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丹青名言大全
1、艺术本身就是哲学的具体化。 最好的艺术开始很少“看起来像艺术”,而且从不美丽,对大众而言往往是丑陋无聊的。 ----《纽约琐记》
2、今天,全国院校,全国的教育,大谈”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个民族忽然要来大谈人文,不是好事情,正相反,它说明人文状况出现了大问题。 二十年前,我 为什么去到纽约,不是为了移民,发财。而是为了到西方开眼界,看看油画经典的原作。当我走到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上下古今的西方油画看也看不过来,可是没有想到就在那里,我从此开始了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启蒙,认清了我们民族从上古到清末的艺术家谱 ----《退步集》
3、《断背山》真的不是关于同性恋,而是关于压抑,关于那个时代。李安刷新了牛仔文化,他深知什么是压抑。在中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异性恋们也压抑得一塌糊涂啊。 ----《陈丹青谈同性感情:我们远远不了解人性》
4、艺术是什么呢?有道是“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亦好比“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艺术你不要去管它,也不必怎样去养它,有点时代的暖意,有点文化的水土,它就滋蔓生长,争奇斗艳,弄得你眼花……所以前面美国人那句笑话还剩一句没说完:既是连贵族也巴望当一回艺术家,艺术家想当什么呢—艺术家以为自己是耶和华! ----《草草集》
5、“事物都被意义和语言所覆盖,而摄影则是把这些意义和语言从客体的周围全部剥除干净……” 如果将这句话个佛家所云的如梦幻,如空花之类的语句放在一起理解,结论会不会很有趣? ----《退步集》
6、为什么动人的照片大抵是老照片,而且黑白?为什么黑白影像这才勾起记忆、如同历史?凡过去久远的人与图景,便是历史么? ----《草草集》
7、人只要是坐下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己”。 ----《退步集》
8、据我所知,欧洲或美国博物馆小有不出把称子对么你天们的馆藏是“法国文化遗产”、“德国文化遗产”、“美国文化遗产”,子对么你天们太狂妄了,居想小有称子对么你天们的得于比边天真藏品——哪怕只是五千年前一把墨对么你天哥的小木勺子,或者华夏殷商时代的一只破陶碗——是“人类文化遗产”。 ----《退步集续编》
9、暂且关起音响,收起CD吧。假如你果然在乎音质,还是老老实实坐到音乐厅去,支起耳朵听。 ----《陈丹青音乐笔记》
10、人的成长实际上不是知识,其实所有人的成长背后都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他知道时间过去了。
11、我所谓的“权力”,不是说谁在欺负谁,谁在受欺负。说破了,所谓体制,就是饭碗。四十多年前毛主席警告大家:“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今天,体制警告大家,并成功地使大家随时随地自我警告:“千万不要忘记饭碗。” ----《退步集》
12、当然高兴。你知道吗,愤怒是一种高兴啊! ----《退步集续编》
13、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什么也拦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14、中国有一句佛教徒古话:不要用牛羊眼看人。牛羊的眼睛只能看到别人像牛羊的一面,你从上帝的眼睛看你自己,发现自己内在有一个神明,那就不一样了。 ----《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15、但我这样揣测鲁迅,仍是看轻了他。他早就预见、早就说过:革命成功了,诗人们就给碰死在革命的纪念碑上,只是鲁迅的方式最离奇,就是,他自己被弄成一个纪念碑。 ----《草草集》
16、我们谁都会有这种体验。一生中有太多次个人危机(或轻或重,出于各种原因)足以让人放弃手上的事情。聪明人会停下,绕开,但碰到凡·高的性格(天才的性格,浓度百倍于常人),不,应该说像凡·高这样一条性命(再没有谁的作品会像凡·高的画直见性命),这种个人危机足以使他干脆不要性命。 ----《纽约琐记》
17、齐白石先生去世后,他的手稿、草图和晚年的精品,全都捐献北京画院,几个月前,我有幸亲眼看到这批珍贵的文物,总有上千份吧,居然还像半个世纪前那样,以最简陋的方式,就像我们家里收拾早年的信札账单那样,折叠着,放在旧信封或破烂的塑料袋里。为什么呢?因为北京没有这笔闲钱,也没有心思好好整理,装裱,展示,还幸亏靠着画院保护着,珍藏着,动也不敢动。看完丹青先生这段描述,不禁悲从心来。在这样的一个文化贫瘠的国度.. ----《退步集》
