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阳明:过得不好,是因为想得太多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王阳明:过得不好,是因为想得太多

2018-09-21 09:02:45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 阅读:载入中…

王阳明:过得不好,是因为想得太多

  文稿 | 儒风君原创,转载注明来源儒风大家

  王阳明、曾国藩都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所以才活得那么累。

  成大事者不纠结,别想太多,才能活出生命精彩

   01      

  别想太多,活在当下

  王阳明军功卓著,屡次平叛有功。

  但是王阳明信奉的是仁政爱民,可最终却成了朝廷兵器,四处杀人。

  宁王叛乱的时候,他兵少将寡,不得已动用火攻,消灭三万叛军。

  虽是叛军,却也是生命,王阳明几日吃不下饭,揪心又懊悔。

  但是他知道,这事儿没得选,要是让宁王成功,将来不知道多少人流离失所

  所以他很快收拾好心情,安顿灾民,清剿残余势力恢复战后秩序

  王阳明曾言“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未来和过去的事情,想太多没意义,只能丢掉清明的本心,顺其自然,踏踏实实去做就好,其实那些让你忧虑的事,到头来都不是问题。

  有人向马祖禅师请教如何修行。

  马祖禅师答:饥来吃饭,困来眠。

  这人很奇怪大家不都是这样吗,为什么只有禅师修行日深。

  禅师回答:不是的,他们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想着吃饭。

  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

  这就是活在当下的智慧

  天下没有后悔药,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懊悔徒劳无益

  未来的事情尚未发生,谁也无法预料,担忧是白费时间

  真正成熟的人,不纠结过去,不担忧未来,认真而专注的活在当下。

   02 

  别想太多,做了再说

  有个年轻人迟迟不肯耕种,长者问他为啥。

  他说:种子不好怎么办,种了庄稼长了虫子怎么办,遇到旱涝灾害怎么办。

  困难重重,都需要解决,还是准备好了再说吧。

  他准备好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农时。

  我们常说: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

  但是孔子说:再,斯可以。

  很多事情,不用想那么多,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王阳明常常讲:知行合一。

  知道是知道,实践是实践,想要完全知道,那一定要实践。

  事前三思,思的多半是脱离实际杞人忧天

  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梨子吃一口才知道甜不甜,鞋子穿上试一试才知道夹不夹脚。

  很多事情,想太多没意义,不如去试一试。

  先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不断前进。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少想些没用的,多做些有用的。

   03 

  别想太多,知足常乐

  很多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想要的太多。

  良田美宅,华服利禄,什么都要,就意味着什么都得想。

  人心是一个有限容器,装的东西一多,人就容易焦虑。

  马云曾经自己曾经半夜愁的睡不着觉。

  为什么?

  因为竞争对手层出不穷时代变幻莫测,时时刻刻都要想着阿里巴巴这艘超级战舰的安危

  名声太盛,金钱太多,是惹人羡慕,却也是一种负累

  长年累月之下,人肯定身心俱疲。

  马云宣布卸任回归课堂,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人一生的修行功夫,在减而不在加。

  只有去掉这些外在的负累,人才轻松快乐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精力能力却是有限的,与其身心俱疲,将来受辱,不如退一步,常乐知足。

  人来人去,什么也留不下,带不走。所以要那么多东西干什么,够用就好。

  大道至简,以简驭繁。

  人生真正的境界,不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是历尽千帆,阅尽沧桑之后的纯真简单

  点击试听杨鹏老师《道德经》90讲

  点击试听 贺伟老师《周易》40讲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生活好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