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何走出重蹈覆辙的怪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如何走出重蹈覆辙的怪圈?

2017-09-04 11:30:14 作者:王小凡 阅读:载入中…

如何走出重蹈覆辙的怪圈?

心理创作者 | 王小凡

如果要问牛逼、凡人和逗逼有什么区别?

那么有个大区别是:

能预知可能出现的错误,在错误出现之前就把它避免的人,是牛逼;犯了一次错误,但是在错误发生之后,知错且改,是凡人;犯了一次错误,接二连三地犯同样的错误,是逗逼。

那么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可能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即使不是牛逼,至少也是个凡人,不至于是个逗逼。因为我们都知道连一只猪都不会在同一堵墙上撞2次。

可事实情况是,醒醒吧,我们真的可能一直都在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

因为拖延导致自己最后熬夜赶工,累到不行,心想麻德下次再也不拖延了,要提前把事情做完,这样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改完善。然鹅没有什么卵用,该拖还是拖......

总是把爱情作没,上一个男朋友无法忍受我的作分手之后,换了一个男朋友还是继续作,作到没有朋友,无法获得稳定的亲密关系.......

一个星期之内连续两次取钱忘记取卡,结果被机器吞了,去领卡时工作人员像是看一个智障......

一个月之内发生两次出门忘带钥匙事件,结果无家可归,开锁的师父心想这样的瓜皮请给我来多来一打......

回想一下,类似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重蹈覆辙”、“屡教不改”呢?

 01 

越保守的人,越容易重蹈覆辙

我们必须得承认,一部分人天生就是比另一部分人更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心理学家根据一个人做事态度,将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预防定向(prevention focus),一种是是促进定向(promotion focus)。

预防定向的人,做事的态度偏向于保守,尽可能守住自己手上已经拥有的,而不去追逐新鲜事物,因为这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失去危险之中。

相反,促进定向的人,做事的态度则偏向于激进,愿意去冒险和尝鲜。

心理学家做了一些研究,发现:预防定向的人确实会有固着的行为,即使这个行为是错误的,他们也会持续这样的行为模式。换句话讲:明知是错,仍然一犯到底。

实验是这样的。研究者让被试做一个智力测试,结束之后被试可以看到智力测试的分数,分数越高,越有可能获得额外的抽取高额奖金的机会。按照这样逻辑,如果被试想要获得更多的奖金,就可能会犯下错误,虚报一个更高的分数。

在智力测试之后,研究者又设置了一个词汇创造的测验,还是由被试自己来报告得分。

如果被试偷偷地虚报分数,被试可以额外的抽取高额奖金的机会。

结果发现,预防定向的人中,第一次虚报自己的分数的人,再次虚报自己分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第一次诚实回报自己分数的人。但促进定向的人中,则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就是说,预防定向的人,如果第一次错了,之后仍然很可能会继续错下去。

 02 

总会爱上同类型的人,

可能是为了修复同一个创伤

听过一位很有名的咨询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女人,找了一个丈夫,非常强势,对她很不尊重。于是她离婚了。

离婚之后,又找了一个丈夫,但是很快发现这个丈夫跟第一任丈夫差不多结婚之后对她吆五喝六,甚至家暴。她发现自己婚姻当中一直处于弱势的一方,没有平等可言,总是遇人不淑。

真的是这个女人运气不好,才会接二连三地在婚姻中犯错,找不到一个如意郎君吗?事实情况是,她可能一直在“强迫性重复”。

所谓强迫性重复,就是“我们小时候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

强迫性重复在爱情中的表现就是,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之中特别容易与某一类型的人产生深刻而且强烈互动,因为这些人身上具有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他人的心理特征。

当这些人在我们生命中出现时,就给了我们就给了我们第二次机会,让我们借着与他们的互动过程,去疗愈过去所受的心理创伤,弥补过去的遗憾满足小时候对自己特别重要,却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偿的一些心理需求。

正如弗洛伊德说,如果我们儿时有一种固定模式,会希望自己在成年时重建和还原那个场景,以完成早期心理创伤的一个修复。

为什么这个女人总是在找伤害她的人呢?

因为她的父亲在她小的时候非常严厉,经常打骂,这使得她幼小的内心非常委屈而且无助,自我评价低。

长大之后,她就会找一个与父亲具有相似人格特质的人,在与他互动的过程中,还原早期和父亲互动的场景,把父亲对她的不接纳,通过这个人,来修正对她的接纳。

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心理魔咒,如果我们的创伤或者认知没有得到修复,这样的怪圈似乎会一直持续下去,无法打破,持续犯错。

正如《复仇》中所说:“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忘不了过去的人亦会重蹈覆辙。”

 03 

犯同样的错误,

也可能是大脑太爱偷懒

研究行为决策的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出了双重自我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我们的大脑中有两套系统,或者叫思维决策模式——系统1(system1)和系统2(system2)。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耗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的状态,常常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虽然速度快,但很容易上当,做出错误的选择。

而系统2则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是有意识且慢速的,不容易出错。

我们的大脑是懒惰的,因此经常会走捷径,直接地采纳系统1直觉型判断的结果,因为这样有利于节省认知资源,这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认知惯性。 www.WENZHANGba.com

