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消失的東西有多美。
文字丨『誰最中國』
唐代紫檀木画槽琵琶--这是一把日本天皇密藏了1300年的琵琶,也是世间唯一的一把。这把琵琶四弦四柱,长梨形琴身,曲颈,形态优美。现珍藏于日本的正仓院,是当年唐玄宗和杨玉环共同赠送给日本圣武天皇的礼物。
就是这把绝世琵琶吸引了祁天的目光。吸引他的,不仅是它的身型,还有那绝无仅有的纹样。琵琶背面及侧面有规则的散布着浅黄色花蕊的四边花菱纹,还有精美的绿色花心六边花纹。
祁天第一次见到唐代木镶嵌技艺,是在这张日本正仓院发布的画报上,一时间他被这把琵琶的美感震撼的无以复加,尤其是被唐代木镶嵌技艺所震撼——唐朝的美学居然如此雍容华贵,我们失去的手艺和美学居然如此美,放到现在这种美一点都不过时,依然散发着惊心动魄的美感……。
这种花纹是唐代工匠特有的木镶嵌技艺。精雕细琢的美感和色彩,精致的花纹展现了唐代高贵的丰沛之美与惊人的创造力,大胆的用色,无拘束的创作,让祁天几度”梦回大唐”。于是他下定决心,尝试用现代设计和技艺,复原唐代木镶嵌技艺,做一款属于现代中国人的包……。
李渊君(左)李煦(中)祁天(右)
在他看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胆”的一个时代,勇于创新和融合,文化的荷尔蒙井喷式爆发,比后世宋朝美学的精美更具有探索精神,属于中国美学“最好的年代”。于是他开始痴迷于唐朝的美学和工艺……。
在所有朋友错愕的目光中,祁天、李渊君、李煦走到一起,创立了端木良锦这个很唐朝的品牌。他们三个立志要把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唐代木镶嵌技艺找回来,把唐朝那份爆发式的自信找回来……。
祁天,端木良锦创始人,1983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专业;
李渊君,端木良锦联合创始人,1984年出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李煦,端木良锦合伙人,1984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专业。
三个人都是世界名校毕业的年轻人,都决然放弃现世高薪的前景,在亲朋好友的一片不理解声中穿越回唐朝,在北京宋庄租借了一个小院,开始了他们设计师+匠人的生活……
人生天地,忽如远行。过往诸多悲欢,得失自有冥冥。这世间,大抵所有的事物都将跟随岁月的流转而逐渐消散。有些散了就不见了,有些则会落在灵魂鲜活的手艺人手上,重现生机。
唐代木镶嵌技艺看似简单美观,可是现世中没有一个手艺人懂这门技艺,重新拾起这门手艺,不知何其艰难,宛如重生……。
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培训匠人;一边熟悉各种木材的属性、颜色、花纹,一边完成各种精巧的拼接;一边设计,一边把文化的巧思融入其中……。国外名校的教育让三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都超强,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在他们的思辨中都变成现实……,日子虽然很清苦,但精神世界却很丰盈。
有时候就是这样:曾经用尽全力,才能美的好不费力……。
端木良锦
当今社会,致力于传承和复原传统技艺的不在少数。但拥有天赋、能力和思辨精神却是少数,能把传统手艺呈现今日之美的更是少数中少数。这家工作室由三位年轻有为的八零后建筑师、工程师创立。如此一说,感觉和传统技艺没什么关系,可他们的作品却跨越明清,直达盛唐。
祁天设计的第一只手包是“满嵌唐琴纹檀木长钱包”。其中,作为设计要素的古法木镶嵌技术,由李渊君承担研发任务,李煦负责运营与营销。
这款包的纹样就来自那把唐代紫檀木画槽琵琶。整只手包以血檀为包体,以金丝楠、红酸枝、黄杨为镶嵌用木料。将汉唐的花纹、明清的线条,历代器物传承下来的独特审美,全部展现在包上,每一道线条、每一根卷帘和每一个纹样里,尽显传统美感。
细微处见真章
