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钱穆名言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钱穆名言大全

2017-11-02 22:36:02 作者:钱穆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钱穆名言大全

  1、在农人每见其业之可以相同而为群,而业工者则每感其为分别而成孤。 ----《晚学盲言》

  2、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先得其异同,乃始有是非可判。
故立法当以民为本,不能任于民。所谓“权在民能在政”是也。 ----《晚学盲言》

  4、不知中国旧文学与其艺术,其间莫不有中国文化传统中甚深的人生理想,与其亲切之体会与实践。今只裙认西方文学戏剧小说中有人生,然此乃从外面叙述,又都限在人事圈子之小范围以内。 ----《晚学盲言》

  5、我们看历史上一切制度,都该注意到每一制度之背后的当时人的观念和理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6、余在对日抗战时,曾一度返苏州,时印光和尚在灵岩山。寺僧皆散,一伙头工人随侍。初夕,印光赏以数百文,晚饭后,伙人告,当回家。印光言:汝今夜仍当返。伙头言:既回家,当俟明晨来。遂辞去,半山树林中一强人,劫其钱去,伙头念钱己被劫,不如仍返山寺,归告印光。印光言:钱仍当送回。劫者因己晚,不下山,来扣山门求宿。伙头开门见是林中劫者,云:你果送钱来了。劫者初不知应门者是被劫人,至是遂直认,并请谒和尚,跪求留寺落发。印光劝其归,好自为人。此事传出,来者如市。印光静坐一室中,壁上一洞,装一小木板,来者扣此板,得缘板即开,印光或有言,或无言,言亦数语而止,板即复闭。余返苏距此己半年,幼年曾读印光书,遂欲约友往访。 ----《晚学盲言》

  7、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8、论理学家之勤读生涯,已远逊清代乾嘉诸儒。而君今日读书,又勤奋逾清儒。生活清苦,营养短缺,此何可久。今日吾侪得此江边闲坐,亦正是一小休息。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9、讲历史,便可叫人不武断。因事情太复杂,利弊得失,历久始见,都摆开在历史上。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0、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与天地,小用者谋利计功

  11、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2、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3、若论中国,则 家塾党庠自汉代已遍国皆是,所教皆以修身为本,知修身即知重名不重利,重公不重私,此可称为乃是一种人文教育,于今效 西化之所谓国民教育又微有辨。果论中国社会之文化传统,心 理积习,实皆自私塾奠其基。此层乃不可不深切注意者。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14、东汉末年时,人心所感觉的预兆,是政治要荒颓了,而此一时期的文学却亲切而流露出真情。即使是曹操,虽当时已是政界领导,但其作品仍不失为普通平民之私己谈吐。如其《短
歌行》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其所表现的十足是一首普罗大众的平民诗。与《诗经》《离骚》及汉赋明显有所不同。操子丕、植继承父风,从此树立了文学独立,与政治脱离了关系。 ----《中国文学史》

  15、文学的创作难,模仿则容易发生毛病,但讲文学亦得有模仿。建安文学是有其清新的面貌,但后来模仿它的,却变坏了、杂了,因此又得有文学的翻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面貌,但并非全是白话文的变化。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应该看重曹氏父子所领头的建安文学的。 ----《中国文学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钱穆名言大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