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语堂的语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关于语堂的语句

2018-05-15 22:17: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语堂的语句

  ●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 ----林语堂《行素集.杂说》

  ●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拥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那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己心中向往的东西。 ----林语堂《人生自然的节奏》

  ●一个强烈底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这是中国人“知足”的精义。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抗战期间,作家林语堂先生住在美国,时不时写文章鼓舞士气,他说,英国人占领印度,靠的不是刺刀,而是下午茶,英国人的生活方式领先,所以能占领印度。日本占不了中国,因为他们并没有下午茶这样先进优雅的生活方式。现在,斗转星移,我们去买空药妆店,买电饭锅、买马桶盖、买日本铁壶,并且相信日本有一种更优越的生活美学,春节期间去北海道的机票要一万多,飞去希腊只要四千。崇日成为一种主流消费。从日本流传开来的汉字词汇,也别有风味——职人、手作,似乎比专业技工、手工打造高级许多。 ----苗炜《超级干和煎饼职人》

  ●依常例而言,好的谈天等于一篇好的通俗文章。 ----林语堂《生活的享受》

  ●究而言之,一个人一生出发时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之外,只是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充满家庭的爱情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在这条件之下生长起来,没有人会走错的。在童时我的居处靠近自然------有山、有水、有农家生活。因为我是个农家的儿子,我很以此自诩。这样与自然得有密切的接触,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简朴。这一点,我视为极端重要,令我建树一种立身处世的超然的观点,而不致流为政治的、文艺的、学院的,和其他种种式式的骗子。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可是,别人所不能了解的是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此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

  ●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看穿了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和他自己努力的徒然,可是还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去走完人生的道路。他很少幻灭,因为他没有虚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为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希望。他的精神就是这样解放了的。 ----林语堂

  ●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林语堂

  ●父亲说:“听着,孩子。要知道,物各有主,在过去三千年里,那些周朝的铜器有过几百个主人了呢。在这个世界,没有人能永远占有一件物品。拿现在说,我是主人,一百年之后,又轮到谁是主人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各不同,或痴于财,或痴于禄,或痴于情,或痴于渔。 ----林语堂《记纽约的钓鱼》

  ●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他应该把生活加以调整,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个问题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乐一样实际,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所以在我看来,物质上的欢乐和精神上的欢乐,它的分别是紊乱的、不易分辨的、不真确的。我疑心这种分类是根据于一种错误的哲学理论,把美和肉严加分别,而并没有将我们真正欢乐直接严密研究一下子以为证明。 ----林语堂《人生何必自寻苦恼》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智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丽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但不论理由怎样,其最大的原因,还是他们缺少健全的态度,使他们不能迎合结婚的理想。他们对于婚姻应负的责任,怀有恐惧,且不愿妥协;但结婚正如合伙事业一样,是必须各自协调,牺牲自我,谋取共同利益的,而他们却不能负起与婚姻而俱来的责任。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冬天与春天不是天上的两颗星那样遥远,而是同一株树上的两片叶子,那样密结地跨着步 林语堂:发芽的心情

  ●#林语堂论阅读# 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就时间,空间而言简直就被监禁于周遭的环境中。他的生活完全公式化,他只限于和几个朋友接触,只看到他生活环境中发生的事情,他无法逃脱这个监狱。但当他拿起一本书,他立刻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到另一个国家,或另一个时代,讨论一个从未想过的问题。

  ●中国人“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不必逃避人类社会,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因此,“城中隐士实是最伟大的隐士”。 ----林语堂

  ●当年一听陈友仁的英文,受了感动,就参加了汉口的革命政府,充任外交部的秘书,做了四个月,弃政治而去,因为他说,他“体会出来自己是个草食动物,而不是肉食动物,自己善于治己,而不善于治人。”他曾经写过:“对我自己而言,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你以为不要紧,便什么都不要紧了。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婚姻生活,如渡一大海,而你们俩一向都不是舵工,不会有半点航海的经验。这一片汪洋,虽不定是苦海,但是颇似宦海、欲海,有苦也有乐,风波是一定有的。如果你们还在做梦,只想一帆风顺,以为婚姻只有甜味,没有苦味,请你们快点打破这个迷梦。但是你们做梦,罪不在你们。世上老舵工航海的经验,向来是讳莫如深的。你们进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懂得天文地理的常识,但是没人教授过你们婚姻的常识。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 ----林语堂《苏东坡传》

  ●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林语堂

  ●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可以完全不做工;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林语堂

  ●男人就像这支笔,总想在一张白纸上挥洒丹青;而女人结了婚,就像白纸上有了痕迹,男人画得不好,就怪这白纸有毛病 ----林语堂《京华烟云》

  ●一切艺术莫不根源于风流的敏感性。 ----林语堂《轻风茗月品女人》

  ●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其间没有是非之争,我用“目的”这个名词时有点不敢下笔。因为这种包含真正享受它的目的,大抵不是发自有意的,而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目的”这个名词便含有一种企图和努力的意义。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他应该把生活加以调整,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个问题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乐一样实际,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如果人们生在这宇宙中另有什么神秘的目的,那么只可以做抽象的渺茫的答案了。 ----林语堂《人生何必自寻苦恼》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是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林语堂

  ●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世上没有不吵过架的夫妇。假定你们连这一点常识都没有,请你们先别结婚,长几年见识再来不迟。你们还不知道婚姻是怎么一回事,婚姻是叫两个个性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不同、本来过两种生活的人去共过一种生活。假定你们不吵架,一点人味都没有了。你们此去要一同吃,一同住,一同睡,一同起床,一同玩。世上哪有习惯、口味、性欲、嗜好、志趣若合符节的两个人。向来情人都很易相处的,一结婚就吵起架来。这是因为在追求时代,大家尊重各人食寝行动的自由,一结婚后必来互相干涉。 ----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关于语堂的语句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