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的名句_关于威尔逊的名句
●对这里的兰花,我们所知有限。对蝇与甲虫几乎不识,对真菌不识,对大部分生物种类都不识。小如针尖般的一撮泥土中,可能就有5000 种细菌,而对这些微生物我们全然不识。这有如16 世纪的野地,在内陆深处未曾有人探访过的地方,充满奇异、神秘的植物与动物。来到这么一个地方,虔诚的博物学家会寄一封长长的带有敬意的信函给皇室,细说新大陆的奇观,作为上帝荣耀的见证。我的想法是:带着这种心态去看这片雨林,现在仍然不算晚。 ----爱德华·威尔逊《缤纷的生命》
●听得吉恩·克鲁帕这个名字,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他在本尼·古德曼乐团演奏的“Sing Sing Sing”独奏曲,心情上不禁想说一句“请饶了我吧”。不过细听他在古德曼全盛时代留下的唱片,得知那种哗众取宠的鼓声莫如说是例外情况,平日的克鲁帕作为节奏部的一员始终一丝不苟,坚守工匠式演奏。 尤其同泰迪·威尔逊、古德曼合作组成的三重奏以及加入Lionel Hampton的四重奏中,他自始至终为没有贝司的乐队负责奠定流畅而坚定的台基。实际上他的鼓声也十分胜任。虽然从他敲击的“微笑鼓点”中很难找出摇撼心魄般的深沉的动感(groovy),但他把当时黑人鼓手们带有泥土味儿(eathy)的摇摆翻译成了白人听众容易接受的形式——他的这一概念是切实可行而又富于进取精神的 ----村上春树《爵士乐群英谱》
●中立本来是可以成功的,但遗憾的是中间有一个连威尔逊也无计可施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英国的舰队,而是德国的愚蠢,它决定着美国人的感情倾向,这成为协约国最大的本钱。 ----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有一种霸道叫西门龙霆,有一种忠心叫威尔逊,有一种高傲叫景佳人,有一种牵挂叫sun,有一种安静叫star,有一种遗传叫moon;
有一种痴情叫冷麟天,有一种遗忘叫冷傲风;
有一种默爱叫梦葵,有一种闷骚叫简辰澈;
有一种溺爱叫季子昂,有一种呆萌叫温心暖,有一种火爆叫罗雷,有一种冷漠叫bill;
有一种等待叫东宫子彻,有一种隐爱叫宫子华;
有一种眼泪叫牧西城
●你身上有三十一分是白种,只有一分是黑种,偏巧这可怜的一分就成了你的灵魂 ----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
●欧战停火到和会召开之际,中国受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计划影响,“公理战胜强权”之说甚嚣尘上;“国民外交”蔚为风潮,朝野纷组团体关心外交,修改条约是关心的重点之一。这种舆论对外交部推动修约有一定的影响;如北京政府外交委员会即拟定和会提案,包括破除势力范围、若干年内撤废领事裁判权、关税自由、撤退外国军队、停付庚子赔款等纲目,1月8日,国务院电知中国代表团照办。2月16日,社会名流张謇、熊希龄等发起国民外交协会,以“对外发表公正民意,为外交上之援助”为宗旨,发表其主张:促进国际联盟之实行;撤废势力范围;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撤去领事裁判权;力争关税自由;取消庚子赔款余额;收回租借地域。 ----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
●我乐于独处。在黑暗夜幕的包围中,我脑子里鲜活地浮现出了森林中这些真正的微生物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又如何行动的画面。我只要合上眼、集中精神于刹那的工夫,它们就会清清晰晰、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在枯枝落叶与腐叶里移动。我用这种方式整理我的记忆,希望能意外地产生某些模式,而又不违背教科书里抽象深奥的理论。我会很高兴有“任何”模式自脑海中升起, 因为最好的科学并非如教科书所言, 由数学模式与各种试验组成。 ----爱德华·威尔逊《缤纷的生命》
●威尔逊从萧伯纳的《回到玛士撒拉》了解到:人类的基本目标是达到较高的意识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自然就要活得久一点。 ----石康 www.wenzhangba.com
