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屏蔽我的那天起,我们就不是朋友了。
我们的关系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是。
《完美陌生人》
文 / 佩佩
阿钟说她已经关掉朋友圈的那天,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没意思,浪费时间”。
我说好,然后从她的朋友圈里退出来。
朋友圈里虽然人多,但刷的时间一长,可能有天会猛然发觉,某个人很久没有出现了。
我就是这样发现阿钟消失在朋友圈的。
点进去一看,果然只剩一条灰色的横杠。
我和她在同一个舞队里待过,那时候常常一起训练,一起吃饭,是那种连上个厕所都得手拉手去的朋友。
直到后来大三退队,才渐渐少了联系。
机缘和时间是神奇的东西,能让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也能不知不觉地冷却掉一段关系。
这不是别人一句:“你有心,便情谊永不变”,就可以轻易改变的。
这意味着,我再也无法通过这唯一的渠道,去了解对方的近况。
面对没有朋友圈的旧朋友,似乎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淡出自己的生活了。
我和阿钟的朋友圈子重叠比较大,总是我刚刚评论或点赞完别人的朋友圈,没过一会儿,那些红点点就会跑来通知我,她也是。
相同的情况,她一定也有。
我曾暗自庆幸,还能有这种互相打扰的方式,让我们维持着微弱的联系。不至于曾经交好的感情,一点见证都没有。
情谊变归变,始终是在的。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旧朋友这个身份,也不打算因为只剩下微弱的联系,就轻易丢掉它。
直到上个月有人问我,阿钟赢了比赛,要不要一起发个微信祝贺一下。
我问:“你怎么知道?”
他:“她朋友圈发了啊,没看见吗?”
我不好意思继续往下问。
那天我才明白,在许多人眼前她是活的。
只有在我眼前,她才是一条灰色的横杠。
当别人询问你为什么如此“大意”时,只有你自己知道,因为自己“没有资格看见”,是一件尴尬又难堪的事情。(人生格言 www.wenzhangba.com)
我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我做错了什么。我甚至有想过跑去问她,是不是后来重新开了朋友圈,设置屏蔽分组的时候手抖按错了。
连借口,我都替她想好了。
可我犹豫了很久,还是点开她的头像,将“不让她看我的朋友圈”的按钮点亮。
其实我知道的,细腻如她,不会做这种手抖的蠢事,即使不小心发生了,也能很快察觉。
过了那么久,足以证明我对她来说,就是没意思的,浪费时间的。
而且有些事没必要问得太清楚,用一种公平的方式结束就好。
很多人真正关掉朋友圈后,为了避免误会,会在个签里写:我真的没有屏蔽你们。
目的是为了告诉那些专门点进来看的人:别想太多。
显然他们都清楚,这个我们嘴上说着不重要不重要的东西,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如果讨厌某个人,我们会直接拉黑删除。而这个功能很巧妙,专门用在那些不得不存在于微信里的人身上。
比如找租房时找的房产中介,比如硬要加你微信的饭店老板,又比如碍于面子不能删除的好友。
看得见和看不见之间,就是朋友和闲杂人等的区别。
后来在学校里偶尔再见阿钟,我会远远地,在她看见我之前,换一条路,把头转向别处,或者把伞压低。
而她每一次也会很“大意”地没有看见我。
被屏蔽的不适感,竟在这样的默契中得以减缓。
我们都在朋友圈互相屏蔽之后,默契地在现实中,体面地“互删”。
从此,我们都看不见对方,不会再以闲人的身份出现,给对方的生活增添负担。
最近发现,新版本的微信已经可以屏蔽朋友圈互动。所以只要我动动手指,它就再也不会通知我,阿钟和我一样,在哪里点过赞又评论了谁。
很快,我们就连那一点点虚伪的联系都会失去,又很快就能互相忘记。
也许等有一天连碰面的机会都没有了,我们便会把对方从通讯录里彻底删掉。但都无所谓了,那都只是走个流程罢了。
毕竟从开启屏蔽的那天起,我们就已经在心里互删了。
晚安。
编辑按:
晚上好,我是远夏。
大家期待已久的新版周边,已经在前天正式上线了。
本次推出的是新设计款的手机壳,分别有iPhone 6/6p/7/7p 四个型号。
可以打开淘宝,在店铺搜索「杂乱无章暖男部」,点击进入购买。
也可以复制以下淘口令直接获取购买信息:
复制这条信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