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东人不敢吃熊猫?
:emmm……可你知道大熊猫其实很凶猛嘛?
今天,文化君就帮你揭开熊猫的蠢萌“面具”,让你看看它的另一面目——
/ “貔貅”本尊
在四千多年前的中原大地上,各部落互相攻伐,战乱不止。在最后的关键战役中,黄帝一举击败炎帝,第一次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一统。
黄帝拿什么击败了炎帝?《史记•五帝记》记载,“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这秘密武器之一——貔(pí)貅(xiū),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大熊猫。
《阪泉之战》插画局部
没错,我们常见的貔貅都长这样——
可是你再看看熊猫的幼崽——
破案就在一瞬间。
别看它萌,大熊猫的战斗力可不是吹的。
它的咬合力在食肉目动物里排行前十,仅次于狮子,美洲豹都在它之下,爬个20米的高度简直如履平地。
能上战场的熊猫,吃的东西也跟别的猫大不一样。别看它现在吃的是竹子,以前老百姓可都管它叫“食铁兽”。
过去,熊猫偶尔会闯进村民的家里。倒也不会伤人,但经常抓过铁锅就是一顿啃,弄得乡亲们十分头疼。
其实,熊猫不是在吃铁,而是舔食铁锅上残留的盐分。只是力道控制不好,经常把铁锅打碎了,大家就以为它在吃铁。
哎呀妈呀又用力过猛了
大熊猫可不只是五大三粗的战兽。历史上,熊猫还打过不少工。
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熊猫从肉食动物转化为以竹子为主食的杂食动物。
因为它不伤害其他动物,西晋人给它起名叫“驺虞”(zōu yú),将它视为象征和平的益兽。
在战时,如果有一方高举“驺虞”旗,就意味着求和停战。原本拼个你死我活的对手,立马就会放下武器,手拉手做朋友。
据乾隆四年《雅州府志》记载,僧人寿安曾对人说:“我们这里有一种野兽,不知道名类。很像那个名叫角端的神兽,天天啃东西,从来不伤人,僧人们养着,以为一山之卫。”
养大熊猫看门,真不知道高僧们是怎么想的……
/ 长得再萌
也免不了被吃的命运 /
吃熊猫这事儿,放现在,就是广东人也不敢想。
不过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过去,老百姓们可顾不上珍稀不珍稀,填饱肚子才是第一要紧事。
说古人吃大熊猫,有什么凭据?
我们都说四川是大熊猫之乡,但大熊猫化石的主要产地却是云贵高原地区。
在贵州和云南的人类遗址中,出土的熊猫化石以零散的骨头居多,少有完整的个体。
而大熊猫并非人类早期大量驯养的动物。当时大熊猫的骨头体积较小,也不能作为制作工具的原料。人类遗址中出现那么多熊猫碎骨,只有一种可能——
云贵高原上免于天灾的远古大熊猫们,几乎都被古人吃掉啦!
吓得我都滚下来了
明朝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大熊猫称为“貘”,说把拿貘皮做睡垫,可防寒湿、驱瘟疫、避邪气;貘膏(熊猫肉)可穿透肌肤、防治痈肿……
这么一来,熊猫要想生存,就更加艰难了。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后来据专家考证,这“白熊”就是大熊猫。
蒋氏夫妇曾把熊猫当做“国礼”
赠送给美利坚和英吉利
直到今天,贵州遵义赤水还有“熊猫宴”的特色……
莫慌,其实“熊猫宴”是“全竹宴”,是没有熊猫的。敢吃熊猫,小心牢底坐穿。
不过,熊猫与剑齿虎同一时代出现,还能侥幸存活到今天,这一路走来得有多艰辛?胖达心里苦啊!
