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黄渤6个问题扎了无数父母的心:除了累死在起跑线,我还能给孩子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黄渤6个问题扎了无数父母的心:除了累死在起跑线,我还能给孩子什

2018-07-30 21:35:41 作者:锵锵匠 来源:中学生学习方法百师讲堂 阅读:载入中…

黄渤6个问题扎了无数父母的心:除了累死在起跑线,我还能给孩子什

  作者:锵锵匠

  来源:锵锵匠

  好端端又被《极限挑战》给扎了个心。

  高考前,极限男人帮在上海崇明中学做了个特别节目

  高三考生们站在足球场的同一条起跑线上,黄渤等六个主持人每人提一个问题,如果答案肯定,可以前进到下一条线,否定,就留在原地

  这六个问题如下

  1、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大学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给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3、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地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而且现在还保持着一定水准

  4、你从小到大的旅行经历当中,是否有过一次出国经历?

  5、父母是否承诺过要送你出国留学?

  6、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每个问题都有人前进,有人不动。差距很快出现,有的孩子一直在走,有的没动过一步,有的后来居上,有的遥遥领先最终又被反超。

  六个问题后,一起出发的人站在了六条不同线上

  以各自的位置起点学生们冲向体育馆,只有前20名才有资格进入馆内拿到礼物

  让人扎心的是在体育馆里翘首盼望的家长

  看见自己的孩子跑进来的,开心

  自己的孩子迟迟没进来的,揪心

  20名学生到位后,有几个没见到自家孩子的爸妈明显眼睛红了。

  以至于客串主持的黄渤不得不出来圆场:“大家不要紧张,这个不是高考成绩啊。”

  显然,这不是一场公平比赛。弹幕里一直有人说“残酷”,确实残酷,但也特别真实

  就像黄渤说的:“你们之所以站在这条线上,和你们之前的努力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靠前的起跑线,站不下所有的人,无论父母怎样拼尽全力,他们能把孩子送达的地方,总有高低远近差别

  估计黄渤他闺女离高考还远,要是后20名里有他的娃,估计渤哥也不能淡定

  毕竟,当爸妈的“起跑线焦虑”已经是全世界通病

  不久前上映的一部印度电影名字就叫《起跑线》。

  家境殷实的印度中产夫妇,为了让女儿名校,买了学校3公里内昂贵学区房后,才知道面试还要考爸妈。

  为了通过面试,女儿进了培训机构爹妈上了择校辅导,一家人先是装贵族:买名牌、说英语,唱高雅歌曲;再又装穷人:找黑中介、搬贫民窟、伪造身份……就是为了钻政策的空子给孩子争到一个入学名额

  身边的妈妈们看完电影,纷纷吐槽:这哪儿是印度,这不就是我大中国的北上广!

  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全世界的爹妈都可以化身虎妈狼爸。

  看看电影里这台词,熟不熟悉

  国产海清版虎妈分分钟就能找到同款。

  同一个世界,同一条起跑线;同一套台词,同一款我妈。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听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长大,今天自己好不容易也当了妈,却发现“起跑线”已经从送分题变成了送命题

  G是我原来在杂志社工作时的同事儿子年幼升小,参加了一所重点小学的面试。结果儿子没拿到录取通知书,儿子的一个好朋友拿到了。

  开学前两个孩子一起玩,G和对方妈妈聊天,说起面试时的一道考题:为什么人在下楼的时候比上楼的时候更轻松

  G说:“讲真,这道题甩出来,别说我和孩他爹不在场,就算我们一家三口同时面对考官,那肯定也是同时懵逼的。不光是娃,我俩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可人家从小就看DK大百科的孩子,轻松给出了答案——因为地球重力作用。”

  就在昨天,学姐D发了条朋友圈:“暂时退出家长群,已抑郁。”

  4年前,为了进一所重点小学,D把自己父母公婆房子倒腾个遍买了最贵的学区房。开了一次家长会她就懵了,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早已经开始课外补习,一小时300块的英语外教只是起步价,外加奥数、科学围棋钢琴……各种名目的课后班数不胜数

  这些跟学校没关系,都是家长们自己给孩子报的。很快,这群一年纪小豆包的家长就自己组了个“决战小升初分享群”,每天传阅测试成绩、分析教学方法推荐补习班,有人负责贡献小升初的动态,就有人分分钟给孩子换更好的学区房……

  听说她假期带孩子去了香港迪士尼,别的家长一脸惊愕学霸们还在泡新东方,你家孩子考第几?

