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在古代吧,我们先走了!
他们在一家咖啡馆,头顶的屏幕上正好放到练习生的节目片段,女朋友抬起头看了几眼,对面西装革履的男人就突然生了闷气:现在的男人怎么这样不男不女的!还化妆!真娘!
意犹未尽的转过头来打量她:女孩子还是要有女孩子的样子!你穿得这都是什么?这个破洞裤子一点儿都不优雅!为什么这个世道男的不像男的、女的不像女的?
这位女友一开始试图解释一下:你不觉得如今的流行风潮就是中性吗?是因为科技文明发达,人类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越来越削弱,因此审美也变了……算了我跟你说这个干嘛啊!
然后她站起来就走了。
回过头来吐槽:喝个咖啡而已,怎么就好意思上来就管头管脚?才三十岁的男人,活得跟古代人似的。是不是换了裙子还得笑不露齿倒着小碎步跟在他身后啊?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在情感方面有一个特别好的优点,那就是——不买账。
遇见和自己三观与审美不一致的人,根本不会解释、说服、对抗, 直接转身就走了。毕竟生活多姿多彩,何必去教化古人。
所以很多男男女女感到了某种困惑,那就是:基于过往经验掌握的恋爱技能,如今失效了。
尤其是动不动就把一个问题归结于“男人应该怎么样,女人应该怎么样”的。
我认识一个三十多岁的单身男,拥有自己的公司,马上就要上市了。过去这种人被称为“钻石王老五”,因为眼界太高,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女朋友。可最近一两年他还在不停的相亲约会,可被嫌弃的次数却越来越多了。
他就是和我女朋友遇见的那种男的差不多,坚持认为男人应该有男人的样子,把不修边幅、不讲个人卫生当成男子气概;觉得女人就得有女人的样子,不光不能穿得嘻哈街头范儿,还不能咋咋呼呼,得温柔得体。觉得自己赚钱养家就已经是最大贡献,女的就把家庭孩子照顾好就行。
年轻姑娘早就不吃这套了:钱我自己能赚,一个人的生活我也能过得开心,干嘛要这种封建丧偶式婚恋体验啊。
同样,我还认识一批姑娘,就是那种深信“嫁对人就是阶级提升”的观点,按照某一类情感专家的技巧,去琢磨如何嫁给有钱人的。
还是那套陈腐的说法:你得温柔、懂事,看起来要得体,记得要在外面给男人留面子,得有母仪天下的范儿、贤妻良母是女人的最大成就。她们就还当真了。
现代男性也看不上这样的姑娘: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而这位小姐只会家长里短;熟练运用性别优势也就是撒娇修个电脑、重装个系统什么的;除了买包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遇见事情会用“我是女人”来推脱……现代感情,需要势均力敌、灵魂契合,这种古代依附式的感情,是不可能有平等心智交流的。
有人会说:这两种古代思维的男女在一起不是绝配吗?其实并不是,因为每一方都在用性别强化对自己有利的一面,都是隐藏的掠夺者。两个“想要”的人在一起的一生,注定充满了不停歇的暗算。
值得欣慰的是,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很乐于看到旧有的情感秩序也发生了变化。
这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性别模糊化开始的:当科技进步到摆脱对体力的限制之后,旧有的性别分工被突破,男女可以承担同样的社会事务和工作,而从单纯劳动中解除出来,会让人将精力更多放到生活本身上。这导致了审美、消费和观念的变化。
旧有观念中,男女在各个层面最好“互补”,这样就算圆满。而新世代男女更倾向本身是一个圆,交集出更大边界的人生。他们不再对立粗犷与精致、温柔与坚强、依赖与独立、主内还是主外。这明明都是人生中的一体两面。
就好像伍尔芙说过的那样: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还在用男人应该怎样、女人应该怎样说事儿的人,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纪了。
我认识一位外企高管,好几年没见,偶遇的时候问到他的近况,他开心的打开手机给我看一个“奶爸群”。这个群里都是像他一样的男士,为了支持妻子的工作,主动回家照顾小孩当奶爸的。而这些人以前是CEO、艺术家、摄影师、工程师……他们觉得人生某个阶段体验家庭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必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你都不知道这些奶爸有多 high: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带着孩子们每天聚会,有钢琴鉴赏课、物理手工课、郊游摄影课,甚至还有儿童理财……
他们的妻子在干嘛?有的飞去纽约开董事会,有的正在印度洋上玩无动力帆船,有的在南极跑马拉松,还有的去纳斯达克敲钟……
“去性别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是因为活在当下和未来的男女,都不再愿意被观念束缚,甚至,不再愿意被性别本身约束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说到底,对于“精致”、“勇敢”、“独立”这类积极事物的追求,都无关性别,而关乎人性本身。
