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5条关于李鸿章的经典语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15条关于李鸿章的经典语句

2017-09-20 22:37: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5条关于李鸿章的经典语句

  ●张荫桓没有一般官僚所具有的功名,他在纳资为知县后,凭借自己能力一步步干出来的,当然也受到李鸿章的赏识和提携,逐步爬上政治高层,曾充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大臣,奉命出使过英、美、法、德、俄诸国,是当时清廷重要的外交人才,也是李鸿章、翁同稣从事外交活动的重要助手,也深得皇太后和皇上的信任。不过他的官衔并不高,此时仅为户部左侍郎。张荫桓是1898年中国故事中最重要的角色,只是在过去的研究中一直不被重视,他的结局为故事的终结,而正是他的提携、策动,才有康有为那年有声有色的政治活动。 ----马勇《戊戌政变的台前幕后》

  ●寻常人遇此失意,其不以忧愤死者几希。虽然,彼以七十三岁之高龄,内则受重谴于朝廷,外则任支持于残局,挺出以任议和之事,不幸为凶客所狙,犹能从容,不辱其命,更舆榇赴俄国,贺俄皇加冕,游历欧美,于前事若无一毫介意者,彼之不可及者,在于是。 ----梁启超《李鸿章传》

  ●世人称鸿章乃当世之权臣,又多以为“权臣”便是“奸臣”,以为此一考语乃是对鸿章贬斥之意。后生辈如梁启超等,大费口舌论证鸿章并非权臣,实在多余。
何为权臣?手握重权之臣也。鸿章位极人臣,手握雄兵,统率海陆,先后巡抚江苏,总督湖广、两江、直隶、两广,内则开府建衙、起居八座,外则周旋列强、合纵连横,参赞机枢,决策庙堂,迄今四十余年。遍观大清朝野,与鸿章同期之人,似都不能如鸿章般历久弥坚。美利坚国公使亦曾说:“李鸿章乃清帝国最有权势之官吏……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先向李鸿章征求意见。”鸿章自忖,“权臣”二字,还是当得的,也是公允的。 ----雪珥《李鸿章政改笔记》

  ●甲午战事发生之前,深知中国军力底细的李鸿章主张以外交手段来避免冲突,不要贸然言战,在清流眼中这显然是一种畏缩的举动,引起好几位御史、言官的奏参。以军机大臣、帝师翁同 为领袖的清流党,背后倚仗光绪帝,早就对经手洋务、多与外国人交涉的李鸿章等洋务派心存不满。海陆初战皆告败北,清流派即对战局的不利大感愤怒,认定原因是李鸿章心存畏葸、调度无方、用人不当,各种弹劾、奏参犹如潮水般涌向李鸿章和淮系海陆军。 ----陈悦《沉没的甲午》

  ●日本驻北京临时代理公使小村寿太郎照 会总理衙门,声明根据《天津条约》,“因朝鲜国现 有变乱重大事件,我国派兵为要,政府拟派一队兵” 。同时,李鸿章亦迭接袁世凯来电,谓已派译员询杉 村濬,询问日本“派兵何事”,杉村答以“调护使馆 ,无他意”。又说:杉村“近颇惊惶自扰,故各国均 疑之,谣议颇多。鸟(大鸟圭介)来,或稍镇静。”李 鸿章均信之不疑。由于他对日本的险恶用心缺乏清醒 的估计,因此只能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主观构想那样 干下去。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美文摘抄 www.wenzhangba.com)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李鸿章

  ●法待人而后行,事因时为变通,若徒墨守旧章,拘牵浮议,则为之而必不成,成之而必不久。 ----李鸿章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李鸿章《入都》

  ●几年下来,本想大有一番作为的李鸿章却被太平军打得一败涂地,落魄潦倒之际以“书剑飘零旧酒徒”自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1858年底来到江西曾国藩大营,想入曾幕。对李鸿章的才识,曾早有所知,但认为他性情不稳,妄自尊大,所以故意不见他。一个多月后,李鸿章又托人说情,曾国藩说道:李鸿章也是翰林,志大才高,我这里局面窄狭、只是一条浅沟,容不下他这条大船呀,他何不回京供职?经反复说情,李鸿章终在1859年1月入曾国藩幕,成为曾的幕宾。其实,曾国藩并非不想要他,只是想打一打他的傲气,让他更加内敛沉稳。 ----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世上最难写的字,莫过于自己的名字。王爷,你的路还长着呢,让老臣替你签!” ----李鸿章

  ●北洋武备学堂学生。北洋武备学堂,乃李鸿章创办的国内规模最大的陆军武备学堂,教官全是从德国聘请,学生素质自然不低。但由于淮军老将不信邪,所以这些毕业生在淮军部队里并未受到重视与重用,相反,经常遭遇各种哂笑与轻慢。袁世凯把其中的佼佼者收拢过来,破格提拔,大胆使用。几个月不到,就抽调一百三十多名,充实到了各个岗位。后来出名的计有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段芝贵、张怀芝、王英楷、李纯、王占元、田文烈等等。 ----端木赐香《真假袁世凯辨别》

  ●高喊着“扶清灭洋”动人口号的“极左派”们最后留下一地鸡毛,在八国联军的炮声中撒腿就跑,并把收拾烂摊子乃至不得不“卖国”的脏活慷慨地留给他们本想诛之而后快的“汉奸”奕劻和李鸿章。在八国联军的刺刀下,奕劻和李鸿章 “如一囚徒”或“受到礼遇的俘虏”,为明知不可争的城下之盟而勉强一争,其间酸苦唯其自知。史家比较公认的是,因为这一功劳,慈禧太后终其一生对奕劻和李鸿章都是优容有加。 ----雪珥《国运1909》

  ●宗方以为,导致此种老朽之大原因,在于千百年来日积月累之人心腐败。中国之精力,全耗于形而下之事,崇尚虚华,拜金风靡,国不似国,民不似民,国家外形虽日新月异,实乃一虚肿之人,元气萎靡,不堪一击。宗方坦言,国家者乃人民之集合体也,人民即国家之“分子”, “分子”既已腐败,国家岂能独强? ----雪珥《李鸿章政改笔记》

  ●红儿:“是不是太后又有旨意了?”
李鸿章:“是啊!我又得去卖国喽~当汉奸!卖国!当汉奸!卖国!” ----《走向共和》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 ----李鸿章《走向共和》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