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你身边低智商的“善人”
01
前几天,上海迪士尼又火了。
“碰到了就碰到了,你屁股没给人摸过啊?”
“你TM有被害妄想症吧你?长那X样有人要摸你屁股啊?”
不光飙脏话,手也没闲着。
大多数人看到这条新闻,都在指责这位妈妈没素质、不懂教育孩子。
“一个八岁小孩摸了就摸了,八岁懂什么,顶多是调皮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迪士尼那么多人排队嘛,磕磕碰碰也正常的,天天地铁上都能发生几次这种事情。
他们同情摸人的小孩:
幼年的心理阴影很大的,都怪那个女生小题大做,让小孩以后怎么做人?
这样的人,看似很有爱心,处处为小孩着想。但,怎么不为受害者姑娘着想一下?
低智商的“善人”,总是是非不分。
某人怎么可以打骂别人家小孩呢,就算小孩再怎么调皮,也要宽容一点呀......
他们不去了解事实背后的真相,不去同情受害的一方,反而崇尚对恶无原则的包容。
世间最大的恶,往往是以善良之名到处横行。
02
看过这样一条新闻。
青岛的一个妈妈,害惨了自己的女儿。
20天前,自己5个月大的女儿开始拉肚子,买了很多药也没有太好的效果。
于是,这个妈妈马上就去采了两片无花果叶,拿回家煮了给女儿泡脚。
送去医院皮肤科,医生确诊:这是化学性灼伤,不但会遗留斑痕,甚至会造成关节功能受损。
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江苏一位奶奶很相信偏方,为了让新生孙女以后能长出一对好乳房,把孙女的乳头捏得红肿溃烂;
山东一位婆婆迷信经验,让坐月子的产妇在大热天里穿长衣长裤,捂在被子里不让开空调,导致产妇中暑身亡;
广州一位母亲道听途说,用敌敌畏给全身皮肤瘙痒的女儿止痒,导致女儿中毒昏迷......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达克效应”。
正如罗素所言:
“我们这个时代令人不快的事之一是,那些确信无疑的人总是很蠢。”
无知的善良,感动了自己,害惨了别人。
03
她有一个朋友,母亲在生她时去世了。
在她16岁的时候,父亲为了五万块钱的彩礼,要把她嫁给村里一个大她11岁的傻子。
16岁的姑娘,一个人度过无数个漫长的黑夜,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终于在26岁的时候,她遇上了真正对她好、心疼她的人。
就在这时,她的父亲被查出胃癌晚期,也许是突然良心发现,找上门来求她原谅。
身边的亲戚都说她冷血,血浓于水,有什么放不下的,用得着记仇这么久吗。
然而,针没扎到他们身上,他们不会知道痛。
低智商的“善人”,无法做到换位思考,总是喜欢和稀泥般地劝人原谅。
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别人对你很差,你还对他好,那你怎么对得起那些对你好的人呢?
郭德纲也说:“我是有仇必报的人,对待曾经伤害过我的那些人,我做不到以德报怨。”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与人交往要大度、宽容。
就算别人欺负你了,你不能欺负回去,只能用“德行”去感化他。
对恶无原则的包容,本身就是一种恶。
不顾当事人感受,一味以和为贵、劝人宽容的人,实在是一种低智商的善良。
04
2015年,德国评选年度恶词。
排名第一的恶词居然是:好人。
那些善良泛滥却是非不分、知识水平低下、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人,有时候比坏人更可怕。
善良不是自我陶醉。
真正的善良,是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情、施舍和怜悯。
真正的善良,是守脑如玉,懂得思考与分寸。
善良没有错,但你的善良,必须有点智商。
看见作者: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