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达照法师名言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关于达照法师名言大全

2018-09-28 22:17:07 作者:达照法师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达照法师名言大全

  1、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生在世,要想活得洒脱自在,就要有颗淡泊之心。“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用简单的心态生活,用淡泊的姿态处世。不是什么事都要分个黑白、争个对错,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求问心无愧。有这样一种超脱的心态,就可以解开自我束缚,打破自我封闭,不为世俗所扰,不为名利所困,活出生命的精彩。

  2、安福寺04安福利生--:《修什么法最好?》念佛参禅修密止观都是方法,而自性本具的如来智慧却是不假修成的。所以,什么方法运用有效,能够断除贪嗔痴烦恼,即可以什么方法来修学,法无定法,对机者上,不必固执成见而反自障碍啊!为啥不能住于正念?只有自己知道,也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自己是否就在修行的路上呢!

  3、安福寺04安福利生--:内省:事事留个余地,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不生内变,必招外忧。君子厚德载物,每件事情做下都会有个业力,不管是善业恶业都会显现,做人都会产生业力,不是今生就是前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善用者坏事也是好事,不善用者好事都成坏事!~~~达照法师

  4、安福寺04安福利生--:有人对幸福熟视无睹;有人对幸福习以为常;有人对幸福梦寐以求;有人对幸福求之不得,幸福是每个人永不疲倦的追求。但,只要别把幸福的期望值提得高不可及,只要别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以一种平凡的心态求之,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俯仰之间;幸福,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5、安福寺04安福利生--:《彻底方能成就》: 要前进,就全速前进,彻底把一切阻碍抛在身后,把五蕴六尘彻底超越,直至境外无心,便能得大成就!要退步,就全速后退,彻底放弃一切外在世界和心灵之外的所有捆缚,直到心外无境,无有一法可得,便是无上菩提。

  6、安福寺04安福利生--:学会宽容,方能幸福,人生没有圆满,是宽容的心,弥补了那些缺憾;生活总有磕绊,是宽容的心,温暖了岁月里的心寒。 宽容,是一道仁爱的光芒、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容,让守望得到圆满;让悲伤停止蔓延;让疲惫的心灵得以靠岸。宽容,是一种豁达,宽容别人,就是宽恕自己。

  7、安福寺04安福利生--:如实知自心,莫向他处觅。轮回无量劫,都因追求加逃避。苦乐都是人生,人生难逢是知己。莺歌燕舞散,个中有何滋味?不如回光返照,看见未知的自己。从此不流浪,无痕迹!

  8、野鹤排云容或上,铁梅冲雪略无忧。
随波逐浪终非计,闲看清溪碧水流。

  9、修行就是看见了有矛盾的自己,对自心的矛盾进行修改,成为统一和谐的生命。

  10、安福寺04安福利生--:《情与智》:情是感性的直觉,智是理性的反应;与人相处不好是情商不够,做事不能完美是智商太低;人要情智合一,大自然也要合情合理;凡夫有理有节有情有义,圣贤能悲能智能取能舍;情是放声哭,智是冷眼看。情是快乐的,智是明白的。做个快乐的明白人,或者明白的快乐者,佛陀一样悲智双运才是究竟!

  11、安福寺04安福利生--:有人问佛陀:“通过修行,最终得到了什么?佛陀答:“什么都没有得到。”再问:“那您还修行做什么呢?”佛陀微笑:“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失去的东西。”“我失去愤怒、忧虑、悲观和沮丧、焦虑不安,失去了自私自利和贪嗔痴三毒,失去了凡夫俗子的一切无知习气障碍,也失去了对老去和死亡的恐惧。”

  12、安福寺04安福利生--:《佛教》:佛在心中,处事以清心为要;教在言中,涉世以慎言为先。心要平直,无相无为;言要柔软,有声有色。学佛必先净化心念,心念净极则无思无虑,无忧无畏;习教首要精通言辞,言辞通透则有情有义,有说有笑。心口相应,表里如一,不可思议,乃为佛教。

  13、安福寺04安福利生--:《圆满人生》:内心是一个圆满的球,整个生命是圆满的,在这一时这一刻,无论打哪一个妄想,全体的思想,人生的境界,就在这个妄想上呈现出来了。但是任何一个妄想,都不会在生命中停留太久,打完妄想它马上就过去了,就像一个永远不停地在滚动的球一样,充满生机而又圆满不倒。

  14、安福寺04安福利生--:如果我们的眼光总是集中在困难、挫折、烦恼和痛苦上,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被一种渗透性的消极因素所左右,我们要善于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似乎无望的生活中,看到希望的阳光。把困境带来的压力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人生成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心理平衡,收获心灵的幸福。

  15、安福寺04安福利生--:心如果安了,也就什么都好了。心其实本来就安的,只要你不扰乱他就行了……!

  16、安福寺04安福利生--:《目标》:人生没有目标就会感到迷茫,畏畏缩缩徘徊终日,晕头转向莫衷一是。目标一旦定下来,便可以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势不可挡地奔向前方,所以目标的力量是无穷的。佛教的每天发愿,就是不要忘记生命的目标,宇宙吸引力法则也是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还不奋起精进,更待何时呢?