“Switcheroo”是加拿大摄影师 Sincerely Hana 的一个拍摄项目。她拍摄了很多互换衣服的情侣。
在事业、爱情与家庭领域,观念已经改变,这不可逆转。那么在消费领域,你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这些:
就像人们喜欢《偶像练习生》里“小哥哥”们的精致妆容;也同样喜欢《创造101》里,不那么柔美的王菊;就像身边的女友已经开始玩滑板,而男友们开始敷面膜了——所有人都意识到,在享受生活这件事上,大家并没有差别。
男生想变美,女生想变酷,这种改变已经被社会所接受。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是,装着彩妆的包裹,收货人可能是个精致 boy;一款专业电竞鼠标,可能被送到某位萌妹手上,消费的性别边界正在逐渐模糊。
“去性别化消费”成了新时代的消费观,女性因此变得更自信、更独立、更爱钻研,她们的购物车里,装满了高科技数码产品和户外健身器材,装满了创造与探索的野心。男性则更加关爱自己,他们的购物车里,可能有护肤品、润唇膏和面膜,他们想要活的更精致。
“去性别化消费”就是将鲜活而复杂的人格从简单粗暴的标签中解脱出来,去关注每个人内心中最真实想要的东西。
这一切都有数据支持:6.16——唯品会盛夏狂欢 让好物发声,6.18——京东全球年中购物节;在此背景下,唯品会于6月15日联合京东共同发布《去性别化消费•唯品会×京东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
从唯品会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上数以亿计的消费大数据来看,如果说 60、70、80后对“去性别化消费”还保持着一定的克制的话,那么在90、95后的群体中,这种“克制”已经完全不存在了,他们代表了最当下的鲜活,呈现了这样一些趋势:
精致 Boy VS 炫酷 Girl
越来越多的男人们纷纷开始“入侵”女人的一片天地,化得了浓妆、描得好眉毛,而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满足于通过妆容来展示自己的魅力,开始通过更多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个性美。
唯品会数据显示,2015-2017年唯品会平台上男性用户购买护肤品的销量快速增长,几乎达到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面膜更是凭借销量和增速成为男性美妆界的“一哥”。
而与精致 boy 形成对比的是,2015-2017年,京东平台上女性用户买游戏影音娱乐设备的销量呈翻倍增长。
暖心奶爸 VS 技术辣妈
“男主外,女主内”不再是固定法则。女人们开始在事业上拓展自己的领地,而男人们则开始为家庭付出更多。
唯品会大数据发现,2015-2017年平台上母婴用品购买者中男性消费者的比例逐渐攀升,男性母婴用户已占据母婴产品购买用户总数的接近20%。
而伴随男性回归家庭角色,女性生活的重心开始从家庭向自身价值转移。京东大数据显示,2015-2017年女性用户在旅行度假、图书等品类上的消费增长明显,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低碳老爸 VS 健身潮妈
保健养生不再是女性的专利,尤其是关于“吃”的养生之道,老爸们更懂。相比男人迷恋按摩 DIY 和灵丹妙药,女人们已经迈开腿管住嘴,纷纷通过健身焕发自己的第二春。
唯品会大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男性消费者,在唯品会购买养生保健品的比例已经占到了78%。
生命在于运动,妈妈们深谙其道,她们通过健身永葆青春和活力。京东大数据显示,近两年,爱健身的女性比男性增长更快,健身潮妈数量居首的,依然是广东。
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数据:
1.唯品会大数据显示,5%的卫生巾是由男人买走的!
4.成都精致 boy 爱奢侈品,上海精致 boy 买走最多香水。
5.城市越发达,爸爸越顾家。北京男人爱居家,川渝两地多厨神。
6.广东男人买走了唯品会平台上最多的玛咖。
7.深圳男人最爱给老婆送礼,上海、重庆男人最操心另一半的造型。
8.214情人节、38妇女节、520表白日成男性用户疯狂购物的节点。
消费性别边界模糊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就像观念总是随着年轻人前行。男人们在唯品会上买化妆品,女人们在京东上买数码科技产品,每个人都在当下,体会刚柔并济之美。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唯品会联合京东共同发布的《去性别化消费•唯品会×京东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让那些困守在标签里的人继续留在古代吧,我们先走一步。
你也许还想看
四十八条金线
换个角度看,也许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