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瞒着所有人偷偷花光了1.3个亿!今天必须曝光!
自从崔永元一番猛怼狂撕,
所有人都说他变了,
有人说:崔永元变得越来越粗鄙,
张口粗话,闭口骂人。
崔永元访谈爆料完整视频
还有人拿出他的书画作品,
他应该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声援。
但事实上,
俨然成了他个人的行为,
面对网络上信口雌黄的大V,
他除了爆粗口,
他早已因此炼成了一个斗士,
但却不知道,
他的内心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时,
是有多么的柔软,
你只知道他爆料了7.5个亿,
却不知道他为了这个群体,
赔了1.3个亿,不惜一切代价的,
也要为他们做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究竟是什么呢?
你知道当年小崔离开央视之后,
他去了哪里吗?
如果我说:他去唱歌了,
还出了MV,你信吗?
先来听听小崔演唱的MV视频
反正惊艳到我了,
可当我知道,这首歌是为谁而唱时,
我更是彻底惊讶了!
原来2001年,
崔永元还是央视主持人时,
一次他在日本NHK电视台,
参观了那里的影像库。
当时对方问参观的他们想看什么,
小崔说:我想看‘九·一八’,看张学良,
于是对方马上搜索出来,
最早的是张学良演讲的视频,有30分钟,
在国内大家从来没有见过。
这让小崔当时很受刺激,
回国后他马上找到台领导,
而当时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
小伙子,先忙别的去吧。
可他不想等了,
正在陆续离开人世,
谁来留存,谁来保护呢?
2013年,
他突然宣布告别央视,
他说:“这个社会太二,我不跟了。”
他觉得整个社会都走错了:
我们的GDP赶超了别人,
但对历史的敬重、敬仰、
尊重、珍爱,却比不过别人,
为什么大家不觉着这件事丢人呢?
于是他宣布:
自己的下半辈子只做口述历史。
之后,他真的全力投入到了,
而为此,他是不惜一切代价!
他先是自己拉来资金,
来做口述历史库。
之后他又和团队历时8年,耗资1.3个亿,
用的高清设备全套都是日本人提供的。
他说:“没有花国家一分钱。”
在这条口述历史的道路上,
崔永元带领着自己的团队,
孤独地摸索着。
他们采访的对象,
有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的老兵,
2002年至2005年,
他的团队共收集了3500人,
超过了200万分钟的纪录影像。
“一切出发点就是口述历史。”
他们采访了很多八九十岁、
上百岁的老人,
他们说了很多东西,有抗战也有别的。
许多老人在片子杀青前就过世了,而他们最后一刻却留在了镜头中。
而他的目标是要,
做一个中国口述历史博物馆,
他说自己做这一切,不是为了自己,
而是觉得:“一个民族没有文化,
没有历史感,再有钱,也是土老帽。
只有历史不再支离破碎,
一个不能够静下心来思考的民族,
是危险的。”
当32集的《我的抗战》制作完成之后,
原因是:没有收视率。
之后这部斥巨资拍摄的口述历史纪录片,
小崔和他的团队只能在全国各地奔波,
当年在全国上下为中日钓鱼岛问题,
群情激奋之时,
这部抗日纪录片竟也只能在网上播放。
而当小崔携耋耄老兵们,
宣传《我的抗战》时,
大部分被访老人开始的时候会紧张,这个过程很艰难。
为了让他们打消顾虑,
最长的一次为了访一个人,
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拍了一百多盘带子。
因为,这个世界上,
几乎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群,
他们为民族的付出,
和这个民族给予他们的待遇,
会有如此大的悬殊。
能健康活到今天的老兵,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
老兵没有尊严,
这些曾在战场上和日本人拼刺刀,
在炮火和流弹中侥幸活下来,
他们颠沛中生,寂寥中死,
身上伤痕累累,
就因为某些历史原因,
甚至牵连子女,遭到子女的记恨,
一位91岁的老兵无儿无女,与83岁的妹妹相依为命,吃喝拉撒都在一个没有窗户,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
一位90多岁的远征军战士,
每月可以领到50或100块钱救助,
有一次,他去领救助金的时候,
老人回到孙子家里,孙子见没钱,
当即指着老人破口大骂:
“你这个老不死,还有脸回家?”