在面临危险时,我们的祖先没有时间停下来慢慢思索,而是最快速做出反应。

思维决定决策,决策决定行为。我们之所以总是会犯一些习惯性的错误,其实都是系统1在发挥作用的结果。缺少理智深思熟虑,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当然在所难免了。

比如玩LOL看到残血,内心就浮起一道无法遏制的冲动,双眼放光,恶向胆边生,不管三七二十一顶着塔就要去收了对方的人头,最后惨遭反杀。这种“我能反杀”的蜜汁自信,一次次让我在坑里爬不出来。

 04 

当错误不造成太大的影响,

大脑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背后包含的意思是,我需要改变我的行为。

而"改变"这个事情,是大多数人所抗拒的,因为这意味着我需要承认现在的自己是不好的,并且在改变的过程中,我需要放弃一些东西,承受一些代价。

除非不改变的坏处足够大,大到可以覆盖所有不改变的好处,否则,我们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模式的。

比如医生告诉你,你要是再抽烟,你的肺就要报废了,这个时候你要是充耳不闻继续我行我素,那我敬你是条不要命的汉子。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大脑有一个自我保护的功能——遗忘痛苦,也就是我们会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

对于那些代价比较微小或者短期看起来比较微小,但是我们却能够获得即时利益的行为,我们总是会忽视它给我们造成的小痛。

截止日期就到了,你还在玩游戏,再拖下去你就又要熬夜了啊?没问题的,反正又死不了。

你明明说过要减肥的,怎么又吃那么多,你不怕长胖啊?没问题的,反正又死不了。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第一步是把冰箱盖打开再把大象塞进去,不是直接把大象塞进去!没问题的,反正又死不了...

所以,对于很多死不了的事情,我们开始一次次重蹈覆辙......

认识错误是一件简单的事,改正错误却是一件困难的事。

如何才能够改正错误,保证同样的错误尽可能不再犯呢?

(1)养成事后反思的习惯

一个人之所以优秀,不是他不犯错,而是他再次犯错的次数比一般人低。而决定犯错次数多寡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反思的能力。

反思一方面有助于加深错误在记忆中的印记,另一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来事后分析犯错的原因与改进之道。

那些工作能力突出的人,都有反思的习惯。在组织中,复盘也是工作流程非常重要的一环,目的就是避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再次走坑。

心理学上把人的智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一种是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比如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这种智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比如人老了记忆力就不好。

而晶体智力主要指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并不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

在我看来,反思就是一种提升晶体智力的手段,经由反思而获得的思索、经验和判断力,都是晶体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的智商拙计,没有天才的头脑,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朴实的方法来让自己卓越,所谓流体不够,晶体来凑。

(关于具体如何反思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阅读《好好学习》这本书。)

(2)增加你的犯错成本

电视剧《外科风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角的母亲张淑梅是个护士,因为注射错误药物,导致病人突发药物过敏而死亡,这是一场重大的医疗事故,张也因为这场事故而被迫离开岗位。

虽然电视情节只是虚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医护人员就是一个犯错成本巨高的工种,因为这关系到别人的生命健康,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就会断送整个职业生涯。

所以医生和护士会在比如说动刀子之前,反复询问和核对,确保准确无误,看上去快要变成强迫性检查了。这是职业习惯。

正是因为医生的犯错成本高,所以在使得他们重复犯错的可能性很低。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想要减少再次犯错的可能性,不妨试着主动去人为地增加犯错的成本。

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通过惩罚来降低行为的发生频率。也就是指当人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给他他讨厌的一个结果,以期消除或抑制他再做这件事情。

所以当你犯错时,比如说好要早起的自己又赖床了,这个时候你可以设置一个“代价”,睡之前给自己的室友转账1000块,如果晚起就不用再还给自己了,保证心疼钱的你再也不会晚起了。

(3)有意识培养慢思考的过程

现代人大多数追求效率,因而形成了快思考的习惯,这就给了系统1更多的可乘之机。

当认知资源和自控资源每天被繁杂的任务填满时,就很难再能够理智地做一些事情,情绪和惯性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比如不可抑制地对亲近的人发火、犯了迷糊又一次买了并不需要的东西。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着逐渐地增加对自我的觉察,有意识地放慢自己的呼吸,让生活慢一点,再慢一点。

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相信我,慢下来的感觉是很好的,你也会更少地去犯一些低级错误,不至于到时候后悔骂自己智障。

(4)尝试打破强迫性重复

对于童年期的经历所造成的在成年后重复性犯错,情况比较复杂,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遇到相同的人,总是在婚恋中重复相同的行为模式,也许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帮你理清,是一个更好的方式。

- 写在最后 -

虽说重蹈覆辙在所难免,但多次踩同一个坑,踩久了都会心疼自己。

因此,了解其中的原理,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治理自己,对于我们还是很有意义的。

至少下次犯点别的错误,多入点别的坑,做个别的方面的智障,学点新的教训,人生经历才会更丰富一些嘛~

- The End -

- 壹心理创作者简介 -

王小凡 / 心理学段子手

长按下方二维码

快去看看你的第一堂心理课

转载 | 投稿 | 合作

请直接在菜单栏点击“联系我们”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