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拒绝盲目的努力,那是在作秀
前几天国庆中秋双假八天,没少把人玩嗨,但也没少把人累的够呛;有的人长假期间出去游玩,有的人仍然在埋头加班,你说那些加班的人都愿意加班吗?愿意啊,肯定愿意,不愿意加班他们也不会留下来;用玩乐的时间来赚更多的钱,只为将明天过的更好,只因他们的压力要普遍大于其他人。
要想明天过的比今天好,那么,你的昨天和今天就必须努力。
这个世界上,天赋异禀的人其实是很少的,成功从来离不开持续有效的努力;每个人都想去努力,都欣赏那些坚持努力下去的人,但很多人都在盲目的努力,这样做的结果就导致:我怎么坚持那么久还没有收获?
盲目而不自知,深陷努力的误区而无法自拔。
努力的陷进
你很多时候都在想这么一个问题:
每天加班,工作勤勤恳恳,总是忙忙碌碌,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第一时间完成,但是,工资不涨,在公司很平庸;你买过很多的书,也花钱报了一些培训班,但始终看不到回报,对自我的提升也微乎其微。
觉得自己已经非常的努力了,每天工作之余拿出大量的时间来看书学习,但效果仍然不尽人意,甚至在一段时间后还是保持着原来的不乏,高度没有得到任何上升。
人心都是很脆弱的,看不到希望的失望会在不久之后变成绝望,当一个人的眼中全是黑暗,他的心中会有阳光吗?
你开始自暴自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迷茫,开始觉得自己根本不是这块料,很多人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才会选择放弃,而从不反省自身的问题或者在害没有找出问题之前就已经放弃。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努力没有用,而是你的努力没有用。
因为你掉进了努力的陷进。
努力不等于能力,曾看到一句话: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都是在作秀。
很多人表面上看上去很勤奋、忙碌,但其实是在用这种行为来掩饰自己的的懒惰,用看上去很努力的姿态来回避自己的问题,他们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是个“懒惰”的人。
现在都在讲时间管理,而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词,有效提高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做有价值的事情,才不会让你感到迷茫,反而会让你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能量。
在老板眼中,你整天都那么忙,但工作效率却很低或者工作回报小于你的付出,老板就会给你打个问号:这人整天都在忙些什么?
聪明的老板不会用这样的员工,因为这种员长期下去会必定会影响其他同事,因为他的付出是盲目的。
有个老板问高管:你觉得给员工涨工资的标准是什么?
老板笑了笑:我只看价值,谁给我带来的价值多,工资就涨的多。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忠诚,企业花费很大的财力和人力去培养精英员工,但不久之后,仍然会有人离开公司;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一个人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都希望跳出自己现处的环境,去往更高的地方挑战自己。
努力是一种态度,但努力不代表能力,努力了不一定能给公司带来价值,但如果你有能力,那么就一定会带来一定的价值,所以,你说现实是什么?说白了就是钱。
你帮企业赚的钱越多,企业给你的回报就会越多。
别谈公平,公平只在自己心里,所以,人们常说“公道自在人心”,意思就是:别说出来,你一说出来就有人跟你较真,哪里来的公平,公平从来都不会挂在嘴上,有些事,自己心里知道就行,难道你还要全世界吆喝着?
每个员工每天八小时的上班时间,期间所产出的价值永远都大于企业给的工资。
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你得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是规划,这是在执行之前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没有目标,可能前期凭着一股子热情劲儿去做,但做到中期或者后期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压力,会感觉到迷茫,不知所措。
就如同写小说中的大纲,大纲相当于规划、目标,给自己的小说绘制一张图,这张图上有清晰的线路,这些线路的最终交汇点就是你小说最终的结局。
大纲的存在是让自己不迷茫,不急躁,把控情节等作用。
人生的目标亦是如此。
没有规划和目标的执行就好比一头驴,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围着石磨转,累得要死,即使磨上没有东西,它仍然会打转。
但是目标这种东西一定要切合自身实际情况,不能像王健林说的那样“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挣他一个亿”,你也跟着定这个目标。
定一个要在短期(一两年内)内实现这个目标,比如:买辆车、存款达到六位数,然后你就朝着这个目标去行走。
分解大目标
“我五年之内要转够一百万”
这种目标太含糊,太大,太长远,未来很不可控,人们只能控制短期内的计划,就如马化腾、马云这些商界大咖,曾经的他们也从未想到自己会有今天。
他们从来没有对自己说过:我要在十年成为世界首富?
这种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太大了,你根本控制不了;将短期内的目标可以再进行细化成更短期的目标,比如,你的目标是今年存五万块钱,这是个大目标,分解下来的小目标就是每个月存四千多,但是除掉自己日常消费,你的工资是不够存五万的,那怎么办呢?这时候你就会想办法去挣钱,工作上再努力一点,客户多跑跑,固定工资的话,就去兼职啊,外快啊什么的,每个月也会多那么一些收入,至少离你的大目标越来越近。
你看到那些写书的作者,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字,你心想,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你也会想写一本书,但对于你来讲,这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但你分解这个目标的话,就会变得不那么困难。
一本五十万字的书,每天只需要写三千字,一个月就差不多十万字,半年时间就有五十万字,一年就是一百万字,很多时候不要让这些数字吓到自己,这些大数字的背后都是通过每天的小数字累积起来的。
每天三千字,这样的小目标就很适合你了,对吧。
平常多思考,多统筹,很多人上班就一个劲儿瞎忙,分不清任务的主次,导致在别人眼中你很忙碌,但效率却又那么低,所以,上班前或者前一晚先思考下第二天上班的任务,统计下这些任务的重要性,然后分出主次,在脑海中大概的演绎一边。
如果你每天都用这样的思维去思考,那么你的工作效率在不久后一定会提升的。
我相信思维和性格一样,是可以“被习惯”的,简而言之就是,当你经常用某种思维去思考问题,长期下去,不用你刻意的去用这种思维,大脑也会习惯性的去用这种思维思考。
就像上面说的,上班的前一天晚上思考下第二天的工作,稍微的分析下、统计下、演绎一边,可能只需要不到十分钟的事情,但是,长久下去,你的思维就会养成这种习惯,对你的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是必然的。
统筹能力需要慢慢的来培养,自我管理需要自律来约束。
快节奏时代,大家都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平时建议你们多看看个人管理方面的书,比如时间管理啊,情绪管理啊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