  17、安福寺04安福利生--:真正的修行不是逃离,而是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你正在经历的一切好与坏,包括死亡。当我们不再逃离,就不需要人为去不断转换,没有转换就不在轮回,而恒处当下的存在里,亲历无常的流畅性和空的无限可能性,观山观水观世界,看人看物看风情!

  18、戒律不是束缚我们的行为,而是解脱我们因错误的行为而引发的痛苦。如果你认为戒律是用来束缚我们的,那你可能会感觉要受持这些戒律是非常痛苦的。有些人拼命地去守这些规矩,但是不懂得规矩是让他解脱,而不是让他痛苦的这个道理。

  19、安福寺04安福利生--:两个人非常渴,喝同一口水时,一个用黄金杯,一个用陶土杯。前者觉得自己富贵,后者认为自己贫贱;前者得到虚荣的满足,后者陷入无谓的烦恼。他们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生活亦如此,快乐源于知足,烦恼生自欲望。活得是否快乐幸福,取决于心态,而不是虚荣和不必要的占有。

  20、安福寺04安福利生--:念佛念的太少,观照力度不够,放不下对世间法的执著,习气翻腾时,依然无能为力。做功夫,就是对自己的习气要狠,不要姑息,不要将就。要想解脱生死、证悟真心,就要动真格的!每次对境都是锻炼自己,都要从中醒悟,当下解脱。久而久之,功夫在不急不缓之间徐徐而进。

  21、安福寺04安福利生--:《承担》:如实接受每一个当下所发生的任何事,好与坏都是生命的实相,在与烦恼相遇时,并不是除之而后快,它正是道途,是礼物,是开放心胸的机会,是无自性的空。真正这样领悟之后,生命的主题似乎改变了,意义似乎也不同了,细心去做每一件事,用心爱每一个人,像大丈夫一样承担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

  22、安福寺04安福利生--:《无所得》:诸法本性空寂,万境本自如如。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若能明悟无所得,即是如来所赞叹!

  23、理上一旦悟道,身心轻松自在,只是功夫不够,所以做功夫就绵绵密密。绵,就是绵长,不间断。不是克期取证,不是急于求成,而是知道这是长远的大计,直到成佛永无疑,不怀疑,叫绵密,这叫精进心。一个念头都不能放过,时时刻刻,如鸡抱卵,这样才能够把能所一切分段生死、变异生死,人我执、法我执,种种执着,在自性的天空中,消融空尽。

  24、彼岸是相对此岸来说的,心在生死轮回当中,一切善恶苦乐都会把心捆住,不得自在,不能自主,到彼岸就是把我们这颗烦恼杂乱无序的心转化为欢喜清净有序可以把握的心。

  25、安福寺04安福利生--:修行人需要明白三件事: 第一,自身本来面目就是法身,佛所具有一切功德,每个人都具有,这是一切佛法的基础。第二,只有通过修道,才能真正显发自身本具的德性,智慧的光芒才会照耀人生。第三,从人到成佛的究竟证悟,还是需要经历一百个位次,努力进取方能到达彼岸!

  26、随着禅定的深入,心的体会由粗到细,所缘的境界也越来越微细、微妙,但方法没有变,都是让心捆绑在一个状态上,让它越来越听话、稳定、守规矩。这有点象接断骨的方法,比如病人腿摔断了,医生就会先把骨头摆正,对接上,然后在外部加个支撑物把断骨的位置固定好,包扎起来,再打上石膏,不让这里活动,过一段时间骨头恢复些了,就拆掉一层,慢慢活动,避免腿失去功能,再好些,就再拆掉一层,最后束缚全部拆掉后,再经过锻炼,断骨就不但长好了,而且功能也回复如初了。

  27、安福寺04安福利生--:《回归莲池》:
回,势至观音日夜陪。弥陀父,宏愿已相催。
归,极乐庄严细入微。饮甘露,清澈透心扉。
莲,滴翠珠光润满天。莲池会,趺坐梦如仙。
池,顾影阑珊忘所知。烟波净,秋水可题诗。

  28、安福寺04安福利生--:在修行上,佛又告诉我们,这一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改善我们的生命,包括改善我们的身体状况、思想状况和行为状况,如果这三种都得到改善了,就叫“众善奉行”!(摘自《退一步并不难》达照法师/著)

  29、安福寺04安福利生--:《人德大事》:做人的道理就是人德,有两种:一是断德,就是断除给人伤害的五种行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二是智德,就是发掘人们美好的五种品行:仁慈、正义、礼仪、智性、诚信。只有断除缺德、提高品德,才是做人的根本大事,其余都是枝末小事。

  30、安福寺04安福利生--:
《改变自己才是真的》:别人改变不了你的世界,除非你接受了别人的改变。因为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根身器界当中生活,所作出的努力也只是对自己的世界进行改变而已。除非别人接受了你的行为,那个接受的人就会因此而改变了他们自己的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