真正令人叹为观止的技艺,是以假乱真。每一个看到这款手包花纹的人都问是不是印刷的或者是画的,然而每一个细节,都是木头镶嵌出来的。一朵娇巧的六瓣花大约需要十五片细小的木料,而一只满工嵌花的手包则需要七百余块木质零件。这些精致的木料还要继续磨平、切割,嵌入挖好的凹槽。这背面精致的层叠云纹是东方独有的韵味,纹样取自古老缂丝,采用六种不同颜色的木材,经数小时手工镶嵌而成,难度极大。
仅仅是木镶嵌环节,做出一只“满嵌唐琴纹檀木长钱包”就需要二十余道流程,一百多道工序。比如端正的木头,设计师在世界多个地区的优质木料中千挑万选,斫取木纹惊艳之处,精心制作。
这个水沁的枫木,或许在许多人眼中就是朽木,但在他们眼中却是天然形成的纹路。这种纹路的枫木在国际上价格非常之高,很是受大牌设计师的青睐。把它做成包难度也非常困难,因为这种老木经过水沁之后,它的硬度和柔韧性都非常脆弱,制作起来需要匠人非常小心……。
包里内衬的选择
最开始,他们想用中国传统的缂丝做内包衬,可如此一来,造价成本一下就陡然提高,远离了当初想让传统之美杜绝束之高阁的初衷。
随后,端木良锦团队决定用锦缎代替缂丝,既不失传统美感也不会有太高的成本。可走遍全国后发现,现存的织锦技艺鲜有达到盛唐时期,仅有的一些也不方便选购。他们只能到处寻找老的锦缎,和购买日本早年的和服,只因那些和服的带子上有很多唐代流传到日本的锦缎……。端木良锦团队如此种种谨慎,各个方面都极尽追求,都只是为了将唐代原始美感完整的展现出来,而不是只是为了做一件美的木包。
极境处见光芒
端木良锦从创建品牌到现在已有七年。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学习、研究和创作上,真正的产品问世就是在最近几年。
三位年轻的八零后,所面对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祁天,他的工作其实就是生活。从结婚到孩子出生,一直住在工作室里,没昼夜之分,也没有周末和假期,有的只是对唐代技艺孜孜不倦的追求。
还有很多人嘲笑他们名牌大学毕业,却来从事古板传统的事业;也有人觉得复原传统技艺没有必要,有些东西,消失了就消失了,在日本不是挺好的么……如是种种,他们的坚守和信念,一直被摧残,但却重没有动摇过。祁天说:“希望让他们战胜一切恐惧”。
2017年,端木良锦的名字进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礼备选名单中。更是有一些地方文化保护局联系他们,愿意提供一些保存完好的文物素材,希望可以一并研究,力求展现古代技艺之美,另其不再蒙尘。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对端木良锦的团队来说,每一次制作,都当做是最后一次制作。因为高难度的木镶嵌技艺只是限制了制作的速度,慢则数月,快则一年。而很多材料的限制,则让很多木包成了绝版。有些木料只此一根,有些锦缎,只此一块……
因此,在别人都急忙变现的时候,他们依然坚持初心,慢工做细活。因为他们想做的不仅仅是木包,而是试图完成一场有关唐朝的文艺复兴。祁天认为“现如今,中式审美一直跳不出明清的趣味,是缺乏创造力的。现在中国很少有人想到这样一个课题,能不能跨越漫长的明清元三代,去复兴唐宋文化?”
端木良锦的手包,仅是抛砖引玉的开始,除了手包,他们还在研究开发,储物盒、铜镜、木梳,等等唐代工艺。以个人有限的能力去做最大的努力,打破中式审美的矜持,让自然的美完全的展现,一如盛唐的丰沛之美,不做作,不压抑,明朗和精致。
木作
相随日月长
古时候,梳妆盒、木梳、镜子是一直伴随女子的物品,越用越老,越顺手。木头不像皮革,会随着风吹日晒而老化,它抵得住岁月的侵蚀,耐得住世间的磨练,用的越久,光泽越好,手感越温润。就像手把件一样,伴随你经历岁月,似被缓缓注入能量,变成有灵性的物件。端木良锦的理念也是如此,每一件作品,都跟随岁月流转,不随岁月消散。素手理红妆,相随日月长……
或许,国外那些顶级奢侈品最初的开始,就是像端木良锦这样开始的……
若谷凝墨琉璃山子
一大(山子)+一小(山子)
原售價480元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誰最中國』微商城,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