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苦逼的电力人为啥这么累?说到心坎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苦逼的电力人为啥这么累?说到心坎了

2022-03-20 11:05:08 作者:缪祥琎 来源:中国好青年 阅读:载入中…

苦逼的电力人为啥这么累?说到心坎了

作者:缪祥琎,就职于云南文山供电局设备部。

最近局里有答辩,我的一位同事问了我一个可能是答辩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作为一个班组长,该如何组织做好精益管理?”那会儿快下班了,就粗略的说了两句梳理业务,整合资源的意见。然而后面再仔细想想,却越想越觉得供电局不可能做到精益化管理。

你也许会不服:“供电局什么没推过,怎么可能不行,一定行的?”其实很简单,我所说的做到精益化是达到一个状态,而不是说我们去开展这个活动。对于供电企业的执行力,我并不怀疑。我只是想说,供电企业目前的体制太过复杂,电力人面对的管理束缚太多,任务太杂,不可能丢掉原有的负担去实现精益化。回想一下,我2010入企到现在,我们的管理都经历了多少风雨?实习一年,那会儿初识业务,没有太多感触。到了2012年,系统内突然来了一个叫风险管理体系的东西,整个供电局,或者说南方电网都沸腾了。那段时间,分管领导疯了一样带着各部门各班组的大大小小,日复一日的讨论、制定、修改局的管理文件,弄出来一套圣经一般的供电局管理制度,其厚度和重量都与牛津高阶英汉大词典不分伯仲,都想着以后就靠它过日子了,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检查、整改、迎审……到了2015年,这个管理体系突然就收了锋芒,换成了标准化达标评审,管理制度也不要了,出了个一体化,全局员工又屁颠屁颠的跑去识别网、省公司的业务指导书和作业指导书,做着各种本地化工作,圣经也丢了,那些成年累月熬更守夜的结果也统统进了碎纸机,扔进了垃圾桶。而如今,省公司又在各种下发方案了,提质增效、指标提升等等各种方案,精益化管理又成了现在的热词,这又是要出新套路了么?谁知道呢?这几年的光景,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什么管理思路啊,重点工作啊之类的,都像风一样,来的时候铺天盖地,但是不知道哪天就停了,然后就卷进另一场风里,继续铺天盖地的吹吧。

这就是供电企业体制的问题,网省公司的管理层的问题,一波一波的推行新政策,新思路,全然不顾原有经验的沉淀,不顾与原工作思路的冲突。我们的基层单位也慢慢习惯了这种折腾,总结出来的结论就是“听领导的,领导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典型的,近两年,网公司突然就推出了一个4a系统,雷厉风行的在各单位单轨运行,人力资源充足的供电局,专门抽人学习系统,做台账,在各班组搞培训,基本能用了,然而我所在的供电局,抓了一个专责到省公司培训了两天,回来又在局里依葫芦画瓢的宣贯了一次,就这么放着了,基层需要用系统时,再自己慢慢摸索。如今,我们的系统也逐渐在用,但我们的基层员工,却快被这个系统逼疯了,因为我们的员工,在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训的时候,就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摸索,尝试,并且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我所了解的,16年的时候,我们的同事辛苦两个月做出的设备台账,被发现是错误的,需要全部删除重做。网、省公司管理层的这种雷厉风行,在我看来却是朝三暮四的问题。管理不应该这样推,想起什么是什么。

接下来要说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就是好大喜功的问题。例如风险体系评价,本来应该是专业团队对某单位的评价,找出短板以促进管理提升,到了供电企业就变味了,成了必须要达到的目标。给各单位下个指标,今年评价的时候必须要达到某一分数,否则就考核。记得文山局2012年刚内审时58分,在一番查缺补漏后外审到了63,13年这个分数到了73,14年就到了78,放卫星一般的涨,让人难以置信。这个分数是否客观,难以评价,不过如果我们回头看看网省公司各单位近两年的事故事件,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这些事故事件,至少证明了一点:体系的高分不能保障作业的安全。

如果对于体系审核来说,好大喜功的问题只是让评价变得不真实,那么在其他方面,好大喜功的问题就成了添乱子的废招。10月份,党的十九大即将在北京召开,网、省公司早就坐不住了,从7月底就开始组织开会,准备做好保供电任务。各种铺天盖地的保供电要求、方案就不说了,最让人无语的,为了顺利完成保供电任务,10月份所有有风险的作业全部停工。听起来,这似乎顺理成章,为了特级保供电停一个月的工,安安全全的过了10月份再干活不是很好?可问题在于,原计划10月份该干的活,全部积压到11月份去干,而11月份该干的活,却没有办法在往后延,因为历年的管理思路,12月15号又会全面停工。所以今年11月,供电局积压了大量的预试定检工作,计划从1号排到了30号。电网风险、作业风险成数十倍的增加,却成为了必须得接受的事实。

先在此结个尾,想说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各种各样的检查,在体制内变成了完全应付的工作。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管理提升,而是为了发现问题,统计数据以向上级汇报,是为了告诉上级我们真的检查了,瞧,发现了两百个问题!比如指标管理,比如党风廉政……然而问题在于,如果自己的观点本来就错了,那写的再多又有何意义?先分享给各位朋友吧,看看是支持的多,还是反对的多,也就明白是体制确实有问题,还是我个人的问题所在了。

本文作者:文山供电局设备部缪祥琎。如本文言论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愿意承担考核责任,前提是考核意见必须在相应的什么考核管理业务指导书中,或者是什么岗位责任书中,或者是什么问责管理业务指导书中,也有可能是什么横向考核管理指导书中找对考核条款。在此声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