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印的格言
●遇见,无数次的遇见,茫茫人海,会是哪一个?选择,无休止的选择,短暂的停留,还要怎样要求?迷失的迷失了,相逢的会再相逢。
珍惜,内心与事实的无法印证,梦想与现实的不平衡,祈求,将不会有预言的指引,也许、可能,勿枉此生。
●风弄帘幔帘轻缓,花开花落花满天。梦萦九五欲亲征,行至殿前懒承欢。陌上锦年最美那抹少年蓝。是夙愿。是伤感。凄暖。那抹少年蓝。不能留。不能说。是念。故事推开心门虚掩。沧海桑田。几经辗转,我还是想见他一面,想他执剑的右手再把我的左手牵一牵。他小我几年。我怕自此一别。素颜苍老,无法印刻于他纯澈的双眼。朱砂再美遮不住布满褶皱的脸。又是一年三月半,东风不诉雨轻叹。知否。知否。应是 一别不再见,再见永不别。
●侘寂[chà jì](わび さび/wabi sabi)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尤其是无常。所以对于这个词,我们或可以用“禅寂”来理解。
侘寂(Wabi-sabi),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它不是直接从日语翻译到英语的词汇,其背后的理念也不会立即在那些以前不知道它的人们心中转化生根。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强调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最好地了解侘寂的方式就是接受这一观念,并开始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侘寂的例子。
侘寂一词也并不总是连在一起的,在日语中,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侘,根源于a??wa,a?,指的是和谐宁静。
●王母口念法诀、手结法印,瑶池内碧波翻涌,千里桃林都在簌簌而颤,一片片桃叶、一朵朵桃花飞舞在半空,织结在一起,像一条硕大无比的被子,覆盖向瑶池,遮盖住了万顷碧波。
渐渐地,被子在收拢,桃花桃叶好似被水挤压着往一起凝聚,慢慢地,本来铺天盖地的桃花和桃叶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变成了一朵含苞待放的桃花。
翻涌的碧波渐渐地平息,瑶池上浮着一朵和莲台差不多大的桃花,几片翠绿的桃叶托着它,衬得它娇艳欲滴。王母遥遥点了一下,桃花徐徐绽放,一个赤裸身体的少女如婴儿一般蜷缩着身子,昏睡在花蕊中间。乌黑的发丝披垂在身上,衬得肌肤比桃花蕊更娇嫩。 ----桐华《长相思》
●“大圣为什么能破开法印啊?”
“因为大圣要守护江流儿啊。”
“那大圣为什么又愿意戴上唐僧的金箍呢?”
“因为…那是江流儿啊…”
你不记得我了,但我不会忘了你,小屁孩儿,别跟着我,换我跟着你了。 ----《大圣归来》
●无常关乎空性,通常人们对于无常的错误(初步?)理解:这个茶杯曾经存在,但它终将不存在。我们应该把诸行无常和佛教另一个法印结合看,另一就是诸法无我。 ----灵山居士《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误会》
●许多纠葛的感情成为这个城市顽症,不可能完成
无药可救或无可救药,或留下矿石和无尽的思考
许多兜售的爱情飙升到无法购买的价格无法印记
于是没有人轻易相信城市的街道还会翠绿与纯洁
许多人淘尽了储蓄的情感去而复返无法兑现永远
于是结构的爱情也脆弱而单薄,许多人继续思索 ----蒲伋《蒲伋诗境》
●但我认为,真金白银在当下中国更重要,而中国的真理可以留待将来,因真理的问题较为复杂,佛陀的四法印里有三个都是抄的,非欧几何中除了第五平行公设以外也全是抄的,维特根斯坦干脆认为所有的证明就是套套逻辑,所有的前提都暗含着结果,不然根本无法用等号把证明过程连接起来——好了,讨论抄袭现在不急迫。 ----石康
●法印压身魂依旧,依旧桀骜亦不休
●“在‘无畏’之名下,愿勇气与信念长存。以我印记,刻以‘震摄法印’。 ----恐惧元素《异侠》
●这世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不可能每个想法印在一起都天衣无缝,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求同,而是心平气和的存异。 ----《三毛,浪漫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