18、真正不无聊的人是在任何热闹面前,一个人在家里面,做自己要做的事情,非常享受。 ----《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19、我珍惜呼吸胜于工作。你接受一件事,拒绝一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草草集》
20、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搁现在,第一条入党,第二条凑够行政级别,然后呢,领导看顺眼了或把领导捋顺了。于是一层层报批、讨论、谈话、任命,转成副部级、部级之类……这样的“入世”,有利益、没担当。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
21、一直都羡慕他们活过八十年代的青春,经历过beatles,思想解放,可以流放他乡的闯荡。 ----《草草集》
22、我们太迟接触现代艺术,又太早被现代艺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搅扰不安。小至油画,大到整个中国的文艺,都处于“更年期”。你看,传统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等等,都面临持续变局。小说家要面对网络文学,音乐家要面对流行音乐,电影导演更面对影视业、制片人制度、盗版DVD等等,如果还像从前,脑筋只绕着镜头、用光之类“影像风格”转,你根本弄不到资金,干不成活儿。 ----《退步集》
23、这五六十年,全社会发展出一整套语言,煽情、造作、夸张、空洞,打开电视,几乎每个节目主持都用这种语言说话,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这样说话,即便说的是真人真事、真挚的感情,语言却是空洞、夸张、造作、煽情,而且大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我们是从丧失语言开始,丧失了传统、丧失了天性。你去听听一个幼儿园孩子说话,说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就已经造作不堪,不像一个孩子的说话。…… ----《笑谈大先生》
24、艺术与自由: 有创见的人与国家是完全对立的。对国家来说只有一个办法-扼杀那些具有真知灼见的人,如果社会这一观念是为了支配一个人的思想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注定要毁灭,反之,要是没有扼杀个人的国家,也就不会有真知灼见的人:只有在这么一种时刻,在这么一种压力下,才会有真知灼见的人。人只有在越过无数障碍之后,才能称得上是艺术家,因而对艺术非但不该加以鼓励,相反应当压抑艺术。 ----《纽约琐记》
25、没必要让所有人知道真实的你,或者是你没有必要不停地向人说其实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这是无效的,人们还是只会愿意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我甚至觉得你把真实的自己隐藏在这些误解背后还挺好的。 ----《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26、我们再回头看看清末民初及五四英雄们——康有为算得雄辩滔滔,可是不好玩;陈独秀算得鲜明锋利,可是不好玩;胡适算得开明绅士,也嫌不好玩;郭沫若风流盖世,他好玩吗?好笑倒是有一点,茅盾则一点好玩的基因也没有;郁达夫性情中人,然而性情不就是好玩;周作人的人品文章淡归淡,总还缺一点调皮与好玩——他虽也论到心里的所谓“流氓鬼”即文笔偶尔的“不正经”——可是论开阖,比他哥哥的纵横交错有真气,到底窄了好几圈,虽这说法不免有偏爱之嫌。 ----《笑谈大先生》
27、多少年来,鲁迅这张脸是一简约的符号、明快的象征,如他大量的警句,格外宜于被观看、被引用、被铭记。这张脸给刻成木刻,做成浮雕,画成漫画、宣传画,或以随便什么精陋的方式翻印了再翻印,出现在随便什么媒介、场合、时代,均属独一无二,都有他那股风神在,经得起变形,经得起看。延安时期粗糙的鲁迅木刻肖像,老先生出殡时游行队伍捧扶的大肖像,“文革”时期被百般夸张的鲁迅像,都并不像他,然而鲁迅的形质与神采总能穿透笔墨的歪曲,扑面而来,宣称这是他自己的容颜,不曾遗失,不曾贬损,不曾消淡。他的容颜在他殒灭后继续活在无数图像中,以至这些图像竟能以被任意引用的方式,继续捍卫他那张脸。 ----《笑谈大先生》
28、鲁迅早就讲过,到了你摇笔杆写点东西、说说话,已经说明你没用了。真正做事情的人,闷着,不说话,就这么去做了。我现在两个态度,一是说话没用的,所以第二,保持说话,这是最后一点权利,如此而已。 ----《退步集》
29、自欺欺人的健康观。没有比这更不健康的“健康生活”。穷人还是住在窝棚里,看看那些民工,一下工就像灰蚂蚁一样排队等车接他们,把他们接到一个破烂地方,大通铺,成排地在那儿睡,就像猪圈羊圈,天一亮,撵出去干活。他们盖起摩天大楼,然后回到窝棚去。
“昨日人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从来如此。
你说:“抛开各种概念不谈,什么是房子的本质?”我看种庄稼的吃不饱,盖房子的住窝棚,就是永恒的“本质”。 ----《退步集》
30、没有一样东西只是你玩他,玩久了,它肯定调头来玩你。 ----《退步集》