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蹭饭吃的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蹭饭吃的人

2018-06-13 08:31:15 作者:礼节君 阅读:载入中…

蹭饭吃的人

  蹭饭的最高境界

  ——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我有才,但你不了解我,不重视我,我也不会感到不高兴……这年头,要知根知底,没个三五年的朝夕相处怎么行?

  曹操又说:“疑人勿用,用人勿疑。”在风起云涌战争年代,用人就要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前面说时间有限,所以用什么人?怎么用?就要看“主子”的眼力了。

  动乱年代,会出现许多“用人之际”。要用人,就要先养人。作为统治者,养什么人,怎么养,这里边大有学问,要做足功课

  一张图一个成语,能猜出多少?

  怀才 & 怀孕

  ——

  在战国,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和君主、权臣一起住豪宅,吃山珍,穿绫罗,却还动不动撒娇卖萌,说饭菜不合胃口,说别处的主子更礼贤下士……这些各怀鬼胎,不,各怀才能的人就是:食客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总是会露出端倪的。”怀才之人或器宇轩昂、或满腹经纶、或放浪形骸……才子,似乎总给人一种鹤立鸡群感觉

  如吕公(吕文)初见刘邦,就有心将女儿“下嫁”;如曹操假扮操刀侍卫,却被匈奴使者夸赞为“真英雄”;如卓文君斜眼一看司马相如(点击跳转),就倾慕不已,甘愿舍弃荣华,雪夜私奔……

  所以,眼力好的主子,一眼就能瞧出来谁谁谁资质平庸,谁谁谁可堪大用!

  “登门拜访?”

  如鱼得水的食客们

  ——

  大才大用,小才小用,无才无用。像食客这种“蹭饭吃的人”都有豪门贵族抢着养,一般的千里马还真不好意思自己碰不到伯乐,说“空怀其怀才而不遇其人”!

  春秋战国时期,食客的地位远不如后代的谋士或门生,这群人虽然各怀鬼胎,不,各怀技能,但社会地位很低,收入低,居无定所,成家困难

  然而,良禽择木而栖。他们自己没身份,就去依附于有地位的豪门贵族,周游于士大夫之间,充当“顾问”、“谋士”、“军师”等智囊团,为主人出谋划策趋利避害。混得也如鱼得水!

  “明争暗斗?”

  拥食客三千,可独霸一方

  ——

  战国时,“赵魏韩,齐楚秦”诸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土势均力敌。各国君主都想壮大本国,所以,对有才能的人求之若渴;所以,战国时的大权贵人家动不动“食客三千”,豪气得很。

  渐渐地,“养士”(养食客)成了上层社会自我标榜的一种时髦风气。国君、大臣都以收养的食客比别人多而自豪

  如赵襄子、魏文侯、“战国四公子”、吕不韦、燕国太子丹,门下收养的食客少则数百,多则数千。通过收养食客,他们笼络了人才,抬高了自己的声誉,也壮大了政治力量,终能独霸一方。

  “叶公好龙?”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那三千食客呢?

  ——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两个帮。”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网罗人才的做法盛行于战国。当时的统治者也不得不放低姿态,礼贤下士,以巩固国家统治。

  这时期,食客最多,影响最大的当属“四公子”: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这四人门下的食客都超过3000,可谓人才济济

  人多而势众,人才一集聚,社会影响力就增大。如“仁而下士”的信陵君,就吸引了周边数千里的游士来投奔。结果是,信陵君威望越来越高,威慑力越来越强,别国都不敢小觑,十多年里未敢发兵来犯魏国。

  “以一敌百?”

  当然,三千食客里,有真龙,也有假鱼。如信陵君门下有打架斗殴的壮汉、卖包子豆浆小贩;孟尝君门下有鸡鸣狗盗之辈、游侠私剑之属。几乎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能跑去豪门,混口饭吃。

  “养士”成风后,食客们的尾巴也被吹得老高了。待遇不高到“总监级别”,不去;权贵若是傻不拉几,不懂善用人才,不去;有的食客吃香的喝辣的,有的却吃剩菜剩饭的豪门,不去……

  在食客们眼里,权贵就像“男友”,若是在做事上有一丁点的不知情,一丁点的隐瞒,都不可原谅。“惹火了老子,老子就不干了,去别处吃去!”

  “广开言路”

  跟着孟尝君,有肉吃

  ——

  养三千多食客,这么一大批人,当然是需要很多饲料,不,粮食的!所以养食客也是国君或大臣才能做的事,平常的九品芝麻官若是想养,怕也就一两个(再多不了了)。

  食客中,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和这些人相处,也很费脑筋。如孟尝君,他对食客力求做到一碗水端平,不管是什么身份、来自哪国、做过何事,都一视同仁,甚至连饮食一样:孟尝君吃肉,3000人一起吃肉,孟尝君喝粥,3000人一起喝粥。

  然而,即便如此同甘共苦,有的食客还是觉得受委屈。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用餐,不巧有仆人挡住了光,孟尝君案前的食物看不清,一食客以为孟尝君在吃好的,顿时气上心头,欲拂袖而去

  为平息食客之怒,孟尝君端起自己的菜给他看,结果食物并无二致。那人羞愧得无地自容,拔出剑,自刎而去。豪情这般,刚烈若此,怕也只有食客了!

  “义不帝秦?”

  食客:不止是“蹭饭吃”

  ——

  战国是个好时代,有才能的人就是隐在深山也有人问。想当年,信陵君为了结识隐士侯赢(看门的),在闹市中,面带微笑地牵着缰绳,候在一旁,等侯赢和别人谈完话,再毕恭毕敬地请他上车;

  到了汉代呢?食客的待遇有下滑吗?不存在的。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也养了很多食客,多到什么程度?他这丞相的俸禄全部用来养食客了,食客衣食无忧,他家里却揭不开锅,每餐只有一种荤菜加半碗粗米饭

  “朝夕相伴?”

  也就是有了如此之高的“知遇之恩”,食客们才倾囊相授,救国护民于为难之时;所以毛遂才自荐,冯灌才临危不弃,聂政才誓死追随,荆轲才义无反顾……

  被权贵们一再邀请委以重任,食客们的才能得以发挥才能,辅佐主子们干出了一番番改变历史走向宏伟事业。最后,食客和权贵双双青史留名,光耀后世

  “最重要”的是,食客还在无意之间把“蹭饭吃的游戏”玩到了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境界

  “致君尧舜上?”

  ·今日互动·

  ---

  回到古代,礼节君恐怕也是个“蹭饭吃的人”

  那你要不要打赏点呢(捂脸)?

  ---

  图片来源王进杰工笔绘本

  有礼有节微杂志编辑

  暂不支持转载,欢迎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蹭饭吃的人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