙,你说今天太忙工作太多了又要开会又要工作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看似是自己在婉拒,但给人一种什么印象?
没错,就是觉得你在找借口,明明只是不想帮忙而已。
还有一种情况是,说了那么多,说今天不行,改天吧。结果人家改天就真的又来了,你还是想拒绝,但人家三番五次来,就不好意思了,只能勉为其难。
拒绝理由越短越好,一是不让别人对你有误解,以为你是在找借口,二是不给别人留下希望,以为之后你就会答应要求。
最麻烦的地方在于,越解释,别人就越会以为这件事还有可回旋的余地。
你本来是想直截了当拒绝,但碍于情面解释了一堆,拒绝得不够干脆,别人就会一次次来找你墨迹,非要说服你,让你去做不原本不情愿的事情。
而当你拉不下脸,马马虎虎做了,他们又会多嘴,要么说,我求了好几次他才答应的。要么说,帮了半天忙就做成这样,早知道就不这么低三下四求着帮忙了。
5
用心理学尝试拒绝,因为拒绝这件事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事情,这个人分自己,也分他人。
不同的你,面对别人的态度不同,那么拒绝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一篇文章不能涵盖所有。
而别人对你的态度也各不相同,面对你的拒绝也反应不一。
尝试拒绝,是善用技巧和察言观色,通过对自我和别人的了解,对症下药,用更加得体的方式去拒绝别人。
我为你提供三种拒绝技巧和例句,供你参考:
第一:道歉型。
例句:
——没有答应你的这件事,实在很抱歉。
——真遗憾,有负你的重托,难得你还想着我。
别人找你帮忙时,拒绝后首先道歉,把自己的身段降低,不让别人觉得你拒绝了别人还理所应当,你都道歉了,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既然你把面子都给了,那么别人的里子也不能不补上。
第二:过失型。
例句:
——如果我真的帮忙了,可能会给你造成更大的麻烦。
——这件事我真的不擅长,害怕自己冒失做了,其实也做不好。
——我如果勉强答应的话,可能不能给你井上添花,反而是雪上加霜了。
拒绝别人时,要让别人知道你并非是不愿意帮忙,而是你自知能力不足,实在没有能力做到他们期望的事情,如果勉强应允,反倒是麻烦。
既然你不愿意给别人找麻烦,那么别人也不能总找你的麻烦。
第三:替代型。
例句:
——这个活动我没办法参加,我帮你写个贺词可好?
拒绝别人后,善于使用备选方案,既然你不能帮忙,那么多想一步,怎么又拒绝了别人,又能让别人有所得,不觉得你的拒绝过于冒失。
既然你把解决方案都提供了,那么别人也就不好再对你死缠烂打。
我的三点建议说的是拒绝时要干脆要直接,但三点技巧,却在说明确拒绝后该如何加强拒绝效果,被人更易于接受。
两者并不矛盾。
6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你不仅要尝试拒绝,更要学会拒绝。
学会拒绝这件事,其实挺难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善于对别人说不。
但学会拒绝,是懂得取舍。
只有会拒绝的人,才能做到不总是被外界环境干扰,要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按照自己的节拍去过想要的生活。
学会拒绝,其实就是找到对你而言真正在意的事情。
而所谓在意,无非就是你的原则和规矩。
想要活得开心,就必须要尝试去拒绝那些不必要的事情,不然什么事都答应,什么都不懂的拒绝,到头来,委曲求全的还是自己。
要勇于把自己的原则和规矩亮出来,这是你的自信。
你必须十分清醒地认知到这一点,亮出原则,不会让人误会,别人不会用质疑的目光审视你,觉得你太难相处,反倒会觉得你这个人有分寸有底线,是特别明白的人。
当然,如果真的有人认为你拒绝了一下就说你如何如何不好,那这样的人,根本和你不是一路人,又何必在意他的一句话,又何必真的答应他的要求,趁早远离为宜。
人是要给自己学会做减法的。
想走的路不多,想做的事还未做,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要求不好意思拒绝就答应,那只会白白浪费了你的时间。
白岩松曾说过这样一段非常好的话:
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因为你实在太好说话。什么事情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一给你就要。你塑造了一个毫无原则的自我,既然你没有了原则,人家对你自然就没有了底线。
尝试拒绝,就是重塑自我的原则和底线。
有自我的原则,是一种姿态,这不是“生人勿近”,而是“有的放矢”。
还有一句话,也特别好,放在最后:
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END
· 你 或 许 会 喜 欢 ·
我就想做个「一事无成」的人啊
“我月薪三万,可我并不开心。”
“每天朝九晚五工作,真是生不如死。”
▼
不 懂 你 的,为 你 忧 愁。明 白 你 的,叹 此 生 值 得 一 游
尽 情 分 享 朋 友 圈 | 尽 情 点 赞 | 尽 情 去 爱
♫ / 雪解け —— 石濱翔
这么远那么近
你知道,该怎么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