●威尔逊:我发现妥斯托耶夫斯基是我的阅读经验中最有力量与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说家,但我也发现,他的很多角色令人生气又厌恶。如果人们确如马默拉多夫那样可怜,为了自己施加在家人身上的痛苦而为罪恶感所折磨,为何他们不想点办法? ----石康
●国家的尊严比安全更为重要,比命运更有价值 ----伍德罗·威尔逊
●查尔斯?威尔逊?皮尔在他创作于19 世纪初期的杰作《美国的鸟类》一书中,曾经描写了这样个情景:
有一次,他朝一棵鹦鹉栖息的树木接连开了几枪。每开一枪,虽然它们纷纷落地,然而幸存者的爱心似乎反而增长。因为,它们沿着那个地方飞了几圈之后,又重新飞落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显然以一种同情和关切的目光向下看着它们被杀的同伴,使我再也下不了手。
上述故事中最令人费解和吃惊之处在于,作为一个热爱鸟类的人,皮尔居然毫不迟疑地打死了数量众多的鹦鹉。他这样做没有任何原因,仅仅是出于具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那些对世界上的生物有着最强烈兴趣的人,往往就是最可能造成它们灭亡的人。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
●人类的进化。在200多万年以前,从我们的远祖人科动物能人开始制造石斧和其他工具,同时尝试集体狩猎技术的那个时刻起,自然选择的过程便对准了新的素质,如发明天赋、交际能力、社会才智及学习能力等。文化开辟了一片新型的小生境,而上述素质则证明,它们最适应于这个小生境。要不然头颅骨腔的容量怎么会从那个时刻的人科动物能人的750立方厘米,飞跃般地增加到现代人的平均1500立方厘米呢?这种情形,被威尔逊称作自催化过程:文化与基因的并行进化是自行推动的,最后大约在4万年前,这列进化列车便越来越频繁地上路行驶了。当其越过一道门槛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文化的意义越重要,生物进化的影响便更深地退入后台。 ----布斯克斯《进化思维:达尔文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
●答案是新物种多为功能低廉的物种。许多新物种在外表特征上可能非常不同,但是在基因上仍然和其祖先及其共存的两似种相似。假如它们占领了一个新的生态区位,其使用方式可能相当没效率,它们未经浩繁突变的洗礼及天择的筛选,而这些正是能让它们出生后,可牢固地进入所生存的生物社会的必要过程。一对对新造出来的两似种,通常在食性、筑巢位置、特殊疾病之罹患及其他生物遗传特征方面相当类似,故难以共存。这些每一项都会在竞争下相互倾轧挤迫。接着它们盘踞不同的领域,以至于当地群落并未因两新种之出现,而变得更丰饶。 ----爱德华·威尔逊《缤纷的生命》
●1月24日,巴黎和会十人会讨论原德国殖民地之处置问题,英国自治领要求德国在东非及太平洋赤道以南岛屿。27日上午继续讨论,主席威尔逊问道:一块块讨论太平洋岛屿是否明智?是否应先听听日本意见,然后再做最后决定?牧野发言主张将太平洋岛屿与胶州湾一并讨论,指出两者是同一战役取得的。他不反对任何有兴趣的列强参与,但试图把中国排除在胶州问题讨论之外,称:日本提出胶州问题只与德国有关,中日间对此问题的关系是在不同的立场,日本只对德国而非中国提出要求,他不想在中国代表出席情况下讨论日德关系。威尔逊表示不理解日本主张处置胶州与中国无关,坚持邀请中国代表出席。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威尔逊、汉普顿等新锐黑人音乐家、一心享受小乐队中那自由自在即兴创作乐趣的大腕古德曼——站在二者之间将作为白人乐队(基本是芝加哥爵士乐)的锚抛往所定位置而又控制它不向别处移动,能做到这点的到底只有克鲁帕循规蹈矩的鼓点,那是不妨称之为音乐中枢的鼓点。华丽的鼓独奏使他声名鹊起,但那终究不过是作为节奏制造者的克鲁帕的价值的一部分罢了。问题是,古德曼时代的这种华丽印象成了烙印,在他独立之后也长期拖住他不放。 ----村上春树《爵士乐群英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