/ 熊猫这么可爱
美国人却偏要猎杀它 /
熊猫在地球上存活了几百万年,从来没出过国门,外界很难得知它的存在。
直到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谭卫道)在四川将熊猫标本带回欧洲,大熊猫这一物种才开始被西方科学界所知。
而熊猫的英文名Panda,正是来源于谭卫道的名字缩写P.A.David。科学家们为大熊猫的学名定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即猫熊。
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绘制的大熊猫
这一发现在西方引起了轰动。不少探险者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以猎捕大熊猫为荣。很多人使出了浑身解数,就为了将活体大熊猫带回自己的祖国。
1934年,美国女性Ruth Harkness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在华人昆廷·扬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只大熊猫幼崽“苏琳”,并买通了海关,以“哈巴狗”的名义将“苏琳”带上客轮。
Ruth Harkness
Ruth被美国民众冠以“熊猫夫人”的美誉,接拍了不少广告,还以8750美元的价格将“苏琳”卖给了芝加哥动物园。
十年内就有超过16只大熊猫被成功运往西方国家,更有多达70余具大熊猫标本流往流往西方博物馆。
但在此期间,多少大熊猫经受了多少可怕的对待甚至死在途中,没有人关心。
还好,由于冷战,美国动物园很难从中国买到大熊猫,这一系列黑色交易也逐渐销声匿迹。
/ 倾家荡产算什么
为了养熊猫,愿拿川普换 /
有网友甚至说:“那些不喜欢熊猫的人,都值得FBI好好调查一番,他们很危险!”
但从1982年起,我国就不再对外赠送大熊猫了,改为以“租借”的形式,慰藉外国粉丝的相思之情。
一个胖子的陨落
这还不算完。成年大熊猫,吃要有一天几十斤的竹子,住要有专门的园区,连粪便也得经过特殊处理。熊猫生了娃,租借方要给中国交60万美刀,3周岁以后还要送回来。
这哪是大熊猫,简直就是行走的碎钞机啊!
光是美国,一年就要亏损3000万美刀。
荷兰欧维汉动物园的中国大熊猫馆
但就算要花这么多钱,外国人也没在怕的。
泰国大手一挥,给熊猫建了个600平米的园子;荷兰人花700万欧元,折腾出一个9000多平米的中国园林馆;法国花300万美刀,给熊猫改了个粪便回收池……
曾经租借给美国的大熊猫“美轮”“美奂”“宝宝”,在回国之际收获了美国人民的一车眼泪,有网友还问——
“能拿川普换大熊猫不?”
日本就更疯狂了。生了一只熊猫幼崽,举国欢庆,比皇子降生还开心。幼崽夭折了,动物园园长带头在发布会上痛哭,市民们纷纷前去献花,还要求政府给中国道歉。
日本动物园园长 & 得知熊猫死讯的小女孩
当然,养死了熊猫也是要负责任的。不论何种原因,租借方都要向中国支付50万美刀赔偿金。
能帮中国和其他国家维持友好关系,还能顺便为国家赚上一笔,这功劳给大熊猫,没跑儿!
/ 圆滚滚的熊猫君
竟然都是处女座?/
听说大熊猫都是处女座,你是不是吓得虎躯一震?
雌性大熊猫只在每年的3-5月有一次2-3天的发情期,错过只能来年再试。
如果“播种”成功了,幼崽会在83-200天的妊娠期后降生,这个时候一般是8月,所以大部分熊猫宝宝都是处女座。
话说回来,大熊猫的学名明明是“猫熊”,怎么大家都叫它熊猫呢?
这一错案,还得追溯到解放前。
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与外文学名。
可是当时人们还是习惯于从右到左阅读,记者们就搞了个大乌龙,把“猫熊”写成了“熊猫”。
另一种说法:1922年11月25日上海“西人篮球赛”,《申报》误将“猫熊队”写成“熊猫队”
作为“旗舰物种”“伞物种”,大熊猫以其可爱的形象赢得了大家的关注与保护,同时造福了同一栖息地的其他物种。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还把大熊猫作为他们的logo,以此呼吁世人加入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的行列。
我才不会告诉你,他们选大熊猫是因为它只有黑白两色,有辨识度还节省印刷成本呢。
美图奉上,福利自取
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嘿嘿嘿
可怜弱小无助……又能吃
夏日迟迟,最好不起
摩擦摩擦~
嗨,周二也要元气满满哟
.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 刷爆朋友圈的15个暖心小故事:这世上,还有人偷偷爱着你...
· 怎样骂人,会让人感觉更爽?
要不要 赞 和 分享到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