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活设计个产生快乐的机制
嗯,大家一定看过这张图。
其实这张是摆拍,不过这个场景却是每天在我家都发生的状况。我俩给这个时刻起了名字,叫:预习时刻。
因为辉从事互联网体验设计,我从事绘画教育和传统文化,而且又都具备酸腐的气息和喜欢不接地气的艺术民俗,所以难免会对相同领域的看法不同,每天各自看一会东西,然后就自然而然进入了辩论讨论的时间。
当然至今辩论上千次,我是全胜的。(标粗,不可删)
这个传统保持了很多年,有时候你们看到他微博和朋友圈发一些类似很虚头巴脑的感慨,大概就是辩论的结果。
比如
这是一天我们在讨论完绘画和设计是不是有相同点和不同点时扩展到了人生的技能树如何加点才能过好这一生,结论是,全才太少了,一切都是缘分和巧合,没有人能过好这一生。
嗯,比如
他嘲笑我自拍开美颜是因为我已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我说对,老娘就是,但我会瘦回去的。(现在回到97斤了,emmmm.)
但很多时候,预习时刻也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这个设计就是在讨论完月老红绳在珠宝上到底该不该应用的尝试。
还有这次,我们争论了很久,到底中国的包子适合不适合做chorker,他说土爆了,我说他土爆了,直到我坚持设计出来。
而有一次关于番茄火锅的讨论,我们终于弄清楚菌汤、美人、红油、番茄、牛肚火锅的口味区别。
当然有时候也会争论“现代人是不是可悲的”这种很奇葩的话题到天亮,这个就属于车祸现场时刻了。
这应该算是我俩的一个“刻意设计”。
想起多年前看皮克斯设定学习笔触的时候,乔布斯设计了皮克斯工作室中间花园,用于不同的人在那里可以交流碰撞出大量的火花,当时还觉得有些夸大其词。
直到现在我突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你希望什么事情发生,最好的办法也许不是生硬的去做,而是设计一个机制和环境,让你希望的事情自然而然的生长出来,这样既可以长久,也可以自然,还能成功完成的概率增加。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都可以找到类似的机制,让这个机制可以不断的帮你找到快乐,并自然的成长。
比如你是否有可能安排一个周末有趣的阅读时刻?或者绘画时刻?每周记录下你的创作,并选择一个方式奖励自己。
或者是一个固定的独处禅定的时间?或者是一个提升自己的什么习惯?连续的自省和探求,就是人生思维边界开拓的开始。
再是每周固定见几个有趣的人?或者去坚持写一些自己不曾尝试过的文章?下笔就有价值,有趣的人总能带来不一样的思路。
在这样的机制安排下,不断积累好事发生的概率大增,坏事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
就像绘画一样,绘画对于我,对于绘麟社的小伙伴,都应该是这样的习惯,心灵入静,找到创作的心流,那真是最好的幸福。
也许我们稍微留心一些,就找到了一个播种快乐的方式。
比如,辉先生每到一个公司去顾问的时候,都会设计一个和团队小伙伴不断建立更加信任的机制,通过这个机制,自然而然的让大家凝成一体。
生活的方法可能都是相通的。
我发现写课程这半年,真是把我憋成了话唠,以前真的没有这么能写呃。
让我们一天一个小故事,一起成长~
祝好
- 林Caroline
如果你想开启绘画的生活方式,那此刻就是最好的开始。
戳下面小程序即可。
(如果你黑屏,那么杀掉微信再来一次即可)
< end >
| 绘麟社 - 陪伴你身边的书屋与画室,你可以在这里开始学习绘画和跟我们一起读书,探索有趣的生活。
| 林Caroline & 相辉先生(隐形态)
民俗画家&珠宝设计师,毕业于江南大学,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创立绘麟社,著有《气象仪器史》《二十四节气美食》《城食》《花解语》《神样》等多个系列的绘画作品。
同时创立自己的珠宝系列 H&L,也为多个国内外珠宝品牌担任设计师,为多个知名品牌设计产品,跨界于绘画、民俗、设计、珠宝等多个领域。
2018,出版绘麟社第一本中国民俗画册《念想 - 二十四节气美食》
|
绘麟社有几千人的读书绘画群
欢迎加这个微信入群
hu
|
读书与绘画,是一种生活方式
合作* @huilin.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