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荀子的语句
●人之生也,不能无群。 ----荀子
●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此三者,君子慎之。 ----荀子《荀子·乐论》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荀子《荀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说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荀子《劝学篇》
●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穷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修身》
●黄帝以降,中国早期的文化名人、圣、贤都出在北方。被称为中国人的祖先的黄帝炎帝出在北方自不必说,尧、舜、禹也出在北方。《礼记.礼运篇》中所说的“六君子”——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也都出在北方。夏、商、周、秦、汉诸王朝的中心亦在北方。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道家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管子和韩非子;刑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子;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墨家学说创始人墨子;还有荀子、颜子、曾子以及孙武子,一直到司马迁,全是北方人。《诗》、《尚书》、《易经》、《周礼》、《礼记》、《公羊传》、《毂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被称为十三经,是奠定中国人思想和文化基础的最重要著作,也全出自北方,南方是没有的。 ----陈传席《西山论道集》
●有孟子的性善说,就有荀子的性恶说与之对抗,有王阳明的“致知良”三字,这“厚黑学”三字,也可与之对抗;究竟人性是怎样做起的,我很想把他研究出来,寻些宋、元、明、清讲学的书来看,见他所说的道理,大都是支离穿凿,迂曲难通,令人烦闷欲死。我于是乎把这些书抛开,用研究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才知道心理学与力学是相通的。我们研究人性,不能断定它是善是恶,犹之研究水火之性质,不能断定它是善是恶一样。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荀子·劝学》(哲理日志 www.wenzhangba.com)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点一滴的积累可以成就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我们管这种成本叫作机会成本,经济学上的严格定义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需要放弃的另一种东西的最大价值。
站在理财的角度上考虑机会成本,不仅仅要考虑你为做一件事而放弃别的事情,还要考虑你从放弃的这件事情上所收获的价值是否大于要做的这件事情所收获的价值。真正的机会成本,是你放弃的最大价值的事情。也就是你做哪件事情更具优势,就尽量选择哪件事情。
●路虽弥,
不行不至;
事虽小,
不做不成。
荀子 修身
换言之: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我的总结)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荀子《荀子-天论》
●始而终,终而始,若环之则无端也。 ----荀子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辞谓之,道尽论矣。由天谓之,道尽因矣。 ----荀子《荀子·解蔽》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性善论这是中国哲学家孟子的思想。人性本善。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善为四端之心,分别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端即为仁、义、礼、智的源头。如果性善论是理想论,性恶论就是现实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这就是荀子毫不客气的论点——所谓的人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因此人们要行善,只能欺骗自己的本性——荀子点破了这一点。善行为伪行,为伪物——只源自于伪善。 虚伪。 诈伪。 『伪』者——『人为』也。 人为的,作为。 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进行人为的矫正,才能引导人们向善,引导社会步入正轨。 相对于威权主义,这叫做礼治主义。善原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