这位即使在敌人刺刀面前,
最终,却在孙子的辱骂声中,
这些被时代进步所遗忘的国民党老兵,
却被独自困在这个笼子里缅怀过去,
没有任何立场去为自己呐喊。
很多老兵这一辈子都在等的,
并不是物质上的回馈,
而仅仅是希望能得到一个承认:
他们当年是去抗日的,
是在为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在打仗!
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龙启明,因肺部严重感染住院治疗。70多年前,他驾驶战机与日军浴血奋战。今年91岁,以重钢普通工人身份退休的龙启明,现在医院花费一天就要3500多元,靠退休工资和医保难以为续。
“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的杨逢钱,在国民党军第190师特务连第9班,参加了“淞沪会战”,第二次、四次“长沙会战”等战役。1944年,在长沙近郊为解救“被包围的司令部”,杨逢钱身负近十处枪伤。至今,他的体内还残留着5枚日军的子弹。两三年前,杨家后人在拆除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神背村5组的旧宅时,从土墙缝隙中翻拣出杨逢钱过去的胸章、臂章和负伤荣誉证等物。
王飞黄,是黄埔军校第17期毕业生,后加入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97岁的老人现已记不清,自己当时是在戴安澜的200师,还是在后来跟进的廖耀湘新22师。回国后,老人参与了雪峰山会战,“我当时是尖兵团团长,管4个营。你知道什么叫尖兵吗?就是冲在最前面,冲锋的”。新中国成立后,本是湖南邵阳人的王飞黄坐过牢,后流落到湖南省郴州市的资兴唐洞新区安家,直到几年前才解决户口问题。
1922年出生的李智生,在中学毕业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七分校(西安王曲)通信科。1943年,毕业后的李智生随国民党军第二军第78师参加了豫西会战。1949年夏天,已升任为上尉连长的李智生在上海投诚。在“解放军的军官训练第三团”学习了8个月后,李智生返乡,“一辈子奉公守法”。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石羔乡雷公村7组(已并入珠泉镇),已90岁的老人以改装的旧摩托车为代步工具,靠四处为人“看日子”维持生计。
2011年11月26日,在湖南省资兴市何家山乡新铺头村上元组,病中的李灵华守在自己的小屋执意不肯去医院,一心想着“留点钱给后人”。19岁那年考入黄埔军校17期(武冈)的李灵华,入校2年后增补至52军25师146团高炮连,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我们今天所有的格局,
其实都可以追溯到抗战。
小崔的这部片子中,
最有价值的部分,
就是抗战老兵们的叙述,
那一刻他们就是演员,
他们的表情,
甚至演员也演不出来。
而小崔对《我的抗战》有一个基本要求:
时至今日,
亲历战争的老兵已经越来越少,
2008年走了两个老兵,
2009年走了17个,
2010年走了81个,
2011年走了87个,
2012年走了271个,
2013年走了378个……
在全中国,
仅有几千名还健在的抗战老兵。
最年轻的84岁,最老已经超过98岁,
不久的将来,他们都将离去,
今后将再也没有人,
可抗战爆发到现在才多久啊?
我们整个民族的伤,
怎么就这么快就愈合了?
就在今年,
正式实行以来,
全国接连发生了精日,
以及今日头条旗下:
《暴走漫画》和《抖音》
侮辱英烈董存瑞、
刘胡兰和邱少云的事件。
不能不说,这个社会病得不轻!
就像小崔说的一样,这个社会太二了!
而今天的小崔,几乎仅凭一己之力,
在做着一项本该是国家完成的伟大事业。
迄今为止,
他和团队至少已经采访了3500个老兵,
其中大部分年龄超过了80岁,
90岁,100岁也大有人在,
并且采访还在继续......
他在中国传媒大学还开设了,
而口述历史是个“无底洞”,
尽管很多企业家捐赠了不少资金,
许多藏品和资料也都是,
小崔个人从市场上购买或拍卖而来。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渐渐凋零”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麦克阿瑟在卸任前的告别讲演中,
曾有这样一句话。
“每年都有上百位抗战亲历者去世,
我们在做的其实是抢救性的采访。”
小崔曾反复强调过这句话。
“抢救采访”抢救的不仅是历史记忆,
或许也包括一个时代的良心。
他觉得:
是的,他不惜一切代价,
只为留住中国最真实的历史记录,
只为让所有的中国人活得更清醒!
在他无坚不摧的背后,
他是一个披坚执锐的斗士,
面对无助的抗战老兵,
他更是一个内心柔软无比,
满怀慈悲、大写的中国人!
致敬小崔!致敬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