  D慌了,也开始周六学而思周日新东方,外加英语外教一对一,平时陪读,周末陪补,自己口语练得突飞猛进,辅导作业的吼声时不时震动全楼……

  孩子升到四年级,她严重失眠,头晕恶心头发,去看医生:前庭神经炎。

  除了第一批陪娃做作业的家长已发疯,陪娃上特长班、陪娃去补习班的家长谁没点程度不同的精神病

  其实我们也明白永远都有更优秀的家长和孩子,比我们更接近所谓“起跑线”。说起来大家都在“拼”,实际上我们连比赛从何时开始都无法控制

  那些曾经站在起跑线最前排的孩子,注定就是人生赢家吗?

  未必。

  去年被拉进了初中同学群,前不久在北京组织了一次小范围同学会,20年没见,互换现状,大家私下都很感慨的一点是:有些人真的变化蛮大。

  成绩中游的L,整天上课偷偷看科技杂志隔三差五就被请家长,从一所二流大学毕业后,他没去体制内的单位上班,和发小一起做了个网站,算是分到互联网创业蛋糕的第一波人。去年,他们的网站已经拿到了二轮融资

  成绩最好的团支书Y,顺风顺水上了一所211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了央企,企业名头很大,不过看他的状态,除了更富态了,其他只能说是一般般了。

  女同学M是英语课代表,单亲家庭,家境一般,大学开始就自己赚学费的她最后留在大学教书,是班里最早结婚生子的一个,女儿已经拿到了美国一所名校的offer。

  最让人意外的是S,一个很多人连名字都记不住的男同学,在一所三流大学里学金融,家里费了好大劲儿让他进了银行,他一路做到总行的行长助理后跳槽去了投行……现在,太太带着一儿一女定居温哥华,他是飞来飞去的投行高管

  人们参加同学聚会后,常常会生出这样的感慨——

  很多当年的佼佼者已泯然于众人,曾经不起眼的同学今时今日风生水起,这个群里,已经没人在意当年的成绩单上到底谁排在第几。

  黄磊说:“凡是赢在起跑线上的,都是短跑,人生啊,一定不是场百米赛,一定是场马拉松,是长跑,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场马拉松,是在起跑线上赢的。”

  家境、教育环境、父母的格局能力,使得每个孩子的起点注定不同。退一步说,即便大家起点都一样决定孩子能跑多快、多远的因素也远不止这些。

  毕竟,人生如此漫长,最初的领先,会慢慢被生命长河所稀释。

  所谓“起跑线”,在每个人一生中都不止有一条,而每一个人,只要你足够努力,都可以在不同阶段拥有新的起跑线。

  比起跟“起跑线”死磕,孩子更需要的,是学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拿到重新定义起跑线的权利

  我们也许给不了孩子足够靠前的起跑线,但我们可以传递给孩子一些不会被生命长河轻易稀释的东西

  比如,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到脑子里的东西是谁都抢不走的;

  比如,要交一些真正的朋友健康人际关系不会因利聚而来,也不会为利散而去;

  比如,读书给你智商,人生历练给你情商,它们同样重要

  比如,追求世俗意义成功并不俗气,它值得我们为之努力,但倘若没有,也不意味着你是个失败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别让其他人的时间表催着你跑”。

  这句话,我是从这个视频里看到的。

  起跑线确实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悠着点儿,人生路还长着呢。

  文章来源于锵锵匠(ID:QiangQiang_Jiang ),转载于有书共读,跑堂君编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锵锵匠,一枚健康活泼元气妇女,没有甜蜜忧伤,也不想永远在路上,希望自己聒噪得很有趣八卦得有智商。愿用声色影像,照亮烟火人间微信公众号:锵锵匠(ID:QiangQiang_Jiang ),微博:锵锵匠的自留地。

  往期精彩

   “妈妈吃完饺子就跳楼了……”

   一位考745分清华学霸,给12-18岁孩子家长的10大忠告,知道越早孩子越好

   孩子出不出色,80%的决定权爸爸手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