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未来没有盼头,谈何活在当下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 文雅 的朗读音频
文 | 《读者》微信专栏作者 锦囊妙记
前同事被一大堆客户投诉,被折磨得要死,跑来找我诉苦:“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升职看不到希望,未来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不知道如此累如此辛苦究竟有什么意义。”
他不喜欢这份工作,每次在工作上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总是头痛欲裂,想辞职,但是不知道离开公司能够干什么。于是每一次歇斯底里之后,总会安慰自己:要活在当下,随遇而安。
只是生活、工作的难题并不是靠一两句自我安慰,就会消失。
不久,他又在微信群里面痛斥,什么烂制度,整天让人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这种短暂性“活在当下”、持续性焦虑迷茫,让他陷入一种“受伤,找个地方舔伤口;再受伤,再找个地方舔伤口”这样的循环之中。却从来不去医治包扎受伤的地方,更没有想过怎样去避免受伤。
有时候,焦虑的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对话:
信徒问高僧:怎样才算得道?
高僧:得道前,吃饭时想着睡觉,睡觉时想着扫地,扫地时又想着吃饭。
信徒:那得道后呢?
高僧:吃饭的时候就吃饭,睡觉的时候就睡觉,扫地的时候就扫地。
对话意在告诉我们:做事情应该专注于当下,不要做着此事想着彼事。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真的很难做到。我们所做的事情,可并不像高僧所说的那么简单:吃饭、睡觉、扫地。
这种说法,似乎是把我们所做的事情,硬生生地剥离开来,试图将过去、现在、未来所做的事相互独立起来。
但是我们都知道,当下所做的事情,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未来。
比如你今天工作是为了明天更美好的生活,尽管明天还没有到来。如果将这个作用关系抽离开来,做事情不为明天,我们根本没必要工作。
因为工作大多数时候并没有让我们开心,玩,才能真正让我们开心,大多数人今天工作都是为了拼一个未来。
我们能一直玩下去吗?乐观主义派都提倡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但是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往哪里去,我们难以全情投入去玩,那种焦虑的情绪时不时会涌上心头,我们甚至会感到后悔,钱也花了,时间也浪费了,到头来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很多人会说,有钱了,人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钱能带来安全感。
好像没错,但多少钱算是有钱?知乎上月入过万甚至月入两三万的人,经常也会感到异常焦虑,来知乎上面问问题求助。
他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到底是要做职业经理人,还是跳出来创业?
他们不知道如何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尽管收入可观,但是在北京依然买不起房,回老家又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不知道如何安身立命?
实际上,这些人能够赚到这样的收入,已经算不错的了,远远超过了统计局所统计出来的平均工资。可他们为什么还那么焦虑?
这种焦虑,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阶层,不分文化程度,甚至有的人,钱赚得越多,职位爬得越高,焦虑感更严重。
所以,不是一句“随遇而安,活在当下”就能解决的,今天活在当下能够抚慰焦虑的心态,明天问题依然存在。
而所有这些提问者的问题都指向一个地方:焦虑,都是对未来感到巨大的不确定性。
未来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没有谁能够在这个时代预设一条确定的道路,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从容应对,而有些人,却总是“妥协认命——垂死挣扎——再妥协认命——再垂死挣扎”。
更深层的追究,焦虑,是人对自己人生命运的无力掌控,这种掌控,包括工作、生活、婚姻、学习。
换句话说,今天所经历的事情,明天、后天所做的事情,甚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都没有办法给自己换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焦虑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一怒之下炒了老板,背起行囊先去放松三个月,没有做不完的项目,没有每天的勾心斗角,没有混账老板的剥削压榨。忘掉一切烦恼。
真的能忘掉吗?裸辞之后心里变得更慌;辞职之后的旅行看似潇洒,却无法全情投入;害怕空窗期太久草草收场,于是赶紧找新工作......
想辞职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够做到像那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人,却是极少数中的个例。
未来没有盼头,人生处在极大的不确定当中。稍微不留神,半年过去,存款花光了,方向还没找着。
我曾经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辞职之前先要想好方向,要么先修炼个一技之长,试下水,千万别裸辞,更不要带着情绪裸辞。
相反的,有一群人却是整天忙到没时间焦虑。那些自媒体创业者,那些在职场上尝到甜头的人。很多人都奇怪,这些人精力怎么能这么旺盛,每天都像打鸡血一样,正常人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就感到疲惫了,他们能够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
他们并不是真的特别热爱他们的工作,而是他们看得到每天的进步,知道自己一头扎下去死磕,能够搏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每天的努力,都在朝着那个未来前进。
所以,不是自由让人开心,而是真正懂得掌控自己人生的人,才能收获快乐。
这些年听一些朋友说,有些创业的老板经常会给他们画饼,规划五年目标,十年蓝图。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不切实际,吹牛、忽悠,老板自己会不知道?
这样的事情,马云在当年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也和他的团队讲过,如果不是后来阿里巴巴的崛起,鬼知道马云是不是在忽悠。
但是,他至少可以给他的员工、合作商一个信念:跟着我是有奔头的。
不然呢,想象一下,一个老板,跟新入职的员工说,“你不要想那么多未来的事,就做好眼前的工作就好,公司也是走一步算一步,不知道哪天就会死掉。”
说的是大实话啊,但是听到这些话,有哪个员工愿意跟你混。看不到未来,员工哪里还能专注干好当下的工作。
你看,哪怕是一种心理暗示,都能够给人以极大的信念,去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
逃离北上广,还是留在北上广,这几年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和热议一直居高不下。
每一个在大城市里面混得风生水起的人,都能讲出北上广碾压小城市的一切优点,比如机会多,资源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竞争相对公平等等;
而每一个在大城市混得不如意的人,同样能够讲出大城市的一大卡车缺点,比如买不起房、空气污染,在大城市没有存在感等等。
在小城市的人同样也能讲出一大堆优点和缺点。
但是今天我想讲的是,即便北上广的房价多么高,空气多么差,依然会有无数的年轻人前仆后继地涌入。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北上广能够给他们更多人生的希望和机会。
仅仅只是希望。
大城市没有承诺给到任何物质回报,一切都得靠拼。
即便是让他们住在阴暗的地下室,和来自不同城市的人蜗居;
即便他们一开始的工资只有可怜的两三千块;
即便他们孤军奋战,远离了来自千里之外家人的关心;
即便他们拼搏了好几年依然够不着房子的首付。
但是那里给了他们希望,尤其是对那些从十八线县城逃离出来的人,北上广更是能够改变他们祖祖辈辈从未改变过的生活轨迹。
即便最后在大城市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他们仍然可以昂着头,带着宝贵的经历和财富,前往二三线城市。
而正是希望给了他们忍受阴暗地下室的艰难,忍受自己一个人的孤单,因为他们知道,今天在大城市里苟且地活着,是为了未来有一天,可以扬眉吐气,衣锦还乡。
作者:树大招疯,《读者》微信专栏作者,写最能引起共鸣的文字 。知乎ID:锦囊妙记;个人公众号“锦囊妙记”。
主播:文雅,一个喜欢阅读、热爱播音、认真生活、努力工作的女小强。阅读美文、优雅生活,靠近我的声音、温暖你的心灵。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微信公众号独家原创稿件,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读者”微信后台。
末尾歌曲:《仰望》
编辑:辛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